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物理思維方法大全——方法14可逆法【例2】眼晴位于0點,通過小平面鏡MN觀察周圍事物,如圖14-2所示。求眼睛可現察到事物的區域。圖14一2圖14一3圖14一4眼睛看到物體的原理是有光進入眼睛,而眼睛本身不能發光。本題中要求的結果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圍。若根據光路,直接作圖,則無法找到入射光線,無從下手。這時我們可把眼睛當作光源,先作出它發出的光在平面鏡上被反射后,照射的范圍,如圖14-3所示。然后根據光路可逆,把光路方向反過來,即可得到正確光路圖,如圖14一4所示。本題中的主要解題思想是光路可逆,其次是對稱思考。可逆思維在本題中體現在兩點:①先把眼睛看到物體(光由物體進入眼睛)轉換為眼睛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照射后的范圍(光由眼睛射向物體)(光路可逆)②光經平面鏡能反射到一個范圍,那么在這個范圍內的物體發出成反射的光也可經平面鏡反射到眼睛(光路通過范圍可逆)。【例3】請在下圖中畫出人眼通過平面鏡能看到的不透明擋板MN后的范圍。本題與例2的解題思路極其相似,但略有不同,增加了端值法的應用。本題中所求的是在P點通過平面鏡能看到擋板的左側的范圍。我們可把眼睛當作光源,先作出它發出的光在平面鏡上被反射后,照射的范圍,也就是在ⅦN的左側能看到P點的像的范圍,如圖14一6(a)所示。然后根據光路可逆,把光路方向反過來,即可得到正確光路圖,如圖14一6(6)所示。【解】Mb圖14一5圖14一6本題中兩條光線位置應用了端值法來確定。如圖14一6(a)所示,第一條光路,先原定P01(最靠上的光線),后確定0A;第二條光路,先確定OB(),后確定P02(最靠下的光線)。這樣才得到了能看到P點的最大范圍。本題所涉及的方法主要有可逆法對稱法、端值法及作圖法,綜合性鉸強,但可逆法是其根本思想。【例4】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如果折射角增大,則入射角一定(A、保持不變B、逐漸變大C、逐漸變小D、無法斷定根據光的折射規律,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每一個入射角都對應一個確定的折射角.所以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大而變大如果發現折射角變大,入射角也一定增大。答:B(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入射角一定時,折射角是一個確定的角度。所以,折射角總小于入射角:折射角與入射角有唯一確定的關系是本題解題的關鍵。〔2)本題是根據結果判定原因的一個典型實例,如果說根據概念、規律推出的結果是正向過程的話,則從結果出發根據規律推出原因側是反向過程,即可逆過程。【例5】某同學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縮小的實像,然后把燃燒的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這時光屏上〔)A、成倒立、縮小的實像B、成倒立、放大的實像C、成正立放大的虛像D、不能成像本題的常規解法是根據成像特點,分析物距、像距,然后把物距當像距,把像距當物距,再根據凸透鏡成像特點進行分析。分析過程較麻煩。如果根據光路可逆原理進行分析和判斷,則簡單的多。既然蠟燭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像,反之將蠟燭放在原來光屏的地方,在原來蠟燭的位置也應該能得到像,且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答:B光路可逆,在光學有著廣泛的應用,很好的利用它可簡化分析,直接得出結論【例6】如圖14一7所示,用200牛的力拉著物體A以3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勻速前進,如果物體A與滑輪相連的繩子的拉力大小是◇120牛,不計滑輪的重力,繩的重力及繩與滑輪的摩擦,則物體A與地面摩擦力的大小為,物體B與地面摩擦力的大小為,物體B被托動的速度圖14一7是如圖14一8所示,物體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3個力的作用,且這三個力的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