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全章概述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與每一個人的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了解稅收和稅法,認識依法納稅的必要性,有助于我們增強權利義務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本課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國家稅收方面的知識,讓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財政,認識個人在社會分配中的地位。本課分為2個框題一、稅收及其種類二、依法納稅新課標基本要求分析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重要稅種;知道征收個人所得稅對調節個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偷稅、欠稅、騙稅、抗稅是違法行為。新課程學習9.1 稅收及其種類★新課標要求(一)知識目標1、識記稅收、稅收的基本特點、增值稅、個人所得稅。2、理解稅收基本特征之間的關系。(二)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辨別比較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學習,增強學生國家觀念,教育學生懂得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愛國的具體表現,偷稅等行為是違法的,可恥的。★教學重點、難點1、 稅收的含義2、 稅收的基本特征及其關系★教學方法教師講解為主,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憶第一框財政收入的組成,說明財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組成,其中最主要的來源是什么。學生活動:積極回答問題:財政收入由稅、利、債、費四部分組成,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教師引導: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可見稅收對國家財政的重要性。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稅收的有關知識。(二)進行新課一、稅收及其基本特征1、什么是稅收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9頁虛框內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學生活動:閱讀材料,積極思考教師點撥:從稅字的構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稅就是送給國家的農產品,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稅收的共同點就在于,都是交給國家的財富。請大家想一想,交給國家的稅收財富有沒有直接的補償?國家憑什么讓人們不得不交這部分財富?國家收取的這些財富有什么作用?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教師總結:稅收是沒有直接補償的,但是為了實現國家的各項職能,國家必須收取一部分社會財富,形成國家財政收入。為此,國家依靠政權的力量,強制收取這部分收入。(歸納出稅收的本質)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國就有稅,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從稅收的含義中我們可以想到,稅收應該具有什么特點?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教師總結:2、稅收的特點(1)強制性。請大家想一想,沒有政權力量作后盾,強制人們繳納,能不能獲得?學生活動:積極回答問題。不能。教師點評:強制性是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的主要標志。請看教材80頁“相關鏈接”,了解一下我國稅法的有關規定。(2)無償性。國家取得稅收收入,不需要償還納稅人,納稅人也不能提出回報要求。(3)固定性。稅收是無償的、強制的,處理不好就會引發社會矛盾,因此,國家征稅之前必須依法律形式,規定好征稅對象和稅收數額之間的比例,不能隨意變動、征收。當然,國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稅收政策。請同學們閱讀教材80頁虛框內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稅收的這三個特征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請大家閱讀教材80頁內容,看看能否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生活動:閱讀討論。教師點評:無償性要求必須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強制性、無償性決定了必須具有固定性。二、我國稅收的種類教師活動:請同學們想一想,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具體稅收項目?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積極發言教師總結:農業稅、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關稅等等。根據稅收的征稅對象,目前我國的稅收分為五大類,共20多種。請大家看教材80頁“名詞點擊”,了解一下五大類稅收的特點,看看它們都是針對什么對象征收的。學生活動:認真閱讀思考。教師活動:在這些稅收種類中,影響最大的是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下面我們重點學習一下這兩種稅收。1、增值稅增值稅屬于流轉稅,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稅收。納稅人是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其基本稅率是17%計稅方法:增值稅=商品銷售額×稅率-上一環節已繳稅金請大家看教材82頁,增值稅計算題,并回答所提問題。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回答問題教師點撥:服裝廠應繳納的增值稅=15000×17%-1445=1105元;或者=(15000-8500)×17%=1105元。織布廠繳納的增值稅由產品使用者――服裝廠直接負擔。由此可見,增值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產品銷售價-原材料價)為征稅對象的,它的直接負擔者是下一環節的購買者。如織布廠的布的增值稅由服裝廠負擔,服裝廠的服裝的增值稅由百貨商場負擔。教師活動:同學們想一想,這樣繳稅有什么好處呢?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回答問題教師點撥: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防止前一環節企業偷漏稅,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有利于財政收入穩定增長。2、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額征收的稅收。納稅人是在我國境內居住滿一年,從我國境內外取得所得的個人,以及不在我國境內居住和居住不滿一年,而從我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請大家看教材82-83頁“相關鏈接”及有關圖表,了解個人所得稅有關征稅項目、發展情況和計稅辦法。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思考討論教師總結:近二十多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發展迅速,這也反映了我國經濟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較大提高。與增值稅的計稅方法不同,個人所得稅采用累進稅率的計稅辦法,就是個人所得越高,稅率越高,納稅人個人收入越多,繳納個人所得稅越多。這一特點從教材83頁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上可以看出。教師點撥:個人所得稅的計算辦法是分段計算的,個人收入800元以內不計稅,多余8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稅率分段計稅。請同學們計算教材所列題目。學生活動:計算。應稅所得額:4000元;不超過500元部分:25元;500――2000元部分:150元;2000――4000元部分:300元;累計所得稅:475元教師活動:同學們想一想,這樣計算個人所得稅有什么意義呢?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回答問題教師點撥: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三)課堂總結、點評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稅收的有關知識,知道了稅收的特點和種類,重點介紹樂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知道了它們的征稅對象和計稅方法。這對于我們在經濟生活中正確地理解國家稅收政策和稅收意義,將有重大指導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