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二十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知識點講解】考點1:鋼鐵長城陸、海、空軍的建設1.陸軍: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發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種的現代化部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2.海軍: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建立了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完成了多次科學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3.空軍: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取得輝煌戰績。1956年,我國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空現代化建設有了新的飛躍。二、導彈部隊的發展1.組建:1966年,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火箭軍)它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2.任務: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3.組成: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作戰保障部隊等組成,裝備了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長劍巡航導彈等。三、新時代強軍之路1.政治保障: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2.軍種和戰區:中國人民解放軍調整組建五大軍種,即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五大戰區,即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構建軍隊聯合作戰體系。3.新格局: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4.意義: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考點2: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背景:(1)新中國成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開積極的外交活動,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2.過程:(1)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2)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3.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4.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1.概況: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2.成果: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考點3:外交事業的發展一、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原因:中國國力的增強及國際地位的提高;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2.概況: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二、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關系正常化(1)中美敵對: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2)出現轉機: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轉機。(3)基辛格訪華: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4)尼克松訪華: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走向正?;?。(5)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三、全方位外交1.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2.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3.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中國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考點4:科技文化成就一、“兩彈一星”1.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2.導彈: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3.氫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我國。4.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5.意義(1)它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2)它打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6.“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攀登等。二、航天技術1.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入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2.2003年10月,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3.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三、袁隆平與雜交水稻1.主要貢獻:20世紀70年代,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2.榮譽:獲得我國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也是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的獲得者;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3.推廣: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戰略措施。4.意義:①對中國: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②對世界決世界性饑餓問題有重要貢獻,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屠呦呦與青蒿素1.主要貢獻:20世紀70年代初,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2.意義: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3.榮譽:由于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五、文化事業的發展1.1956年,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文化領域出現了繁榮景象。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成果豐富。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越來越大。考點5:社會生活的變遷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后衣 憑票供應,被形容為“藍灰色的海洋”(原因: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嚴重匱乏) 衣著變得豐富多彩,更是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原因:物資豐富和人們思想的解放)食 飲食結構單一,甚至吃不飽 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概念深入人心住 比較擁擠,設施簡單 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改善行 “自行車王國” 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火車、飛機、汽車、輪船任人選擇,科家汽車越來越普遍其他 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休閑娛樂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國電信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一,發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互聯網發展迅速【典例剖析】【2022年廣東】1.萬隆會議前夕,中國代表團就認為,應該在會上多提亞非國家的共同性問題,不突出我國的特殊問題,為此,周恩來在大會發言時提出( )A.“求同存異”的方針 B.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22年河南】2.1955年,亞非會議通過《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承認一切大小國家平等”等十項原則。這發展了我國主張的(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C.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D.“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022年重慶B卷】3.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暗示他有意改變對華政策。根據毛澤東的安排,《人民日報》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這篇演說。這表明( )A.中美雙方都有意改善兩國關系 B.中美雙方徹底結束對抗狀態C.中美關系的緩和始于民間交往 D.中美關系已經實現了正常化【2022年河北】4.下圖所示目錄節選自《百年中美關系史》一書。目錄中的“_______”處應填入( )第二編兩大國從對峙走向緩和(1949-1976)第一章中美兩國分道揚鑣………………163第二章中美陷入敵對關系………………174第三章_______________…………226第四章中美探索關系正?;?42A.美國開始介入中國內戰 B.美國試圖調整對華政策C.美建交與鄧小平訪美 D.中美軍事關系不斷加強【2022年新疆】5.大國關系事關全球戰略穩定。20世紀70年代,中國和美國、日本關系改善主要是因為中國( )A.國際地位的提高 B.實行了對外開放 C.推行全方位外交 D.建成了小康社會【2022年重慶B卷】6.如果要為下面一組歷史事件提煉一個主題,下列選項中恰當的是( )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飛行試驗成功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州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神州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實現了太空行走2022年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A.大國工匠 B.飛天之夢 C.能源安全 D.網絡強國【變式訓練】1.1949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寫道:“凡屬被國民黨政府所承認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大使館、公使館、領事館及其所屬的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包括武官),在人民共和國和這些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以前,我們一概不予承認”。由此可見我國外交的基本原則是( )A.和平統一 B.獨立自主 C.求同存異 D.交流合作2.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關系。下列選項中不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的是( )A.求同存異 B.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C.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處3.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團結與合作的會議是( )A.萬隆會議 B.日內瓦會議 C.第26屆聯大 D.上海APEC會議4.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我國百年的屈辱外交,翻開了外交事業的新篇章。20世紀70年代,我國的外交事業取得重大突破。下列屬于這一時期的外交成果有( )①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③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④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br/>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19年4月23日,中國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艦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70周年閱兵式中亮相。對于提高中國海軍綜合作戰力量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癬_____ ”處應填入的是( )A.遼寧艦 B.山東艦 C.鎮海號 D.瓦良格號6.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領導機關??紤]到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沒有使用“戰略導彈部隊”這個稱謂,而是由周恩來親自命名為第二炮兵。2015年這支部隊更名為( )A.核武部隊 B.戰略導彈部隊 C.戰略支援部隊 D.火箭軍7.1964年10月16日,在我國西部戈壁一聲霹靂巨響,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請問這霹靂巨響是( )A.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第一次導彈發射實驗成功C.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D.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8.袁隆平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這兩個夢想,他一輩子沒離開稻田,并為之奮斗一生。這體現了袁隆平( )A.敬業奉獻、國際主義的精神 B.生命至上、救死扶傷的精神C.舍生忘死、不怕犧牲的精神 D.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精神9.下列文學藝術家及其成就搭配正確的是( )A.曹禺—《女神》 B.冼星海—《黃河大合唱》C.齊白石—《愚公移山》 D.丁玲—《小二黑結婚》10.下列體現改革開放后我黨關注民生的做法有( )①建立養老保險制度②建立和完善醫療保障制度③保障城鎮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④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以及解析【典例剖析】1.答案:A解析:據所學可知,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萬隆會議召開的亞非會議。在會上,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故選A。新中國成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提出的,排除C。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提出的,排除B。故選:A。2.答案:A3.答案:A解析:材料中說明美國總統和中國的毛澤東都愿意改變對對方的態度。說明中美關系的緩和符合雙方的意愿,A項正確;中美雙方徹底結束對抗狀態是1979年建交,排除B項;材料不是說明中美關系的緩和始于民間交往,排除C項;中美關系已經實現了正常化是1979年,排除D項。故選A項。4.答案:B5.答案:A6.答案:B解析:由材料“無人飛船飛行試驗成功”“楊利偉乘坐神州五號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實現了太空行走”,可見與載人飛船相關,B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工匠、能源二號網絡等信息,排除ACD。故選B項。【變式訓練】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據材料“在人民共和國……不予承認”及所學知識可知,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就決定了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外交關系,這體現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符合題意。材料說的是外交方面的原則,不是國內的事務,所以選項A排除。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故選項C排除。材料主要針對帝國主義國家,沒有表達交流合作的意思,故選項D排除。故選B。2.答案:A解析: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周恩來總理在訪問印度、緬甸時與兩國總理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求同存異是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提出的方針,A符合題意。故選:A。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應用能力。從題干中的提示信息“求同存異”,我們可以推斷出這次會議是萬隆會議,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4.答案:C5.答案:A解析:2012年9月25日,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中國海軍,中國從此結束了沒有航母的歷史,對于提高中國海軍綜合作戰力量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癬_______”處應填入的是遼寧艦,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6.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66年,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它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2015年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D項正確;戰略導彈部隊不僅僅由核武部隊組成,排除A項;第二炮兵和更名后的火箭軍實際上都叫戰略導彈部隊,排除B項;戰略支援部隊和火箭軍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調整組建的五大軍種之一,排除C項。 故選D項。7.答案:A解析:為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粉碎其核威脅,維護世界和平,1964年10月16日,在我國西部戈壁,伴隨著一聲霹靂巨響,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它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對于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選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8.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袁隆平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這個夢想,他一輩子離不開稻田,并為之奮斗一生‘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試驗田的路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隆平解決了十幾億中國人吃飯問題,他奮斗一生守護“大國糧倉”體現了袁隆平的敬業奉獻、國際主義的精神,所以A符合題意。故選:A。9.答案:B解析:由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初以后,中國文藝創作空前繁榮,成就突出,涌現出一批優秀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老舍的《駱駝祥子》、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洗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等,所以B項正確;《女神》是郭沫若的作品,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愚公移山》是徐悲鴻的作品,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小二黑結婚》是現代小說家趙樹理的短篇小說,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0.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査學生的概括能力。①②③④都屬于改革開放后我黨關注民生的做法。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