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細菌1、菌落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很小,用放大鏡看不到單個細胞,但能看到由細菌大量繁殖形成的細菌團,即菌落。2、分類根據細菌形態的不同,將其分為三類:螺旋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桿菌),球菌,桿菌各種形態的細菌按細菌的生活方式來分類,分為兩大類:自養菌和異養菌,其中異養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細菌對氧氣的需求來分類,可分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厭氧(不完全厭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厭氧)細菌。按細菌生存溫度分類,可分為喜冷、常溫和喜高溫三類3、結構細菌的結構分為基本結構和特殊結構。基本結構是各種細菌都具有的結構,包括細菌的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某些細菌特有的結構稱為特殊結構,包括細菌的莢膜、鞭毛、菌毛、芽胞4、繁殖細菌主要以分裂方式繁殖(屬于無性生殖),即細菌生長到一定時期,在細胞中間逐漸形成橫隔,由一個母細胞分裂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子細胞。細菌繁殖速度快,一般細菌約20-30min便分裂一次,即為一代。接種子肉湯培養中的細菌在適宜的溫度下迅速生長繁殖,肉湯很快即可變渾濁,表明有細菌的大量生長,有些細菌,如結核分枝桿菌的繁殖速度較慢,需要15-18小時才能繁殖一代。5、巴氏滅菌法是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的低溫殺菌法,是一種利用較低的溫度既可殺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營養物質風味不變的消毒法,常常被廣義地用于定義需要殺死各種病原菌的熱處理方法。原理:巴氏殺菌是將混合原料加熱至68~70℃(一般微生物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8℃—37℃),并保持此溫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卻到4-5℃。因為一般細菌的致死點在溫度68℃、時間30min以下,所以將混合原料經此法處理后,可殺滅其中的致病性細菌和絕大多數非致病性細菌;混合原料加熱后突然冷卻,急劇的熱與冷變化也可以促使細菌的死亡應用一種是將牛奶加熱到62~65℃,保持30分鐘。采用這一方法,可殺死牛奶中各種生長型致病菌,滅菌效率可達97.3%~99.9%,經消毒后殘留的只是部分嗜熱菌及耐熱性菌以及芽孢等,但這些細菌多數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對人無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種方法將牛奶加熱到75~90℃,保溫15~16s,其殺菌時間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殺菌的基本原則是,能將病原菌殺死即可,溫度太高反而會有較多的營養損失。二、真菌1、形態結構真菌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沒有葉綠體,需要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其營養方式為異養。單細胞真菌——酵母菌的結構2、常見的多細胞真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食用菌(香菇、蘑菇、木耳等)3、繁殖方式無性繁殖:是指營養體不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產生后代個體的繁殖。它的基本特征是營養繁殖通常直接由菌絲分化產生無性孢子。常見的無性孢子有三種類型:(1)游動孢子:(2)孢囊孢子 (3)分生孢子有性繁殖:真菌生長發育到一定時期(一般到后期)就進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經過兩個性細胞結合后細胞核產生減數分裂產生孢子的繁殖方式。多數真菌由菌絲分化產生性器官即配子囊,通過雌、雄配子囊結合形成有性孢子。其整個過程可分為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三個階段。酵母菌和水螅一樣出芽生殖霉菌和食用菌主要通過產生孢子的方式進行繁殖4、病毒、細菌 、真菌的區分病毒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復制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比較小,一般要用放大倍數超過萬倍的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細胞內完成。病毒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全部是由單個細胞構成,為單細胞型生物通過細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細菌的名稱中一般含有:球、桿、弧、螺旋等描述細菌形態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實為乳酸桿菌)細菌較大,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就可看到,它們的生長條件也不高。細菌是和植物一樣,有細胞壁,而人的細胞是沒有細胞壁的,這就是很多抗生素殺菌的原理。比如破壞它的細胞壁或者阻止合成細胞壁,細菌就死掉了,而人沒有這個結構,所以對人無影響。細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真菌,是一種具真核的、產孢的、無葉綠體的以吸收為營養方式的異養的真核生物;真菌具有細胞壁和大型液泡,可以進行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同時真菌與苔蘚、蕨類等許多演化上較早分支的植物都可以產生孢子。真菌有細胞核,基因組中有大量非編碼DNA。真菌也具有許多細胞器,例如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等。5、食物的保存方法:干藏、冷藏、真空、腌制除去食品中的水分,達到阻止霉菌,發酵菌和細菌生長的目的如干燥、脫水,冷藏食品,如冷卻、冷凍,這種方法不會殺死微生物,僅僅是抑制它們的繁殖,冷藏溫度越低,保存食品時間越長運用加熱的方法,高溫殺死微生物,如罐裝、瓶裝利用X或伽瑪射線照射食品,輻照能殺死食品和其中的昆蟲以及它們的卵及幼蟲。采用化學方法,如鹽腌、腌漬、裹糖屑糖漬保藏法使用高于濃度的糖液浸漬。在高滲壓條件下使微生物細 胞原生質收縮,導致質壁分離而死,使食品得以保存。鹽漬保藏法的生理鹽溶液可產生高滲壓。在高滲壓下 細菌細胞失水引起質壁分離而死亡。食鹽也是電解質,高離子強度也破壞了蛋白分 解酶,延緩食品變質。酸漬保藏法采用降低食品酸堿度,抑制或損壞微生物生長繁殖以保存食品的方法。防腐劑保藏法有些化學藥劑可使微生物和蛋白酶失活,起到抑 菌、殺菌和保存食物的功效。熏制保藏法其熏煙中含有的甲醛酚類、樹脂等滲入食物中,產生抑殺菌 原核生物:細菌生物(根據細胞中有無細胞核) 植物真核生物 動物真菌 例1、近年來,在許多國家都發現了“超級細菌”。現有的絕大多數抗生素對這種細菌都不起作用。下列有關這種細菌的說法,錯誤的是( )A. “超級細菌”也有遺傳物質 B. “超級細菌”以分裂方式進行繁殖,屬于無性生殖C. “超級細菌”不需要依賴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D. “超級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例2、為了研究鏈霉素對三種細菌的殺菌效果,用3種細菌在事先準備好的瓊脂塊平板上畫3條平行線(3條均與圖中鏈霉素帶接觸),將平板置于37 ℃恒溫箱內培養3天,結果如圖所示,從實驗結果看,以下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它能阻止結核桿菌生長 B. 它對結核桿菌比對霍亂菌更有效C. 它對結核桿菌比對傷寒菌更有效 D. 它可以用于治療傷寒病人例3、如圖是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到的酵母菌,其早在幾千年前就被人類用來釀酒。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酵母菌是單細胞原核生物B. 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觀察到酵母菌C. 圖片中有的酵母菌正在進行出芽生殖D.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例4、將某種細菌接種于已消毒的培養基上,加蓋后以不同方式處理,并置于不同溫度中,培養24小時后,觀察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培養基 處理方法 溫度/℃ 觀察現象1 接種細菌 40 全表面呈渾濁2 接種細菌 0 全表面清晰3 接種細菌 100 全表面清晰4 接種細菌,并置一張吸有抗生素 X 的圓紙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渾濁5 接種細菌,并置一張吸有抗生素 Y 的圓紙片于其上 40 紙片周圍呈現一清晰區,其余表面則呈渾濁A.1、4、5 培養基中觀察到的渾濁現象是細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見的菌落B.將培養基 2 和 3 再放在 40 ℃一段時間,觀察到的現象都是全表面清晰C.依據實驗結果推測,如果人體感染該種細菌,可用抗生素 Y 進行治療D.以上實驗運用對照實驗方法,探究溫度、抗生素對該種細菌生活的影響例5、微生物對人類有有益的一面,如乳酸桿菌可以用來制酸奶,青霉菌可以用來制造抗生素---青霉素。(1)乳酸桿菌與青霉菌相比,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________。(2)下列有關認識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序號)。①乳酸桿菌不能進行有性生殖②青霉菌因為有葉綠體,所以是綠色的③新型冠狀病毒也具有與乳酸桿菌一樣的細胞結構例6、下是四種微生物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甲與乙、丙、丁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甲無成形的________。(2)圖丁中的a是________,可以通過產生a的方式進行繁殖。(3)食物腐敗是由微生物滋生引起的,請列舉一種生活中保存食物的方法:________。1.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酵母菌、青霉和蘑菇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酵母菌屬于一種細菌,能進行分裂繁殖 B. 青霉是多細胞真菌,依靠種子進行繁殖C. 蘑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屬于植物 D. 酵母菌、青霉和蘑菇的細胞都有細胞核2.匍枝根霉用孢子繁殖,孢子著生于如圖標號(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下列生物,在細胞結構組成上不同于其他幾種的是( )A. B. C. D. 4.為證明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某小組的同學提出了下列四種方案,四種方案的共同點:將同一種樹的落葉平均分成甲、乙兩組。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潮濕。你認為下列方案中更能說明問題的是( )A.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B.甲組滅菌后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C.將樹葉滅菌后再分組,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D.將樹葉滅菌后再分組,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接種上細菌后放在無菌條件下5.歷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歸于植物界,后來由于其在營養方式和細胞結構等方面的獨特性,被單獨歸為真菌界。最近,科學家發現真菌的遺傳物質與動物遺傳物質的相似性超過了植物。(1)如圖所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為________ 。(2)真菌后來沒有歸為綠色植物,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真菌細胞缺乏________(填寫細胞結構)。(3)根據上述材料可初步推測,真菌與________(填“植物”或“動物”)的親緣關系更近。6.(1)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相比,主要的區別在于沒有成形的 。(2)細菌是 細胞生物,通過 繁殖后代。(3)外科手術的器材都要嚴格高溫消毒,因為細菌能形成 ,它對不良的環境有很強的抵抗能力。7.為了探究“肉湯變質的原因”,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下的實驗。將甲、乙、丙三套裝置分別連接好且用酒精燈加熱至肉湯沸騰15 min,然后將甲、乙裝置放在室溫為25℃的環境中,將丙裝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裝置中的肉湯變質了,乙、丙裝置中的肉湯未變質。請據此分析:(1)實驗中將肉湯煮沸的目的是 。(2)乙裝置中的肉湯未變質的原因是 。A.室溫保持在25℃ B.彎管阻擋了細菌進人肉湯中C.選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沒有空氣進人乙試管內(3)這個實驗說明了肉湯變質的原因是 。(4)甲、丙組對照實驗中控制的變量是 。(5)丙裝置中的肉湯仍未變質的原因是 。1.如圖所示,切菜的砧板使用不當,容易滋生霉菌。下列哪種環境最不利于砧板的保存( )A. 高溫干燥 B. 低溫潮濕 C. 炎熱干燥 D. 悶熱潮濕2.關于細菌、真菌的描述,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A.細菌和真菌都通過孢子來繁殖B.球菌、桿菌、螺旋菌形態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C.乳酸菌可用于制造酸奶,酵母菌可用來釀酒D.人類利用細菌和真菌來凈化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3.細菌和許多真菌“無影無蹤”,但又“無處不在”,人們對它們“愛恨交加”。以下關于細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所有細菌和真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B. 空氣中飄散著許多細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C. 大多數細菌和真菌都是生態系統的生產者 D. 所有細菌和真菌都是對人類有害的4.大蒜是常見的食物,對多種真菌、細菌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在細胞結構上,細菌不同于真菌的是其細胞不具有( )A. 細胞壁 B. 細胞質 C. 細胞膜 D. 細胞核5.下列屬于枯草桿菌、酵母菌、青霉的共同特點的是( )A.都能形成芽孢 B.都具有細胞核C.都不含葉綠體 D.都進行孢子生殖6.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具有螺旋結構及鞭毛的細菌。當人胃部表皮細胞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時,會分泌水解酶(FUCA2),催化水解糖蛋白側鏈上的巖藻糖。此外,幽門螺旋桿菌可通過飲食等途徑傳播給健康人。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幽門螺旋桿菌與霉菌在細胞結構上最本質的差異是________。(2)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通過________方式繁殖后代。7.如圖所示,保存不當的面包很容易發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環境因素的影響呢?某興趣小組進行了探究,實驗操作及結果如下表。組別 實驗處理 實驗操作 恒溫培養(1周) 實驗結果甲 將質量、大小、形狀相同的四塊面包片分別放入四個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中,經過高溫處理后待用。 加入少量清水,將瓶口塞緊 25℃ 發霉乙 加入少量清水,將瓶口塞緊 5℃ 不發霉丙 不加清水,將瓶口塞緊 25℃ 不發微丁 不加清水,將瓶口塞緊 5℃ 不發得(1)霉菌與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 。(2)甲與乙兩組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對霉菌生活的影響。(3)對比 兩組實驗的結論是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4)上述探究實驗對我們保存食品的啟示是 有利于食品的長時間儲存。8.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盛有無菌培養基的培養裝置設計了探究“洗手能否減少手上的細菌和真菌數量”的實驗,請分析回答問題。培養皿號 A B C實驗步驟 ① 配制牛肉汁培養基,高溫滅菌后待用② 用無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樣,然后涂抹到培養基表面 用無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樣,然后涂抹到培養基表面 用無菌棉棒直接在培養基表面涂抹③ 將A、B、C三組培養皿放入適宜溫度的培養箱培養,每天定時觀察、記錄,直到菌落不再增加實驗結果 許多菌落 少數菌落 (1)與真菌相比,細菌細胞內沒有 。實驗步驟①中高溫滅菌的目的是 。(2)C組在此實驗中起 作用。(3)實驗步驟②,用無菌棉棒對手心取樣時,A、B兩組取樣面積要求是否需相同? 。(4)C組的實驗結果理論上應該是 。(5)依據本實驗的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及解析例1、C【解析】AD、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具有核區,核區中存在著遺傳物質;故AD正確;B、細菌是通過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的,這種生殖方式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故B正確;C、細菌沒有葉綠體,只能通過從外界攝取有機物生存;故C錯誤; 故答案為:C。例2、D【解析】A、分析實驗結果,結核桿菌的菌帶最短,鏈霉素對結核桿菌的抑制作用最強, 它能阻止結核桿菌生長,A正確,不符合題意;B、分析實驗結果,結核桿菌的菌帶比霍亂菌的菌帶短,說明它對結核桿菌比對霍亂菌更有效,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從實驗結果看,結核桿菌的菌帶比傷寒菌短,說明它對結核桿菌比對傷寒菌更有效,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實驗結果表明,鏈霉菌產生的鏈霉素對傷寒菌幾乎沒有抑制作用,所以它可以用于治療傷寒病人的說法是錯誤的,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例3、 C【解析】A、酵母菌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故A錯誤;B、光學顯微鏡能夠看到酵母菌;故B錯誤;C、由圖可知,部分酵母菌已經出現了芽體,說明酵母菌正常進行出芽生殖;故C正確;D、酵母菌是真菌,依靠出芽生殖;故D錯誤; 故答案為:C。例4、B【解析】本實驗總計有4組對照,分別是1和2,變量是溫度;1和3,變量是溫度;1和4,變量是抗生素X;1和5,變量是抗生素Y。A、1,4,5培養基中觀察到的渾濁現象是細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見的菌落,A不符合題意;B、由表格信息可知,將培養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時間,細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觀察到的現象都是渾濁現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B符合題意;C、4全表面呈渾濁,表明抗生素X對該種細菌沒有抑制作用;5紙片周圍呈現一清晰區,其表面則呈渾濁,表明抗生素Y對該種細菌有抑制作用,那么根據實驗結果推測,若人體感染該種細菌,可用抗生素Y進行治療,C不符合題意;D、以上實驗運用對照實驗方法,探究溫度、抗生素對該種細菌生活的影響,D不符合題意。例5、(1)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細胞核、有無細胞核)(2)①【解析】(1)乳酸桿菌與青霉菌相比,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細胞核、有無細胞核), 青霉菌屬于真菌,乳酸菌屬于細菌, 青霉菌與乳酸菌相比, 青霉菌有成形的細胞核,而乳酸菌沒有。(2)下列有關認識正確的是乳酸桿菌的生殖方式并不是卵細胞和精子結合,屬于無性生殖。青霉菌沒有葉綠體,新型冠狀病毒并沒有細胞結構, ①符合題意。例6、(1)細胞核(2)孢子(3)干藏法(或冷藏法、真空保存法等)【解析】(1)圖中的甲是細菌,乙是霉菌、丙是酵母菌,丁是大型真菌蘑菇,后三者都是真菌,它們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真菌有細胞核,甲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2)圖丁是大型真菌蘑菇,主要用孢子進行繁殖,所以a是孢子;(3) 食物腐敗是由微生物滋生引起的,請列舉一種生活中保存食物的方法: 干藏法(或冷藏法、真空保存法、腌制法、加熱法等)。1.D【解析】A、酵母菌屬于真菌,酵母菌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沒有葉綠體,酵母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A不符合題意;B、青霉屬于真菌,用孢子繁殖,B不符合題意;C、蘑菇屬于真菌,C不符合題意;D、酵母菌、青霉和蘑菇屬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結構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2. A【解析】①是孢子囊,里面有大量孢子,孢子是原生動物、真菌和植物等產生的一種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細胞,能直接發育成新個體,依靠孢子繁殖的有藻類植物、蕨類植物,還有大部分真菌等,孢子是這些生物的生殖細胞。②是直立菌絲,③是假根,④是營養菌絲。所以孢子著生于如圖標號①。 故答案為:A3. D【解析】A圖是霉菌,屬于真菌;B圖是蘑菇,屬于真菌;C是酵母菌,屬于真菌;D是細菌,所以在細胞結構組成上不同于其他幾種的是D。 故答案為:D4.D【解析】要證明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在實驗過程中,要設置對照試驗,以細菌為變量,然后觀察不同條件下同種植物遺體的分解情況。設置對照試驗,一定要注意變量的處理,除了變量外,其余條件都要保持一致。因為細菌幾乎無處不在,因此,在實驗過程中,要對材料進行滅菌處理。A.樹葉未進行滅菌,甲組和乙組樹葉上均有細菌,因此,A選項不夠嚴謹。B.在設置對照實驗時,要遵循單一變量的原則,也就是除了變量以外,其余的條件和處理都要相同,甲組進行的滅菌處理,乙組卻沒有,因此,B選項不夠嚴謹;C.C組的實驗處理一樣,也是以細菌的有無為變量,但乙組和甲組的培養條件不同,因此,不合理。D.D組的實驗符合對照實驗的要求,除了變量外,其余條件都一樣,最能說明問題。5.(1)出芽(2)葉綠體(3)動物【解析】(1)出芽生殖,即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見的繁殖方式。(2)綠色植物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葉綠體內有葉綠素,而真菌內沒有葉綠體,因此不屬于綠色植物。(3)由于科學家以分子技術發現真菌的DNA與動物的DNA十分相似,說明它與動物的親緣關系更近。6.細胞核;單;分裂;芽孢【解析】(1)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相比,主要的區別在于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細菌是單細胞生物,通過分裂繁殖后代。(3)外科手術的器材都要嚴格高溫消毒,因為細菌能形成芽孢,它對不良的環境有很強的抵抗能力。7.(1)高溫殺滅肉湯內原有的細菌等微生物(2)B(3)空氣中的細菌進入肉湯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湯腐敗變質(4)溫度(5)溫度較低 ,抑制了細菌和真菌的繁殖【解析】食品腐敗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貯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以及確定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1)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長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會憑空產生,而是由空氣中原有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產生的。“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通過鵝頸瓶實驗驗證了這一結論。因此將肉湯煮沸的目的是通過高溫將肉湯內的細菌等微生物殺滅。(2)甲裝置肉湯腐敗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結果,空氣中有細菌,如果落入瓶中的肉湯中,會使肉湯腐敗變質;乙瓶的瓶頸彎曲,空氣中的細菌只落到了瓶頸的彎曲處,不能進入肉湯,故彎管阻擋了細菌進入肉湯中,乙瓶中的肉湯能保存較長的時間。故選B。(3)這個實驗說明了肉湯變質的原因是:空氣中的細菌或芽孢落在肉湯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湯腐敗變質。(4)將甲裝置放在25℃的室溫環境中,丙裝置放入冰箱內。甲、丙可以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其唯一變量是溫度。(5)通過設置溫度這一變量,得出丙裝置中的肉湯仍未變質的原因是低溫抑制細菌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1.D【解析】霉菌的滋生需要溫度、水分和有機物,因此悶熱潮濕的環境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長,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2.A【解析】細菌都是形體十分微小的單細胞個體,只有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下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的形態因種類不同而不同,其基本形態有球狀、桿狀、螺旋狀,分別稱為球菌、桿菌、螺旋菌。A.真菌都能通過孢子進行繁殖,細菌通過分裂生殖后代,A錯誤。B.球菌、桿菌、螺旋菌形態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B正確。C.乳酸菌可用于制造酸奶,酵母菌可用來釀酒,C正確。D.人類利用細菌和真菌來凈化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D正確。3.B【解析】A、細菌是單細胞生物,真菌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單細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多細胞的真菌如霉菌、大型真菌,A錯誤,不符合題意;B、細菌遇到不良環境時可以形成芽孢來度過不良環境,真菌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空氣中飄散著許多細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B正確,符合題意;C、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生產者是綠色植物,C錯誤,不符合題意;D、并不是所有的細菌和真菌都是對人類有害,如酵母菌可用于制作面包、饅頭,乳酸菌制作酸奶等,D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4. D【解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因此細菌不同于真菌的是其細胞不具有成形的細胞核,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5.C【解析】枯草桿菌屬于細菌,酵母菌、青霉屬于真菌,從細菌、真菌的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進行分析。A、細菌遇到不良環境時可以形成芽孢來度過不良環境。酵母菌、青霉是真菌,不能形成芽孢,A錯誤,不符合題意;B、枯草桿菌屬于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青霉屬于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B錯誤,不符合題意;C、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因此細菌與真菌的共同特點是都不含葉綠體,都靠分解現成的有機物生存,C正確,符合題意;D、枯草桿菌屬于細菌,通過細胞分裂繁殖后代,酵母菌、青霉屬于真菌,通過產生孢子繁殖后代,D錯誤,不符合題意。6.(1)有無成形的細胞核(2)細胞分裂【解析】(1)幽門螺旋桿菌屬于細菌,霉菌屬于真菌,真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最本質的差異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2)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通過細胞分裂方式繁殖后代。7.(1)霉菌有成形的細胞核(或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溫度(3)甲、丙(4)低溫、干燥【解析】(1)霉菌屬于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是它們最大的區別。(2)甲將面包片加入少許清水,溫度較高25℃,實驗結果長滿霉菌;乙將烘干的面包片,加入少許清水,放在溫度為5℃條件下培養,實驗結果沒有發霉,所以甲、乙兩組實驗構成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因此實驗中甲與乙這組對照實驗所研究的問題是: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3)丁組中的實驗處理是不加清水,丁與甲也構成對照實驗,變量是水分,實驗結果顯示是不加水分的面包是不發霉,因此對比甲、乙兩組實驗的結論是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4)實驗結果顯示高溫、潮濕的食物容易發霉,因此上述探究實驗對我們保存食品的啟示是低溫、干燥有利于食品的長時間儲存。8.(1)細胞核;排除原有雜(細)菌的干擾(2)對照(3)是(或需要)(4)無菌落(5)洗手能減少手上的細菌和真菌數量【解析】科學探究過程通常涉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科學探究中要設置對照實驗是科學探究中必需具備的。(1)與真菌相比,細菌細胞內沒有細胞核。實驗步驟①中高溫滅菌的目的是排除原有雜(細)菌的干擾。(2)不給對照組任何處理因素屬于空白對照,屬于常用的方法,而C組并不作任何處理,因此在實驗中起對照作用。(3)對照實驗中,必須控制其他條件的相同,因此實驗步驟②,用無菌棉棒對手心取樣時,A、B兩組取樣面積要求是應該相同。(4)C組的實驗結果理論上應該是無菌落。(5)根據實驗結果可知洗手后的培養基表面相比不洗手的培養基表面菌落要少得多,因此依據本實驗的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洗手能減少手上的細菌和真菌數量。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沖刺重高”講義(六)細菌和真菌的繁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