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課題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單元 第七單元 學科 生物學 年級 八年級教材分析 兩棲動物是生物從水生到陸生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既含有水生生物的特點,又逐步表現出陸生生物的特征,本節內容以青蛙的生殖發育為例,歸納出兩棲動物的特有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旨在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深刻了解生物進化過程的魅力。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上一節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特征,兩節內容之間存在相似點,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辨析。核心素養目 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①能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全過程;②能辨析昆蟲的變態發育和兩棲動物的變態發育;③能通過學習了解環境與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之間的關系。過程與方法目標:①能通過觀察、收集、分析資料,增強學生問題分析的能力;②能通過比較,增強學生的辨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通過分析兩棲動物與環境的關系,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保護生態系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②讓知識結合實際生活,對生活中的生物保持熱情。重點 ①青蛙的生殖過程及特征;②青蛙的發育過程及特征難點 青蛙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結構變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展示青蛙的圖片,以提問的方式復習八年級上冊兩棲動物的基礎知識。【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回憶知識點,回答老師的問題:你知道的兩棲動物有哪些?蛙類、蟾蜍、大鯢、蠑螈即可生活在水中,又可生活在陸地上就叫兩棲動物,這個說法對嗎?錯誤,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水陸雙棲,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這個才能算作兩棲動物。青蛙的皮膚是綠色的,這個說法對嗎?錯誤,青蛙的皮膚是保護色,不一定是綠色。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受水的限制,所以不是完全的陸生生物,這個說法對嗎?正確,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部分學生可能會回答錯誤,鼓勵答題 活躍課堂氣氛,并讓學生復習兩棲動物的基礎知識,方面后續的教學講授新課 展示圖片,讓學生給圖片和事件連線。(學生容易把抱對誤以為受精,講解青蛙受精在水中完成)總結青蛙的生殖過程:求偶→抱對→受精;二、仔細講解青蛙的生殖過程。①求偶期:雄蛙口角有一對鳴囊,會通過鳴叫吸引雌蛙;②抱對期:雌雄蛙抱對,促進排出卵細胞和精子;③受精期:精子和卵細胞會在水中受精形成受精卵,屬于體外受精。【提問】請問青蛙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還是無性生殖呢?有性生殖,因為產生了受精卵。三、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變態發育的概念。【提問】我們知道青蛙是從蝌蚪發育而來的,那么請仔細觀察圖片,說一說小時候的蝌蚪和長大后的青蛙有什么不同?學生會回答形態、顏色、食物、游泳方式等。老師在這里把形態、顏色等匯總成形態結構;把食物、游泳方式等匯總成生活習性。【提問】蝌蚪和青蛙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很大,應該屬于什么發育?(結合教材上節課的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概念,大部分學生會回答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等)變態發育。就此復習昆蟲的發育方式,將昆蟲和青蛙的發育方式區分開。昆蟲的發育過程為變態發育,但是會根據幼體和成體差別大小分為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青蛙的發育就只叫變態發育。仔細講解青蛙的變態發育過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仔細講解不同階段的特征:①受精卵:雌雄蛙把精子和卵細胞產在水中,在水中結合成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體外受精;②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運動方式是游泳;③幼蛙:逐漸長大成成蛙;④成蛙:水陸兩棲,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原因是肺部不發達);運動方式是游泳、爬行、跳躍。復習生殖和發育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因此要保持水源清潔。生殖過程:求偶→抱對→受精,強調在水中受精;發育過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強調受精卵和蝌蚪都生活在水中;總結: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受水的限制,因此要保護水源、保護環境。 觀察圖像,互相討論,能思考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讓學生自主思考,加深印象課堂練習 結合附件完成課堂基礎知識填空 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填空 現場進行知識鞏固課堂小結 分點總結課堂內容(老師提問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以青蛙為例學習了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請回答下面幾個問題:①青蛙的生殖方式是什么?②青蛙的生殖過程包含什么?③青蛙的發育方式是什么?④青蛙的發育過程包含什么? 學生回答問題,會出現嘈雜的情況,但可以老師主要起引領和匯總作用 知識框架的梳理板書鳴叫抱對受精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青蛙)發育①方式②過程生殖①方式②過程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