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突破考點二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1.理清細胞的吸水和失水2.物質進出細胞方式的判斷3.影響物質跨膜運輸的因素及相關曲線(1)物質濃度(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2)氧濃度(3)溫度:①溫度影響生物膜的流動性,進而影響所有跨膜方式的運輸速率。②溫度影響酶活性,影響呼吸速率,進而影響能量供應,主動運輸和胞吞、胞吐均受影響。4.巧用兩種抑制劑探究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1.(2020·江蘇,5)如圖①~⑤表示物質進出小腸上皮細胞的幾種方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葡萄糖進出小腸上皮細胞方式不同B.Na+主要以方式③運出小腸上皮細胞C.多肽以方式⑤進入細胞,以方式②離開細胞D.口服維生素D通過方式⑤被吸收2.(2021·江蘇,3)細胞可運用不同的方式跨膜轉運物質,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物質自由擴散進出細胞的速度既與濃度梯度有關,也與分子大小有關B.小腸上皮細胞攝入和運出葡萄糖與細胞質中各種溶質分子的濃度有關C.神經細胞膜上運入K+的載體蛋白和運出K+的通道蛋白都具有特異性D.腎小管上皮細胞通過主動運輸方式重吸收氨基酸3. (2022·浙江6月選考,11)“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中,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由實驗結果推知,甲圖細胞是有活性的B.與甲圖細胞相比,乙圖細胞的細胞液濃度較低C.丙圖細胞的體積將持續增大,最終漲破D.若選用根尖分生區細胞為材料,質壁分離現象更明顯4.(2022·全國甲,2)植物成熟葉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可以不同。現將a、b、c三種細胞液濃度不同的某種植物成熟葉肉細胞,分別放入三個裝有相同濃度蔗糖溶液的試管中,當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觀察到:①細胞a未發生變化;②細胞b體積增大;③細胞c發生了質壁分離。若在水分交換期間細胞與蔗糖溶液沒有溶質的交換,下列關于這一實驗的敘述,不合理的是( )A.水分交換前,細胞b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B.水分交換前,細胞液濃度大小關系為細胞b>細胞a>細胞cC.水分交換平衡時,細胞c的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a的細胞液濃度D.水分交換平衡時,細胞c的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思維延伸——判斷與填充(1)原尿中還有許多物質也需借助載體蛋白通過腎小管的細胞膜,這類跨膜運輸的具體方式有協助擴散、主動運輸[2021·廣東,19(1)改編]( )(2)如圖為植物細胞膜中H+-ATP酶將細胞質中的H+轉運到膜外的示意圖,則H+轉運過程中H+-ATP酶不發生形變 (2021·浙江1月選考,12)( )(3)人體成熟紅細胞能夠運輸O2和CO2,其部分結構和功能如圖,①~⑤表示相關過程,成熟紅細胞通過無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產生ATP,為③提供能量(2021·河北,4)( )(4)(2021·全國甲,29節選) 植物的根細胞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K+。細胞外的K+能夠通過離子通道進入植物的根細胞。離子通道是由________復合物構成的,其運輸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點即可)。 細胞外的K+可以通過載體蛋白逆濃度梯度進入植物的根細胞。在有呼吸抑制劑的條件下,根細胞對K+的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題組一 物質出入細胞方式判斷1.擬南芥液泡膜上存在Na+/H+反向轉運載體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內外H+的電化學梯度(電位和濃度差)將H+轉出液泡,同時將Na+由細胞質基質轉入液泡。部分物質跨液泡膜轉運過程如圖所示,據圖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Na+在液泡中的積累有利于提高擬南芥的耐鹽能力B.Na+以主動運輸的方式由細胞質基質進入液泡C.Cl-以協助擴散的方式由細胞質基質進入液泡D.H2O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出液泡2.如圖表示小鼠小腸上皮細胞對不同濃度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葡萄糖不能直接通過磷脂雙分子層,需要借助轉運蛋白B.腸腔葡萄糖濃度為100時,葡萄糖吸收速率達到飽和C.進食后小鼠小腸上皮細胞可能主要通過協助擴散吸收葡萄糖D.小腸上皮細胞對葡萄糖的主動運輸減少了食物中葡萄糖的浪費題組二 跨膜運輸實例辨析3.(2022·浙江紹興高三模擬)某同學為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將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細胞(細胞液濃度相同)分別置于相同濃度的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中,發生質壁分離后再置于蒸餾水中。實驗過程中兩組細胞的液泡體積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曲線Ⅰ表示蔗糖組細胞的液泡體積的變化B.植物細胞自a點開始從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質分子C.b點時,水分子進出植物細胞達到動態平衡D.c點時,液泡體積不變,兩組實驗中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相等4.某實驗小組用一定濃度的KNO3溶液處理白色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繪圖如圖所示。設原生質體初始狀態時的體積為1.0。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若在KNO3溶液中加入適量紅墨水,則質壁分離及復原的現象會更明顯B.b→a段對應的細胞,細胞液滲透壓小于細胞質基質滲透壓C.原生質體的相對體積的變化趨勢是1.0→0.5→1.0→1.5D.c點時該細胞原生質體體積最大,故吸水能力最強考點二 真題研究1.A [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通過方式①,由低濃度到高濃度,屬于主動運輸;葡萄糖運出小腸上皮細胞通過方式③,由高濃度到低濃度,不消耗能量,需要載體蛋白,屬于協助擴散,A正確;Na+運出小腸上皮細胞通過方式②,由低濃度到高濃度,屬于主動運輸,B錯誤;方式⑤是胞吞,方式②為主動運輸,多肽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大,通過胞吞和胞吐的方式進出細胞,C錯誤;維生素D屬于脂質中的固醇類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方式④),D錯誤。]2.B [自由擴散的動力是濃度差,物質自由擴散進出細胞的速度既與濃度梯度有關,也與分子大小有關,A正確;小腸上皮細胞攝入和運出葡萄糖與細胞質中葡萄糖分子的濃度有關,與細胞質中其他溶質分子的濃度無關,B錯誤;轉運蛋白包括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都具有專一性,C正確;腎小管上皮細胞通過主動運輸方式重吸收氨基酸,需要載體和能量,D正確。]3.A [能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應為活的植物細胞,據圖分析,從甲到乙發生了質壁分離現象,說明甲圖細胞是活細胞,A正確;乙圖所示細胞發生質壁分離,該過程中細胞失水,故與甲圖相比,乙圖細胞的細胞液濃度較高,B錯誤;由于植物細胞有細胞壁的限制,丙圖細胞體積不會持續增大,且不會漲破,C錯誤;根尖分生區細胞無中央大液泡,不能發生質壁分離現象,D錯誤。]4.C [三種不同濃度的植物細胞分別放入三個裝有相同濃度蔗糖溶液的試管中,當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細胞a體積未發生變化,細胞b體積增大,細胞c發生質壁分離,所以,細胞a的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細胞b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細胞c的細胞液濃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因此水分交換前,細胞液濃度大小關系為細胞b>細胞a>細胞c,A、B正確;細胞c的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液中水分子進入蔗糖溶液,使蔗糖溶液比最初蔗糖溶液濃度小,由題干信息“細胞a在蔗糖溶液中未發生變化”可知,細胞a的細胞液濃度與最初蔗糖溶液濃度相等,而水分交換平衡時細胞c的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故水分交換平衡時,細胞c的細胞液濃度小于細胞a的細胞液濃度,C錯誤、D正確。]思維延伸(1)√ (2)× (3)√ (4)蛋白質 一種離子通道只允許一種離子通過 根細胞對K+的吸收屬于主動運輸,消耗能量,而呼吸抑制劑抑制細胞呼吸產生能量題組集訓1.D [Na+在液泡中的積累能使液泡內Na+濃度增大,有利于細胞吸水,進而提高擬南芥的耐鹽堿能力,A正確;由題意分析可知,Na+通過載體蛋白和借助液泡膜兩側H+的濃度梯度,以主動運輸的方式由細胞質基質進入液泡,B正確;Cl-借助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由細胞質基質進入液泡,C正確;由題圖可知,H2O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液泡,D錯誤。]2.B [葡萄糖分子較大,不能直接通過磷脂雙分子層,需要借助轉運蛋白,A正確;腸腔葡萄糖濃度為100時,主動運輸速率不再增加,但不能確定葡萄糖吸收速率是否達到飽和,B錯誤;據圖可知,腸腔葡萄糖濃度較高時,協助擴散速率大于主動運輸速率,進食后小鼠小腸上皮細胞可能主要通過協助擴散吸收葡萄糖,C正確;小腸上皮細胞對葡萄糖的主動運輸可充分吸收葡萄糖,減少了食物中葡萄糖的浪費,D正確。]3.C [分析題圖可知:曲線Ⅰ先發生質壁分離的復原,曲線Ⅱ后發生質壁分離的復原,說明曲線Ⅰ細胞能夠主動吸收溶液中的物質,使得細胞質濃度增加,表示KNO3溶液組細胞的液泡體積的變化,A錯誤;曲線Ⅰ細胞a點開始發生質壁分離的復原,說明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濃度,即a點之前細胞就從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質分子,B錯誤;b點前,細胞處于失水狀態,b點之后,細胞吸水,說明b點時,水分子進出植物細胞達到動態平衡,C正確;置于蒸餾水中后,細胞滲透吸水,但由于細胞壁的限制,至c點時,液泡體積達到最大,但在a點前KNO3溶液組有鉀離子和硝酸根離子進入到細胞內,故達到平衡時兩組細胞液濃度不相等,D錯誤。]4.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