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思想品德導學案第一課 國家的主人,廣泛的權利第1課時 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學習目標】知道我國的國家性質并懂得如何區分“公民”和“人民”;知道公民權利的基本含義,明確我國現有的權利保障體制。【學習重難點】1.教學重點: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和作為中國公民的自豪感。2.教學難點:“公民”與“人民”的區別;我國權利保障體制。【學習過程】一、回顧反饋引導學生憶一憶,說一說,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情景。(毛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聽到毛主席這鏗鏘有力的聲音,全國人民在歡呼雀躍,從心底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黨,為什么?二、自主學習:1.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什么?2.人民包括哪些?3.什么是公民的權利和公民的基本權利?4.人民與公民有何區別?5.什么是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三、活動探究:(一)小組討論:⑴國徽圖案體現了什么?⑵人民與公民的區別何在?(二)填寫P7的有關內容。四.展示提升:⑴搜集國徽的有關知識;⑵小品表演:P7當合法權利遭受不法侵犯時;⑶搜集國內外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敵視和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事例。四、當堂檢測:(一)單項選擇1.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在我國現階段,作為國家和社會主人的“人民”包括( )①工人、農民、知識分子 ②社會主義勞動者③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④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⑤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⑥非公有制人士和自由擇業的知識分子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是( )A.回國探親的美籍華人張女士B.現定居在我國,已加入我國國籍的美國人杰克C.因貪污受賄被依法判刑的某省副省長劉某某D.在我國超計劃生育的“黑娃”張某某(二)談收獲寫出本節課你收獲了什么?感悟了什么?(附本課知識點)1、國家性質: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2、現階段,在我國人民包括哪些人?在我國現階段,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內的全體人民。3、公民權利的含義:在我國,作為國家主人的人民,享有憲法賦予的管理國家等權力。作為國家的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確認的公民權利。所謂公民權利,指的是憲法和法律確認并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這種權益受國家保護,有物質保障。由于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權利,所以稱之為公民的基本權利。4、我國公民權利保障機制: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機制,保障公民的權利。5、人民與公民的區別:人民是區別于敵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種國籍并依據該國憲法和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6、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立法保障,就是將公民的權利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下來,運用國家強制力加以維護。司法保障,是指通過法律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權利。八年級下冊思想品德導學案第2課時 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學習目標】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學習重難點】1.教學重點:公民如何正確行使權利。2.教學難點:言論自由要受到限制。【學習過程】一、回顧反饋《手機》。閱覽室里,一學生手機響起,如何做:(1)大聲接聽;(2)小聲接聽;(3)關機不接;(4)走出閱覽室,小聲接聽。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種方式?二、自主學習:1.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涉及哪些方面?2.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有哪九大類?3.言論自由要受到法律哪兩個方面的限制?4.公民應怎樣正確行使權利?三、活動探究:(一)、填寫P8的相關內容。(二)、小組討論:怎樣文明養宏物。(三)、記憶公民基本權利的九大類。(四)、記憶正確行使權利的要點。四、展示提升情境一:旅途勞累使絕大多數旅客正地閉目養神,妮妮也靠在媽媽肩上準備休息一會兒,只有張亮等四個小青年喝著啤酒在旁若無人地高聲談笑。旅客們皺起了眉頭。旅客甲站起來拍拍張亮的肩膀說道:“小兄弟,請聲音輕點,別影響大家休息。”張亮不耐煩地說道:“言論自由是我的權利,我想怎么說,你管得著嗎?”情境二:旅游車在繼續行駛,張亮四人仍在談笑,興致勃勃的張亮邊喝著啤酒,邊拿出記號筆,把剛編的打油詩寫在車座背上和車廂上。隨行的導游小姐看見了,走過來阻止,張亮蠻橫地說:“今天怎么都和我過不去,我是掏了錢給旅游公司,我愛怎么著就怎么著,汽車又不是你的,你管得著嗎?”這時妮妮已經睡不著了,她覺得張亮說話太不講理了。分析以上案例,說說自己的看法。四、達標訓練:(一)最佳選擇1.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是廣泛的,下列屬于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的是( )①人身自由權利 ②依法納稅③老人、婦女、兒童受國家保護 ④依法服兵役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2.針對2008年鄭州教育局出臺“農民工超生子女上學將受限”一事,有人認為:超生孩子與我們一樣需要在愛的氛圍中長大,人人生而平等,理應享有與我們一樣的公民權利。公民權利( )①是指憲法和法律確認并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②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權利③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④受國家保護,有物質保障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2008年3月10日,部分“藏獨”組織人員聚集到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前,舉行“藏獨”和反對北京奧運會的游行示威。期間,兩名西藏青年學生爬上總領館樓頂,降下中國國旗,企圖升上所謂“雪山獅子旗”。這些舉動( )①違反了我國法律的規定 ②損害了國家的利益③正確行使了他們的權利 ④必將受到法律的懲罰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4.我國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國公民廣泛而真實的權利,因此,有人認為,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正確的,因為公民的權利由法律確認并保障②錯誤的,公民在行使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③錯誤的,公民行使自由和權利必須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按照合法的方式、法定的程序進行④正確的,這體現了國家對公民的尊重和保護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談收獲:寫出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了什么?(附本課知識點)7、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①平等權;②政治權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權利;⑤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取得賠償權;⑦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⑧婦女的權利、婚姻、家庭、兒童和老人受國家保護;⑨華僑、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8、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1)公民在行使時要尊重他人權利;(2)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八年級下冊思想品德導學案第二課 我們應盡的義務第1課時 公民的義務【學習目標】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的內容;道德義務含義,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關系。【學習重難點】1.教學重點: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2.教學難點: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學習過程】一、回顧反饋1.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涉及哪些方面?2.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有哪九大類?3.言論自由要受到法律哪兩個方面的限制?4.公民應怎樣正確行使權利?二、自主學習:1.什么是法定義務?2.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怎樣?3.什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4.公民基本義務的具體內容有哪些?5.什么是道德義務?6.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是什么?三、活動探究:(一)小組討論:⑴小珊該不該納稅?⑵為什么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二)填寫P14的相關內容。四.展示提升:⑴小龔的故事:P16⑵單先生的拾金不昧:P17(3)材料一:一位叫宋志永的農民,自費5000多元,輾轉打車北京、鄭州、西安、成都、綿陽,前往抗震救災第一線,自5月14日起他參與搶救出25名幸存者。他說,別說5000元,如果能救出一條人命,就是50000元也值得。他還組織了30多人的“宋志永唐山愛心救援小分隊”戰斗在救災第一線。據說,此次唐山赴災區救災的志愿者一共477名,他們感動著巴蜀大地。材料二:近日網上有這么個貼子惹人眼目:麥當勞、肯德基每年在中國因中國人都不習慣索要發票,而掠走將近20億元的稅收收入,多恐怖的數字?。?0億能做什么?中國1000多萬可能面臨失學兒童一年的學費??!如果我們都索要發票,中國就沒有失學兒童了!發貼人說,在當今全球化的市場背景下,我們無法抵制某些東西,但如果我們愛國,卻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履行公民義務,而這只需要花費您幾分鐘而已。閱讀上面兩則材料,思考回答下面問題:⑴材料一中“宋志永唐山愛心救援小分隊”以及此次唐山赴災區救災的志愿者對災區人民盡了什么義務?⑵假如貼子主人反映情況屬實,20億稅金的流失,給了你什么啟示?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我們對國家應盡到哪些義務?⑶有人認為,中學生還是未成年人,是受法律保護的特殊群體,不需要履行義務,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課后反思】(附本課知識點)1、為什么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我們在社會生活國,不僅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基本權利,還要對他人、對社會履行相應的義務。這些義務來自親情、道德、紀律、法律等各個方面。其中,法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我們不能只獲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對于法定義務,我們必須履行。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因此,人們不僅要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2、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基本義務的內容: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法納稅;等等,這些規定,是我國法律向公民提出的愛國的具體要求。3、法定義務、道德義務的含義: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所謂道德義務,是指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愿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4、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關系: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密切聯系。諸如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等道德義務被國家認可為法律規范,即成為法定義務。二者也有區別。法定義務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道德義務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法定義務以國家強制力作后盾確保履行,道德義務*輿論、習慣和社會成員自覺自愿來履行。八年級下冊思想品德導學案第2課時 忠實履行義務【學習目標】知道公民忠實履行義務的三個要求,了解法律鼓勵、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學習重難點】1.教學重點:忠實履行義務的三個要求。2.教學難點:如何真正提升學生的義務觀念,并落實到行動中去。【學習過程】一、回顧反饋1.什么是法定義務?2.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怎樣?3.什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4.公民基本義務的具體內容有哪些?5.什么是道德義務?6.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是什么?二自主學習:1.忠實履行義務的重要體現是什么?2.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怎樣?3.忠實履行義務的又一重要體現是什么?4.怎樣忠實履行義務?三、活動探究:一、填寫P19、20、21的相關內容。二、小組討論:⑴地理環保小組的啟示:P19⑵賈某的違法行為:P21四、展示提升P20中的六幅畫中,任選一幅畫面,編成小品或情景劇展示四、當堂檢測:在學習了忠實履行公民的義務的有關知識后,同學們對校園生活和學習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下面的一些言行:①有些同學看到校園里掉落的紙屑,熟視無睹地走過。②有些同學在考試中作弊,甚至自以為技術高明,沾沾自喜地“傳授”給低年級同學。③有些同學看不起成績不佳、家境貧苦的同學,不愿與他們交往。④有些同學自己不寫作業,花錢請人代寫。⑤有些同學買到小賣部過期的食物,一扔了之、自認倒霉。⑥有些同學給其他同學隨意起綽號,給同學帶來了傷害。……這些小事看似小事、無關大礙,卻可能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生活態度。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在日常生活小事中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請針對上述現象,分析我們應負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課后反思】(附本課知識點)5、如何忠實履行義務:(1)、對法律所提倡的,我們要積極去做;(2)、凡法律禁止的行為,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行為。(3)、對于法律所要求的,我們必須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4)、法律所禁止的堅決不做,是忠實履行公民義務的又一重要體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