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九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知識點講解】考點1:民族大團結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2.實行: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5個民族自治區,30個民族自治州:100多個個自治縣(旗)。3.意義: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二、共同繁榮發展1.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還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2.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3.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極大地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考點2:香港和澳門的回歸1、“一國兩制”構想1.提出: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2.含義:“一國兩制”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3.地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二、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1.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2.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3.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考點3:海峽兩岸的交往一、推進祖國統一大業1.方針形成:(1)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2)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改革開放以后,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不久,在“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2.海峽兩岸關系發展(1)從1979年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人民政府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通郵、通航、通商。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3)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4)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5)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6)2005年,胡錦濤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及其所率的“和平之旅”訪問團,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定,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二、日益密切的交往: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典例剖析】【2022年廣東】1.如下表。這表明,20世紀60年代,我國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工業發展情況工業總產值 1957年工業總產值為29.5億元,1965年為66.8億元,增長133.2%。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發電量增長2.5倍,鋼產量增長3.5倍,棉紗產量增長2倍,化肥產量增長20多倍。A.工業取得較大成就 B.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C.徹底擺脫貧困落后 D.文化教育事業迅速發展【2022年云南】2.利用表格對歷史知識進行整理,有利于進一步認識歷史。據下表可以得出的歷史認識是( )時間 內容明末清初 鄭成功收復臺灣《馬關條約》簽訂后 臺灣人民反割斗爭從未停止改革開放后 黨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2015年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A.中國人民為維護祖國統一而不懈努力B.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C.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洗雪了百年國恥D.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2022年貴州畢節】3.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段話針對的是( )A.外部勢力干涉和“臺獨”分子的分裂活動B.破壞海峽兩岸“三通”的逆流C.刻意誣蔑抹黑新疆的外國政客和反華媒體D.制造香港動亂的“港獨”分子【2022年廣東】4.如圖。伴隨高速鐵路的開通,“半小時”“一小時”城市圈形成。這一成就( )A.形成全國電信網絡 B.實現軍備更新換代C.加速區域協調發展 D.促進了西部大開發【變式訓練】1.20世紀末,為了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擴大內需中央實行了( )A.西部大開發戰略 B.可持續發展戰略C.因地制宜的政策 D.搞活經濟的政策2.青藏鐵路給西藏人民帶來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親切地稱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屬于( )A.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 B.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C. 西部大開發的成就 D. 精準扶貧成就3.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4.“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稱謂是由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B.建國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華各民族共同創造歷史的事實5.為了解決港、澳、臺問題,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的偉大構想是( )A.政治協商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一國兩制6.7月1日零時零分,一位正在執勤的警員迅速從衣兜里取出新警徽,用了5秒鐘將制帽上綴有英國女王皇冠的舊警徽換下,換上了標有紫荊花圖案的新警徽。該情景發生的歷史背景是( )A.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B.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C.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D.“九二共識”達成7.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高票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這( )①從根本制度上保障了“愛國愛港者治港”②促進“一國兩制”方針不斷調整和完善③完善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和政治體制④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防止分裂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兩岸之道唯和與合,勢之所趨,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終能秉持九二共識與汪辜會談之諦,續寫協商與對話新頁。庶幾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電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識”是指( )A.和平統一方針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C.加強兩岸合作交流D.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答案以及解析【典例剖析】1.答案:A解析:由表格材料可知,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民族自治地區的工業總產值都有了巨大的增長,這說明我國民族自治地區在一五計劃后經濟有了長足發展。BCD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選:A。2.答案:A3.答案:A解析:據“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及所學知識可知,這段話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臺獨”分子的分裂活動,選項A符合題意。題干內容與“三通”無關,排除;題干與刻意誣蔑抹黑新疆的外國政客和反華媒體、制造香港動亂的“港獨”分子無關,排除CD項。故選:A。4.答案:C解析:伴隨高速鐵路的開通,“半小時”“一小時”城市圈形成。這一成就使區域內部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加速區域協調發展。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變式訓練】1.答案:A2.答案:C3.答案:A解析: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選:A。4.答案:B解析: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全國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稱謂是由于建國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故選:B。5.答案:D解析:改革開放后,鄧小平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從全民族利益出發,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即在國家統一的前提下,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港、澳、臺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故選:D。6.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設立了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因此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7.答案:B8.答案:B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