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30 化學反應的應用參考答案考點知識梳理考點一 改變 質量 化學性質考點二 1.參加化學反應 反應生成 2.(1)化學 物理 (3)不能3.種類 數目 質量 4.密閉考點三 1.(1)客觀事實 (2)質量守恒定律2.(1)反應物 生成物 (2)原子總數 (3)↑ ↓3.反應物 生成物 反應條件 質量比 個數比(1)①MnO2催化作用下 水 氧氣②68份 36份 32份(2)2個過氧化氫分子 2個水分子 1個氧分子中考典型精析例1:解析:由圖示和題意可知該反應為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由原子的性質可知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改變;由圖可知反應前為氧分子和氫分子,反應后為水分子,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答案:D變式訓練1:C例2:解析:對于化學方程式CH4+2O2CO2+2H2O,根據其質的意義可以讀作:甲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據其量的意義可以讀作:每16份質量的甲烷和64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可以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質量的水;根據所表示的粒子個數比意義可以讀作:1個甲烷分子和2個氧分子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和2個水分子。答案:C變式訓練2:B專題訓練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2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D B D D D D A C B B D A C二、填空題(共26分)四、計算題(9分)20.解:設生成甲醇的質量為x。CO+2H2CH3OH28 325.6 kg x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1 頁 (共 2 頁)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30 化學反應的應用考點知識梳理考點一 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 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其本身的 和 在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考點二 質量守恒定律1.內容: 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 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使用范圍(1)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 變化,不適用于 變化。(2)質量守恒定律指“質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體積等。(3)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和非反應生成的物質的質量 (選填“能”或“不能”)計入“總和”中。3.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變。4.驗證實驗:當有氣體參加反應或反應有氣體生成時,該反應必須在 容器內進行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21cnkxtj2008考點三 化學方程式1.書寫原則(1)必須以 為依據。(2)必須遵守 。2.書寫步驟(1)將 的化學式寫在左邊,將 的化學式寫在右邊,中間用短線連接。如果反應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種,就分別用“+”號連接起來。(2)配平化學方程式。在式子左、右兩邊的化學式前面,要配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使式子兩邊每一種元素的 相等。配平后,把短線改成等號。(3)注明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如果一個反應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必須把條件寫在等號的上方或下方。若反應中有氣體或沉淀生成,應該在該化學式右邊注明“ ”或“ ”;如果反應物也有氣體或不溶性固體,則無須注明。3.意義21cnkxtj2008意義如反應2H2O22H2O+O2↑表示的意義為:(1)宏觀①質的方面:過氧化氫在 反應生成 和 。②量的方面:每 質量的過氧化氫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 質量的水和 質量的氧氣。(2)微觀: 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 和 。中考典型精析例1:(2013·衢州)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它們組成的分子發生了如圖所示的反應。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B.反應前后元素種類沒有改變C.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D.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沒有改變變式訓練1:某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如下圖(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對上述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物都是化合物B.反應屬于分解反應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例2:(2013·泰安)關于化學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烷加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1cnkxtj2008B.1個甲烷和2個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個二氧化碳和2個水C.1個CH4分子和2個O2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個CO2分子和2個H2O分子D.1 g CH4和2 g O2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變式訓練2:小明同學從S+O2SO2中獲得以下信息:①該反應的反應物是硫和氧氣;②反應發生條件是點燃;③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和原子個數不變;④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保持不變;⑤參加反應的硫和氧氣的質量比為2∶1。其中正確的信息是(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專題訓練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2分) 21cnkxtj20081.(2013·黃岡)下列有關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A.將5 g鐵和5 g銅混合加熱后,物質的總質量為10 g,遵循質量守恒定律B.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一定不會發生變化C.5 g硫和5 g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物的質量為10 gD.鎂條燃燒后質量增加,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2.(2013·黃石)化學反應前后可能發生變化的是( )A.物質的總質量 B.元素的種類21cnkxtj2008C.原子數目 D.分子數目3.(2013·臨沂)生產電腦芯片的材料主要是高純硅。工業上生產硅的原理為:2C+SiO2Si+2X↑,則X的化學式是( )A.N2 B.CO C.CO2 D.O24.(2013·天津)現將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熱,A與B發生化學反應,10 g A完全反應生成8 g C和4 g D,則參加反應的A和B的質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5.(2013·衢州)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它們組成的分子發生了如圖所示的反應。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21cnkxtj2008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B.反應前后元素種類沒有改變C.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D.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沒有改變6.(2013·沈陽)下列有關“2CO+O22CO2”的質量關系,不正確的是( )A.若56 g CO參加反應,則消耗O2的質量一定是32 g 21cnkxtj2008B.若16 g O2參加反應,則生成CO2的質量一定是44 gC.若生成10 g CO2,則消耗的CO和O2的質量總和一定是10 gD.若5 g CO與2 g O2混合點燃,則生成的CO2的質量一定是7 g7.(2013·河北)某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示意圖為:(“”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生成物甲的化學式為( )A.H2 B.H2O C.CO D.CO28.(2013·瀘州)某有機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測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氣、二氧化硫,下列對該有機物的推斷正確的是( ) 21cnkxtj2008A.一定含有碳、氫、硫元素21cnkxtj2008B.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B.只含有碳、氫元素D.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9.(2013·蘭州)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W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下列關于此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物 質 X Y Z W反應前的質量( g) 20 m 16 14反應后的質量( g) 4 6 60 50A.m的數值為64B.若W為水,則X或Y必定為酸或堿21cnkxtj2008C.參加反應的X與Y的質量比為1:4 21cnkxtj2008D.若X為化合物,Y為單質,則該反應一定為置換反應10.(2012·紹興)對于“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內鎳氫電池的總反應式H2+2NiO(OH)==2Ni(OH)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H2是單質B.NiO(OH)是氧化物21cnkxtj2008C.Ni(OH)2中Ni的化合價為+2價D.參加反應的H2、NiO(OH)的質量比為1∶9211.(2013·蘭州)2013年4月,四川雅安發生了7.0級地震。震后災區人民的飲用水可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的制取原理為:2Cl2+x Ca(OH)2 ==CaCl2+Ca(ClO)2+2H2O,此反應中x( )A.1 B.2 C.3 D.412.(2013·北京)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 21cnkxtj2008A.2P+5O2P2O5 B.Fe2O3+3CO===2Fe+3CO2C.H2O2H2↑+O2↑ D.NaHCO3+HCl===NaCl+CO2↑+H2O13.(2013·麗水)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對圖示模型理解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21cnkxtj2008B.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種單質C.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種元素D.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分子個數之比為1∶114.在化學反應2A+B2==2AB中,A與B2反應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現將6 g A和8 g B2充分反應,則生成AB的質量是( )A.9 g B.11 g C.12 g D.14 g二、填空題(共26分) 21cnkxtj200815.(9分)(2013·威海)現有下列變化:①鎂加入到氯化銅溶液中;②雙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錳;③給水通直流電;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電熱水壺給水加熱。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上述變化中,寫出屬于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上述變化中,屬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化學能的是________(填數字序號)。(3)現有下列選項:a.原子的數目; b.元素的種類;c.分子的種類;d.分子的數目;e.元素的化合價。在變化②中,不變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16.(6分)(2013·湖州)一根用細繩吊著的長玻璃棒左端繞上光亮的粗銅絲,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圖)。用酒精燈給銅絲加熱數分鐘,停止加熱后冷卻,發現玻璃棒左端下降。21cnkxtj2008(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將玻璃棒連同細繩取下,銅絲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應后取出,洗滌、干燥再重新吊起(細繩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變),玻璃棒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17.(11分)(2013·日照)已知材料:在實驗室里,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塊鈉放入水中,鈉與水劇烈反應,鈉熔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動,產生一種可燃性氣體,燒杯中的液體變紅。請回答下列問題:21cnkxtj2008(1)鈉、煤油、水三者的密度的大小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此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____。三、實驗探究題(共23分)18.(13分)請回憶你學過的“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實驗方案一和實驗方案二。(下表中的“實驗結論”選填“=”“>”或“<”)實驗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反應現象 鐵釘表面覆蓋著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 ____________反應前的總質量 m1 n1反應后的總質量 m2 n2實驗結論分析 m1________m2 n1______n2將兩個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對比時,有同學分析:有一個方案觀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說質量不守恒。在反應物不變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對該方案改進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0分)(2013·紹興)學習了金屬的化學性質后,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將足量鎂條加入到氯化鐵溶液中,觀察到鎂條表面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有黑色固體粉末生成。【提出問題】產生氣體是什么物質?【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氣;猜想二:可能是氫氣;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交流討論】大家思考后,一致認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實驗與結論】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①先用試管收集該氣體,再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___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②用尖嘴導管將氣體導出并引燃,同時在上方放一塊干冷的玻璃片 該氣體能燃燒,且玻璃片上有________出現 猜想二成立【繼續探究】用pH試紙測得氯化鐵溶液pH約為2,說明氯化鐵溶液中含有較多的________離子。四、計算題(9分) 21cnkxtj200820.(2013·北京)甲醇(CH3OH)是基礎化工原料,制備原理為:CO+2H2CH3OH。當消耗5.6 kg CO時,計算生成甲醇的質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5 頁 (共 5 頁)(共62張PPT)專題30 化學反應的應用解析:由圖示和題意可知該反應為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由原子的性質可知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改變;由圖可知反應前為氧分子和氫分子,反應后為水分子,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答案:DA.反應物都是化合物B.反應屬于分解反應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答案:C專題訓練30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2分)1.(2013·黃岡)下列有關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A.將5 g鐵和5 g銅混合加熱后,物質的總質量為10 g,遵循質量守恒定律B.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一定不會發生變化C.5 g硫和5 g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物的質量為10 gD.鎂條燃燒后質量增加,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答案:C2.(2013·黃石)化學反應前后可能發生變化的是( )A.物質的總質量 B.元素的種類 C.原子數目 D.分子數目答案:D4.(2013·天津)現將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熱,A與B發生化學反應,10 g A完全反應生成8 g C和4 g D,則參加反應的A和B的質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解析:10 g A完全反應后生成8 g C和4 g D,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為2 g,故參加反應的A和B的質量比是10 g∶2 g=5∶1。答案:D解析:該反應為氫氣和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水的過程,由圖示可以看出,反應前2個氫分子中共有4個氫原子,1個氧分子中共有2個氧原子,反應后生成2個水分子,共含有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沒有變化,元素的種類沒有變化,但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答案:D8.(2013·瀘州)某有機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測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氣、二氧化硫,下列對該有機物的推斷正確的是( )A.一定含有碳、氫、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B.只含有碳、氫元素D.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解析:物質燃燒就是物質和氧氣發生氧化反應的過程,反應物中含有氧元素和燃燒物中的未知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該有機物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氣和二氧化硫,即反應后含有碳、氫、氧、硫四種元素,所以該有機物一定含有碳、氫、硫三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答案:A9.(2013·蘭州)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W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下列關于此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物 質 X Y Z W反應前的質量( g) 20 m 16 14反應后的質量( g) 4 6 60 50解析:由表中反應物質量的變化可知,X為反應物,反應了16 g,Z為生成物,生成了44 g,W為生成物,生成了36 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Y為反應物,參加反應的Y的質量為44 g+36 g-16 g=64 g,所以m的數值為64+6=70,參加反應的X與Y的質量比為16 g∶64 g=1∶4,故C正確。答案:C10.(2012·紹興)對于“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內鎳氫電池的總反應式H2+2NiO(OH)==2Ni(OH)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H2是單質B.NiO(OH)是氧化物C.Ni(OH)2中Ni的化合價為+2價D.參加反應的H2、NiO(OH)的質量比為1∶92解析:H2是由氫元素組成的單質,故A正確;NiO(OH)是由Ni、O、H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故B錯誤;在Ni(OH)2中氫氧根顯-1價,所以Ni的化合價為+2價,故C正確;參加反應的H2、NiO(OH)的質量比為:(1×2)∶(59+16+16+1)×2=1∶92,故D正確。答案:B11.(2013·蘭州)2013年4月,四川雅安發生了7.0級地震。震后災區人民的飲用水可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的制取原理為:2Cl2+x Ca(OH)2 ==CaCl2+Ca(ClO)2+2H2O,此反應中x( )A.1 B.2 C.3 D.4解析:反應前后各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后CaCl2和Ca(ClO)2中共含有2個鈣原子,所以反應物Ca(OH)2前的化學計量數應為2。答案:B解析:A沒有配平;B缺少反應條件;C應該生成水和氧氣而不是氫氣和氧氣,因此A、B、C三個選項都是錯誤的。答案:D解析:由圖示可知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故該反應為化合反應;單質的分子是由同一種原子構成,化合物的分子是由多種原子構成,結合圖示可以看出反應物是兩種單質,生成物是一種化合物;由反應中原子的種類可知該反應中共有兩種元素;由圖示結合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兩物質分子個數之比為1∶3。答案:A14.在化學反應2A+B2==2AB中,A與B2反應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現將6 g A和8 g B2充分反應,則生成AB的質量是( )A.9 g B.11 g C.12 g D.14 g解析:根據圖像可知參加反應的A和B2的質量比為1∶1,所以6 g A和8 g B2充分反應后,6 g A只能消耗6 g B2,有2 g B2剩余,所以生成的AB的質量是12 g。答案:C二、填空題(共26分)15.(9分)(2013·威海)現有下列變化:①鎂加入到氯化銅溶液中;②雙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錳;③給水通直流電;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電熱水壺給水加熱。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上述變化中,寫出屬于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上述變化中,屬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化學能的是________(填數字序號)。(3)現有下列選項:a.原子的數目; b.元素的種類;c.分子的種類; d.分子的數目;e.元素的化合價。在變化②中,不變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答案:(1)Mg+CuCl2==MgCl2+Cu (2)③④ (3)ab16.(6分)(2013·湖州)一根用細繩吊著的長玻璃棒左端繞上光亮的粗銅絲,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圖)。用酒精燈給銅絲加熱數分鐘,停止加熱后冷卻,發現玻璃棒左端下降。(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1分)(2013·日照)已知材料:在實驗室里,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塊鈉放入水中,鈉與水劇烈反應,鈉熔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動,產生一種可燃性氣體,燒杯中的液體變紅。請回答下列問題:(1)鈉、煤油、水三者的密度的大小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此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_______。解析:(1)鈉保存在煤油中,沉在煤油底部,是為了防止金屬鈉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可見鈉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鈉能浮在水面上,說明水的密度大于鈉的密度。(2)根據題中描述,鈉和水反應生成一種堿性物質和氫氣,根據反應物的元素種類可知,生成的這種堿性物質應為氫氧化鈉。答案:(1)水 鈉 煤油 (2)2Na+2H2O==2NaOH+H2↑ 置換反應三、實驗探究題(共23分)18.(13分)請回憶你學過的“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實驗方案一和實驗方案二。(下表中的“實驗結論”選填“=”“>”或“<”)實驗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反應現象 鐵釘表面覆蓋著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 ____________反應前的總質量 m1 n1反應后的總質量 m2 n2實驗結論分析 m1________m2 n1______n2將兩個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對比時,有同學分析:有一個方案觀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說質量不守恒。在反應物不變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對該方案改進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方案一中,由于反應過程中沒有氣體的外逸和物質的減少,因此反應前后的質量相等。而碳酸鉀與硫酸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產生的氣體外逸,導致反應后的質量小于反應前的質量。若想用碳酸鉀與硫酸反應來驗證質量守恒,應防止二氧化碳的外逸,即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答案:方案一:= 方案二:有氣泡產生 >碳酸鉀粉末與硫酸反應產生的氣體外逸到空氣中使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19.(10分)(2013·紹興)學習了金屬的化學性質后,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將足量鎂條加入到氯化鐵溶液中,觀察到鎂條表面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有黑色固體粉末生成。【提出問題】產生氣體是什么物質?【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氣;猜想二:可能是氫氣;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交流討論】大家思考后,一致認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與結論】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①先用試管收集該氣體,再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___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②用尖嘴導管將氣體導出并引燃,同時在上方放一塊干冷的玻璃片 該氣體能燃燒,且玻璃片上有________出現 猜想二成立【繼續探究】用pH試紙測得氯化鐵溶液pH約為2,說明氯化鐵溶液中含有較多的________離子。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實驗前沒有碳元素,所以實驗后不可能產生碳元素,推知猜想三不成立;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結論說明沒有生成氧氣,看到的現象應是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猜想二成立說明生成了氫氣,看到的現象是該氣體能燃燒,且玻璃片上有水霧(水珠)出現。答案:反應物中不含碳元素,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帶火星的木條沒有復燃 水霧 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30化學反應的應用.doc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30化學反應的應用參考答案.doc 專題30 化學反應的應用.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