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八顆行星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它們在特定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轉(zhuǎn)。(2)八大行星的軌道排序。2.探究目標 會按一定比例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chǔ)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對位置關(guān)系模型。二、知識梳理1.太陽系有 顆行星,它們在其特定軌道上運轉(zhuǎn)。 2.給八顆行星排序(1)按離太陽由近到遠: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簡記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2)按赤道直徑由小到大: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3.平時常見的太陽系八顆行星的圖片中,八顆行星的間距相差不大,實際上八顆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差異非常 。 4.八顆行星自身都不能發(fā)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陽光才顯得明亮。有的行星看上去比其他恒星還要亮,那是因為它們 。 三、實驗解析1.實驗重現(xiàn)(1)探究問題:建立行星位置關(guān)系模型(2)實驗材料:三根相同的紙帶、水筆。(3)實驗步驟:①選取三條長度相同的紙帶,每條紙帶對折四次,然后將紙帶粘連成一條長紙帶,長紙帶被分為48份。在長紙帶的折痕處標記數(shù)字。②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海王星,距離為449600萬千米,可以將兩條折痕間的距離表示為10000萬千米。③根據(jù)上述比例,處理行星與太陽距離遠近的數(shù)據(jù)。④將各行星的位置標在紙帶上,與平時看到的太陽系模型進行對比。(4)實驗結(jié)論:紙帶上只能大概表示出八大行星的位置關(guān)系,與實際的八顆行星的大小不太一樣。2.指點迷津為什么要選擇三條相同的紙帶,并對折四次? 建立八大行星位置模型時,需要從最外面的海王星開始算起,海王星距離為449600萬千米,如果選擇10000萬千米為一格,就大約需要45格。一條紙帶對折4次,有16格,三條紙帶就有48格,剛好可以滿足。 如何模擬行星大小? 如果要模擬行星大小,必須把半徑按一定比例縮小。 1/ 1第2課時 八顆行星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它們在特定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轉(zhuǎn)。(2)八大行星的軌道排序。2.探究目標 會按一定比例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chǔ)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對位置關(guān)系模型。二、知識梳理1.太陽系有 八 顆行星,它們在其特定軌道上運轉(zhuǎn)。 2.給八顆行星排序(1)按離太陽由近到遠: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簡記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2)按赤道直徑由小到大: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3.平時常見的太陽系八顆行星的圖片中,八顆行星的間距相差不大,實際上八顆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差異非常 大 。 4.八顆行星自身都不能發(fā)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陽光才顯得明亮。有的行星看上去比其他恒星還要亮,那是因為它們 距離地球很近 。 三、實驗解析1.實驗重現(xiàn)(1)探究問題:建立行星位置關(guān)系模型(2)實驗材料:三根相同的紙帶、水筆。(3)實驗步驟:①選取三條長度相同的紙帶,每條紙帶對折四次,然后將紙帶粘連成一條長紙帶,長紙帶被分為48份。在長紙帶的折痕處標記數(shù)字。②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海王星,距離為449600萬千米,可以將兩條折痕間的距離表示為10000萬千米。③根據(jù)上述比例,處理行星與太陽距離遠近的數(shù)據(jù)。④將各行星的位置標在紙帶上,與平時看到的太陽系模型進行對比。(4)實驗結(jié)論:紙帶上只能大概表示出八大行星的位置關(guān)系,與實際的八顆行星的大小不太一樣。2.指點迷津為什么要選擇三條相同的紙帶,并對折四次? 建立八大行星位置模型時,需要從最外面的海王星開始算起,海王星距離為449600萬千米,如果選擇10000萬千米為一格,就大約需要45格。一條紙帶對折4次,有16格,三條紙帶就有48格,剛好可以滿足。 如何模擬行星大小? 如果要模擬行星大小,必須把半徑按一定比例縮小。 1/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課時 八顆行星.docx 第2課時 八顆行星(答案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