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沖刺重高”培優講義(十二):透視和視覺(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沖刺重高”培優講義(十二):透視和視覺(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一、透鏡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會聚光線的作用。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發散光線的作用。
二、凸透鏡成像規律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焦距一定)。
(1)實驗開始時應使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與燭焰中心盡量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保證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在探究前,將凸透鏡對著太陽光,把透鏡逐漸向白紙 移動,直到太陽光在白紙上會聚到一點。這一操作的目的: 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用陽光或很遠的燈光(目的是獲得平行光)測得凸透鏡到 焦點的距離即為凸透鏡的焦距。
① 平行光聚焦法:
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在透鏡的另 一側放一張紙,調節透鏡到紙面的距離,直至紙面上出現最小、 最亮的光斑,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凸透鏡的焦距;
或讓光具座支成與太陽平行,將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并且固定光屏,移動凸透鏡,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為止, 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焦距。
②二倍焦距法(物象等大法):
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燃燒的蠟燭、 凸透鏡、光屏,保持凸透鏡不動,同時移動點燃的蠟燭和光屏, 直到光屏上出現倒立的與燭焰等大小的像為止,則物距或像距 的一半即焦距(f=u/2=v/2)。
③焦點不成像法(觀察虛象法):
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凸透鏡 光屏,將一較大的字貼在光屏上,通過凸透鏡看光屏上貼的字, 當出現該字正立放大的虛象后,逐漸加大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 直到該字的虛象正好消失為止,測出光屏到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即為焦距。
(3)在實驗中發現像的位置偏高
原因:可能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 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或者由于蠟燭的燃燒而不斷縮短,導致光屏上的像向上方移動。
為了使燭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應把蠟燭向上調,或將凸透鏡向下移動,或將光屏往上調;
(4)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和蠟燭,光屏上始終沒有出現 蠟燭火焰的像,你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① 蠟燭放在焦點上;
②蠟燭放在了凸透鏡焦點以內;
③ 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5)用不透光的紙板遮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邊或下半部分,然后前后移動光屏,他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只是成像亮度變暗。
2、凸透鏡成像規律總結
(1)移動蠟燭使u>2f,再移動光屏,使屏上出現清晰的燭焰的像。將觀察結果填入表內。
倒立 縮小 實像 2f > v >f
(2)移動蠟燭使u=2f,再移動光屏,使屏上出現清晰的燭焰的像。將觀察結果填入表內。
倒立 等大 實像 v = 2f
(3)移動蠟燭使2f>u>f,再移動光屏,使屏上出現清晰的燭焰的像。將觀察結果填入表內。
v > 2f 倒立 放大 實像
(4)移動蠟燭使u=f,再移動光屏,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不能成像
(5)移動蠟燭使uv > u 正立 放大 虛像
記憶口訣: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點物像等。
實像總是異側倒。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虛像總是同側正。物遠像遠像變大,物近像近像變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兒追著物體跑,物距像距和在變。
【拓展】凹透鏡成像規律:
當物體為實物時,成正立、縮小的虛像,像和物在透鏡的同側。
三、照相機成像
相機的鏡頭就是一個凸透鏡,要照的景物就是物體,膠片就是屏幕。照射在物體上的光經過漫反射通過凸透鏡將物體的像成在最后的膠片上;膠片上涂有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它在曝光后發生化學變化,物體的像就被記錄在膠卷上
物距>兩倍焦距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幻燈機成像
投影儀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物體位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與一倍焦距之間(2f>u>f)時,將投影畫面上的光,通過凸透鏡形成物體的倒立的、放大的實像,然后經過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其在屏幕中成像。
放大鏡成像
使用放大鏡,令其緊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點以內,成一正立虛像。放大鏡的作用是放大視角。此時物遠像遠像變大。
光學顯微鏡成像
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焦距不同。物鏡的凸透鏡焦距小于目鏡的凸透鏡的焦距。
物鏡相當于投影儀的鏡頭,物體通過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目鏡相當于普通的放大鏡,該實像又通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經顯微鏡到人眼的物體都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四、眼睛
1、眼球的結構功能
2、視覺的形成
眼的折光系統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物體射出的光線經折光系統的折射,在視網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視覺。
3、眼睛的調節
通過睫狀肌改變晶狀體的厚度來實現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變厚,折射光線的能力就變強
看遠處物體時,晶狀體變薄,折射光線的能力就變弱
五、近視眼與遠視眼
在調節放松的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后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稱為近視。近視眼也稱短視眼,因為這種眼只能看近不能看遠。
矯正:在近視眼的眼前放置一適當凹透鏡,平行光束通過后被分散入眼,焦點因此后移,正落在視網膜上,可獲得清晰的遠視力。
平行光束經過調節放松的眼球折射后成像于視網膜之后的一種屈光狀態,當眼球的屈光力不足或其眼軸長度不足時就產生遠視。
矯正:為了看清近處物體,要利用調節力量把視網膜后面的焦點移到視網膜上,一般用凸透鏡矯正,故遠視眼經常處在調節狀態,易發生眼疲勞。
例1、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兩個實驗中,分別把一個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圖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均不能成像 B.甲,乙均不能看到像
C.甲、乙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D.只有甲既能成像也能看到像
例2、如圖是用手機掃描物品上的二維碼,可登錄網頁查看物品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品上的二維碼是光源
B.攝像頭可以看成是一個放大鏡
C.二維碼位于攝像頭的一倍焦距以內
D.當二維碼超出手機上設定的方框時,物品不動,把手機向后移動
例3、如圖是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v和物距u的關系圖像,分析圖像可知(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 cm B.當物距u=30 cm時,像距V=30 cm
C.物距增大時像距也增大 D.當物距u=15 cm時成縮小的像
例4、魚在水中游泳時,即使視線不好,也能順利躲開礁石,這是因為( ?。?br/>A.嗅覺在起作用 B.側線在起作用
C.聽覺在起作用 D.視覺在起作用
例5、如圖所示,某同學自制了一只小孔成像儀觀察燭焰,現有以下說法:①薄膜上出現燭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出現獨焰的像可能是縮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后拉動內簡增加簡長,燭焰的像變大;④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前推動內簡縮短簡長,燭焰的像更明亮了。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例6、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種眼鏡的鏡片可以改變(如圖甲),它的改變是通過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學液體來實現。圖乙是某人看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此時該人的視力缺陷和矯正時應選擇的鏡片是(  )
A.近視眼,鏡片Ⅰ B.近視眼,鏡片Ⅱ
C.遠視眼,鏡片Ⅰ D.遠視眼,鏡片Ⅱ
例7、為了保護視力以及讓學生安心在校學習。2月1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如圖是眼球結構及成像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如圖表示視力正常的眼睛的成像原理
B.結構3既是成像也是視覺形成的部位
C.當某學生從教室走到明亮的室外時,他的瞳孔變小
D.近視眼形成的原因之一是結構[2]曲度過小,不能恢復原狀
例8、根據透鏡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下列各圖中,已知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畫出對應的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2)在下列各圖中填入適當的透鏡。
例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華進行了如下探究:
為探究像距與焦距的關系,他選用了焦距不同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實驗時物體固定在光具座25cm刻度線處,凸透鏡固定在40cm刻度線處不改變,如圖所示.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實驗序號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5 7.5
2 7.5 15
3 12 60
(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保持物距不變時,焦距越大則像距越    .
(2)實驗序號1中成的像是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   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
(3)做完序號3實驗后,小華只更換一個f=13cm的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40cm刻度線處,發現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像依然模糊,為了使光屏上的像變清晰,他應該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鏡前的適當位置再放置一個   
1.圖中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下列操作中可能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的是(  )
A.透鏡不動,蠟燭、光屏靠近透鏡
B.透鏡不動,蠟燭、光屏向右移動
C.透鏡、光屏都不動,蠟燭向右移動
D.蠟燭、光屏都不動,透鏡靠近光屏
2.照相機和放大鏡都是凸透鏡成像原理的具體應用。對應圖片,下列關于照相機、放大鏡使用和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甲區域內,成倒立縮小實像
B.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乙區域內,成倒立縮小實像
C.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乙區域內,成正立放大虛像
D.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丙區域內,成正立放大實像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32 cm處,在透鏡另一側距透鏡18cm處的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則(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B.該透鏡的焦距f小于9cm
C.將點燃的蠟燭移至距透鏡9 cm處,不能觀察到燭焰放大的虛像
D.透鏡位置不變,蠟燭和光屏位置互換,光屏上也得到燭焰清晰的像
4.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移動物體到某位置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則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將物體靠近凸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須遠離凸透鏡,且光屏移動距離先大于后小于物體移動距離;②同時移動物體與光屏,且移動距離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③換用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動光屏,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④保持物體和光屏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個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新冠疫情還未結束,仍然需要同學們嚴格做好防護措施。如圖是某學校安裝的“無接觸體溫檢測門禁系統”,工作原理是:人站立在攝像頭前,內置芯片進行人像對比,并將倒立縮小的人像處理成正立縮小的人像顯示在屏幕上;測溫儀測量額頭溫度,將體溫顯示在屏幕上;若是校內人員且體溫正常者,門禁打開:若是校外人員或體溫不正常者,發出警報聲,提醒工作人員來檢查。
(1)該款產品的攝像頭是利用   (填一光學器材)成像的規律而制成的。
(2)測溫儀將人體輻射出的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信號轉化為溫度信號。
6.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圖象(v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u表示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用該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被觀察的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在   m以內;把物體從距凸透鏡5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20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先變小再變大”、“先變大再變小”)。

7.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某次實驗過程中,小敏移動光屏直到出現清晰的像,蠟燭、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此時所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
(2)若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應該移到    厘米刻度處。
(3)實驗一段時間后,原來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圖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 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 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
(4)研究好成像規律后,小敏模擬了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圖乙中,小敏給透鏡A戴上“眼鏡”(凸透鏡B),光屏上剛好出現清晰的像,摘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如圖丙所示,若要通過移動蠟燭使像再次清晰,應將蠟燭向   (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
1.小金同學患有近視眼,自習課上他戴上眼鏡看書。如果摘下眼鏡,要想還能夠看清書上的字跡,關于他的做法以及書上的字在視網膜上成像的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將書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 B.將書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
C.將書遠離眼睛,像是倒立的 D.將書遠離眼睛,像是正立的
2.在中考百日誓師大會上,小明使用無人機進行拍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無人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B.無人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要拍誓師大會全景,需控制無人機上升,所成的像變小
D.要拍主席臺近景,需控制無人機上升,所成的像變大
3.如圖是一種稱之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時什么也看不見,斟上酒,杯底立即顯現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圖。下列對仙女圖形成原因的探討,不正確的是(  )
A.可能是酒和凸透鏡對光產生折射,出現放大的像
B.空杯時,“七仙女”的圖片可能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C.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鏡焦距變小,使原來在焦點上的圖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外,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鏡焦距變大,使原來在焦點上的圖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內,成放大的像
4.在新昌城區推出“小馬騎行”共享單車,切實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如圖甲是一處共享單車存放點,市民只需使用手機支付寶或微信掃描圖乙中的二維碼進行注冊、實名認證,即可解鎖用車。下列關于共享單車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二維碼是光源
B.共享單車轉彎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二維碼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D.掃碼時,要使屏幕上二維碼的像變小,只需將手機攝像頭遠離二維碼
5.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作為青少年要愛眼護眼,科學用眼。下列關于近視的成因及矯正方法正確的是( ?。?br/>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乙 D.丙和丁
6.如圖所示,a、b、c、d是距凸透鏡不同距離的四個點,F為焦點。下列幾種光學儀器的成像原理與物體在不同點時的成像情況相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幻燈機是根據物體放在c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B.照相機是根據物體放在d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C.使用放大鏡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a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D.人眼看物體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F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7.如圖,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8.小眼鏡”成為全社會的“大關切”,有人大代表建議要高度重視近視低齡化問題。
(1)如圖甲所示,正常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時能實現自動變焦,使物體都成像在   上,看清近處物體時的焦距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遠處物體時的焦距。
(2)如圖乙所示,現流行的全飛秒近視手術,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從切口取出,從而使角膜形成一個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的形狀,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遺癥。
9.王老師在課堂上,看近處課本時要戴上眼鏡,觀察遠處同學時又摘下眼鏡,這樣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師的眼睛是   (近視、遠視)眼,可以用   鏡來矯正。小凡將一種新型眼鏡送給了老師,如圖所示,鏡片A區厚度相同,B區可以矯正視力,現在王老師可以通過   區看書,通過另一區看同學,再不需要頻繁戴上摘下眼鏡。
10.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關注的問題,請回答下列與眼睛有關的光學問題:
(1)如圖甲為正常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時眼睛的自動調節,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這不可能是同一個人的眼 b.這說明眼睛是一個自動變焦(距)的系統
c.看遠處的物體常常需要瞇起眼睛看 d.看近處的物體晶狀體應更凸一些
(2)全國中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表明:中學生近視發生率約為55.22%,且急劇低齡化。如圖所示   (填"乙"或“丙")圖表示近視眼折光系統的光路示意圖,矯正近視眼應佩帶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片。
(3)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夜晚看書時突然停電,瞬間眼前一片烏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漸看見周圍的物體。這種變化是因為眼球的    變大。
11.按要求作圖:
⑴已知圖1中的凹透鏡和凸透鏡的焦距相同,根據兩種透鏡對光線的作用,畫出已知光線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⑵在圖2中畫出AB物體在MN鏡子中的像。
⑶自行車的尾部安裝一種塑料制成的反光鏡,夜間騎車時,在車燈照射下,能把光線按原來方向返回。反光鏡結構如右圖3所示,兩鏡面相互垂直,當一條光線AB人射到其中一平面鏡,作出所有反射光線的光路圖。
1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1,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2)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在圖2所示的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圖中未畫出),此時成像情況與  ?。ㄟx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的原理相同。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恰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A.交換蠟燭和光屏的位置 B.把凸透鏡移到30cm刻度線處
C.把蠟燭和光屏同時向右移動20cm
13.小徐在STEAM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教導,成功制作出水凸透鏡,并完成了以下實驗: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通過注水器調節水透鏡的焦距為10cm。將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固定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上,此時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性質是倒立、   的實像。
(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當蠟燭向水凸透鏡靠近時,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取什么辦法?請簡要寫出操作過程   。
(3)白光經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了如圖乙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部分色光未畫出)。這說明不同色光在入射三棱鏡(或凸透鏡)時,藍光偏折的程度會最大。于是,小徐使用紅光、黃光和藍光來測量水凸透鏡的住距(f)大?。ㄈ鐖D丙)。以下關于三種色光通過水凸透鏡時的焦距(f)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f紅>f黃>f藍 B.f紅C.f紅=f黃=f藍 D.f黃>f紅>f藍
答案及解析
例1、C
【解析】甲:蠟燭在平面鏡內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是所有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因此木板不能擋住,可以看到;
乙:蠟燭通過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是所有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因此木板也擋不住,可以看到。 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例2、D
【解析】A.物品上的二維碼自己不發光,不是光源,故A錯誤;
B.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相當于照相機,故B錯誤;
C.當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時,物體應該在二倍焦距以外,故C錯誤;
D.二維碼超過設定的方框時,即像太大,要使像變小,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此時要增大物距,即物品不動,把手機向后移動,故D正確。 故選D。
例3、A
【解析】根據圖像可知,當u=20cm時,v=20cm,因此2f=20cm,解得:f=10cm,故A正確;
當物距u=30cm時,相距v=15cm,故B錯誤;
當物距u=30cm時,相距v=15cm;當物距u=15cm時,相距v=30cm,據此可知:物距增大時,相距減小,故C錯誤; 當物距u=15cm時,此時f例4、B
【解析】鯽魚通過側線可以感知水壓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體的位置和其他各種變化。所以鯽魚即使是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游泳,也不會迷失方向,能順利躲開礁石,起主要作用的器官是側線。
例5、A
【解析】①薄膜上出現燭焰的像是倒立的,正確;②薄膜上出現獨焰的像可能是縮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正確;③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后拉動內簡增加簡長,燭焰的像變大;正確;④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前推動內簡縮短簡長,燭焰的像更明亮了。正確; 故選A。
例6、A
【解析】根據乙圖可知,成像在視網膜前面,為近視眼,應該用凹透鏡矯正。根據甲圖可知,鏡片I中間薄邊緣厚,為凹透鏡。因此用鏡片I矯正。 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例7、C
【解析】A、圖中指的是近視眼的成像原理,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A不符合題意;
B、視覺形成的部位在大腦皮層,B不符合題意;
C、瞳孔能調節進入眼內的光量,看強光時瞳孔縮小,看弱光時瞳孔擴大,因此當某學生從教室走到明亮的室外時,他的瞳孔變小,C符合題意;
D、形成近視眼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成像于視網膜前,看不清遠處物體,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例8、(1)解:如圖所示:
(2)解:如圖所示:
例9、(1)大 (2)縮小??;照相機?。?)凸透鏡 
【解析】(1)據表格中的數據特點可知,保持物距不變時,焦距越大則像距越大;
(2)據上面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可知,實驗序號1中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時應該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該原理制成的;
(3)據圖可知,此時的物距是15cm,而若換一個f=13cm的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40cm刻度線處,相當于增大了凸透鏡的焦距,即相當于減小了物距,故此時的像距應該變大,發現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像依然模糊的原因,就是此時的像距太大導致的,所以為了使光屏上的像變清晰,即需要讓光線提前會聚,所以應該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鏡前的適當位置再放置一個凸透鏡.
1.B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此時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物近像遠大”的規律可知,要在光屏上的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必須減小物距,增大像距,即蠟燭和光屏都向右移動,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2.A
【解析】甲區域:此時物距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為照相機,故A正確,B錯誤;
乙區域:此時f丙區域:此時u3.D
【解析】A.根據題意可知,此時像距小于物距,那么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
B.當物體成縮小的實像時,u>2f,且f2f,f<18cm<2f,解得:9cmC.當蠟燭距離透鏡9cm時,此時uD.根據光路的可逆性可知,透鏡位置不變,蠟燭和光屏互換,那么光屏上仍然得到清晰的實像,故D正確。 故選D。
4.D
【解析】①根據“物近像遠大”的規律可知,如果將物體靠近凸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須遠離凸透鏡。由于此時u>2f,因此光屏移動距離小于物體移動距離,故①錯誤;
②當光屏上成縮小的實像時,此時u>2f,f③換用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后,相當于焦距不變,而物距增大。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故③正確;
④保持物體和光屏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當物距和像距的數值交換時,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個清晰的像,只是像的大小發生改變,故④正確。 那么正確的是③④。 故選D。
5.(1)凸透鏡(2)紅外線
【解析】(1)該款產品的攝像頭是利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而制成的;
(2)測溫儀將人體輻射出的紅外線信號轉化為溫度信號。
6.0.05;變小
【解析】(1)根據圖像可知,當物距為10cm時,像距也是10cm;根據u=v=2f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5cm,因此用該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被觀察的物體到透鏡的距離應該小于焦距5cm,即在0.05m以內;
(2)把物體從距凸透鏡5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20cm處的過程中,由于u>f,所以凸透鏡成實像。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因為物距增大,所以像的大小變小,像距變小。
7.(1)放大(2)45(3)①③(4)遠離
【解析】(1)根據圖片可知,此時像距大于物距,則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2)此時的物距u=30cm-15cm=15cm,像距v=60cm-30cm=30cm。將二者交換數值,即u=30cm時,v=15cm時,光屏上再次成像,此時透鏡的位置為:15cm+30cm=45cm。
(3)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相當于像向下移動,故①正確;
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則像向上運動,故②錯誤;
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像也向下移動,故③正確。 故選①③。
(4)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去掉凸透鏡B后,光線肯定比原來發散了,即成像位置比光屏的位置靠后。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如果要使像向前移動到光屏上,那么蠟燭就要遠離凸透鏡。
1.A
【解析】近視眼靠近物體,可使物體經過眼球中的晶狀體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視網膜上,所成像是倒立實像,故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將書遠離眼睛,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前,使人的眼睛看不清遠處物體,故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C
【解析】無人機的鏡頭就是一架照相機,相當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B錯誤;
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無人機上升,物距增大,則像距增大像變小,故C正確;
根據“物近像遠大”的規律可知,無人機下降,物距減小,則像距增大像變大,故D錯誤。 故選C。
3.C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酒杯底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沒有酒時,“七仙女”的圖片恰好在焦點上,此時不成像,因此我們看不到。加入酒后,酒和瓶子底部構成的新的凸透鏡的焦距變長,圖片這時在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因此可以看到,故A、B、D正確不合題意,而C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C。
4.D
【解析】A.二維碼自己不能發光,它反射其它物體的廣,不是光源,故A錯誤;
B.共享單車轉彎時,它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沒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錯誤;
C.二維碼中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故C錯誤;
D.根據“物遠像近小”可知,掃碼時,要使屏幕上二維碼的像變小,只需將手機攝像頭遠離二維碼,故D正確。 故選D。
5.A
【解析】近視眼的晶狀體偏厚,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強,成像在視網膜前面,即甲為近視眼;要時像后移到視網膜上,必須使光線發散,因此用凹透鏡矯正,即乙為近視眼的矯正,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
6.A
【解析】A.幻燈機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在c點時,處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正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A正確;
B.物體在d點時,處在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而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錯誤;
C.物體在a點時,處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而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C錯誤;
D.物體放在F點時,不成像,而人眼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
故選A。
7.C
【解析】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太陽光必須與主軸平行,即與凸透鏡的表面垂直,承接焦點的光屏要與凸透鏡的表面平行,便于測量焦距,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8.(1)視網膜;小于(2)凹透鏡
【解析】(1)如圖甲所示,正常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時能實現自動變焦,使物體都成像在視網膜上.看清近處物體時,晶狀體的凸度變大,那么它的的焦距小于看清遠處物體時的焦距。
(2)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從切口取出,此時晶狀體中間薄邊緣厚,從而使角膜形成一個凹透鏡的形狀,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遺癥。
9.遠視;凸透鏡;B
【解析】(1)(2)王老師看近處的物體不清楚,應該為遠視眼,用凸透鏡矯正。
(3)王老師看書時不清楚,需要戴眼鏡,因此可以通過B區看書。
10.(1)bd(2)丙;凹透鏡(3)瞳孔
【解析】1)正常眼看遠處和近處的物體都清晰,就是根據晶狀體自動調節的原理,說明眼睛是一個自動變焦(距)系統,所以圖中可能是同一個人的眼觀察不同物體時的情況,故a錯誤,b正確;
對于正常眼,看遠處和近處的物體的都是正??淳托?,但對于近視眼,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所以只有近視眼通過瞇眼的方式讓晶狀體在一定程度上變薄,有利于看清遠處的物體,c錯誤;
看近處的物體,要使得像成在視網膜上,應該讓晶狀體會聚能力變強,所以晶狀體應該變厚,d正確。
(2)圖丙的入射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表示了近視眼的成像情況;為了使光線會聚在原來的會聚點后面的視網膜上,就需要在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以前發散一下,因此帶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來矯正。
(3)瞳孔能調節進入眼內的光量,看強光時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看弱光時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夜晚看書時突然停電,瞬間眼前一片烏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漸看見周圍的物體。這種變化是因為眼球的瞳孔變大。
11.解:如圖所示:
【解析】1)①射向凹透鏡另一側虛焦點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后折射光線與主軸平行;
②與主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折射光線通過焦點,如下圖所示:
(2)①通過A點作鏡面的垂線,然后在這條直線上鏡面另一側根據“物像等距”找到它的像點A'的位置;
②同理,找到B點的像點B'的位置;
③用虛線連接像點A'B'即可,如下圖所示:
(3)①通過豎直的平面鏡上的入射點作鏡面的法線(垂線),然后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下面作出對應的反射光線;
②通過水平的平面鏡上的入射點作鏡面的法線(垂線),用同樣的方法做出對應的反射光線即可,如下圖所示:
12.(1)C(2)照相機;ABC
【解析】(1)在測量凸透鏡的焦點時,必須使太陽光與凸透鏡的主軸平行,且承接焦點的白紙要與凸透鏡平行,這時得到的光點才可能最小最亮,故選C。
(2)根據圖2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根據“物遠像近小”可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為照相機。
A.交換蠟燭和光屏的位置,此時物距小于像距,根據“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肯定能夠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A正確; B.把凸透鏡移到30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等于20cm,像距等于40cm,恰好與原來物距和像距相反,肯定能夠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正確;
C.把蠟燭和光屏同時向右移動20cm,此時此時物距等于20cm,像距等于40cm,恰好與原來物距和像距相反,肯定能夠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C正確。 故選ABC。
13.(1)縮小(2)通過注射器往水凸透鏡中注入適量的水(3)A
【解析】(1)根據甲圖可知,此時物距u=70cm-20cm=50cm>20cm,所以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當蠟燭向水凸透鏡靠近時,即物距減小,根據“物近像遠大”的規律可知,此時像距增大像變大。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上,必須使光線會聚,即增大水透鏡的凸度,那么:通過注射器往水凸透鏡中注入適量的水。
(3)根據圖乙可知,三棱鏡對紅光的偏轉能力最弱,對藍光的偏折能力最強。當它們經過同一個凸透鏡后,如下圖所示:
三種色光通過水透鏡的焦距f大小關系為:f紅>f黃>f藍。
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沖刺重高”講義(十二)
透視和視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丘北县| 铜陵市| 绵竹市| 神木县| 高青县| 自治县| 鄄城县| 井研县| 东兴市| 建始县| 蒙城县| 敖汉旗| 巴里| 西充县| 汕尾市| 神农架林区| 都江堰市| 肇东市| 甘孜县| 巴楚县| 南通市| 新津县| 筠连县| 广元市| 西畴县| 色达县| 芦山县| 商水县| 蒙城县| 贡山| 大足县| 嘉定区| 楚雄市| 新安县| 长白| 鄂伦春自治旗| 罗江县| 札达县| 闻喜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