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29物質的變化和化學反應類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29物質的變化和化學反應類型

資源簡介

(共76張PPT)
專題29 物質的變化和化學反應類型
考點一 物質的變化
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比較
考點二 基本反應類型
1.基本反應類型比較
例 1 (2013·義烏)義烏特產豐富,以下特產制作的部分過程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
A.生產紅糖時蒸發甘蔗汁液
B.釀制紅曲酒時發酵糯米
C.制作火腿時將成品切塊包裝
D.制作蜜棗時曬干水分
解析:生產紅糖時蒸發甘蔗汁液、制作火腿時切塊包裝、制作蜜棗時曬干水分的過程中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而制作紅曲酒時發酵糯米的過程中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B
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鋼鐵生銹
C.玻璃破碎   D.燈絲發光
答案:B
例 2 (2013·臺州)自來水中常含有次氯酸(HClO)。次氯酸不穩定,易發生化學反應,其微觀變化過程可用下圖表示。該反應類型屬于(  )
A.化合反應 B.置換反應
C.分解反應 D.復分解反應
解析:由圖示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是次氯酸(HClO),生成物是HCl和O2,所以由一種物質生成了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
答案:C
如圖是表示物質間發生的一種化學反應模型示意圖,圖中“、”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該反應的類型屬于(  )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答案:A
例 3 (2013·寧波)2013年4月25日晚8點,臺州市的一金屬堆場發生火災,十多噸金屬鎂發生爆燃后發出刺眼的白光,將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晝。消防指揮部立即動員力量,尋找砂土進行滅火。鎂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在高溫條件下遇水反應釋放出氫氣。
(1)利用砂土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火災消防員不能用水來滅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滅火的原理。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溫度達到著火點,有助燃劑(如氧氣等),只要消除燃燒的一個條件就能達到滅火的目的,利用砂土滅火可以隔絕空氣,使可燃物與助燃劑分離,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答案:(1)使可燃物隔絕空氣 (2)鎂在高溫條件下能與水反應放出氫氣,氫氣在空氣中能燃燒,甚至發生爆炸
某同學做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將點燃的紅磷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紅磷劇烈燃燒,過一會兒,燃燒匙內火焰熄滅。接著立即從集氣瓶中取出燃燒匙,熄滅的紅磷又復燃了。
(1)請你分析紅磷復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防隊員在火災現場撲滅明火后,還要繼續灑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溫度達到著火點且與氧氣接觸 (2)降溫至著火點以下
專題訓練29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2分)
1.(2013·慶陽)當前,南海問題引起我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關注。南海是我國固有的領海,它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可燃冰等資源,其中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  )
A.氫氣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氣
答案:C
2.(2013·湖州)下列生活現象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鋼鐵生銹
B.電燈通電發光
C.冰塊熔化
D.濕衣服晾干
答案:A
3.(2013·威海)在自然科學領域,對于“物質”概念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A.物質不滅理論說明物質不會轉化
B.物質用肉眼都能看得見,但構成物質的微粒,用肉眼都是看不見的
C.物質是可變的,但物體在靜止狀態下,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D.物質都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按一定規律構成的
答案:D
4.(2013·紹興)進行如圖實驗,加熱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有紅色物質出現,說明氫氣具有(  )
A.還原性
B.可燃性
C.氧化性
D.助燃性
答案:A
5.(2013·臺州)下面是單質家屬“四兄妹”的對話,其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     B      C    D
答案:A
6.點燃下列各組混合氣體,一定不會發生爆炸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氧氣
B.一氧化碳和空氣
C.液化石油氣和空氣
D.天然氣和氧氣
解析:化學爆炸是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與空氣(或氧氣)混合,達到一定濃度時,遇到明火后在有限的空間內發生急速燃燒,而發生的爆炸。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后,點燃時不會發生爆炸。
答案:A
7.(2013·紹興)下列做法科學的是(  )
A.用嘴吹滅酒精燈
B.鍋內的油著火時,用水澆滅
C.高層建筑內發生火災時,人們應乘電梯快速下樓
D.逃離濃煙密布的火災現場時,人應俯身并用濕毛巾掩蓋口鼻
解析:若用嘴吹燃著的酒精燈,會引燃燈內的酒精,引發事故;油的密度比水小,著火時不能用水滅火;高層建筑發生火災,不能乘電梯下樓,因為火災會損壞電路,引起停電,人會困在電梯中。
答案:D
8.(2012·杭州)有理論認為,從疾病發生機制上考慮,氧化損傷幾乎是所有疾病最基本的病理過程。研究人員發現,氫氣對一些疾病有治療作用。根據上述理論,氫氣對一些疾病有治療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
A.氫氣有還原性 B.氫氣是密度最小的氣體
C.常溫下氫氣較穩定 D.氫氣對人體無毒
解析:題中出現了“氧化損傷”一詞,且氫氣可以對一些疾病起治療作用,因此不難得出,利用的是氫氣的還原性。
答案:A
9.(2013·威海)化學變化的結果是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把反應物看成是“舊物質”,下面對“新物質”和“舊物質”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新物質是指世界上沒有的物質
B.新物質不會再變成其他物質
C.新物質和舊物質的性質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新物質的元素組成與舊物質的元素組成肯定不同
解析:新物質是不同于任何反應物的其他物質,不是指世界上沒有的物質,例如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水是世界上存在的物質,但水屬于該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故A錯誤;一個反應中的新物質,可能在反應中變成其他物質,例如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水屬于該反應生成的新物質,但水通過電解又可以生成氫氣和氧氣,故B錯誤;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質,例如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過氧化氫和水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們屬于不同的物質,故D錯誤。
答案:C
10.(2013·紹興)下列用途與物質的性質不對應的一項是(  )
解析:汽油作燃料相對應的性質是汽油具有可燃性。
答案:C
選項 物質的性質 用途
A 氮氣較不活潑 食品防腐
B 銅有導電性 作導線
C 汽油易揮發 作燃料
D 稀硫酸能與氧化鐵反應 除鐵銹
13.國際油價的持續“高燒”,引發人們對未來能源供需及價格的深切關注,并且促使人們尋求石油的替代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我們應珍惜化石燃料,因為它們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時,我們應努力尋求開發新能源
C.國家決定推廣乙醇汽油的應用,乙醇汽油是一種新型化合物
D.汽車使用乙醇汽油能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
解析: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會越用越少,為緩解即將面臨的能源危機,應大力開發使用新能源;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摻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形成的一種混合物;由于乙醇汽油的燃燒更充分,因此能夠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
答案:C
14.(2013·嘉興)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甲裝置驗證空氣中有水分
B.乙裝置驗證X溶液中是否含有Cl-
C.丙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D.丁裝置驗證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
解析: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能驗證空氣中水的存在,A能達到實驗目的;加入硝酸銀溶液,X溶液中若有氯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現象相同,不能驗證是否有氯離子,B不能達到實驗目的;丙裝置是教材中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比較熱水中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白磷可得出燃燒需要助燃劑氧氣,比較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可得出燃燒必須滿足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的條件。
答案:B
二、填空題(共30分)
15.(6分)汽車行駛過程中,在汽缸內發生反應的產物有CO、CO2、NO、NO2等氣體。通常情況下,一氧化氮(NO)氣體密度比空氣的略大,難溶于水; NO有毒,易與O2化合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氣體。
(1)上述內容中,描述NO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內容中,描述NO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NO與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及質量守恒定律可以書寫化學方程式。
答案:(1)密度比空氣的略大,難溶于水 (2)NO有毒,易與O2化合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 (3)2NO+O2==2NO2
16.(12分)現有以下6個變化:
①在點燃的條件下,氫氣在氧氣中燃燒
②給水通直流電
③鋅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④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
⑤冷卻硝酸鉀熱飽和溶液析出硝酸鉀晶體
⑥2013年5月31日,大慶市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4萬噸糧食過火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探究化學變化的規律始終是化學科學的核心任務。上述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選填序號,下同),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應,在上述化學反應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有______________,屬于氧化反應的有______________。
(3)我們知道,能直接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物質之所以發生化學反應,從微觀的角度看,是因為反應物的微粒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發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結構發生改變或微粒重新排列組合;宏觀上表現為生成了新物質。在反應①中,發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微粒的符號)。
(4)化學變化往往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上述反應中,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1)①②③④⑥中都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⑤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2)分解反應的特征是“一變多”,上述化學反應中,只有②是由水這一種物質生成了氫氣和氧氣這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3)氫氣和氧氣分別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所以反應①中發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H2和O2。(4)給水通直流電,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中將電能轉化為了化學能。
答案:(1)①②③④⑥ ⑤ (2)② ①⑥ (3)H2和O2  (4)②
17.(6分)(2012·寧波)2012年5月,廣州某果蔬批發市場檢查出來自某地的“甲醛白菜”(噴灑甲醛溶液保鮮的大白菜)。甲醛(HCHO)有毒,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吸收,引起蛋白質變性。
(1)甲醛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這些屬于甲醛的________性質。
(2)食品安全至關重要。根據以上信息,食用白菜前應減少可能由甲醛帶來的危害,請你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醛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屬于物質的氣味、狀態和溶解性,都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2)只要能減少甲醛的含量即可:用水多次沖洗(或食用時加入醋,使醋與甲醛發生反應)。
答案:(1)物理 (2)用水多次沖洗(或食用時加入醋,使醋與甲醛發生反應)
18.(6分)(2013·臺州)今年4月25日,臺州市某廢金屬收購場發生火災,十幾噸金屬鎂爆燃,八輛裝滿清水的消防車卻沒有用武之地,最后用十三噸砂土才將大火撲滅。
(1)此場合不能用水滅火,因為金屬鎂在高溫條件下會跟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氫氣,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砂土滅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____________。
(3)火災現場的另一種金屬A卻沒有發生燃燒,但其表面變黑。由此判斷:鎂的金屬活動性________(選填“>”“=”或“< ”)A的金屬活動性。
三、實驗探究題(共28分)
19.(17分)(2013·重慶)A、B、C三個集氣瓶中只盛有氧氣、空氣、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種氣體,分別將集氣瓶按照下圖方式倒扣住蠟燭和白磷。
(1)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則燃著的蠟燭會立即____________。
(2)B瓶中的蠟燭突然十分明亮,則B瓶中的氣體是____________。一段時間后,該蠟燭漸漸熄滅,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氧氣耗盡 ②溫度降低
③瓶內產生了二氧化碳 ④蠟燭著火點改變
(3)C瓶倒扣住白磷時,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蠟燭燃燒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氧氣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燒,所以蠟燭在盛有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中會熄滅,而在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得更旺,當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完后,蠟燭又會漸漸熄滅。把白磷倒扣在80 ℃的熱水中,白磷溫度達到其著火點且與氧氣接觸,所以白磷能燃燒。
20.(11分)某同學根據日常經驗推測,可燃物燃燒可能與氧氣和溫度有關,設計并完成了下列實驗進行驗證:
(1)實驗________和實驗________證明了可燃物燃燒必須要接觸氧氣。
(2)實驗________和實驗________證明了可燃物燃燒必須要達到一定溫度。
(3)瓦斯(主要成分為甲烷)爆炸是煤礦安全事故的一種。為了生產安全,要求井下通風狀況良好,控制天然氣濃度在1%以下;禁止攜帶煙草及點火工具下井,挖掘時防止和減少摩擦火花的產生。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為破壞了燃燒的某些條件,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燃燒的條件,首先要知道燃燒的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對燃燒條件的探究一般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其他條件相同,只有一個條件不同而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是這個不同的條件引起的這個結果,②和④其他條件相同,只有一個通入氧氣燃燒了,另一個沒有通入氧氣沒有燃燒,證明了可燃物燃燒必須要接觸氧氣;
③和④都是白磷且通入了氧氣,一個是在熱水中燃燒了,一個是在冷水中卻不燃燒,證明了可燃物燃燒必須要達到一定溫度;通風狀況良好,控制天然氣濃度在1%以下是移除了可燃物,禁止攜帶煙草及點火工具下井,挖掘時防止和減少摩擦火花的產生是為了控制溫度在瓦斯的著火點以下。
答案:(1)② ④ (2)③ ④
(3)移除了可燃物、控制溫度在瓦斯的著火點以下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
專題29 物質的變化和化學反應類型參考答案
考點知識梳理
考點一 1.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新物質 有新物質生成
基本特征 新物質 新物質
本質區別 空隙 排列方式 組成 結構
現象 外形 狀態 發光、放熱、顏色變化、生成氣體、產生沉淀
判斷依據 新物質 新物質
聯系 一定 不一定
2.(1)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
考點二 1.兩種或兩種以上 一種 一種 兩種或兩種以上 單質化合物 單質 化合物 化合物 交換成分 化合物
2.(1)置換 置換 復分解 (2)沉淀 氣體 水 (3)酸堿鹽 水 不是復分解
考點四 1.氧化 2.氧化 還原3.還原劑 還原 氧化劑 氧化
4.淡藍色 藍色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紅色
水珠 紅色 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考點五 1.氧氣 發光 放熱 2.可燃物 有助燃劑氧氣 達到一定的溫度
3.隔絕氧氣 降低溫度 移走可燃物
4.可燃性氣體 易燃物粉塵 爆炸極限 明火 熱 急劇膨脹 不一定 一定
中考典型精析
例1:解析:生產紅糖時蒸發甘蔗汁液、制作火腿時切塊包裝、制作蜜棗時曬干水分的過程中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而制作紅曲酒時發酵糯米的過程中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B
變式訓練1:B
例2:解析:由圖示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是次氯酸(HClO),生成物是HCl和O2,所以由一種物質生成了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
答案:C
變式訓練2:A
例3:解析:本題考查滅火的原理。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溫度達到著火點,有助燃劑(如氧氣等),只要消除燃燒的一個條件就能達到滅火的目的,利用砂土滅火可以隔絕空氣,使可燃物與助燃劑分離,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答案:(1)使可燃物隔絕空氣 (2)鎂在高溫條件下能與水反應放出氫氣,氫氣在空氣中能燃燒,甚至發生爆炸
變式訓練3:(1)溫度達到著火點且與氧氣接觸 (2)降溫至著火點以下
專題訓練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 D A A A D A C C C B C B
二、填空題(共30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1 頁 (共 2 頁)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
專題29 物質的變化和化學反應類型
考點知識梳理
考點一 物質的變化
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比較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的變化 的變化
基本 特征 沒有 生成 有 生成
本質 區別 構成物質的粒子本身沒變,變的是粒子的 和 構成物質的粒子的 或 發生了改變
現象 通常在 、 方面發生改變 常伴隨 、 、 、 、 等現象
舉例 水的三態變化、鐵絲彎曲 鎂條燃燒、鐵釘生銹
判斷 依據 沒有生成 生成
聯系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往往同時發生。化學變化過程中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同時發生物理變化;物理變化過程中 同時發生化學變化
2.物質的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 就表示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溶解性、揮發性等。
(2)化學性質:物質在 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等。
考點二 基本反應類型
1.基本反應類型比較
反應類型 定義 表達式 特點
化合反應 由 物質反應生成 物質的化學反應 A+B+……→M 多變一
分解反應 由 物質反應生成 物質的化學反應 M→A+B+…… 一變多
置換反應 由一種 和一種 反應生成另一種 和另一種 和另一種 的化學反應 A+BC=B+AC 一換一
復分解反應 由兩種 互相 生成兩種新的 的化學反應 AB+CD=AD+CD 二變二
2.基本反應類型規律21cnkxtj2008
(1)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一定有單質參加的反應是 反應,一定有單質生成的反應是 反應,一定沒有單質參加和生成的反應是 反應。
(2)復分解反應的結果是:生成物中一定有 、 或 。
(3)中和反應是指 和 反應生成 和 的化學反應。中和反應 (選填“是”或“不是”)基本反應類型,屬于 反應。
考點三 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
化學反應中往往伴隨能量的變化,有些反應要從環境中吸收能量,有些則要放出熱量。
考點四 氧化還原反應
1.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 反應。
2.物質與氧化物的反應中,物質從氧化物中得到了氧,屬于 反應,氧化物中的氧被奪走,屬于 反應。
3.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到氧的物質叫 ,具有 性;失去氧的物質叫 ,具有 性。21cnkxtj2008
4.
考點五 燃燒反應21cnkxtj2008
1.燃燒的概念
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跟 發生的一種 、 、劇烈的氧化反應。
2.燃燒的條件(缺一不可)
3.滅火的原理
4.爆炸:燃燒引起的爆炸是由于 或 在有限空間內達到 ,遇到 迅速燃燒,瞬間產生大量的 ,氣體體積 造成的。爆炸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屬于化學變化;由燃燒引起的爆炸 屬于化學變化。
5.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自燃的比較
燃燒 爆炸 緩慢氧化 自燃
慨念 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劇烈的氧化反應 一般情況下,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發生的急速燃燒 緩慢進行的氧化反應 由緩慢氧化引起的自發的燃燒
發生條件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溫度不需要達到著火點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是否發光 發光 發光 無明顯發光現象 發光
能量變化 放熱明顯 放熱明顯 放熱較慢,不容易察覺 放熱明顯
聯系 燃燒不一定引起爆炸.爆炸也不一定是由燃燒引起的,緩慢氧化不一定起的引起自燃,但自燃一定是由緩慢氧化引
中考典型精析21cnkxtj2008
例1:(2013·義烏)義烏特產豐富,以下特產制作的部分過程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
A.生產紅糖時蒸發甘蔗汁液 B.釀制紅曲酒時發酵糯米
C.制作火腿時將成品切塊包裝 D.制作蜜棗時曬干水分
變式訓練1: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鋼鐵生銹 C.玻璃破碎   D.燈絲發光
例2:(2013·臺州)自來水中常含有次氯酸(HClO)。次氯酸不穩定,易發生化學反應,其微觀變化過程可用下圖表示。該反應類型屬于(  )
A.化合反應 B.置換反應
C.分解反應 21cnkxtj2008 D.復分解反應
變式訓練2:如圖是表示物質間發生的一種化學反應模型示意圖,圖中“、”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該反應的類型屬于(  )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例3:(2013·寧波)2013年4月25日晚8點,臺州市的一金屬堆場發生火災,十多噸金屬鎂發生爆燃后發出刺眼的白光,將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晝。消防指揮部立即動員力量,尋找砂土進行滅火。鎂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在高溫條件下遇水反應釋放出氫氣。
(1)利用砂土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火災消防員不能用水來滅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變式訓練3:某同學做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將點燃的紅磷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紅磷劇烈燃燒,過一會兒,燃燒匙內火焰熄滅。接著立即從集氣瓶中取出燃燒匙,熄滅的紅磷又復燃了。
(1)請你分析紅磷復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防隊員在火災現場撲滅明火后,還要繼續灑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專題訓練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2分)
1.(2013·慶陽)當前,南海問題引起我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關注。南海是我國固有的領海,它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可燃冰等資源,其中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  )
A.氫氣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氣
2.(2013·湖州)下列生活現象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鋼鐵生銹 B.電燈通電發光
C.冰塊熔化 D.濕衣服晾干
3.(2013·威海)在自然科學領域,對于“物質”概念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A.物質不滅理論說明物質不會轉化
B.物質用肉眼都能看得見,但構成物質的微粒,用肉眼都是看不見的
C.物質是可變的,但物體在靜止狀態下,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D.物質都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按一定規律構成的
4.(2013·紹興)進行如圖實驗,加熱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有紅色物質出現,說明氫氣具有(  )
A.還原性 B.可燃性
C.氧化性 D.助燃性
5.(2013·臺州)下面是單質家屬“四兄妹”的對話,其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   B       C     D
6.點燃下列各組混合氣體,一定不會發生爆炸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氧氣 B.一氧化碳和空氣
C.液化石油氣和空氣 D.天然氣和氧氣
7.(2013·紹興)下列做法科學的是(  )
A.用嘴吹滅酒精燈21cnkxtj2008
B.鍋內的油著火時,用水澆滅
C.高層建筑內發生火災時,人們應乘電梯快速下樓
D.逃離濃煙密布的火災現場時,人應俯身并用濕毛巾掩蓋口鼻
8.(2012·杭州)有理論認為,從疾病發生機制上考慮,氧化損傷幾乎是所有疾病最基本的病理過程。研究人員發現,氫氣對一些疾病有治療作用。根據上述理論,氫氣對一些疾病有治療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
A.氫氣有還原性
B.氫氣是密度最小的氣體
C.常溫下氫氣較穩定
D.氫氣對人體無毒
9.(2013·威海)化學變化的結果是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把反應物看成是“舊物質”,下面對“新物質”和“舊物質”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新物質是指世界上沒有的物質21cnkxtj2008
B.新物質不會再變成其他物質
C.新物質和舊物質的性質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新物質的元素組成與舊物質的元素組成肯定不同
10.(2013·紹興)下列用途與物質的性質不對應的一項是(  )
選項 物質的性質 用途
A 氮氣較不活潑 食品防腐
B 銅有導電性 作導線
C 汽油易揮發 作燃料
D 稀硫酸能與氧化鐵反應 除鐵銹
11.(2012·衢州)金屬材料的使用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質量,用活潑金屬制取不活潑金屬是常用的方法,如4Na+TiCl44NaCl+Ti,該化學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21cnkxtj2008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12.(2013·溫州)高氯酸是已知酸中最強的酸,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高氯酸加熱到92℃以上會發生爆炸,其化學方程式為:4HClO42Cl2↑+7O2↑+2H2O,該反應的類型屬于(  )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復分解反應 D.置換反應
13.國際油價的持續“高燒”,引發人們對未來能源供需及價格的深切關注,并且促使人們尋求石油的替代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21cnkxtj2008
A.我們應珍惜化石燃料,因為它們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時,我們應努力尋求開發新能源
C.國家決定推廣乙醇汽油的應用,乙醇汽油是一種新型化合物
D.汽車使用乙醇汽油能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
14.(2013·嘉興)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甲裝置驗證空氣中有水分
B.乙裝置驗證X溶液中是否含有Cl-
C.丙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D.丁裝置驗證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21cnkxtj2008
二、填空題(共30分)
15.(6分)汽車行駛過程中,在汽缸內發生反應的產物有CO、CO2、NO、NO2等氣體。通常情況下,一氧化氮(NO)氣體密度比空氣的略大,難溶于水; NO有毒,易與O2化合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氣體。
(1)上述內容中,描述NO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內容中,描述NO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NO與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2分)現有以下6個變化:①在點燃的條件下,氫氣在氧氣中燃燒;②給水通直流電
③鋅加入稀硫酸溶液中;④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⑤冷卻硝酸鉀熱飽和溶液析出硝酸鉀晶體;⑥2013年5月31日,大慶市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4萬噸糧食過火。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探究化學變化的規律始終是化學科學的核心任務。上述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選填序號,下同),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應,在上述化學反應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有______________,屬于氧化反應的有______________。21cnkxtj2008
(3)我們知道,能直接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物質之所以發生化學反應,從微觀的角度看,是因為反應物的微粒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發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結構發生改變或微粒重新排列組合;宏觀上表現為生成了新物質。在反應①中,發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微粒的符號)。
(4)化學變化往往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上述反應中,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是_________。
17.(6分)(2012·寧波)2012年5月,廣州某果蔬批發市場檢查出來自某地的“甲醛白菜”(噴灑甲醛溶液保鮮的大白菜)。甲醛(HCHO)有毒,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吸收,引起蛋白質變性。
(1)甲醛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這些屬于甲醛的________性質。
(2)食品安全至關重要。根據以上信息,食用白菜前應減少可能由甲醛帶來的危害,請你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2013·臺州)今年4月25日,臺州市某廢金屬收購場發生火災,十幾噸金屬鎂爆燃,八輛裝滿清水的消防車卻沒有用武之地,最后用十三噸砂土才將大火撲滅。
(1)此場合不能用水滅火,因為金屬鎂在高溫條件下會跟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氫氣,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砂土滅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____________。
(3)火災現場的另一種金屬A卻沒有發生燃燒,但其表面變黑。由此判斷:鎂的金屬活動性________(選填“>”“=”或“< ”)A的金屬活動性。
三、實驗探究題(共28分) 21cnkxtj2008
19.(17分)(2013·重慶)A、B、C三個集氣瓶中只盛有氧氣、空氣、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種氣體,分別將集氣瓶按照下圖方式倒扣住蠟燭和白磷。
(1)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則燃著的蠟燭會立即____________。
(2)B瓶中的蠟燭突然十分明亮,則B瓶中的氣體是____________。一段時間后,該蠟燭漸漸熄滅,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氧氣耗盡 ②溫度降低
③瓶內產生了二氧化碳 ④蠟燭著火點改變
(3)C瓶倒扣住白磷時,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20.(11分)某同學根據日常經驗推測,可燃物燃燒可能與氧氣和溫度有關,設計并完成了下列實驗進行驗證:21cnkxtj2008
實驗① 實驗② 實驗③ 實驗④
白磷不燃燒 白磷不燃燒 白磷不燃燒 白磷燃燒
(1)實驗________和實驗________證明了可燃物燃燒必須要接觸氧氣。
(2)實驗________和實驗________證明了可燃物燃燒必須要達到一定溫度。
(3)瓦斯(主要成分為甲烷)爆炸是煤礦安全事故的一種。為了生產安全,要求井下通風狀況良好,控制天然氣濃度在1%以下;禁止攜帶煙草及點火工具下井,挖掘時防止和減少摩擦火花的產生。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為破壞了燃燒的某些條件,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7 頁 (共 7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照市| 蓝山县| 南充市| 商洛市| 五指山市| 蓝山县| 汽车| 双城市| 焦作市| 垣曲县| 农安县| 阳山县| 宁远县| 连山| 玉田县| 长春市| 沁水县| 兴安县| 锡林郭勒盟| 万载县| 突泉县| 大姚县| 木里| 泗水县| 万盛区| 和田市| 寻乌县| 镇巴县| 阿巴嘎旗| 北海市| 稻城县| 新竹县| 镇坪县| 隆化县| 呼和浩特市| 阿巴嘎旗| 绥棱县| 民勤县| 石狮市| 卓尼县| 武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