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7張PPT)專題4 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考點一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例 1 (2013·麗水)如圖是小梅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條件和產物”的實驗操作過程: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4小時;②用鋁箔紙將葉片的一部分上下兩面遮蓋起來,再將天竺葵放到陽光下照射;③4小時后,將該葉片摘下,去掉鋁箔紙;④把葉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水浴加熱,當葉片呈現黃白色時取出葉片;⑤葉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養皿中,滴加碘液;⑥觀察葉片顏色變化。回答下列問題:(1)將天竺葵置于黑暗處24小時的目的:將葉片中原有的________運走耗盡。(2)此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暗處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為了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2)分析現象,得出結論:葉片見光(未遮蓋)部分,遇碘變藍,得出結論: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葉片遮光部分,遇碘不變藍,得出結論: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答案:(1)淀粉 (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如圖,將經過暗處理后的銀邊天竺葵葉片的一部分上下遮光,再經光照、脫色及碘液處理,結果葉片邊緣與遮光部分不變藍。通過該實驗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光照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B.通過光合作用能夠合成淀粉C.光合作用發生在葉片的綠色部分D.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答案:D例 2 (2013·寧波)如圖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動過程的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實驗可用于檢驗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B.裝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氣中的CO2,避免對實驗造成干擾C.裝置丙中的植物換成萌發的種子,裝置丁中也會出現渾濁現象D.若裝置丙不遮光,從裝置丁出來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在下列農業生產措施中,主要應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在準備移栽的蔬菜秧苗根部帶一小塊土坨B.在溫室大棚中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氣體的濃度C.在我國北方早春播種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蓋地面D.春季植樹,移栽的樹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葉答案:B例 3夏季移栽植物時,常常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而且要注意遮陽并剪去部分葉片,這主要是為了( )A.減少水分蒸發 B.降低光合作用C.降低植物呼吸作用 D.操作方便解析:移栽植物時,首先要考慮的是使移栽的植物盡快吸水成活。清晨或傍晚氣溫較低,植物的蒸騰作用相對較弱,易于植物體保持水分;而移栽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損傷一些根毛細胞,導致根的吸水能力暫時下降,這時如果移栽的植物上帶有較多的葉片,植物就會因為葉片大量蒸騰失水而死亡 。答案:A從四個不同地區采集的同一種植物的葉,測出氣孔的數目并計算平均值,數據如下圖所示。據圖分析可知,降水量最大的地區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A專題訓練4(一)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5分)1.(2013·麗水)麗水市西瓜以品種齊全、味美質優而聞名,是很好的消暑佳品。在西瓜生長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西瓜籽由受精卵發育而來B.光合作用始終強于呼吸作用C.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騰作用D.根能從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答案:C2.(2013·寧波)如圖所示,將絲瓜莖靠近基部處切斷,可發現“水”會從切面處不斷緩緩地向外冒,并可持續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 )A.植物的根細胞已經喪失呼吸作用B.根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濃度C.“水”主要從切面的篩管處冒出D.根系吸水對植物體內水往高處流動沒有影響解析:絲瓜的莖剛切斷時,植物根的細胞內還有一些有機物,所以植物的根細胞還能進行呼吸作用;此時根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濃度,根會從土壤中繼續吸水,水會通過導管由下而上運輸,從導管中不斷冒出;篩管中的有機物從上而下運輸,切斷后有機物不會從篩管冒出;根系吸水是水往高處運輸的動力。答案:B3.(2012·義烏)下列措施是為了改變植物體光合作用強度的是( )A.低溫、干燥條件下貯存種子B.春季播種時用地膜覆蓋C.溫室栽培作物時白天適當升高溫度D.移栽植物時剪去部分枝葉答案:C4.(2012·金華)“蘭溪白枇杷”(如圖)是金華的品牌水果。要獲得優質高產的白枇杷,需經過幼苗移栽、移接和科學管理等過程。下列是白枇杷種植過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錯誤的是( )A.帶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損,提高成活率B.合理密植能讓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總產量C.移栽時剪去幼苗所有葉片能減弱蒸騰失水,提高成活率D.以白枇杷枝或芽為接穗進行嫁接能保持白枇杷的優良性狀,加快繁殖速度答案:C5.(2011·金華)下列四位同學的觀點中正確的是( )A.小王認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時無法進行呼吸作用B.小柯認為:綠色植物呼吸作用時一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小明認為: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氣D.小張認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為人和動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氣答案:D6.樟樹是金華市的市樹。某校門口有一棵古樟樹,樹心已經朽爛成一個大洞,變成了一棵空心樹??墒牵@棵古樟樹在大家的保護下還是照樣枝繁葉茂、開花結果。由此推斷,朽爛掉的樹心是這棵古樟樹的( )A.全部韌皮部 B.部分韌皮部C.全部木質部 D.部分木質部答案:D7.(2013·桐城)隆冬時節,瓜農為提高黃瓜產量,在大棚內放置了三個煤球爐。甲的做法是在天氣晴朗的白天,三個煤球爐同時燒著,晚上燒兩個;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氣晴朗的白天燒兩個,晚上燒三個。你認為這兩個人的做法及理由合理的是( )A.乙,因為晚上燒三個能提高大棚的溫度,有利于黃瓜的光合作用B.乙,因為白天燒兩個能提高大棚的溫度,有利于黃瓜的呼吸作用C.甲,因為白天煤球爐能釋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溫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甲,因為晚上煤球爐能釋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溫度,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C8.(2013·贛州)如圖為蔬菜大棚內一天24小時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曲線,一天當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是( )A.0點 B.6點 C.12點 D.18點解析:圖中0時~6時AB段、18時~24時DE時間段內,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說明植物體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如排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量減少。6時~18時BD時間段內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說明植物體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比釋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量得以積累。答案:D9.(2013·衢州)上個世紀,科學家希爾為了探究光合作用在哪里進行,曾經設計類似下圖實驗。把剛采摘的且生長旺盛的樹葉搗碎,采用某種方法獲得含有葉綠體的濾液,分成三等份。把其中兩份直接放入A、B培養皿,第三份除去葉綠體后放入C培養皿。將三個培養皿置于同一地點,A、C培養皿接受光照,B培養皿遮光處理。一段時間后,觀察到A培養皿中產生氣泡,其中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B、C培養皿中未產生氣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判斷下列敘述,其中不正確的是( )A.培養皿A中氣泡內的氣體是氧氣B.培養皿B中無氣泡產生是因為缺乏二氧化碳C.通過比較A、C培養皿中的現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D.通過比較A、B培養皿中的現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55分)10.(4分)(2012·金華)5年前,某學校在教學樓的南北兩側同時種下了兩排長勢基本相同的水杉,后續的管理工作也相同?,F在發現大樓南側的水杉明顯比北側的水杉茂盛高大,這是由于南側水杉能獲得更多陽光,增強了____________,制造并積累了更多的有機物。答案:光合作用11.(8分)(2012·義烏)取兩個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裝滿水后分別放入等量的金魚藻,測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后蓋上瓶蓋。然后將甲包上黑膠布,乙不作處理。放在同樣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n小時,再次測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兩次測量結果如圖所示。則n小時內甲瓶金魚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是________g;乙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是________g。答案:b-c a-c12.(16分)小李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甲、乙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藍墨水和紅墨水,將芹菜的葉柄從基部沿中間切開,分別插入兩個燒杯中,如右圖所示。一段時間后他發現左側的葉片顯現出藍色,右側的葉片顯現出紅色。請分析回答:(1)在Y處將葉柄橫切,觀察到橫切面上有許多的紅點,這些紅點出現的部位就是導管所在的位置,說明導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X處將葉柄橫切,橫切面上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選填一項);A.左邊藍點多紅點少,右邊紅點多藍點少B.周圍的一圈是藍點,中間是紅點C.藍點和紅點混合,均勻分布D.左邊是藍點,右邊是紅點(3)小李同學繼續進行下列實驗:在甲、乙兩燒杯中加入等量的紅墨水,將兩燒杯放在溫度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芹菜。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________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導管是植物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根據實驗及相關知識分析可知橫切面上左邊是藍色,右邊是紅色。由于乙燒杯中新鮮的芹菜生命旺盛,葉子的蒸騰作用強,散失水分多,燒杯液面下降較快。答案:(1)運輸水和無機鹽 (2)D (3)乙 葉片的蒸騰作用13.(10分)(2013·溫州)小明在三個相同的花盆中加入等量的相同土壤,利用A、B兩種不同的植物進行了甲、乙兩種方式栽培(如下圖):栽培過程中,提供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定時測量植株的高度,結果如下圖所示:(1)請用新陳代謝的相關知識,分析實驗中植株長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試推測,植物A按乙方式栽培,其生長狀況不同于按甲方式栽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植株的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有機物增加 (2)A與B一起生長時,B會與A競爭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從而影響了A 的生長14.(17分)(2013·衢州)小葉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用顯微鏡觀察同一張蠶豆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方案二: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 ℃左右的熱水中(如圖所示),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深一些。(1)采用方案________可以觀察到葉片的保衛細胞。(2)方案二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說明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葉采用方案三進行實驗,貼上濾紙后經過較長時間,發現兩張藍色濾紙顏色都變為一樣紅。小葉同學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實驗結論不一致。于是去問老師,老師詢問了小葉的實驗過程后,指出小葉用方案三所做實驗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老師這樣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 (2)下表皮氣泡的數目比上表皮多 (3)實驗時間過長導致兩張濾紙都吸收了足夠多的水分 專題訓練4(二)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0分)1.(2013·云南)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產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②提高氧氣濃度③適當延長光照時間④形成高溫環境⑤人工形成晝夜溫差較大的條件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②④⑤答案:C2.(2013·云浮)農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與其依據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A.給農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B.白天為大棚作物補充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C.幼苗移栽時根部留土坨——降低蒸騰作用D.把農作物種子播種在濕潤的土壤中——利于種子萌發答案:C3.(2013·無錫)“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設置這些提示語提醒人們不要踐踏小草,因為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從而影響草的生長,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無機鹽,影響生長B.植物缺少水,影響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氣,影響根的呼吸D.氣孔關閉,影響蒸騰作用答案:C4.(2013·廣州)下列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B.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晚上進行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不需要光D.光合作用儲存能量,呼吸作用釋放能量答案:B5.(2012·杭州)對湖泊出現的“水華”現象,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活污水不經處理排入湖泊,容易引發藻類過度繁殖B.湖水溫度升高是引起藻類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C.藻類植物過度繁殖,會破壞湖泊原有生態系統D.藻類植物過度繁殖可導致魚蝦死亡答案:B6.春雪過后,有些植物會被凍死。植物被凍死的主要原因是( )A.雪天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停止B.地面結冰,植物無法吸水C.細胞液結冰,體積增大,導致細胞破裂,引起細胞死亡D.低溫下細胞中的酶催化功能減弱,呼吸作用停止答案:CA.在植物體周圍的空氣中發現B.在植物體內的葡萄糖(C6H12O6)中發現C.在植物體內的淀粉和蛋白質中發現D.無法確定“示蹤原子”在什么地方出現答案:A8.(2013·湖州)新鮮藻類水綿和好氧細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臨時裝片,用不同波長的光束照射水綿的不同部位。一段時間后,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菌由均勻分布變成如圖所示分布。該實驗無法得出( )A.光合作用釋放氧氣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光的波長不同,光合作用強弱不同D.560納米左右波長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解析:通過題目中圖示信息可知: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用不同波長的光束照射水綿的不同部位。顯微觀察發現,好氧細菌集中在770納米和390納米波長左右,說明此處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而560納米左右波長的光沒有好氧細菌,說明此波長不利于光合作用。由此可以得出光的波長不同,光合作用強弱不同。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此實驗中無法證明。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60分)9.(9分) (2012·湖州)興趣小組利用銀邊常春藤的葉片(中間綠色、周邊白色)進行“綠葉在陽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如圖。(1)適當升高溫度、增強__________或提高__________,可以使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制造的淀粉更多,使染色后區分度更高。(2)選擇該葉片的優點是可以同時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__________。答案:(1)光照 二氧化碳濃度 (2)葉綠素(或葉綠體)10.(6分)(2012·衢州)在城市、校園等的綠化中,移栽大樹時常采用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剪去大部分的枝葉,樹干捆上稻草繩和防曬網;種植時用幾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在樹根培上厚土層,并用三角架固定;必要時可像醫生給病人輸液一樣,給樹木輸送各種營養液、殺蟲劑、生長素等。請回答下列各題(1)剪去大部分枝葉,樹干綁上稻草繩和防曬網,從而大大減弱了樹木的____________,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樹木成活率。(2)移栽時用幾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讓根部更加通風透氣,有利于根進行呼吸作用; 給樹木輸送各種營養液和生長素,促進根細胞的________________,盡快長出新根。答案:(1)蒸騰作用 (2)分裂、生長、分化11.(18分)(2012·紹興)無土栽培是利用營養液栽培作物的一門技術,營養液中含有作物生長所需的無機鹽。(1)式①和式②分別表示綠色植物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一般要求無土栽培溫室棚內,晚上的溫度低些,目的是________(選填“減弱”或“增強”)式②表示的生理活動。式①中的a是________。(2)無土栽培的植物是通過________(填器官名稱)吸收無機鹽的。(3)選擇兩株生長狀況相似,葉片數量不同的同種植株,分別放入燒杯中,燒杯裝有油層密封的質量和濃度相同的同種營養液,將燒杯置于已調節平衡的天平上,如圖甲所示,移動游碼,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同時將兩燒杯置于同處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再放回原天平托盤上,天平的指針將會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偏轉。(4)若圖乙溫室中只有綠色植物,在不通入CO2的情況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請在圖丙的坐標上,用筆畫出6:00~24:00該溫室內CO2濃度的大致變化曲線(0:00~6:00的曲線已經繪出)。答案:(1)減弱 葉綠體 (2)根 (3)右 (4)圖像要求:①6:00到18:00為下降曲線,18:00至24:00為上升曲線 ②18:00和24:00時均低于起始點12.(9分)為研究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①選取兩枝帶有較多不定根和葉的枝條。②用刀片對其中一枝進行樹皮環割處理。環割部位離不定根的距離約為4厘米,環割樹皮時去掉約2厘米寬的樹皮(如圖)。③把它們的根分別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環割處下方。④放在陽光下培養,兩周以后進行觀察。(1)實驗中對兩枝枝條進行不同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中該同學“對樹皮進行環割處理”基于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兩周后,可通過觀察枝條上的不定根或__________的變化來判斷假設是否成立。答案:(1)作對照 (2)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在樹皮內 (3)環割切口處13.(18分)我們可以利用如圖一所示裝置來比較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已知其他條件適宜,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當甲處氣體的CO2濃度低于乙處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呼吸作用。(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黑暗時,甲處測到的CO2主要來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裝置內,光由暗逐步調亮,測得甲處CO2量下降;光照強度與甲處CO2量的關系如圖二,說明在ab段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__________________。(4)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通過如圖三實驗證實植物能更新污濁的空氣,可有人于黑暗環境中重復他的實驗卻得出相反的結論:植物和動物一樣會使空氣變污濁。據他們的實驗和學過的知識,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及對實驗的分析處理能力。(1)乙處氣體成分與空氣相同,甲處氣體中CO2濃度降低,是因為CO2被植物吸收了,說明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2)黑暗時,植物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會消耗空氣中的O2,產生CO2。(3)ab段CO2的量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降低,說明植物光合作用增強,吸收了更多的CO2,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強度增強。答案:(1)大于 (2)空氣 植物呼吸作用 (3)提高(加強) (4)光照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凈化了空氣;而黑暗條件下,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使空氣污濁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4 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參考答案考點知識梳理考點一:氧氣 二氧化碳 葉綠體 有光無光均可 化學能 能量考點二:1.根 根毛區 2.大于考點三:1.水蒸氣 氧氣 多于 2.99% 3.降低 主要動力 運輸 無機鹽考點四:1.(1)繁茂 (2)開花結果 (3)矮小 2.水華 赤潮考點五:1.加粗 單子葉 2.自下而上 3.由上而下中考典型精析例1:解析:(1)暗處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為了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2)分析現象,得出結論:葉片見光(未遮蓋)部分,遇碘變藍,得出結論: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葉片遮光部分,遇碘不變藍,得出結論: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答案:(1)淀粉 (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變式訓練1:D例2:解析:本題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讀圖可知,此實驗目的是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裝置甲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防止對實驗產生干擾;萌發的種子也能進行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也能使丁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裝置丙不遮光,植物因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所以從裝置丁出來的氣體中氧氣不足,不會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答案:D變式訓練2:B例3:解析:移栽植物時,首先要考慮的是使移栽的植物盡快吸水成活。清晨或傍晚氣溫較低,植物的蒸騰作用相對較弱,易于植物體保持水分;而移栽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損傷一些根毛細胞,導致根的吸水能力暫時下降,這時如果移栽的植物上帶有較多的葉片,植物就會因為葉片大量蒸騰失水而死亡 。答案:A變式訓練3:A專題訓練一專題訓練二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5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C C B B C A B二、非選擇題(共60分)9.(1)光照 二氧化碳濃度 (2)葉綠素(或葉綠體)10.(1)蒸騰作用 (2)分裂、生長、分化11.(1)減弱 葉綠體 (2)根 (3)右 (4)圖像要求:①6:00到18:00為下降曲線,18:00至24:00為上升曲線 ②18:00和24:00時均低于起始點12.(1)作對照 (2)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在樹皮內 (3)環割切口處13.(1)大于 (2)空氣 植物呼吸作用 (3)提高(加強) (4)光照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凈化了空氣;而黑暗條件下,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使空氣污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4 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考點知識梳理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反應式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淀粉)+ 有機物+氧氣 +水+能量 場 所 活細胞條 件 光無機物→有機物 有機物→無機物光能→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化學能→其他形式的能量意義 是地球上各種有機物和氧氣的主要來源。是自然界中氧和碳循環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呼吸作用將貯存在生物體內的 進行釋放、轉移和利用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賴。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質(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了 和部分原料(CO2)考點二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1.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根尖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2.植物細胞的吸水原理:細胞液的濃度 外界溶液的濃度。考點三 植物體水分散失1.氣孔是兩個半月形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是葉片蒸騰作用時 散失的通道。也是二氧化碳和 進出葉片的通道。一般植物葉片下表皮的氣孔 上表皮。2.根吸收的水約有 是通過這種蒸騰作用散發出去的,只有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3.蒸騰作用的意義(1)有效 葉片溫度;(2)根部吸水的 ;(3)有利于植物對水的吸收和 ;(4)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 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考點四 肥料對植物的影響1.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起不同的作用。(1)氮肥:使枝葉 ,缺氮會引起植株矮小,葉色發黃。(2)磷肥:促進 ,缺磷的植株暗綠帶紅。(3)鉀肥:使莖稈健壯,抗病、抗倒伏,缺鉀會造成植株 ,葉片上帶褐斑。2.生活污水,含氮、磷的工業廢水,過量使用氮肥和磷肥,都可使水中的氮、磷元素含量增多,使藻類等浮游生物因獲得豐富的營養而大量繁殖,在淡水中出現“ ”現象,在海洋中出現“ ”現象,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其過程可歸納為:水中氮、磷元素含量增加→藻類大量繁殖魚類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需氧微生物分解厭氧微生物繁殖→水體發黑變臭。考點五 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21cnkxtj20081.雙子葉植物莖在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形成層不斷進行細胞分裂,使莖逐年 。水稻、小麥等 植物沒有形成層,它們的莖不能逐年加粗生長。2.水分和無機鹽在莖中央的導管中 地向枝端運輸。3.有機物在葉中形成后,在莖的樹皮的篩管中 地運輸。中考典型精析21cnkxtj2008例1 (2013·麗水)如圖是小梅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條件和產物”的實驗操作過程: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4小時;②用鋁箔紙將葉片的一部分上下兩面遮蓋起來,再將天竺葵放到陽光下照射;③4小時后,將該葉片摘下,去掉鋁箔紙;④把葉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水浴加熱,當葉片呈現黃白色時取出葉片;⑤葉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養皿中,滴加碘液;⑥觀察葉片顏色變化。回答下列問題:21cnkxtj2008(1)將天竺葵置于黑暗處24小時的目的:將葉片中原有的________運走耗盡。(2)此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式訓練1:如圖,將經過暗處理后的銀邊天竺葵葉片的一部分上下遮光,再經光照、脫色及碘液處理,結果葉片邊緣與遮光部分不變藍。通過該實驗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光照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B.通過光合作用能夠合成淀粉C.光合作用發生在葉片的綠色部分D.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21cnkxtj2008例2:(2013·寧波)如圖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動過程的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實驗可用于檢驗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B.裝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氣中的CO2,避免對實驗造成干擾C.裝置丙中的植物換成萌發的種子,裝置丁中也會出現渾濁現象D.若裝置丙不遮光,從裝置丁出來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變式訓練2:在下列農業生產措施中,主要應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在準備移栽的蔬菜秧苗根部帶一小塊土坨21cnkxtj2008B.在溫室大棚中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氣體的濃度C.在我國北方早春播種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蓋地面D.春季植樹,移栽的樹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葉例3:夏季移栽植物時,常常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而且要注意遮陽并剪去部分葉片,這主要是為了( )A.減少水分蒸發 B.降低光合作用C.降低植物呼吸作用 D.操作方便變式訓練3:從四個不同地區采集的同一種植物的葉,測出氣孔的數目并計算平均值,數據如下圖所示。據圖分析可知,降水量最大的地區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專題訓練4(一)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5分)1.(2013·麗水)麗水市西瓜以品種齊全、味美質優而聞名,是很好的消暑佳品。在西瓜生長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西瓜籽由受精卵發育而來21cnkxtj2008B.光合作用始終強于呼吸作用C.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騰作用D.根能從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無機鹽和有機物2.(2013·寧波)如圖所示,將絲瓜莖靠近基部處切斷,可發現“水”會從切面處不斷緩緩地向外冒,并可持續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 )A.植物的根細胞已經喪失呼吸作用B.根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濃度C.“水”主要從切面的篩管處冒出D.根系吸水對植物體內水往高處流動沒有影響3.(2012·義烏)下列措施是為了改變植物體光合作用強度的是( )A.低溫、干燥條件下貯存種子 B.春季播種時用地膜覆蓋C.溫室栽培作物時白天適當升高溫度 D.移栽植物時剪去部分枝葉4.(2012·金華)“蘭溪白枇杷”(如圖)是金華的品牌水果。要獲得優質高產的白枇杷,需經過幼苗移栽、移接和科學管理等過程。下列是白枇杷種植過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錯誤的是( )A.帶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損,提高成活率B.合理密植能讓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總產量C.移栽時剪去幼苗所有葉片能減弱蒸騰失水,提高成活率D.以白枇杷枝或芽為接穗進行嫁接能保持白枇杷的優良性狀,加快繁殖速度5.(2011·金華)下列四位同學的觀點中正確的是( )A.小王認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時無法進行呼吸作用B.小柯認為:綠色植物呼吸作用時一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小明認為: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氣D.小張認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為人和動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氣6.樟樹是金華市的市樹。某校門口有一棵古樟樹,樹心已經朽爛成一個大洞,變成了一棵空心樹。可是,這棵古樟樹在大家的保護下還是照樣枝繁葉茂、開花結果。由此推斷,朽爛掉的樹心是這棵古樟樹的( )A.全部韌皮部 B.部分韌皮部C.全部木質部 D.部分木質部7.(2013·桐城)隆冬時節,瓜農為提高黃瓜產量,在大棚內放置了三個煤球爐。甲的做法是在天氣晴朗的白天,三個煤球爐同時燒著,晚上燒兩個;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氣晴朗的白天燒兩個,晚上燒三個。你認為這兩個人的做法及理由合理的是( )A.乙,因為晚上燒三個能提高大棚的溫度,有利于黃瓜的光合作用B.乙,因為白天燒兩個能提高大棚的溫度,有利于黃瓜的呼吸作用C.甲,因為白天煤球爐能釋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溫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甲,因為晚上煤球爐能釋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溫度,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8.(2013·贛州)如圖為蔬菜大棚內一天24小時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曲線,一天當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是( )A.0點 B.6點 C.12點 D.18點9.(2013·衢州)上個世紀,科學家希爾為了探究光合作用在哪里進行,曾經設計類似下圖實驗。把剛采摘的且生長旺盛的樹葉搗碎,采用某種方法獲得含有葉綠體的濾液,分成三等份。把其中兩份直接放入A、B培養皿,第三份除去葉綠體后放入C培養皿。將三個培養皿置于同一地點,A、C培養皿接受光照,B培養皿遮光處理。一段時間后,觀察到A培養皿中產生氣泡,其中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B、C培養皿中未產生氣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判斷下列敘述,其中不正確的是( ) 21cnkxtj2008A.培養皿A中氣泡內的氣體是氧氣B.培養皿B中無氣泡產生是因為缺乏二氧化碳C.通過比較A、C培養皿中的現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D.通過比較A、B培養皿中的現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二、非選擇題(共55分) 21cnkxtj200810.(4分)(2012·金華)5年前,某學校在教學樓的南北兩側同時種下了兩排長勢基本相同的水杉,后續的管理工作也相同?,F在發現大樓南側的水杉明顯比北側的水杉茂盛高大,這是由于南側水杉能獲得更多陽光,增強了____________,制造并積累了更多的有機物。11.(8分)(2012·義烏)取兩個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裝滿水后分別放入等量的金魚藻,測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后蓋上瓶蓋。然后將甲包上黑膠布,乙不作處理。放在同樣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n小時,再次測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兩次測量結果如圖所示。則n小時內甲瓶金魚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是________g;乙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是________g。12.(16分)小李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甲、乙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藍墨水和紅墨水,將芹菜的葉柄從基部沿中間切開,分別插入兩個燒杯中,如右圖所示。一段時間后他發現左側的葉片顯現出藍色,右側的葉片顯現出紅色。請分析回答:21cnkxtj2008(1)在Y處將葉柄橫切,觀察到橫切面上有許多的紅點,這些紅點出現的部位就是導管所在的位置,說明導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2)若在X處將葉柄橫切,橫切面上看到的現象是__ (選填一項);A.左邊藍點多紅點少,右邊紅點多藍點少B.周圍的一圈是藍點,中間是紅點C.藍點和紅點混合,均勻分布D.左邊是藍點,右邊是紅點(3)小李同學繼續進行下列實驗:在甲、乙兩燒杯中加入等量的紅墨水,將兩燒杯放在溫度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芹菜。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________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13.(10分)(2013·溫州)小明在三個相同的花盆中加入等量的相同土壤,利用A、B兩種不同的植物進行了甲、乙兩種方式栽培(如下圖):栽培過程中,提供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定時測量植株的高度,結果如下圖所示:(1)請用新陳代謝的相關知識,分析實驗中植株長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試推測,植物A按乙方式栽培,其生長狀況不同于按甲方式栽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7分)(2013·衢州)小葉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用顯微鏡觀察同一張蠶豆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方案二: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 ℃左右的熱水中(如圖所示),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深一些。(1)采用方案________可以觀察到葉片的保衛細胞。21cnkxtj2008(2)方案二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說明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葉采用方案三進行實驗,貼上濾紙后經過較長時間,發現兩張藍色濾紙顏色都變為一樣紅。小葉同學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實驗結論不一致。于是去問老師,老師詢問了小葉的實驗過程后,指出小葉用方案三所做實驗的結論不可靠。21cnkxtj2008你認為老師這樣判斷的理由是 。專題訓練4(二)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0分)1.(2013·云南)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產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②提高氧氣濃度;③適當延長光照時間;④形成高溫環境;⑤人工形成晝夜溫差較大的條件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2.(2013·云浮)農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與其依據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A.給農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B.白天為大棚作物補充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C.幼苗移栽時根部留土坨——降低蒸騰作用D.把農作物種子播種在濕潤的土壤中——利于種子萌發3.(2013·無錫)“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設置這些提示語提醒人們不要踐踏小草,因為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從而影響草的生長,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 21cnkxtj2008A.植物缺少無機鹽,影響生長 B.植物缺少水,影響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氣,影響根的呼吸 D.氣孔關閉,影響蒸騰作用4.(2013·廣州)下列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B.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晚上進行呼吸作用21cnkxtj2008C.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不需要光D.光合作用儲存能量,呼吸作用釋放能量5.(2012·杭州)對湖泊出現的“水華”現象,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活污水不經處理排入湖泊,容易引發藻類過度繁殖B.湖水溫度升高是引起藻類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C.藻類植物過度繁殖,會破壞湖泊原有生態系統D.藻類植物過度繁殖可導致魚蝦死亡6.春雪過后,有些植物會被凍死。植物被凍死的主要原因是( )A.雪天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停止21cnkxtj2008B.地面結冰,植物無法吸水21cnkxtj2008C.細胞液結冰,體積增大,導致細胞破裂,引起細胞死亡D.低溫下細胞中的酶催化功能減弱,呼吸作用停止7.研究物質的變化時可使用具有放射性的18O作為“示蹤原子”,科學家希爾和尼爾研究證明,光合作用的通式應更合理地表示為6CO2+12H218OC6H12O6+6H2O+618O2。在光照充分的環境里,將黑藻放入含有“示蹤原子”18O的水中,一段時間后,示蹤原子最有可能( )A.在植物體周圍的空氣中發現 B.在植物體內的葡萄糖(C6H12O6)中發現C.在植物體內的淀粉和蛋白質中發現 D.無法確定“示蹤原子”在什么地方出現8.(2013·湖州)新鮮藻類水綿和好氧細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臨時裝片,用不同波長的光束照射水綿的不同部位。一段時間后,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菌由均勻分布變成如圖所示分布。該實驗無法得出( )A.光合作用釋放氧氣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光的波長不同,光合作用強弱不同D.560納米左右波長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二、非選擇題(共60分)9.(9分) (2012·湖州)興趣小組利用銀邊常春藤的葉片(中間綠色、周邊白色)進行“綠葉在陽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如圖。(1)適當升高溫度、增強__________或提高__________,可以使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制造的淀粉更多,使染色后區分度更高。(2)選擇該葉片的優點是可以同時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__________。10.(6分)(2012·衢州)在城市、校園等的綠化中,移栽大樹時常采用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剪去大部分的枝葉,樹干捆上稻草繩和防曬網;種植時用幾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在樹根培上厚土層,并用三角架固定;必要時可像醫生給病人輸液一樣,給樹木輸送各種營養液、殺蟲劑、生長素等。請回答下列各題(1)剪去大部分枝葉,樹干綁上稻草繩和防曬網,從而大大減弱了樹木的____________,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樹木成活率。(2)移栽時用幾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讓根部更加通風透氣,有利于根進行呼吸作用; 給樹木輸送各種營養液和生長素,促進根細胞的_____________,盡快長出新根。11.(18分)(2012·紹興)無土栽培是利用營養液栽培作物的一門技術,營養液中含有作物生長所需的無機鹽。(1)式①和式②分別表示綠色植物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一般要求無土栽培溫室棚內,晚上的溫度低些,目的是________(選填“減弱”或“增強”)式②表示的生理活動。式①中的a是________。式①: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式②: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2)無土栽培的植物是通過________(填器官名稱)吸收無機鹽的。(3)選擇兩株生長狀況相似,葉片數量不同的同種植株,分別放入燒杯中,燒杯裝有油層密封的質量和濃度相同的同種營養液,將燒杯置于已調節平衡的天平上,如圖甲所示,移動游碼,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同時將兩燒杯置于同處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再放回原天平托盤上,天平的指針將會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偏轉。(4)若圖乙溫室中只有綠色植物,在不通入CO2的情況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請在圖丙的坐標上,用筆畫出6:00~24:00該溫室內CO2濃度的大致變化曲線(0:00~6:00的曲線已經繪出)。12.(9分)為研究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①選取兩枝帶有較多不定根和葉的枝條。②用刀片對其中一枝進行樹皮環割處理。環割部位離不定根的距離約為4厘米,環割樹皮時去掉約2厘米寬的樹皮(如圖)。③把它們的根分別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環割處下方。④放在陽光下培養,兩周以后進行觀察。(1)實驗中對兩枝枝條進行不同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中該同學“對樹皮進行環割處理”基于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兩周后,可通過觀察枝條上的不定根或__________的變化來判斷假設是否成立。13.(18分)我們可以利用如圖一所示裝置來比較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已知其他條件適宜,據圖回答下列問題。21cnkxtj2008 (1)當甲處氣體的CO2濃度低于乙處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呼吸作用。(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黑暗時,甲處測到的CO2主要來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裝置內,光由暗逐步調亮,測得甲處CO2量下降;光照強度與甲處CO2量的關系如圖二,說明在ab段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________________。(4)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通過如圖三實驗證實植物能更新污濁的空氣,可有人于黑暗環境中重復他的實驗卻得出相反的結論:植物和動物一樣會使空氣變污濁。據他們的實驗和學過的知識,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8 頁 (共 8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4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doc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4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參考答案.doc 專題4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