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沖刺重高”培優(yōu)講義(八):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沖刺重高”培優(yōu)講義(八):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一、聲音的產(chǎn)生
1.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但聲音可以繼續(xù)傳播。
振動一定發(fā)聲,但發(fā)聲不一定被聽見;不振動肯定不發(fā)聲。
2.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做聲源,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做源。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一切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聲,但真空中不能傳播。
2.“探究聲音產(chǎn)生和傳播條件”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乒乓球會被多次彈開,這個實驗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法+轉(zhuǎn)換法】
(2)將一只通電的小電鈴放在連通于抽氣機的玻璃罩內(nèi),如圖1示,用抽氣機把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逐漸抽出,會發(fā)現(xiàn)聲音的響度逐漸減小,如果把空氣又逐漸地通入玻璃罩內(nèi),將會發(fā)現(xiàn)聲音的響度變大,此實驗說明了空氣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
(3)發(fā)聲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濺;發(fā)聲的鼓,鼓面上的紙球彈跳起來。
3.太空中如何通信?
在飛船內(nèi),因為船艙內(nèi)有空氣,可以直接對話或者使用有線電話;
在飛船外,使用無線電或激光通信.
三、聲波
1.發(fā)聲體產(chǎn)生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質(zhì)中的傳播叫做聲波。
聲波是聲音的傳播形式,是一種機械波,由聲源振動產(chǎn)生。
人耳可以聽到的聲波的頻率一般在20Hz(赫茲)至20kHz之間。
頻率小于20Hz(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
頻率大于20kHz(赫茲)的聲波叫做超聲波。
2.聲波的應用
超聲波:超聲檢驗如超聲波探傷、測厚、測距、遙控和超聲成像技術;
超聲處理;超聲波清洗;超聲波加濕器等。
次聲波:預報火山爆發(fā)、雷暴等自然災害;“次聲波診療儀”檢查人體器官工作是否正常;利用次聲的強穿透性制造出能穿透坦克、裝甲車的武器等。
四、聲音傳播的快慢
1.聲速
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zhì)的種類和介質(zhì)的溫度有關。
在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
溫度每升高1攝氏度,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傳播的距離增加0.6米。
2.回聲
當聲投射到距離聲源有一段距離的大面積上時,聲能的一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聲能要反射回來,如果聽者聽到由聲源直接發(fā)來的聲和由反射回來的聲的時間間隔超過十分之一秒(在15℃空氣中,距聲源至少17米處反射),它就能分辨出兩個聲音,這種反射回來的聲叫“回聲”。
例1、下圖是探究聲現(xiàn)象的四種實驗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
B.乙實驗說明鋼尺振動的頻率越高,響度越大
C.丙實驗說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調(diào)越高
D.丁實驗說明聲波不能傳遞能量
例2、通過學習“聲”,你認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聽到物體在發(fā)聲,那么物體一定在振動
B.宇航員能夠進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夠傳聲
C.聲音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傳播的速度最小
D.我們能“聽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因為不同的人音調(diào)不同
例3、在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
(1)如圖①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   ,說明了   。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這種思維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變量法”“轉(zhuǎn)換法”或“類比法”)。
(2)如圖②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fā)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xiàn)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
(3)如圖③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fā)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   可以傳聲。
(4)如圖④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將聽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例4、小明學了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
①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
②把鐘放到一個盒子里,將衣服蓋在鐘上方,然后逐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到嘀嗒聲,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
③依次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鐘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shù)據(jù)。
材料 衣服 報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子
聽不見鐘聲的實際距離/m 2.1 2.8 3.7 5.2 1.2
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響度越   (選填 “大”或“小”)的原理。
(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上述待測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
(3)根據(jù)小明的實驗結果,可以作出一個推測:表面   的材料隔音性能較好。(選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
1.對于下列四幅圖,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安裝“噪聲監(jiān)測儀”可以進行有效監(jiān)控,從而根治噪聲污染
B.乙圖中小明敲鼓時用力越大,紙屑彈得越高,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也越高
C.丙圖中廣口瓶中不斷被抽氣,聽到的手機響聲逐漸增強
D.丁圖中當我們用紙板劃動梳齒時,劃得越慢,梳齒振動得越慢,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也越低
2.圖甲是某手工藝品,由竹筒(A、B兩端開口,C處開一小口)和“活塞”組成。將“活塞”從B處塞入,在A處吹氣并來回拉動“活塞"能發(fā)出悅耳的哨音,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B.哨音是由筒內(nèi)空氣振動產(chǎn)生的
C.換用更大的力吹氣改變了哨音的音調(diào)
D.吹氣時來回拉動“活塞”改變了哨音的響度
3.下列的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chǎn)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發(fā)現(xiàn)兩次的聲音不同;④鑼發(fā)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立即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如圖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過敲擊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相同的力敲擊不同的碗,發(fā)聲的音調(diào)不同
B.用不同的力敲擊相同的碗,發(fā)聲的響度不同
C.若碗的材質(zhì)不同,則敲擊時音色將不同
D.敲擊時美妙的聲音是通過空氣振動發(fā)聲的
5.小麗用兩把傘做了一個“聚音傘”的實驗,如圖所示,在右邊傘柄的A點掛一塊機械手表, 當她的耳朵位于 B點時聽不到表聲,把另一把傘放在圖中左邊位置后,在B點聽到了手表的滴答聲,這個實驗表明聲音也像光一樣可以發(fā)生   現(xiàn)象,“聚音傘”增大了人聽到聲音的   ,手表聲在兩傘之間傳播依靠的的介質(zhì)是   。
6.根據(jù)你學習的“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知識,分析并解決以下實際問題。
(1)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中的鳥聲、風聲分別是   體、   體的振動發(fā)出的。
(2)北宋時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成的箭簡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是因為   。
(3)將一顆石子拋入水中,若距擊水處相同距離的水中、空中、岸邊分別有一條魚、一只小鳥、一個人,則最先聽到擊水聲的是   ,這是因為   。
7.教室的窗玻璃是雙層的。課間,同學在窗外敲玻璃時,小明感覺雙層玻璃與單層玻璃的振動情況不一樣。于是他想探究“受敲擊時,雙層玻璃和單層玻璃的振動強弱情況”。為此,小明進行了以下實驗:
①將單層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側(cè),把橡膠球懸掛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側(cè)(如圖)。
② ,放手后讓其敲擊玻璃板,玻璃球被彈開,記下玻璃球被彈出的距離。共做10次。
③換成雙層玻璃板重復上述實驗。
實驗完成后,小明獲得了如下數(shù)據(jù):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6 7 8 9 10 ▲
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cm 單層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雙層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1)步驟②中小明為了使橡膠球每次撞擊玻璃板的力度是一樣的,請問他是如何操作的?
(2)請完善表格中的“▲”處內(nèi)容:   
(3)受到橡膠球的敲擊時,玻璃板振動的強弱是通過   來反映的;
(4)小明根據(jù)上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了相應的實驗結論,由此小明想為了更好的控制噪聲污染,我們臥室的玻璃應選用   玻璃(單層/雙層)。
1.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diào)節(jié)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fā)出“1,2,3,4,5,6,7,1”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可以發(fā)出哨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動產(chǎn)生的
B.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chǎn)生的
C.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空氣柱振動產(chǎn)生的
D.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下列實例中,能說明聲音產(chǎn)生原因的是(  )
A.即將上鉤的魚兒被岸上走動的人嚇跑
B.課堂上,我們能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
C.古代士兵晚上枕著箭筒睡覺,這樣能及早發(fā)現(xiàn)敵情
D.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發(fā)現(xiàn)水面蕩起了波紋
3.有一種叫做“魚洗”的銅制容器。“ 魚洗”內(nèi)盛水,當用手搓動兩側(cè)的“耳朵”,能看到水珠在水面上跳動,同時還能聽到“滋滋”的聲音,當手停止搓動后,仍能看見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的聽覺發(fā)生了“延長”
B.聲音仍在傳播,故帶動水的運動
C.“魚洗”周圍的空氣仍在振動
D.“魚洗”仍在振動
4.聲音是我們每天都在感覺的。
(1)如圖1,手撥動壓在桌邊的尺子,發(fā)現(xiàn)尺子振動,同時有聲音發(fā)出,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   產(chǎn)生的。
(2)如圖2,將正在發(fā)聲的手機放入密閉的瓶中,不斷抽氣,可以感覺到聲音越來越輕,甚至將要消失,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   。
5.在研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的實驗中:
(1)如圖甲,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________;
(2)如圖乙,兩只音叉完全相同,敲擊右邊的音叉,我們卻看到左邊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不斷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________。
(3)如將上述乙裝置由宇航員帶到月球表面做同樣的實驗,則泡沫小球________(“會”或“不會”)彈起,這是因為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A
【解析】A.甲實驗中,隨著真空罩內(nèi)空氣越來越稀薄,我們聽到的鬧鐘的聲音越來越弱,這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故A正確;
B.乙實驗中,鋼尺伸長的部分越短,振動頻率越大,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越高,故B錯誤;
C.丙實驗中,乒乓球跳起的幅度越大,說明音叉振幅越大,則發(fā)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C錯誤;
D.丁實驗中,用手彈擊塑料瓶的底部,蠟燭的火焰會迅速熄滅,則說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故D錯誤故選A。
例2、A
【解析】A.只要聽到物體在發(fā)聲,那么物體一定在振動,故A正確;
B.宇航員能夠利用電話進行交流,而不能直接交流,是因為沒有傳聲的空氣,因此真空不能傳聲,故B錯誤; C.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故C錯誤;
D. 我們能“聽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因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故D錯誤。 故選A。
例3、(1)乒乓球彈跳起來;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將音叉的振動放大;轉(zhuǎn)換法
(2)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3)空氣(4)聲音逐漸變小;真空不能傳聲
【解析】(1)圖①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彈跳起來,說明了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這種思維方法叫做轉(zhuǎn)換法。
(2)如圖②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fā)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xiàn)象,我的改進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
(3)如圖③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fā)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空氣可以傳聲。
(4)如圖④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將聽到聲音逐漸變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傳聲。
例4、(1)小(2)塑料袋(3)粗糙多孔
【解析】(1)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不斷分散,距離越遠,分散的越厲害,自然聽到聲音的響度越小;
(2)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聽不到聲音的距離越短;
(3)衣服和襪子的隔音性能較好,而報紙和塑料袋的隔音性能較差,二者比較確定影響隔音性能的因素。【解答】(1)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響度越小的原理。
(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塑料袋隔音時,聽不見聲音的距離最遠,則上述待測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
(3)根據(jù)小明的實驗結果,可以作出一個推測: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較好。
1.D
【解析】A.甲圖中安裝“噪聲監(jiān)測儀”可以進行有效監(jiān)控,它只能測量噪聲的大小,而不能改變噪聲的大小,故A錯誤;
B.乙圖中小明敲鼓時用力越大,紙屑彈得越高,發(fā)出聲音的振幅越大,即響度越大,故B錯誤;
C.丙圖中廣口瓶中不斷被抽氣,則其中的空氣越稀薄,我們聽到的聲音越微弱,故C錯誤;
D.丁圖中當我們用紙板劃動梳齒時,劃得越慢,梳齒振動得越慢,即頻率越小,則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也越低,故D正確。故選D。
2.B
【解析】A.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故A錯誤;
B.哨聲是筒內(nèi)空氣柱振動產(chǎn)生的,故B正確;
C.換用更大的力吹氣,只會改變空氣振動的幅度,不會改變振動的頻率,因此只能改變響度,不能改變音調(diào),故C錯誤;
D.吹氣時來回拉動“活塞”,能夠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振動頻率,進而改變聲音的音調(diào),故D錯誤。 故選B。
3.D
【解析】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說明聲音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故①符合題意;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是因為里面沒有空氣,即真空不能傳聲,故②符合題意;
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為木梳齒振動的頻率不同,因此兩次的聲音的音調(diào)不同,故③不合題意;
④鑼發(fā)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立即消失了,說明聲音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故④符合題意。
那么能夠說明聲音產(chǎn)生或傳播條件的是①②④。 故選D。
4.D
【解析】A.不同的碗振動頻率不同,用相同的力敲擊不同的碗,發(fā)聲的音調(diào)不同,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用不同的力敲擊相同的碗,碗的振幅不同,發(fā)聲的響度不同,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若碗的材質(zhì)不同,則敲擊時音色將不同,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敲擊時美妙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5.反射;響度;空氣
【解析】這個實驗表明聲音也像光一樣可以發(fā)生反射現(xiàn)象;“聚音傘”可以有效減弱聲音的發(fā)散,增大了人聽到聲音的響度。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手表聲在兩傘之間傳播依靠的介質(zhì)是空氣。
6.(1)固;氣
(2)固體傳聲比空氣快
(3)魚;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快
【解析】(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
(2)根據(jù)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聲速度的大小分析;
(3)一般情況下,聲音的速度:固體>液體>氣體,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1)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中的鳥聲、風聲分別是固體、氣體的振動發(fā)出的。
(2)北宋時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成的箭簡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是因為固體傳聲比空氣快。
(3)將一顆石子拋入水中,若距擊水處相同距離的水中、空中、岸邊分別有一條魚、一只小鳥、一個人,則最先聽到擊水聲的是魚,這是因為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快。
7.(1)將橡膠球拉開到同一高度處,然后靜止釋放
(2)平均值
(3)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
(4)雙層
【解析】1、根據(jù)機械能的轉(zhuǎn)化可知,步驟 ② 中的操作應該是將橡膠球拉開到同一高度處然后靜止釋放;
2、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減小實驗誤差;
3、實驗原理:橡膠球敲擊玻璃板,玻璃板振動將玻璃球彈開;
4、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小,說明玻璃球振動幅度小。聲音響度與物體振動幅度有關,振動幅度小,聲音響度小,反之大。
【解答】(1)橡膠球從高處下落,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要使撞擊的力度相同,勢能要相同,所以可從同一高度處靜止釋放。據(jù)此可知他的操作是: 將橡膠球拉開到同一高度處,然后靜止釋放 ;
(2)實驗中進行了多次測量,這是減小實驗誤差的一種方法,所以 表格中的“▲”處內(nèi)容 是:平均值;(3)由實驗原理可知, 受到橡膠球的敲擊時,玻璃板振動的強弱是通過 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來反映的;
(4)表格數(shù)據(jù)反映出,雙層玻璃理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小,說明同樣力度撞擊時雙層玻璃振動幅度小,聲音響度就小。 由此小明想為了更好的控制噪聲污染,我們臥室的玻璃應選用 雙層玻璃。
1.C
【解析】敲擊瓶子時,聲音由瓶子和其中水的振動產(chǎn)生;用嘴吹氣時,聲音由瓶中空氣柱的振動產(chǎn)生,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2.D
【解析】A.即將上鉤的魚兒被岸上走動的人嚇跑,說明液體能夠傳聲,故A不合題意;
B.課堂上,我們能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說明氣體能夠傳聲,故B不合題意;
C.古代士兵晚上枕著箭筒睡覺,這樣能及早發(fā)現(xiàn)敵情,說明固體能夠傳聲,故C不合題意;
D.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發(fā)現(xiàn)水面蕩起了波紋,說明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3.D
【解析】當手停止搓動后,“魚洗”仍然能發(fā)出“滋滋”的聲音,說明它仍在振動,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4.(1)振動(2)介質(zhì)(或空氣)
【解析】(1)如圖1,手撥動壓在桌邊的尺子,發(fā)現(xiàn)尺子振動,同時有聲音發(fā)出,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如圖2,將正在發(fā)聲的手機放入密閉的瓶中,不斷抽氣,可以感覺到聲音越來越輕,甚至將要消失,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或空氣)。
5.(1)聲音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2)空氣能夠傳播聲音(3)不會;月球表面沒有空氣
【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能夠通過固體、液體、氣體等介質(zhì)傳播 , 真空不能傳聲。
【解答】(1)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 , 泡沫塑料球被彈起 , 這個現(xiàn)象說明發(fā)聲體在振動,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
(2)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空氣能夠傳播聲音 ;
(3)如將上述乙裝置由宇航員帶到月球表面做同樣的實驗,則泡沫小球不會彈起,這是因為月球表面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沖刺重高”講義(八)
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海盐县| 英山县| 鄂州市| 黑河市| 福安市| 新乡市| 余庆县| 柯坪县| 扶绥县| 商水县| 奈曼旗| 叶城县| 河池市| 姜堰市| 安塞县| 洮南市| 玉屏| 鲁山县| 曲阳县| 新野县| 万宁市| 石嘴山市| 满城县| 宾阳县| 通许县| 商城县| 上思县| 会昌县| 溧水县| 如东县| 城市| 荥阳市| 平谷区| 高阳县| 周宁县| 綦江县| 韶山市| 遂溪县| 阳江市| 淅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