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35常見的化合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35常見的化合物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
專題35 常見的化合物
考點知識梳理
考點一 酸
1.定義: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做酸。
2.酸的化學性質
(1)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 。
(2)與堿反應生成 和 。
(3)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 和 。
(4)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 和 。
(5)與某些鹽反應生成 和 。21cnkxtj2008
3.幾種常見的酸
(1)鹽酸:鹽酸具有 性。濃鹽酸在空氣里會形成 ,這是因為揮發出的 氣體與空氣中的 接觸形成 的緣故。工業用的濃鹽酸因含少量雜質而略帶 色。濃鹽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
(2)硫酸:純凈的濃硫酸是 色、黏稠、 狀的液體, 揮發。
①濃硫酸具有 性、 性和強烈的腐蝕性,在使用時應十分小心。若不慎濺到皮膚上,先用干的抹布拭去再用 沖洗,最后涂抹3%~5%的 溶液;
②濃硫酸可作干燥劑,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的熱。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 沿容器壁 注入 里,并不斷 。切不可將 倒進 里!
(3)硝酸:硝酸具有 性和強烈的腐蝕性,還具有強氧化性,故一般不能用它制取氫氣。
考點二 堿
1.定義: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做堿。
2.堿的化學性質
(1)堿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 ,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 。
(2)與酸反應生成 和 。
(3)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 和 。21cnkxtj2008
(4)與某些鹽反應生成 和 。
3.幾種常見的堿
(1)氫氧化鈉:俗稱 、 、 ,是 色固體, 溶于水,溶解時 熱。暴露在空氣中的固體NaOH易吸收 而潮解,可用作 。NaOH對皮膚、紙張、織物等有強烈的腐蝕性,若不慎沾在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再涂上 溶液。NaOH露置于空氣中還會吸收空氣中的CO2而變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氫氧化鈣:俗稱 、 ,是一種 色粉末狀物質, 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 。Ca(OH)2對皮膚、衣服等有腐蝕作用。Ca(OH)2可由CaO和水反應生成,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的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工業上通過煅燒石灰石來生產CaO,化學方程式為 。CaO俗稱 ,具有 性,常用作干燥劑。
(3)常見的堿還有KOH、NH3·H2O等。
考點三 中和反應
1.定義:中和反應指 與 作用生成 和 的反應。
2.反應實質: 和 結合生成 。
3.應用
(1)農業上常用 改良酸性土壤。
(2)工業上利用酸中和堿性污水,利用堿中和酸性污水。
(3)醫療上可服用堿性藥物來中和過多胃酸,如含Al(OH)3的藥物,化學方程式為 。
(4)松花蛋中因含堿性物質而發澀,食用時常加一些 。21cnkxtj2008
考點四 酸堿性和酸堿度
1.溶液的酸堿性、酸堿度與酸堿指示劑
酸堿性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堿性溶液
酸堿度 pH<7 pH=7 pH>7
紫色石蕊試液 變 色 不變色(紫色) 變 色
無色酚酞試液 不變色(無色) 不變色(無色) 變 色
2.常見pH試紙測定物質的酸堿度
(1)使用方法: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試紙,用 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 比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2)注意事項:①使用時不能用水將pH試紙潤濕,否則會稀釋待測溶液,使結果不準。如測酸性溶液會使結果偏 ,測堿性溶液會使結果偏 ;②不能直接把試紙浸入被測溶液中,以免 ;③檢驗氣體的酸堿性時可將試紙潤濕再用。
3.酸堿性是物質的化學性質。實質是溶液中的 使溶液顯酸性, 使溶液顯堿性。故酸性溶液中一定含 ,堿性溶液中一定含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堿性溶液也不一定是堿溶液,但酸溶液一定顯酸性,堿溶液一定顯堿性。
考點五 鹽
1.定義:由 和 (或 和 )組成的化合物。
2.鹽的化學性質
(1)與某些酸、堿、鹽發生 反應。
(2)與某些金屬發生 反應。
3.常見鹽的物理性質及用途21cnkxtj2008
(1)
常見鹽 氯化鈉 碳酸鈉 碳酸氫鈉 碳酸鈣
俗稱
化學式
色、態及水溶性 都是 色 體, 水 白色固體難溶于水
用途 生活調味品、醫藥上用于配制生理鹽水、農業選種等 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等 發酵粉、醫藥上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等 重要的建筑材料、補鈣劑
組成上共同點 都含有 離子和 離子,都屬于鹽類
(2)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的化學性質
①與鹽酸反應,都會有 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a.碳酸鈣: ;
b.碳酸氫鈉: ;
c.碳酸鈉: ;
②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工業上用該反應制取燒堿。
③CO32-和HCO3-的檢驗
a.常用藥品(試劑):稀鹽酸、澄清石灰水。
b.檢驗方法:
取樣有 產生 。
中考典型精析21cnkxtj2008
例1:(2013·寧波)為了維持人體的健康生命活動,人體不同器官內的體液保持不同的酸堿性:
體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pH 4.7~8.4 0.9~1.5 7.35~7.45
根據上表可知,在正常情況下(  )
A.人體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體的血液一定呈堿性
C.人體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
D.pH試紙可精確測得以上體液的pH
變式訓練1:下表是一些物質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強的是(  )
物質 蘋果汁 雨水 西瓜汁 雞蛋清
pH 3.1 5.8 5.9 7.6
A.蘋果汁   B.雨水   C.西瓜汁   D.雞蛋清
例2:(2013·麗水)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是學好科學的重要方法。在學習了堿的性質后,小紅同學總結了氫氧化鈣的四條化學性質(如圖),即氫氧化鈣與圖中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反應。
(1)為了驗證氫氧化鈣與酸堿指示劑反應,小紅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成______色。
(2)利用氫氧化鈣與鹽反應的性質,可以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少量的氫氧化鈣雜質,請寫出該化學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式訓練2:某化學興趣小組學習酸、堿、鹽性質后,通過實驗對堿的化學性質進行驗證和總結,如下圖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學將酚酞溶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得出結論:Ca(OH)2溶液呈________(選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2)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觀察到紅色褪去,此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________(酸堿指示劑除外)。
(3)丙同學根據反應③得出結論:實驗室存放堿溶液時需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學將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充分反應后,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靜置后發現: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則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酸堿指示劑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為驗證可能含有的溶質,應該補充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題訓練21cnkxtj2008
常見的化合物(一)
(時間:45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3分)
1.(2013·北京)下列數據是一些物質的pH范圍,其中呈堿性的是(  )
2.(2013·廣州)下列物質中屬于酸的是 (  )
A.H2CO3    B.NaHCO3 C.P2O5     D.Ba(OH)2
3.(2013·蘇州)下列關于硫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B.稀硫酸能用來除鐵銹
C.稀硫酸與氯化鋇溶液混合得白色沉淀
D.濃硫酸倒入水中,溶液溫度會降低
4.(2013·北京)下列物質露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質量減小的是(  )
A.碳酸鈣   B.氯化鈉   C.濃鹽酸   D.氫氧化鈉
5.(2013·福州)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過程如圖所示,其中錯誤的是(  )
6.(2013·蘇州)下列有關熟石灰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熟石灰又稱為消石灰 B.熟石灰由生石灰與水反應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
7.(2013·青島)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本質原因是(  )
A.都能與指示劑作用 B.都能解離出酸根離子
C.都能解離出氫離子 D.都含有氫元素21cnkxtj2008
8.(2013·臨沂)下列各組物質的反應,需要加入酸堿指示劑才能判斷反應是否發生的是(  )
A.Fe和CuSO4溶液   B.Zn和稀H2SO4
C.NaOH溶液和稀鹽酸  D.澄清石灰水和CO2
9.(2013·嘉興)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過量的鋅粒,如圖是反應過程中某種量Y隨加入鋅粒的質量變化的關系,則Y不可能表示(  )
A.溶液中水的質量 B.生成硫酸鋅的質量
C.參加反應的硫酸質量 D.生成氫氣的質量
10.(2013·上海)X可以發生如下反應:(1)X+酸==鹽+水;(2)X+非金屬氧化物==鹽+水。X可能是(  )
A.氧化銅    B.鹽酸      C.氫氧化鈉   D.碳酸鈉
11.(2013·紹興)用如圖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測定某牙膏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實驗中,通過測定丙裝置質量的改變值,就能達到目的(樣品中其他成分遇鹽酸不產生氣體)。下列措施能提高測定準確度的是(  )
A.省去裝置甲和丁
B.將丙中的NaOH溶液換成Ca(OH)2溶液
C.裝置乙不再產生氣泡時,立即停止抽氣
D.滴加稀鹽酸之前,先抽氣一段時間,除去裝置內原有的CO2
二、填空題(共26分)
12.(4分)(2012·杭州)雨、雪在形成和降落過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氣中的SO2及氮氧化物等物質,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稱為酸雨。請回答下列有關酸雨的問題:
(1)要測定某地區采集到的雨水是否為酸雨,下列提供的試劑(試紙)中宜選用________。
A.藍色石蕊試紙 B.紫色石蕊溶液21cnkxtj2008
C.無色酚酞試劑 D.pH試紙
(2)已知SO2與CO2有許多化學性質是相似的,亞硫酸鈣(CaSO3)是白色難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體。某同學向一酸雨樣品中滴加CaCl2溶液未觀察到有渾濁現象,繼續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產生。在以上實驗過程中,下列不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是________。
A.SO2+CaCl2+H2O==CaSO3↓+2HCl B.SO2+2NaOH==Na2SO3+H2O
C.Na2SO3+CaCl2==CaSO3↓+2NaCl D.H2SO3+2NaOH==Na2SO3+2H2O
13.(15分)(2013·廣州)硫酸、鹽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濃硫酸在實驗室常用作干燥劑,因為濃硫酸有________性。
(2)寫出稀硫酸與下列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與鐵粉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碳酸鈉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與氯化鋇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應中,屬于酸的共同性質的是________(填序號)。21cnkxtj2008
(3)鹽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鹽酸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金屬表面除銹 ②制造藥物氯化鋅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14.(7分)(2013·臨沂)構建知識網絡能幫助我們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請分析以下知識網絡圖,回答有關問題。
(1)則①中填寫__________,②中填寫__________。
(2)上圖中“金屬氧化物”若為氧化鐵,請你寫出稀鹽酸與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實驗探究題(共41分)
15.(15分)(2013·廣州)實驗室中的試劑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則可能會與空氣接觸而變質。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發現一瓶未密閉的KOH固體,對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設,并完成了實驗探究。
假設1:只含KOH;假設2:含KOH和K2CO3;假設3:只含K2CO3
(1)成分中可能含有K2CO3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假設2或假設3成立。21cnkxtj2008
(3)進一步探究的過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稱是________。
②“固體A”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
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變質試劑也有利用價值,從KOH和K2CO3的組成和性質看,這瓶變質試劑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
16.(11分)(2013·寧波)小科發現暖水瓶中有一層淡黃色的水垢。據悉,該地區的水垢中除碳酸鈣外,無其他鹽類。他想探究還有沒有其他物質,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經低溫烘干進行下列實驗:
(1)取2.5 g水垢按圖甲中的A裝置高溫加熱充分反應(已知CaCO3CaO+CO2↑),產生的氣體依次通過B、C裝置,實驗后發現C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增加了0.88 g。
①寫出C裝置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裝置中的濃硫酸是用來吸收反應中產生的水蒸氣,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____性。
③該水垢所含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21cnkxtj2008
(2)按圖乙所示的方法來實驗,結果發現澄清石灰水沒有變渾濁,原因是_____________。
17.(15分)(2013·溫州)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測一瓶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的氫氧化鈉溶液。
步驟二:向20克待測稀鹽酸中逐滴滴入上述氫氧化鈉溶液,并使用 pH計記錄溶液的pH變化情況,繪制圖像如右圖。
(1)在步驟一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_______________。(寫出兩種)
(2)已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請結合右圖曲線,計算該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結果精確到0.01%)
(3)在往稀鹽酸中逐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過程中,當溶液的pH達到2時,溶液中的溶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式表示)
常見的化合物(二)
(時間:45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2013·北京)碳酸鈉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稱是(  )
A.小蘇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純堿
2.(2013·嘉興)某科學興趣小組要在實驗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學們分別在實驗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種反應物,其中不能通過與稀硫酸反應制得MgSO4的是(  )
A.Mg    B.MgO  C.Mg(OH)2    D.MgCl2
3.(2013·濰坊)下列物質的名稱、俗名對應正確的是(  )
A.乙醇——白酒   B.硫酸銅晶體——膽礬 
C.碳酸氫鈉——蘇打 D.氧化鈣——熟石灰
4.(2013·寧波)小科看到媽媽炒的一盤紫色高麗菜(一種紫色的卷心菜)的菜汁呈紫色,后來因為摻了醋變成了紅色,在洗盤子時遇到堿性洗滌劑變成黃綠色。下列也能使紫色高麗菜汁呈現黃綠色的物質是(  )
A.檸檬汁 B.雪碧 C.食鹽水 D.肥皂水
5.(2013·舟山)我們可以利用物質與物質間的反應制造出新的物質。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
A.CuCl2→Cu   B.Ba(OH)2→NaOH
C.H2SO4→HCl   D.NaNO3→NaCl 21cnkxtj2008
6.(2013·江西)做面包時常用到一種既能減少面粉發酵產生的酸又能使面包松軟的白色物質是(  ) 21cnkxtj2008
A.食鹽   B.小蘇打    C.蔗糖   D.燒堿
7.(2013·濰坊)氯化鈉是重要的鹽。下列做法或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實驗中,使用玻璃棒攪拌,加快氯化鈉的溶解
B.“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當蒸發皿中的濾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熱
C.氯化鈉的水溶液能導電是因為它在水中解離出自由移動的Na+和Cl-
D.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很小
8.(2013·臺州)下列關于科學實驗中“操作 現象 結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在某固體物質中加入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該物質一定是碳酸鹽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和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淀,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
C.某溶液用pH試紙測試,試紙變藍色(pH約為10),該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
D.在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可以斷定兩者恰好完全反應
9.(2013·麗水)為區別稀鹽酸和稀硫酸,小強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在每組的兩支試管中分別盛放稀鹽酸和稀硫酸;向同組的兩支試管各滴加同種試劑。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10.某粗鹽固體樣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進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純凈的NaCl晶體:①加過量的NaOH溶液;②加H2O溶液;③加過量的BaCl2溶液;④過濾;⑤蒸發;⑥加過量的Na2CO3溶液;⑦加適量的稀鹽酸,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②①③⑥④⑦⑤  B.②①⑥③④⑦⑤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③④⑤⑦
二、填空題(共28分)
11.(16分)(2013·宜賓)現有下列十種物質:21cnkxtj2008
①NaHCO3;②Na2CO3;③Ca(OH)2;④CaO;⑤CuSO4;⑥CuSO4·5H2O;⑦甲醛;⑧CO;⑨CO2;⑩SO2。請用上述物質的序號填空。
(1)俗名叫純堿的是________,叫熟石灰的是________,叫膽礬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的是________,在空氣中會導致酸雨形成的是________,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導致生物體中毒的是________,其水溶液可用于浸泡動物標本的是________。21cnkxtj2008
(3)屬于鹽類的是____________。
12.(12分)(2013·湛江)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右圖是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的顏色變化。
(1)請你在編號②、③處各填入一種物質。②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
(2)根據上圖可以總結出稀硫酸的五個化學性質。請你寫出編號①反應出的稀硫酸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編號④的物質是鹽,請你寫出符合編號④的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
三、實驗探究題(共22分)
13.(12分)(2013·杭州)亞硫酸鹽的一些性質和碳酸鹽的性質類似,如:Na2SO3(亞硫酸鈉)溶液呈堿性, BaSO3(亞硫酸鋇)是白色難溶于水的固體。工業上常用NaOH來吸收SO2氣體。現有吸收SO2一段時間后的NaOH樣品,請選用下列試劑:鹽酸、稀硫酸、蒸餾水、Ba(OH)2溶液、Ba(NO3)2溶液[已知Ba(NO3)2溶液呈中性]、pH試紙、石蕊指示劑,儀器自選,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判斷該樣品中NaOH是否反應完全,請完成下列實驗步驟:
(1)取少量吸收SO2一段時間后的NaOH樣品,用適量蒸餾水完全溶解。
(2)用試管取少量該樣品溶液。21cnkxtj2008
(3)往試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時,停止加入。
(4)后續實驗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觀察到______________,則NaOH已完全反應。
14.(10分)(2013·麗水)工業燒堿具有較好的殺菌消毒作用且廉價易得,但工業燒堿中常含有雜質碳酸鈉,某科學學習小組同學圍繞工業燒堿樣品純度測定問題,展開了討論與探究。
利用Na2CO3與稀H2SO4反應產生CO2,通過CO2質量的測定,確定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從而計算樣品純度。
(1)小科同學根據以上思路,設計了如圖甲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 ____。
(2)小明認為圖甲實驗方案的設計有缺陷,若按該方案進行測定會導致難以避免的誤差,如裝置內空氣中的CO2沒有排出、反應產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為減小誤差,使CO2質量的測定更準確,該小組同學根據以上討論,對圖甲方案進行改進,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21cnkxtj2008
圖乙B裝置中樣品在與稀硫酸反應前和停止反應后,都要通過量的空氣,反應前通空氣時a、b、c三個彈簧夾的開閉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撤去圖乙中的C裝置,則測得工業燒堿的純度將____________(選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4)已知:碳酸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先生成碳酸氫鈉,當碳酸鈉全部轉變為碳酸氫鈉后,生成的碳酸氫鈉能繼續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現向純堿樣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應后產生無色氣體并得到X溶液。請分析推斷反應后所得X溶液的溶質,其所有的可能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計算題(20分)
15.(2013·嘉興)如圖是某同學在廚房里看到的食用純堿(主要成分是Na2CO3)包裝袋信息,他帶了一包食用純堿到學校實驗室。
(1)為測定室溫下Na2CO3的溶解度,在編號為A、B、C、D的四個燒杯中各加入室溫下的水100 g。并分別加入取自實驗室的Na2CO3固體,攪拌至充分溶解。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燒杯編號 A B C D
水的質量/克 100 100 100 100
碳酸鈉的質量/克 30 35 40 50
溶液的質量/克 130 135 140 140
分析上述數據可知,燒杯編號為________中的溶液是飽和溶液。室溫下,Na2C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克。
(2)為確定食用純堿的純度,稱取自帶的食用純堿5.4 g 放入燒杯中,再滴加鹽酸至剛好完全反應,共用去稀鹽酸25 g,得溶液質量為28.2 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Cl+Na2CO3==2NaCl+H2O+CO2↑,雜質溶于水且與鹽酸不反應)。通過計算判斷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否與包裝信息相符。(計算結果精確到0.1%)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10 頁 (共 10 頁)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
專題35 常見的化合物參考答案
考點知識梳理
考點一 1.H+ 2.(1)紅 (2)鹽 水 (3)鹽 水 (4)鹽 氫氣 (5)新酸 新鹽
3.(1)揮發 白霧 氯化氫 水蒸氣 鹽酸小液滴 黃
(2)無 油 不易
①吸水 脫水 大量水 NaHCO3
②濃硫酸 緩慢 水 攪拌 水 濃硫酸 (3)揮發
考點二 1.OH- 2.(1)藍 紅 (2)鹽 水 (3)鹽 水 (4)新堿 新鹽
3.(1)燒堿 火堿 苛性鈉 白 易 放 水蒸氣 干燥劑 硼酸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熟石灰 消石灰 白 微 石灰水
CaO + H2O === Ca(OH)2 CaCO3 高 溫 CaO + CO2↑ 生石灰吸水
考點三 1.酸 堿 鹽 水 2.H+ OH- H2O
3.(1)熟石灰 (3)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4)食醋
考點四 1.紅 藍 紅 2.(1)玻璃棒 標準比色卡 (2)①大 小 ②污染溶液
3.H+ OH- H+ OH-
中考典型精析
例1:解析:本題考查pH及其測定。pH>7,溶液呈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讀表可知血液一定呈堿性;胃液一定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尿液酸性、中性、堿性均有可能;精密pH試紙可精確到0.1,廣泛pH試紙可精確到1,pH計可精確至0.01,要精確測定以上溶液的pH,需用pH計。
答案:B
變式訓練1:A
例2:解析:酚酞試液遇堿變紅色,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氫氧化鈣,從離子角度是除去鈣離子,因此應該選擇可溶性的碳酸鹽,但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所以選擇的試劑為碳酸鈉溶液,只要寫出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答案:(1)紅 (2)Ca(OH)2+Na2CO3==CaCO3↓+2NaOH
變式訓練2:(1)堿性 (2)HCl和CaCl2 (3)隔絕空氣,密封保存 (4)NaCl CaCl2 取上層清液,滴加碳酸鈉溶液
專題訓練
常見的化合物(一)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3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A D C C C C C A C D
二、填空題(共26分)
12.D A
40     36.5
8 g×1%   x
= x=0.073 g
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0.37%
答: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0.37%
(3)NaCl、HCl
常見的化合物(二)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D D B B C D A
二、填空題(共28分)
11.(1)② ③ ⑥ (2)① ⑩ ⑧ ⑦ (3)①②⑤⑥
12.(1)鐵(Fe) 氧化銅(CuO) (2)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3)H2SO4 + BaCl2== BaSO4↓ + 2HCl[或H2SO4 + Ba(NO3)2==BaSO4↓ + 2HNO3] 復分解反應
三、實驗探究題(共22分)
13.(3)Ba(NO3)2(或硝酸鋇)溶液 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 (4)用玻璃棒蘸取試管中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比對 pH等于7
14.(1)錐形瓶 (2)打開彈簧夾a和b,關閉彈簧夾c
(3)偏低 (4)硫酸鈉 硫酸鈉和硫酸 硫酸鈉和碳酸氫鈉
四、計算題(20分)
15.(1)C、D 40
(2)解:設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x。
CO2的質量=5.4 g+25 g-28.2 g=2.2 g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5.4x g         2.2 g

x=98.1%>98%,所以符合包裝袋信息
答: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98.1%符合包裝袋信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3 頁)(共110張PPT)
專題35 常見的化合物
考點四 酸堿性和酸堿度
1.溶液的酸堿性、酸堿度與酸堿指示劑
3.常見鹽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1)
例 1 (2013·寧波)為了維持人體的健康生命活動,人體不同器官內的體液保持不同的酸堿性:
根據上表可知,在正常情況下(  )
A.人體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體的血液一定呈堿性
體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pH 4.7~8.4 0.9~1.5 7.35~7.45
C.人體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
D.pH試紙可精確測得以上體液的pH
解析:本題考查pH及其測定。pH>7,溶液呈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讀表可知血液一定呈堿性;胃液一定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尿液酸性、中性、堿性均有可能;
精密pH試紙可精確到0.1,廣泛pH試紙可精確到1,pH計可精確至0.01,要精確測定以上溶液的pH,需用pH計。
答案:B
下表是一些物質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強的是(  )
A.蘋果汁  B.雨水  C.西瓜汁  D.雞蛋清
答案:A
物質 蘋果汁 雨水 西瓜汁 雞蛋清
pH 3.1 5.8 5.9 7.6
例 2 (2013·麗水)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是學好科學的重要方法。在學習了堿的性質后,小紅同學總結了氫氧化鈣的四條化學性質(如圖),即氫氧化鈣與圖中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反應。
(1)為了驗證氫氧化鈣與酸堿指示劑反應,小紅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成______色。
(2)利用氫氧化鈣與鹽反應的性質,可以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少量的氫氧化鈣雜質,請寫出該化學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酚酞試液遇堿變紅色,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氫氧化鈣,從離子角度是除去鈣離子,因此應該選擇可溶性的碳酸鹽,但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所以選擇的試劑為碳酸鈉溶液,只要寫出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答案:(1)紅 (2)Ca(OH)2+Na2CO3==CaCO3↓+2NaOH
某化學興趣小組學習酸、堿、鹽性質后,通過實驗對堿的化學性質進行驗證和總結,如下圖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學將酚酞溶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得出結論:Ca(OH)2溶液呈________(選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2)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觀察到紅色褪去,此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________(酸堿指示劑除外)。
(3)丙同學根據反應③得出結論:實驗室存放堿溶液時需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學將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充分反應后,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靜置后發現: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則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酸堿指示劑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為驗證可能含有的溶質,應該補充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堿性 (2)HCl和CaCl2 (3)隔絕空氣,密封保存 (4)NaCl CaCl2 取上層清液,滴加碳酸鈉溶液
專題訓練35
常見的化合物(一)
(時間:45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3分)
1.(2013·北京)下列數據是一些物質的pH范圍,其中呈堿性的是(  )
答案:A
2.(2013·廣州)下列物質中屬于酸的是 (  )
A.H2CO3     B.NaHCO3
C.P2O5     D.Ba(OH)2
答案:A
3.(2013·蘇州)下列關于硫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B.稀硫酸能用來除鐵銹
C.稀硫酸與氯化鋇溶液混合得白色沉淀
D.濃硫酸倒入水中,溶液溫度會降低
答案:D
4.(2013·北京)下列物質露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質量減小的是(  )
A.碳酸鈣  B.氯化鈉  C.濃鹽酸  D.氫氧化鈉
答案:C
5.(2013·福州)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過程如圖所示,其中錯誤的是(  )
答案:C
6.(2013·蘇州)下列有關熟石灰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熟石灰又稱為消石灰
B.熟石灰由生石灰與水反應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7.(2013·青島)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本質原因是(  )
A.都能與指示劑作用 B.都能解離出酸根離子
C.都能解離出氫離子 D.都含有氫元素
答案:C
8.(2013·臨沂)下列各組物質的反應,需要加入酸堿指示劑才能判斷反應是否發生的是(  )
A.Fe和CuSO4溶液   B.Zn和稀H2SO4
C.NaOH溶液和稀鹽酸  D.澄清石灰水和CO2
解析: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表面會析出一層紅色物質,鋅和稀硫酸反應會冒出氣泡,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無現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答案:C
9.(2013·嘉興)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過量的鋅粒,如圖是反應過程中某種量Y隨加入鋅粒的質量變化的關系,則Y不可能表示(  )
A.溶液中水的質量
B.生成硫酸鋅的質量
C.參加反應的硫酸質量
D.生成氫氣的質量
解析: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過量的鋅粒(Zn+H2SO4==ZnSO4+H2↑),隨著鋅粒的增加,生成的硫酸鋅和氫氣的質量增加,參加反應的稀硫酸的量不斷增加,到稀硫酸反應完后三者不再隨鋅粒的增加而改變;加入的鋅粒中不含水,也沒有水生成,所以整個反應過程中,溶液中水的質量保持不變。
答案:A
10.(2013·上海)X可以發生如下反應:(1)X+酸==鹽+水;(2)X+非金屬氧化物==鹽+水。X可能是(  )
A.氧化銅      B.鹽酸  
C.氫氧化鈉     D.碳酸鈉
解析:酸可以和堿或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非金屬氧化物和堿反應可以生成鹽和水,所以X可能是堿,故選擇氫氧化鈉。
答案:C
11.(2013·紹興)用如圖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測定某牙膏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實驗中,通過測定丙裝置質量的改變值,就能達到目的(樣品中其他成分遇鹽酸不產生氣體)。下列措施能提高測定準確度的是(  )
A.省去裝置甲和丁
B.將丙中的NaOH溶液換成Ca(OH)2溶液
C.裝置乙不再產生氣泡時,立即停止抽氣
D.滴加稀鹽酸之前,先抽氣一段時間,除去裝置內原有的CO2
解析:讀實驗裝置圖:乙裝置中牙膏和稀鹽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通入丙裝置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通過稱量丙裝置增加的質量得到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從而計算出牙膏中碳酸鈣的質量和質量分數。甲和丁裝置是為了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干擾,若省去,會使實驗結果偏大;將丙中的氫氧化鈉換成氫氧化鈣,因氫氧化鈣微溶,可能不能將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而導致實驗結果偏小;乙裝置不再產生氣泡時立即停止抽氣,會有部分二氧化碳殘留在乙裝置中,導致實驗結果偏小。
答案:D
二、填空題(共26分)
12.(4分)(2012·杭州)雨、雪在形成和降落過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氣中的SO2及氮氧化物等物質,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稱為酸雨。請回答下列有關酸雨的問題:
(1)要測定某地區采集到的雨水是否為酸雨,下列提供的試劑(試紙)中宜選用________。
A.藍色石蕊試紙 B.紫色石蕊溶液
C.無色酚酞試劑 D.pH試紙
(2)已知SO2與CO2有許多化學性質是相似的,亞硫酸鈣(CaSO3)是白色難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體。某同學向一酸雨樣品中滴加CaCl2溶液未觀察到有渾濁現象,繼續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產生。在以上實驗過程中,下列不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是________。
A.SO2+CaCl2+H2O==CaSO3↓+2HCl
B.SO2+2NaOH==Na2SO3+H2O
C.Na2SO3+CaCl2==CaSO3↓+2NaCl
D.H2SO3+2NaOH==Na2SO3+2H2O
答案:D A
13.(15分)(2013·廣州)硫酸、鹽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濃硫酸在實驗室常用作干燥劑,因為濃硫酸有________性。
(2)寫出稀硫酸與下列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與鐵粉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碳酸鈉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與氯化鋇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應中,屬于酸的共同性質的是________(填序號)。
(3)鹽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鹽酸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金屬表面除銹
②制造藥物氯化鋅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解析: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劑;酸的共性實質上是指氫離子的性質,硫酸與氯化鋇溶液反應是利用了硫酸中的硫酸根和鋇離子結合生成沉淀,不屬于酸的共性;硫酸和鹽酸都可以與金屬表面的銹發生反應,所以可以用硫酸代替鹽酸,硫酸中不含氯離子,不能用硫酸代替鹽酸制氯化鋅,蛩岢?NaCl中的NaOH會生成新的雜質硫酸鈉,所以也不能用硫酸代替鹽酸。
答案:(1)吸水 (2)①Fe + H2SO4==FeSO4 + H2↑
②Na2CO3+ H2SO4==Na2SO4 + H2O + CO2↑ 
③H2SO4 + BaCl2==BaSO4 ↓+ 2HCl ①② (3)②③
14.(7分)(2013·臨沂)構建知識網絡能幫助我們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請分析以下知識網絡圖,回答有關問題。
(1)則①中填寫__________,②中填寫__________。
(2)上圖中“金屬氧化物”若為氧化鐵,請你寫出稀鹽酸與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活潑金屬(或金屬) ②堿[或者①堿;②活潑金屬(或金屬)] (2)Fe2O3+6HCl==2FeCl3+3H2O
三、實驗探究題(共41分)
15.(15分)(2013·廣州)實驗室中的試劑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則可能會與空氣接觸而變質。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發現一瓶未密閉的KOH固體,對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設,并完成了實驗探究。
假設1:只含KOH;假設2:含KOH和K2CO3;假設3:只含K2CO3
(1)成分中可能含有K2CO3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假設2或假設3成立。
(3)進一步探究的過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稱是________。
②“固體A”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
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變質試劑也有利用價值,從KOH和K2CO3的組成和性質看,這瓶變質試劑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
解析:KOH固體可能會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鉀,如果樣品與稀鹽酸反應有氣泡產生可以證明樣品中含有K2CO3。加入氯化鈣后產生沉淀碳酸鈣,過濾后可以得到固體和溶液,加入足量CaCl2溶液是為了使碳酸鉀完全反應,由于碳酸鉀顯堿性,防止其對后面的實驗產生干擾,由于含有鉀元素,所以可以作鉀肥。
答案:(1)2KOH + CO2==K2CO3 + H2O
(2)有氣泡產生 (3)①過濾 ②CaCO3 
③使碳酸鉀完全反應,防止對后面的實驗產生干擾
(4)作鉀肥(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6.(11分)(2013·寧波)小科發現暖水瓶中有一層淡黃色的水垢。據悉,該地區的水垢中除碳酸鈣外,無其他鹽類。他想探究還有沒有其他物質,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經低溫烘干進行下列實驗:
(2)按圖乙所示的方法來實驗,結果發現澄清石灰水沒有變渾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5分)(2013·溫州)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測一瓶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的氫氧化鈉溶液。
步驟二:向20克待測稀鹽酸中逐滴滴入上述氫氧化鈉溶液,并使用pH計記錄溶液的pH變化情況,繪制圖像如右圖。
(1)在步驟一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種)
(2)已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OH+HCl==NaCl+H2O,請結合右圖曲線,計算該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結果精確到0.01%)
(3)在往稀鹽酸中逐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過程中,當溶液的pH達到2時,溶液中的溶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式表示)
答案:(1)玻璃棒、燒杯、量筒、膠頭滴管(答出兩種即可)
常見的化合物(二)
(時間:45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2013·北京)碳酸鈉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稱是(  )
A.小蘇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純堿
答案:D
2.(2013·嘉興)某科學興趣小組要在實驗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學們分別在實驗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種反應物,其中不能通過與稀硫酸反應制得MgSO4的是(  )
A.Mg   B.MgO   C.Mg(OH)2   D.MgCl2
答案:D
3.(2013·濰坊)下列物質的名稱、俗名對應正確的是
(  )
A.乙醇——白酒   B.硫酸銅晶體——膽礬 
C.碳酸氫鈉——蘇打 D.氧化鈣——熟石灰
答案:B
4.(2013·寧波)小科看到媽媽炒的一盤紫色高麗菜(一種紫色的卷心菜)的菜汁呈紫色,后來因為摻了醋變成了紅色,在洗盤子時遇到堿性洗滌劑變成黃綠色。下列也能使紫色高麗菜汁呈現黃綠色的物質是(  )
A.檸檬汁 B.雪碧 C.食鹽水 D.肥皂水
答案:D
5.(2013·舟山)我們可以利用物質與物質間的反應制造出新的物質。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  )
A.CuCl2→Cu   B.Ba(OH)2→NaOH
C.H2SO4→HCl   D.NaNO3→NaCl
答案:D
6.(2013·江西)做面包時常用到一種既能減少面粉發酵產生的酸又能使面包松軟的白色物質是(  )
A.食鹽   B.小蘇打   C.蔗糖   D.燒堿
答案:B
7.(2013·濰坊)氯化鈉是重要的鹽。下列做法或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實驗中,使用玻璃棒攪拌,加快氯化鈉的溶解
B.“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當蒸發皿中的濾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熱
C.氯化鈉的水溶液能導電是因為它在水中解離出自由移動的Na+和Cl-
D.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很小
答案:B
8.(2013·臺州)下列關于科學實驗中“操作 現象 結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在某固體物質中加入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該物質一定是碳酸鹽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和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淀,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
C.某溶液用pH試紙測試,試紙變藍色(pH約為10),該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
D.在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可以斷定兩者恰好完全反應
解析:由于碳酸鹽、碳酸的酸式鹽和金屬在加入稀鹽酸都有可能生成氣體,所以在某固體物質中加入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該物質不一定是碳酸鹽;由于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和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淀,該白色沉淀有可能是硫酸鋇也可能是氯化銀,所以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
由于pH大于7時溶液呈堿性,所以pH=10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變色,所以在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有可能是酸過量,故無法判斷兩者恰好完全反應。
答案:C
9.(2013·麗水)為區別稀鹽酸和稀硫酸,小強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在每組的兩支試管中分別盛放稀鹽酸和稀硫酸;向同組的兩支試管各滴加同種試劑。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解析:區別兩種酸,需要借助差異,而不是共性,所以要從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上入手。鹽酸、硫酸都可以與氫氧化鈉反應,都沒有反應現象,沒法鑒別,故A錯誤;鹽酸、硫酸都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沒法鑒別,故B錯誤;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鹽酸、硫酸都是酸,不能鑒別,故C錯誤;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鹽酸與氯化鋇不反應,可以鑒別,故D正確。
答案:D
10.某粗鹽固體樣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進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純凈的NaCl晶體:①加過量的NaOH溶液;②加H2O溶液;③加過量的BaCl2溶液;④過濾;⑤蒸發;⑥加過量的Na2CO3溶液;⑦加適量的稀鹽酸,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②①③⑥④⑦⑤  B.②①⑥③④⑦⑤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③④⑤⑦
解析:首先要把粗鹽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可以將鎂離子沉淀,加入過量的氯化鋇可以將硫酸根離子沉淀,至于先除鎂離子,還是先除硫酸根離子都行,加入過量碳酸鈉將鈣離子轉化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鈉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鋇之后,這樣碳酸鈉同時能除去反應剩余的氯化鋇,待雜質離子都沉淀了,再進行過濾,最后再加入鹽酸除去反應剩余的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最后經蒸發操作得到較純凈的氯化鈉,所以正確的順序為②①③⑥④⑦⑤。
答案:A
二、填空題(共28分)
11.(16分)(2013·宜賓)現有下列十種物質:
①NaHCO3;②Na2CO3;③Ca(OH)2;④CaO;
⑤CuSO4;⑥CuSO4·5H2O;⑦甲醛;⑧CO;⑨CO2;⑩SO2。請用上述物質的序號填空。
(1)俗名叫純堿的是________,叫熟石灰的是________,叫膽礬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的是________,在空氣中會導致酸雨形成的是________,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導致生物體中毒的是________,其水溶液可用于浸泡動物標本的是________。
(3)屬于鹽類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1)② ③ ⑥ (2)① ⑩ ⑧ ⑦ (3)①②⑤⑥
12.(12分)(2013·湛江)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右圖是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的顏色變化。
(1)請你在編號②、③處各填入一種物質。
②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
(2)根據上圖可以總結出稀硫酸的五個化學性質。請你寫出編號①反應出的稀硫酸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編號④的物質是鹽,請你寫出符合編號④的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淺綠色溶液的單質是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藍色溶液的氧化物是氧化銅。
(2)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3)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的鹽一定是鋇鹽,所以④為氯化鋇或硝酸鋇,反應類型為復分解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H2SO4 + BaCl2==BaSO4↓ + 2HCl[或H2SO4 + Ba(NO3)2==BaSO4↓ + 2HNO3]。
答案:(1)鐵(Fe) 氧化銅(CuO) (2)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3)H2SO4 + BaCl2== BaSO4↓ + 2HCl[或H2SO4 + Ba(NO3)2==BaSO4↓ + 2HNO3] 復分解反應
三、實驗探究題(共22分)
13.(12分)(2013·杭州)亞硫酸鹽的一些性質和碳酸鹽的性質類似,如:Na2SO3(亞硫酸鈉)溶液呈堿性, BaSO3(亞硫酸鋇)是白色難溶于水的固體。工業上常用NaOH來吸收SO2氣體。現有吸收SO2一段時間后的NaOH樣品,請選用下列試劑:鹽酸、稀硫酸、蒸餾水、Ba(OH)2溶液、Ba(NO3)2溶液[已知Ba(NO3)2溶液呈中性]、pH試紙、石蕊指示劑,儀器自選,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判斷該樣品中NaOH是否反應完全,請完成下列實驗步驟:
(1)取少量吸收SO2一段時間后的NaOH樣品,用適量蒸餾水完全溶解。
(2)用試管取少量該樣品溶液。
(3)往試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時,停止加入。
(4)后續實驗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若觀察到______________,則NaOH已完全反應。
解析:(3)樣品中一定含有亞硫酸鈉,其水溶液呈堿性,所以要判斷該樣品中NaOH是否反應完全,先要除去亞硫酸根離子,應該加中性的Ba(NO3)2溶液,使其全部沉淀,不能加Ba(OH)2溶液,因為那樣會引入氫氧根離子,對實驗產生干擾。
答案:(3)Ba(NO3)2(或硝酸鋇)溶液 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 (4)用玻璃棒蘸取試管中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比對 pH等于7
14.(10分)(2013·麗水)工業燒堿具有較好的殺菌消毒作用且廉價易得,但工業燒堿中常含有雜質碳酸鈉,某科學學習小組同學圍繞工業燒堿樣品純度測定問題,展開了討論與探究。
利用Na2CO3與稀H2SO4反應產生CO2,通過CO2質量的測定,確定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從而計算樣品純度。
(1)小科同學根據以上思路,設計了如圖甲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
(2)小明認為圖甲實驗方案的設計有缺陷,若按該方案進行測定會導致難以避免的誤差,如裝置內空氣中的CO2沒有排出、反應產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為減小誤差,使CO2質量的測定更準確,該小組同學根據以上討論,對圖甲方案進行改進,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
圖乙B裝置中樣品在與稀硫酸反應前和停止反應后,都要通過量的空氣,反應前通空氣時a、b、c三個彈簧夾的開閉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撤去圖乙中的C裝置,則測得工業燒堿的純度將____________(選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4)已知:碳酸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先生成碳酸氫鈉,當碳酸鈉全部轉變為碳酸氫鈉后,生成的碳酸氫鈉能繼續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現向純堿樣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應后產生無色氣體并得到X溶液。請分析推斷反應后所得X溶液的溶質,其所有的可能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圖中所標的儀器的名稱為錐形瓶。(2)根據裝置的設計意圖可以知道反應前鼓入空氣的目的是除去B中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反應前應該打開彈簧夾a和b,關閉彈簧夾c,從而使B裝置中的空氣排出。(3)反應生成的氣體在逸出的過程中要帶出一部分水蒸氣,如果沒有裝置C則會使D裝置中吸收的物質偏大,這樣計算出的碳酸鈉的質量也就偏大,從而使測量出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偏低,導致結果偏低。
(4)硫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了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若硫酸和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的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若硫酸過量,則得到溶液溶質為硫酸鈉和硫酸,若硫酸的量不足,則得到溶液含有的溶質為硫酸鈉和碳酸氫鈉。
答案:(1)錐形瓶 (2)打開彈簧夾a和b,關閉彈簧夾c
(3)偏低 (4)硫酸鈉 硫酸鈉和硫酸 硫酸鈉和碳酸氫鈉
四、計算題(20分)
15.(2013·嘉興)如圖是某同學在廚房里看到的食用純堿(主要成分是Na2CO3)包裝袋信息,他帶了一包食用純堿到學校實驗室。
(1)為測定室溫下Na2CO3的溶解度,在編號為A、B、C、D的四個燒杯中各加入室溫下的水100 g。并分別加入取自實驗室的Na2CO3固體,攪拌至充分溶解。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燒杯編號 A B C D
水的質量/克 100 100 100 100
碳酸鈉的質量/克 30 35 40 50
溶液的質量/克 130 135 140 140
分析上述數據可知,燒杯編號為________中的溶液是飽和溶液。室溫下,Na2C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克。
(2)為確定食用純堿的純度,稱取自帶的食用純堿5.4 g 放入燒杯中,再滴加鹽酸至剛好完全反應,共用去稀鹽酸25 g,得溶液質量為28.2 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Cl+Na2CO3==2NaCl+H2O+CO2↑,雜質溶于水且與鹽酸不反應)。通過計算判斷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否與包裝信息相符。(計算結果精確到0.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北京市| 隆尧县| 棋牌| 安溪县| 周宁县| 张家界市| 湘乡市| 雷山县| 巢湖市| 纳雍县| 佛山市| 新乡市| 南平市| 永登县| 淄博市| 满城县| 手游| 三穗县| 乐平市| 林芝县| 佛教| 资阳市| 潜山县| 潼关县| 道真| 达州市| 尼木县| 阜康市| 清水县| 鄱阳县| 丹江口市| 沅陵县| 泉州市| 沈阳市| 雷山县| 盘山县| 开阳县| 贵南县| 安国市|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