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考倒計時 感受高考的氣息第4天1.培養基應該包含哪些主要成分?常用的“平板”和“斜面”分別屬于何種類型的培養基?有何用途?提示:培養基中應包含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碳源、氮源、水、無機鹽和生長因子等。“平板”和“斜面”都屬于固體培養基,前者常用于微生物的分離、鑒定、活菌計數等,后者常用于菌種保存。2.什么是滅菌?尿素和葡萄糖能否使用高壓蒸汽法進行滅菌?為什么?提示:滅菌是指采用強烈的物理、化學方法殺滅物體表面以及內部的一切微生物的方法。尿素受熱會分解,葡萄糖在115 ℃以上會焦化,因此不能使用高壓蒸汽法進行滅菌,通常采用過濾除菌。3.分離純化目標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測定微生物數量可用什么方法?提示:分離純化目標微生物常用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微生物數量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和顯微鏡計數法。4.什么是選擇培養基?為什么利用含青霉素的培養基可以篩選出抗青霉素的細菌?提示:在培養基中添加(或減去)某種化學成分,使得只有某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夠生長,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長,這樣的培養基稱為選擇培養基。在培養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后,只有對青霉素有抗性的細菌才能生長,對青霉素敏感的細菌則不能生長。5.什么是植物組織培養?其原理是什么?提示:植物組織培養是指在無菌和人工控制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體器官、組織或細胞等培養在人工配制的培養基上,使其生成完整植株或使其細胞增殖并產生細胞代謝產物的技術。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6.由愈傷組織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一般有哪兩種途徑?提示:器官發生途徑和體細胞胚發生途徑。7.什么是植物組織培養中的初代培養和繼代培養?提示:初代培養是指從植物體上分離下來的外植體的第一次培養。將初代培養獲得的培養物轉移到新的培養基上繼續進行擴大培養稱為繼代培養。8.植物體細胞雜交就是獲得雜種植物細胞嗎?其主要原理是什么?提示:不是,植物體細胞雜交是將兩個來自不同種植物的體細胞融合成一個雜種細胞,并將雜種細胞培育成新的植物體的技術。其主要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和植物細胞的全能性。9.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中,在用酶解法降解細胞壁之前,要用較高滲透壓溶液處理細胞,目的是什么?提示:使細胞處于微弱的質壁分離狀態,有利于完整的原生質體的釋放,防止原生質體被破壞。10.誘導原生質體融合的方法有哪些?提示:電刺激、離心、振蕩、聚乙二醇等。第5天1.為什么一個生態系統的營養級一般不會超過5個?提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通常情況下,營養級的位置越高,處于這個營養級的生物能獲取的能量就越少。當某個營養級的能量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可能再維持下一個營養級的存在。2.什么是生物富集作用?能引起生物富集的化學物質有哪些?提示:生物富集又稱生物濃縮,是指生物體由于對環境中某些元素或難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積累,使這些物質在生物體內的濃度超過環境中濃度的現象。常見的生物富集物質有重金屬、DDT、有機氯殺蟲劑和多氯聯苯等。3.什么是生態金字塔?包括哪些類型?哪些金字塔可能會呈現下窄上寬的倒金字塔形?提示:把生態系統中各個營養級有機體的生物量、個體數量或能量,按營養級的順序由低至高排列起來,所繪制的圖形稱為生態金字塔,主要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數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其中數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會出現倒金字塔形。4.為什么頂極群落的凈生產量最小?提示:初級生產量隨群落的演替而逐漸增加,當群落演替到頂極群落時,雖然總初級生產量接近最大,但此時的呼吸消耗量也達到了最大值并幾乎與總初級生產量相等。5.為什么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和逐級遞減的?提示:能量在流動過程中,由低營養級向高營養級傳遞,其中大部分能量會損失掉,只有小部分被各個營養級所利用。通過生物體的呼吸而散失的熱能不能重新轉化為化學能和太陽能,高一級營養級獲得的能量也不能回流到原來的營養級。6.碳在生物群落內部主要以什么形式傳遞?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什么形式循環?提示:含碳有機物;二氧化碳。7.無機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進入生物群落的方式主要是什么?提示: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等。8.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有哪些重要作用?提示:①信息傳遞與生物個體的生存有密切關系;②種群的繁殖離不開信息的傳遞;③信息傳遞能影響群落的演替。9.引起溫室效應、臭氧減少和酸雨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提示: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氟利昂、哈龍等含氯氟烴類氣體是引起臭氧層減少的主要原因;人類向大氣中排放過多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10.生物多樣性包括哪些層次?保護生物多樣性包括哪些方面?提示: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包括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建立種子庫和基因資源庫、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四個方面。第6天1.什么是種群密度?其直接決定因素有哪些?提示:種群密度是指某個物種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的個體數量,是反映種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標。種群密度是由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的。2.什么是年齡結構?年齡金字塔一般分為哪幾種類型?提示:年齡結構是指各年齡組個體數量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關系,可用年齡金字塔來表示。年齡金字塔一般可分為增長型、穩定型和衰退型三種類型。3.什么是環境容納量?提示:環境容納量是指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用字母K表示。4.什么是種群的邏輯斯諦增長?邏輯斯諦增長曲線常劃分為哪幾個時期?提示:邏輯斯諦增長是指在空間有限、資源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約條件下的種群增長方式。邏輯斯諦增長曲線常劃分為五個時期,即開始期、加速期、轉折期、減速期和飽和期。5.影響種群數量波動的外源性因素和內源性因素主要有哪些?提示: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氣候、食物、捕食、疾病、寄生等;內源性因素包括領域行為和內分泌等。6.什么是優勢種?有何特點?提示:對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的形成有明顯決定作用的物種稱為優勢種。優勢種往往具有高度的生態適應性,通常是群落中個體數量多、生活力較強的物種。7.什么是競爭排斥原理?提示:當兩個物種的生態位重疊時會發生競爭,且生態位重疊越多,競爭就越激烈,以致競爭優勢較大的物種有可能把另一物種完全排除掉,這就是競爭排斥原理。8.什么是生態位分化?動物在生態位上的分化方式主要有哪些?提示:當兩個物種的生態位有重疊時,往往通過自然選擇作用使各自的生態位發生變化,從而減少或排除競爭,使得它們共同生存下來,這種現象稱為生態位分化。動物在生態位上的分化方式主要有改變食物的種類,形成不同食性;劃分分布區域和活動范圍;錯開活動時間等。9.陸生植物的垂直分層有何意義?提示:緩解了植物之間爭奪陽光、空間、水分和礦質營養的矛盾;擴大了植物利用環境的范圍,提高了植物的光能利用率。10.導致群落具有水平結構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提示:①不同生物繁殖體的擴散能力有差異;②生物種間相互作用的影響;③群落內部環境的不同。11.什么是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的終點是什么?提示:群落的一些物種替代另一些物種、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自然演變過程稱為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的終點是頂極群落。12.從裸露的巖石到森林群落的演替一般要經歷哪幾個階段?這種演替稱為初生演替還是次生演替?提示:從裸露的巖石到森林群落的演替一般要經歷裸巖→地衣→苔蘚→草本→灌木→森林5個階段,這種演替稱為初生演替。13.頂極群落類型主要由什么決定?所有的頂極群落都是森林嗎?提示:頂極群落類型主要是由平均溫度和年降雨量決定。并非所有頂極群落都是森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