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學習目標】1.知道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實。2.能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3.知道武則天的治國措施及其影響。4.理解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一、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淵)1.唐的建立 暴政建立時間:618年 隋末 李淵起兵反隋建 立 者:李淵都 城:長安 滅統 一:消滅了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人物掃描 :李淵,陜西人,世襲為唐國公。隋末農民起義時,他趁機起兵攻入長安,618年建立唐朝。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注意:①隋末各地農民爆發大起義。原鎮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淵趁機起兵反隋。②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隨后消滅了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2.唐太宗“貞觀之治”(1)人物掃描:①李世民,李淵的次子,在反隋和平定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幫父親穩定了新王朝,被封為秦王。②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了大權。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號“貞觀”。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太宗。(2)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貞觀之治 ”的盛世局面原因:1)吸取隋亡的教訓,勤于政事;2)虛心納諫,從善如流;3)廣納賢才,知人善任,重用賢才;4)強調以民為本的思想。思考:唐太宗曾問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兼聽則明,偏信則暗。(3)治國思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虛心納諫“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以民為本吾為官擇人,惟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唐太宗任用賢才(4)“貞觀之治”治國措施政治上:①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其決策程序 隋:確立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減省刑罰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③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成為最重要科目④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成績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軍事上:唐太宗發兵反擊,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制定法律:《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成文法典注:三省六部制①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職權和決策程序。②作用:加強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③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4)結果: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二、女皇帝武則天1.人物掃描 :武則天(624~705),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逐漸掌握實權,晚年稱帝。690年武則天正式改唐為周,自稱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曌”zhào字為名。2.武則天的治國措施政治上:①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②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經濟上:減輕人民負擔,重視發展生產。3.武則天統治的影響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這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貞觀遺風”乾陵無字碑公元705年11月,中國歷史上執政21年的女皇帝武則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寬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見唐代所刻一字。注:從歷史發展角度,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評價女皇武則天。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對唐朝穩定持續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們對武則天的統治應予以肯定。四、開元盛世注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①這首詩描述的是哪個時期的什么景象?唐玄宗統治前期,人口眾多、糧食豐盈、國庫充實、百姓富足的景象。②你知道出現這些景象是因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嗎?1.人物掃描 :唐玄宗(712~756)李隆基,又稱唐明皇,是武則天的孫子。“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的年號,共計29年。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2.唐玄宗的治國措施(1)用人上: 重用賢能(姚崇、宋璟)注重對官吏的考核(2)政治上:整頓吏治,裁減冗員(3)經濟上:發展經濟,改革稅制(4)文化上:注重文教,編修經籍相關史事:唐玄宗非常注重對官吏的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罷免。有一年他親自主持對縣令的考試,結果又45個縣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職。3結果: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課堂小結】思維拓展想一想,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在治國方面有哪些共同點?唐朝興盛的原因是什么?給我們留下什么樣的啟示?共同點:改革內政、重用人才;重視發展生產;完善科舉制度等……原因:國家統一;統治者勵精圖治;善于用人;重視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等……啟示:1)重視維護國家統一;2)重視農業生產,發展經濟;3)要善于用人等……【當堂小練】1.(2020·江蘇·中考真卷)王曉撰寫的歷史小論文關鍵詞有:女皇帝、“治宏貞觀、政啟開元”。他研究的人物應是( )A.武則天 B.唐太宗 C.慈禧太后 D.唐玄宗2.(2020·湖南·中考真卷)唐玄宗統治前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3.(2020·四川·中考真卷)讀下圖,圖中內容反映的中國古代王朝是( )中國古代某一王朝的興衰示意圖A.秦朝 B.西漢 C.唐朝 D.明朝4.(2020·江蘇·中考真卷)“以姚崇、宋璟為相,廓清武后則天以來之積弊,勵精圖治,至民夜戶不閉,道不拾遺。遂達臻全盛。”歷史上稱這段時期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5.(2020·山東·中考真卷)“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這一理念的是( )A.漢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康熙帝6.(2020·浙江·中考真卷)“以民為本”的思想在我國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下列統治者在治國理政中體現這一思想堪稱典范的是(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7.(2020·山東·中考真卷)“他倡導和鼓勵進諫,在專制體制下,實行了一定內容和形式的‘民主’,使貞觀年間諍諫成風,政治生活趨向健康、和諧。”下列各項與文中皇帝有關的是( )A.開通了大運河 B.創建了科舉制度C.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D.派鑒真東渡日本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國號為周,在位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們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A項符合題意。故選A。2.【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統治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空前繁榮,國力強盛,唐朝逐漸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文景之治是西漢時期;貞觀之治是唐太宗時期;康乾盛世發生在清朝。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3.【答案】C【解析】唐朝始于618年,滅亡于907年,唐朝著名盛世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唐末有著名的黃巢起義,故C符合題意;秦朝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西漢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明朝從1368年到1644年,故排除ABD。故選C。4.【答案】D【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還注意節儉。使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故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5.【答案】B【解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最能秉持這一理念的皇帝是唐太宗。唐太宗認為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用能,他知人善任,唯才是舉;他為政期間,吸收隋亡教訓,勤政愛民;唐太宗認識到,只有虛心納諫,才能避免因君主個人的失誤而導致國家滅亡。所以他鼓勵臣下直言,并能從諫如流,把魏征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B符合題意。6.【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戒奢從簡,合并州縣,改革吏治,輕徭薄賦,發展生產,體現了以民為本,故C符合題意;奏始皇的統治有暴虐的特點,漢武帝獨尊儒術,成吉思汗殺戮過重,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7.【答案】C【解析】李世民認為國家興衰的關鍵在于是否能通過納諫防止和改正錯誤,因此他提倡和鼓勵諍諫,實行了一定內容和形式的“民主”、和諧,對鞏固君臣關系和臣屬的忠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由材料可知,選虛心納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