資源簡介
一、群落的物種組成
1、群落: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叫生物群落。
2、要點
(1)一定的生活環境,即一定的區域,如一段朽木,一個花壇,一塊農田等
(2)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包括該區域內的所有生物個體(各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3、種群與物種的區別:
物種指的是不存在生殖隔離(即能夠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全部生物。【大范圍】這些生物可以是不同地域的,之間可以沒有任何聯系。如兩個不連通的湖泊中的鯉魚可以稱作是一個物種。
種群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圍內同一物種個體的總和,【小范圍】這些個體不能僅僅是機械地聚集在一起,個體之間應該存在聯系(如互相交配,有一定的社會組織關系)。如一座山上有八群猴子,但這八群猴子各自獨立生活,互不聯系,那就是八個種群。
種群形成物種,各種物種之間又形成了群落
二、群落的結構
地球上的生物群落類型:
①陸地生物群落:包括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林、北方針葉林、旱生林、熱帶稀樹草原、溫帶草原、凍原、荒漠和極地一高山荒漠等群落;
②水生生物群落:包括靜止淡水(湖泊、池塘)、流動淡水、河口灣、沿岸海和深海等處的生物群落;
③水一陸過渡性生物群落:包括內陸沼澤(酸沼和普通沼澤)、沿海沼澤(鹽沼、熱帶和亞熱帶的紅樹林)等處的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
①營養關系,當一個種以另一個種,不論是活的還是它的死亡殘體,或它們生命活動的產物為食時,就產生了這種關系。又分直接的營養關系和間接的營養關系。
②成境關系,一個種的生命活動使另一個種的居住條件發生改變。植物在這方面起的作用特別大。一個種還可以為另一個種提供住所。
③助布關系,指一個種參與另一個種的分布,在這方面動物起主要作用。它們可以攜帶植物的種子、孢子、花粉,幫助植物散布。
群落功能
生產力:群落中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從無機物質制造有機化合物,這是生物群落的最重要的功能。
有機物質的分解:在許多群落中,動物從活植物組織得到的凈初級生產量部分要比植物組織死亡之后被分解者細菌和真菌等利用的部分小得多。
養分循環:群落中生產者從土壤或水中吸收無機養分,如氮、磷、硫、鈣、鉀、鎂以及其他元素,利用這些元素合成某些有機化合物,組成原生質和保持細胞執行功能。消費者動物從吃植物或其他動物取得這些元素。分解者在分解動、植物廢物產品和死亡殘體時,養分又釋放歸還到環境中,再被植物吸收。
例1、我市某地在水面上鋪設生態浮床(如圖),浮床上種植水生美人蕉、錢幣草、聚草等觀賞性好、凈化能力強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體富營養化污染。這些水生植物構成了一個( )
A.種群 B.植物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
例2、按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計算,人口學家統計和預測,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約需要20~40年,美國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將會相對穩定,德國人口將減少。預測人口的這種增減動態主要決定于( )
A.種群數量和密度 B.種群年齡結構
C.種群性別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例3、如圖表示從南極(90°S)經過赤道(0°)到北極(90°N),緯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種多樣性的變化趨勢,試分析說明:
(1)從極地向熱帶推移群落中物種變化情況是____,這表明影響群落中物種多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
(2)試推斷隨著海拔高度增加,群落中物種數量會____。
1.某同學為了了解生物之間的關系,把整個學校的生物作為研究對象,他研究的群體是(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自然環境
2.圖示為杭州濱江長達7.4公里的沿江櫻花大道,櫻花盛開時,美不勝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櫻花樹屬于被子植物
B.一朵櫻花屬于一個營養器官
C.大道上所有櫻花樹構成一個生物群落
D.櫻花可用嫁接或扦插進行繁殖,這屬于有性生殖
3.鷹、松鼠等動物,大多在森林的上層活動,大山雀、柳鶯等小鳥在灌木層活動,而鹿、野豬等動物在地面活動,蚯蚓、馬陸等生物則在枯枝落葉層和土壤中活動。這表現出( )
A.種群的垂直結構 B.種群的水平結構
C.群落的垂直結構 D.群落的水平結構
4.沙漠地區的植物通常有很發達的根系和較小的葉片,主要原因是沙漠地區( )
A.缺水 B.光照強 C.土壤貧瘠 D.溫度高
5.閱讀下面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三亞沿海自然環境優良,多種魚、蝦、貝、藻等海洋生物共同構成了美麗的珊瑚礁水下景觀。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環境中種類最豐富,多樣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
資料二:由于人類掠奪式的開發,美麗的珊瑚礁水下景觀逐漸變為荒涼的“海底沙漠”。近年來,海南省通過建立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使保護區內的珊瑚礁覆蓋率逐步回升,荒涼的“海底沙漠”又迎來一批“新住客”。
(1)資料一中“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環境中種類最豐富,多樣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這句話體現了________多樣性;
(2)資料二中告訴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6.經過一年多的保護性開發,杭州灣新區濕地中心于近期向公眾開放。濕地中心位于杭州灣跨海大橋西側,總面積43.5平方公里,濕地內有記載的鳥類達102種,有8種珍稀鳥類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中朱鹮是國家一級瀕危鳥類。問:
(1)濕地中所有的朱鹮共同構成了一個 (選填“種群”或“群落”);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護杭州灣新區濕地的是 。
A.在濕地及周圍禁止非法捕殺各種鳥類
B.嚴格控制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產品以及工業污染物的排放
C.為了追求最大經濟利益,在濕地內大規模開發旅游項目
D.經常性向濕地補水
1.乳酸菌是一種細菌,酸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它在無氧環境下進行發酵產生乳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乳酸菌有成形的細胞核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構成一個群落
C.適應無氧環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制作酸菜的植物體具有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系統→植物體
2.蘆山地震導致部分地區山體滑坡,許多動植物被掩埋死亡。這一事例說明( )
A.生物適應環境 B.生物影響環境
C.環境影響生物 D.環境適應生物
3.下列實例中屬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海洋中的全部魚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蟲
C.一棵枯樹和其上的苔蘚、真菌、昆蟲、蝸牛等
D.一個池塘的藻類、細菌、蚌、水生昆蟲等全部生物
4.在自然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綠色植物,這是因為( )
A.數量最多的是綠色植物
B.綠色植物在自然群落中結構復雜,往往有分層現象
C.綠色植物能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D.綠色植物的數量和分布能影響大氣和土壤,從而影響人類的生產和活動
5.熱帶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層次分布,高大的喬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形成這種層次分布的主導生態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溫度 D.空氣
6.2020年1月22日,我縣楠溪江水域發現中華秋沙鴨棲息覓食,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數量極其稀少,屬于比揚子鱷還稀少的國際瀕危動物,有鳥類中大熊貓之稱。
(1)為了保護中華秋沙鴨,我國建立了黑龍江碧水自然保護區,該自然保護區內所有的中華秋沙鴨屬于________(選填種群或群落)。
(2)中華秋沙鴨、揚子鱷、大熊貓三種生物中,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分析,最先在地球上出現的是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B
【解析】群落是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所有生物,故我市某地在水面上鋪設生態浮床,浮床上種植水生美人蕉、錢幣草、聚草等觀賞性好、凈化能力強的水生植物,這些水生植物構成了一個植物群落,B正確;A錯誤;
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C錯誤;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是最大的生態系統,D錯誤。
例2、B
【解析】A、種群數量和密度只能說明人口基數,不能預測種群數量變化,故A錯誤;
B、年齡組成可用來預測種群未來的動態,根據種群的年齡結構可分為三種類型:增長型、穩定型和衰退型,故B正確;
C、種群的性別比例能影響出生率,進而影響種群數量變化,故C錯誤;
D、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故D錯誤。
例3、物種多樣性增加 溫度 減少
【解析】(1)由圖可以看出,從極地向熱帶推移群落中物種的多樣性增加,這是由于從兩極到熱帶,氣溫越來越高導致的,這表明影響群落中物種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溫度。
(2)由上題可知,影響群落中物種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溫度,由此可推斷隨著海拔的增加,因為氣溫越來越代,群落中的物種數量會減少。
1.B
【解析】據分析可見:群落是指同一時間內聚集在同一片區域的所有生物的集合,包括這片區域的所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比如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可見學校內的所有生物構成群落。
2.A
【解析】櫻花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實,屬于被子植物,A正確。
綠色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一朵櫻花屬于一個生殖器官,B錯誤。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空間內上的分布各物種的種群集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個物種的種群,共同組成生態系統中有生命的部分。大道上所有櫻花樹構成一個種群,C錯誤。
櫻花可用嫁接或扦插進行繁殖,這屬于無性生殖,D錯誤。
3.C
【解析】鷹、松鼠等動物,大多在森林的上層活動,大山雀、柳鶯等小鳥在灌木層活動,而鹿、野豬等動物在地面活動,蚯蚓、馬陸等生物則在枯枝落葉層和土壤中活動,說明動物存在垂直分層現象,故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4.A
【解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陽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水分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并決定陸生生物的分布。在沙漠地區干旱缺水,水分成為制約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沙漠地區的植物根系發達而長,可以吸收土壤深處的水分,同時葉片較小可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消耗適應干旱缺水的沙漠環境。故選A。
5.物種 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
【解析】(1)生物多樣性通常有三個層次的含義,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資料一中“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環境中種類最豐富,多樣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這句話體現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2)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資料二中告訴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
6.經過一年多的保護性開發,杭州灣新區濕地中心于近期向公眾開放。濕地中心位于杭州灣跨海大橋西側,總面積43.5平方公里,濕地內有記載的鳥類達102種,有8種珍稀鳥類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中朱鹮是國家一級瀕危鳥類。問:
(1)濕地中所有的朱鹮共同構成了一個 (選填“種群”或“群落”);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護杭州灣新區濕地的是 。
A.在濕地及周圍禁止非法捕殺各種鳥類
B.嚴格控制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產品以及工業污染物的排放
C.為了追求最大經濟利益,在濕地內大規模開發旅游項目
D.經常性向濕地補水
【答案】(1)種群;(2)ABD;
【解析】(1)種群指生活在同一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基本特征:種群的密度、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種群的年齡組成、種群的性別比例。濕地中所有的朱鹮共同構成了一個種群。
(2)ABD、在濕地及周圍禁止非法捕殺各種鳥類、嚴格控制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產品以及工業污染物的排放、經常性向濕地補水,都有利于保護杭州灣新區濕地,ABD不符合題意;
C、為了追求最大經濟利益,在濕地內大規模開發旅游項目,會加重污染,不利于濕地的保護,C符合題意。
1.C
【解析】A.乳酸菌屬于細菌,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A錯誤。
B.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是一個種群。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所有的種群組成一個群落。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構成一個種群,B錯誤。
C.適應無氧環境的乳酸菌,體現了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
D.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沒有系統,D錯誤。
2.C
【解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蘆山地震導致部分地區山體滑坡,許多動植物被掩埋死亡,地震導致部分地區山體滑坡屬于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故選C。
3.D
【解析】A.海洋中的全部魚為多個物種,既不是種群,也不是群落,故A錯誤。
B.跳蝻是蝗蟲的幼蟲,一片草地上的跳蛹和蝗蟲屬于一個種群,故B錯誤。
C.一棵枯樹和其上的苔蘚、真菌、昆蟲、蝸牛等屬于一個生態系統,故C錯誤。
D.一個池塘里的藻類、細菌、蚌、水生昆蟲等全部生物屬于一個生物群落,故D正確。
4.C
【解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有:(1)光合作用把簡單的無機物制成了復雜的有機物,并放出氧氣,實現了物質的轉化;(2)把太陽能變成貯存在有機物里的化學能,實現了能量的轉化。(3)從根本上改變了地面上的生活環境,維持大氣中碳-氧平衡。
由此可知: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氣和能量的來源,因此綠色植物能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5.B
【解析】光線在熱帶雨林中的分布,在外層光線強,由于植物遮擋越往下光線越少;植物有喜光植物和耐陰植物,因此外層是喜光的高大喬木,最下面是耐陰的一些草本植物。因此形成這種層次分布的主導因素是光照。
6.種群 揚子鱷
【解析】(1)由種群的定義可知, 該自然保護區內所有的中華秋沙鴨屬于種群;
(2)中華秋沙鴨是鳥類,揚子鱷是爬行類,大熊貓是哺乳類,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分析,最先在地球上出現的是爬行類揚子鱷。
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科學“培優提高”講義(八)
生物群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