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時 認識星座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2)從不同角度觀察,星座圖形也不同。2.探究目標會制作“北斗七星”模型,并能對模型進行合理的推理和解釋。二、知識梳理1.在夜晚觀星中,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許多閃爍的星星。這些星星絕大多數是太陽那樣的 ,天空中眾多的恒星組成了不同的 。 2.為了 ,人們把星星分成了群,劃分成不同的 ,根據它們的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者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天空中被人們劃分成的不同區域就稱為 。 3.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統一將全天星空劃分為 個星座。 4.天空中的星星雖然遙不可及,但我們可以通過建 來幫助我們認識星座。用投影機的光從 照射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投下的影子 。 5.星座是 、 的恒星在天空中的 。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像也 。 6.北斗七星是 星座的明顯標志。 7.光年是 單位,一般用于計量天體間的距離。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行進1年的距離,約為 千米。 三、實驗解析1.實驗重現(1)探究問題:如何建一個星座模型?(2)實驗材料:邊長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紙板、細線、橡皮泥、手電筒。(3)實驗步驟:①準備一張邊長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紙板,按圖所示打上7個小孔。(見右上圖)②在1~7號小孔上分別掛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長的細線,并在細線下端掛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③用投影機的光從四個 照射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會在屏幕上投下影子。把觀察到的由橡皮泥影子組成的圖像畫下來。 (4)實驗記錄:不同距離、大小的橡皮泥,在屏上的投影能夠形成“北斗七星”圖像。(5)實驗結論:星座是 、 的恒星在天空中的 。 2.指點迷津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要用長短不同的細線去懸掛小球? 這是因為構成北斗七星的七顆星距離地球遠近不同。這樣從不同的側面去照射時,就會得到不同的圖像。 1/ 1第4課時 認識星座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2)從不同角度觀察,星座圖形也不同。2.探究目標會制作“北斗七星”模型,并能對模型進行合理的推理和解釋。二、知識梳理1.在夜晚觀星中,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許多閃爍的星星。這些星星絕大多數是太陽那樣的 恒星 ,天空中眾多的恒星組成了不同的 星座 。 2.為了 方便認星 ,人們把星星分成了群,劃分成不同的 區域 ,根據它們的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者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天空中被人們劃分成的不同區域就稱為 星座 。 3.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統一將全天星空劃分為 88 個星座。 4.天空中的星星雖然遙不可及,但我們可以通過建 星座模型 來幫助我們認識星座。用投影機的光從 不同角度 照射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投下的影子 不同 。 5.星座是 遠近不同 、 沒有聯系 的恒星在天空中的 視覺圖像 。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像也 不同 。 6.北斗七星是 大熊 星座的明顯標志。 7.光年是 長度 單位,一般用于計量天體間的距離。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行進1年的距離,約為 9.46萬億 千米。 三、實驗解析1.實驗重現(1)探究問題:如何建一個星座模型?(2)實驗材料:邊長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紙板、細線、橡皮泥、手電筒。(3)實驗步驟:①準備一張邊長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紙板,按圖所示打上7個小孔。(見右上圖)②在1~7號小孔上分別掛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長的細線,并在細線下端掛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③用投影機的光從四個 不同角度 照射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會在屏幕上投下影子。把觀察到的由橡皮泥影子組成的圖像畫下來。 (4)實驗記錄:不同距離、大小的橡皮泥,在屏上的投影能夠形成“北斗七星”圖像。(5)實驗結論:星座是 遠近不同 、 沒有聯系 的恒星在天空中的 視覺圖像 。 2.指點迷津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要用長短不同的細線去懸掛小球? 這是因為構成北斗七星的七顆星距離地球遠近不同。這樣從不同的側面去照射時,就會得到不同的圖像。 1/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課時 認識星座.docx 第4課時 認識星座(答案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