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37物質的循環轉化和檢驗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專題37物質的循環轉化和檢驗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
專題37 物質的循環、轉化和檢驗
考點知識梳理
考點一 碳循環和氧循環
考點二 物質間的相互轉化
考點三 物質的檢驗
1.檢驗原理
(1)依據物質的特殊性質進行檢驗。如物質的顏色、氣味、溶解性等。
(2)依據物質間反應時所產生的特殊反應現象。即所選的試劑和被檢驗的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必須能夠產生下列現象之中的一種:①變色;②放出氣體(通常指產生氣體的氣味或在溶液中反應時產生的氣泡);③生成沉淀等。
2.常見有特殊顏色的物質21cnkxtj2008
Fe2O3: 色  Fe3O4: 色 Fe2+: 色 Fe3+: 色 Fe(OH)3: 色
Cu: 色 CuO: 色 無水CuSO4: 色 CuSO4·5H2O: 色 Cu2+: 色
Cu(OH)2: 色 S: 色
(注:離子代表含有這種離子的溶液)
3.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中考典型精析
例1:(2013·寧波)現有鐵、氧化鐵、稀硫酸、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五種物質,存在著如圖所示的相互反應或轉化關系(圖中“—”表示物質間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相應的轉化關系)。下列判斷合理的是(  )
A.丙可能是碳酸鈉溶液21cnkxtj2008
B.丁可能是氫氧化鈣溶液
C.乙必須通過置換反應轉化為鐵
D.甲和丁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變式訓練1:如圖是初中科學常見的一些氧化物和單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其中單質Ⅰ為紅色固體,氧化物Ⅰ和單質Ⅲ均為黑色固體,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
(1)反應①中____________(填化學式)發生了還原反應。
(2)氧化物Ⅱ除圖中所示的化學性質外,還具有____________性,對人體有危害。
(3)根據題意,寫出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13·嘉興)根據已知物質和未知物質的特性,運用實驗的方法,可以鑒別某些物質。有3包白色粉末,它們分別是碳酸鈉、氯化鈉、氧化鈣中的一種,現用實驗的方法將它們一一區分。
(1)取少量3種粉末,分別裝入編號為甲、乙、丙的三支試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試管壁明顯變熱,由此可知甲試管中加的粉末是________。
(2)取甲試管中的溶液分別滴入另兩支試管中,乙試管中出現白色沉淀,丙試管中無明顯現象。請寫出乙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式訓練2:A、B、C、D、E、X、Y、Z都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其中A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X、Y、Z是單質,B、C、D、E是氧化物,常溫下C是液體,Y是黑色固體,E是紅色粉末。它們之間有如下反應關系: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有關物質的化學式:A為________,X為________,C為________。
(2)B與Y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 ______________,
D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
例3:(2013·紹興)某興趣小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種試劑,將含有Cu2+、Ba2+、Ag+和NO3-的混合液中的三種陽離子逐一除去。步驟如下(所加試劑均過量):
步驟一:混合液中加入試劑A,過濾得到沉淀1和濾液1;
步驟二:濾液1中加入試劑B,過濾得到沉淀2和濾液2;
步驟三:濾液2中加入試劑C,過濾得到沉淀3和濾液3。
(1)同學們確認試劑A是NaCl溶液,寫出步驟一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三種沉淀中,能溶于稀鹽酸的是________(填物質名稱或化學式) 。
(3)濾液3中,除NaNO3外還含有的鹽是________。
變式訓練3:氯堿工業是重要的化學工業,采用電解精制的飽和食鹽水來制取NaOH:2NaCl+2H2O2NaOH+H2↑+Cl2↑。但粗鹽中含有雜質Na2SO4、MgCl2、CaCl2、泥沙等,必須經過提純才能使用。提純中常用下列操作步驟:①用稍過量的NaOH除去MgCl2;②過濾;③用稍過量的BaCl2除去Na2SO4;④用稍過量的Na2CO3除去CaCl2等;⑤用稍過量的HCl除去NaOH、Na2CO3;則:
(1)正確的操作順序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填步驟編號)。
(2)加入Na2CO3溶液,其目的之一是除去CaCl2,還有一個目的,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專題訓練21cnkxtj2008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2013·達州)只用一種試劑就可一次性鑒別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鹽酸       D.NaNO3溶液
2.(2013·鞍山)下列實驗方法錯誤的是(  )
A.用水鑒別硝酸銨固體和氫氧化鈉固體
B.用紫色蕊試液鑒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1cnkxtj2008
C.用稀鹽酸除去鐵粉中混有的少量銅粉
D.用濃硫酸除去氧氣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氣
3.(2013·濰坊)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鐵架臺等儀器均已略去)。先在試管Ⅱ中加入試劑乙。然后在試管Ⅰ中加入試劑甲,立即塞緊橡皮塞,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試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實驗現象的一組試劑是(  )
A.甲:NaHCO3、稀HCl 乙:NaOH溶液
B.甲:Al、稀H2SO4 乙:Ba(NO3)2溶液
C.甲:MgO、稀鹽酸 乙:AgNO3溶液
D.甲:Cu、稀H2SO4 乙:BaCl2溶液
4.為解決日益加劇的溫室效應等問題,科學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圖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環體系:21cnkxtj2008
結合上述關系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是守恒的;②燃燒時化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和光能;③二氧化碳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④無機物和有機物可以相互轉化。(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有四種溶液:①氫氧化鈉溶液②硫酸鈉溶液③稀硝酸④氯化鐵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可以將它們逐一鑒別出來,其正確鑒別順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6.(2013·義烏)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錯誤的是(  ) 21cnkxtj2008
A.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加入適量Na2CO3溶液,過濾
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的鐵屑充分反應后,過濾
7.(2013·眉山)下列各組溶液,只用一種試劑不能鑒別的是(  )
A.Na2SO4、CuSO4、NaCl B.NaCl、Na2CO3、Na2SO4
C.FeCl2、NaNO3、Na2SO4 D.(NH4)2SO4、NH4Cl、NaCl
8.(2012·紹興)為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是雜質),下列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過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
B CaO粉末(CaCO3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
C NaOH溶液[Ca(OH)2溶液] 通入過量CO2氣體,充分反應后過濾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過量CuO粉末,加熱,充分反應后過濾
9.(2012·嘉興)比較歸納是科學學習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質轉化都由一步反應完成:①Zn→ZnCl2?、赯n(OH)2→ZnCl2?、踆nCO3→ZnCl2。則(  )
A.三種轉化發生的都是復分解反應 B.三種轉化都必須加入鹽酸才能完成
C.只有②發生了中和反應 D.三種轉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10.下列各組物質,只需用組內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
A.Na2SO4、BaCl2、HCl、K2CO3 B.HCl、Na2CO3、KCl、NaNO3
C.KOH、K2SO4、FeCl3、Ba(NO3)2 D.K2CO3、CaCl2、Na2CO3、KNO3
二、填空題(共30分)
11.(20分)氧氣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廣泛,并不斷循環轉化。請回答以下問題。
(1)觀察下列圖表,氧元素在人體、海水、空氣、地殼4種體系中,質量分數由高到低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填4種體系的名稱)。21cnkxtj2008
(2)下圖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環示意圖。從①~⑥中選擇序號填空,消耗氧氣的有______________,產生氧氣的有________。21cnkxtj2008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標號)。
a.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永遠不變;b.空氣中的氧處于動態平衡狀態;c.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越高越好;d.氧氣有百利而無一害;e.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單質,又有化合物。
12.(10分)(2013·衢州)某氣體由氫氣、一氧化碳、水蒸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把該氣體依次通過下列裝置后,測得裝有濃硫酸的裝置質量增加,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裝置質量不變。
(1)該氣體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__。
(2)若實驗中觀察到____________現象,就可證明原氣體中存在氫氣。
三、實驗題(共20分)
13.(2013·衢州)實驗室有一瓶標簽殘缺的溶液,它可能是硫酸鈉、碳酸鈉和氯化鈉溶液中的一種。龍龍、開開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下表方案進行鑒別。21cnkxtj2008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龍龍 ①取少量待測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幾滴________溶液 ②向步驟①的試管中滴入適量稀硝酸 ①產生白色沉淀 ②白色沉淀不消失 待測溶液是硫酸鈉溶液
開開 ①取少量待測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適量稀硫酸 ②向步驟①的試管中滴入適量氯化鋇溶液 ①無明顯現象 ②產生白色沉淀 待測溶液是硫酸鈉溶液
根據上表回答問題:
(1)龍龍同學滴加的試劑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寫出一種即可)。
(2)龍龍同學認為開開同學方案存在缺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計算題(共20分) 21cnkxtj2008
14.(2013·紹興)將質量為44.4克含有少量NaCl的純堿晶體(Na2CO3·nH2O)樣品,平均分成A、B、C三份,進行如圖實驗(Na2CO3受熱不分解)。
(1)將A樣品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的白色沉淀分離出來的方法是________。
(2)A樣品中與BaCl2溶液反應的Na2CO3的質量是________克。
(3)B樣品中含有結晶水的質量是________克。
(4)化學式Na2CO3·nH2O中n是多少?21cnkxtj2008
(5)對C樣品的操作結束后,所得Na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精確到0.01%)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6 頁 (共 6 頁)(共59張PPT)
專題37 物質的循環、轉化和檢驗
考點二 物質間的相互轉化
例 1 (2013·寧波)現有鐵、氧化鐵、稀硫酸、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五種物質,存在著如圖所示的相互反應或轉化關系(圖中“—”表示物質間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相應的轉化關系)。下列判斷合理的是(  )
A.丙可能是碳酸鈉溶液
B.丁可能是氫氧化鈣溶液
C.乙必須通過置換反應轉化為鐵
D.甲和丁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和物質推斷能力。乙可以轉化成鐵,則乙一定是氧化鐵,氧化鐵可以和碳或一氧化碳或氫氣反應生成鐵,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制得鐵不屬于置換反應;丁能和鐵、氧化鐵反應,一定是稀硫酸;甲、丙可以是碳酸鈉或氫氧化鈣中的一種,若甲是碳酸鈉,甲和丁之間的反應就不是中和反應。
答案:A
如圖是初中科學常見的一些氧化物和單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其中單質Ⅰ為紅色固體,氧化物Ⅰ和單質Ⅲ均為黑色固體,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
例 2 (2013·嘉興)根據已知物質和未知物質的特性,運用實驗的方法,可以鑒別某些物質。有3包白色粉末,它們分別是碳酸鈉、氯化鈉、氧化鈣中的一種,現用實驗的方法將它們一一區分。
(1)取少量3種粉末,分別裝入編號為甲、乙、丙的三支試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試管壁明顯變熱,由此可知甲試管中加的粉末是________。
(2)取甲試管中的溶液分別滴入另兩支試管中,乙試管中出現白色沉淀,丙試管中無明顯現象。請寫出乙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為實驗推斷題,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氧化鈣溶于水放出熱量,所以甲是氧化鈣;甲溶于水得氫氧化鈣溶液,其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乙是碳酸鈉,丙是氯化鈉。
答案:(1)氧化鈣(CaO) (2)Na2CO3+Ca(OH)2==
CaCO3↓+2NaOH
A、B、C、D、E、X、Y、Z都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其中A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X、Y、Z是單質,B、C、D、E是氧化物,常溫下C是液體,Y是黑色固體,E是紅色粉末。它們之間有如下反應關系:
例 3 (2013·紹興)某興趣小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種試劑,將含有Cu2+、Ba2+、Ag+和NO3-的混合液中的三種陽離子逐一除去。步驟如下(所加試劑均過量):
步驟一:混合液中加入試劑A,過濾得到沉淀1和濾液1;
步驟二:濾液1中加入試劑B,過濾得到沉淀2和濾液2;
步驟三:濾液2中加入試劑C,過濾得到沉淀3和濾液3。
(1)同學們確認試劑A是NaCl溶液,寫出步驟一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種沉淀中,能溶于稀鹽酸的是________(填物質名稱或化學式) 。
(3)濾液3中,除NaNO3外還含有的鹽是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推斷能力。根據題意:試劑A是氯化鈉溶液可推出沉淀1是氯化銀,濾液1中含有:Cu2+、Ba2+、NO3-、Na+、Cl-;
若試劑B是稀硫酸,沉淀2是硫酸鋇,濾液2中含有:
Cu2+、H+、NO3-、Na+、Cl-、SO42-;則試劑C應該是氫氧化鈉,沉淀3是氫氧化銅,濾液3中含有:NO3-、Na+、Cl-、OH-、SO42-。三種沉淀中能溶于稀鹽酸的是氫氧化銅;濾液3中除硝酸鈉外,還含有的鹽是氯化鈉和硫酸鈉。
答案:(1)NaCl+AgNO3===NaNO3+AgCl↓ (2)氫氧化銅[或Cu(OH)2] (3)NaCl、Na2SO4
(1)正確的操作順序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填步驟編號)。
(2)加入Na2CO3溶液,其目的之一是除去CaCl2,還有一個目的,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③④②⑤或③①④②⑤或③④①②⑤(任填兩組) (2)BaCl2+Na2CO3==BaCO3↓+2NaCl
專題訓練37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2013·達州)只用一種試劑就可一次性鑒別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鹽酸      D.NaNO3溶液
答案:B
2.(2013·鞍山)下列實驗方法錯誤的是(  )
A.用水鑒別硝酸銨固體和氫氧化鈉固體
B.用紫色蕊試液鑒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用稀鹽酸除去鐵粉中混有的少量銅粉
D.用濃硫酸除去氧氣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氣
答案:C
3.(2013·濰坊)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鐵架臺等儀器均已略去)。先在試管Ⅱ中加入試劑乙。然后在試管Ⅰ中加入試劑甲,立即塞緊橡皮塞,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試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實驗現象的一組試劑是(  )
A.甲:NaHCO3、稀HCl 乙:NaOH溶液
B.甲:Al、稀H2SO4 乙:Ba(NO3)2溶液
C.甲:MgO、稀鹽酸 乙:AgNO3溶液
D.甲:Cu、稀H2SO4 乙:BaCl2溶液
答案:B
4.為解決日益加劇的溫室效應等問題,科學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圖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環體系:
結合上述關系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是守恒的;②燃燒時化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和光能;③二氧化碳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④無機物和有機物可以相互轉化。(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圖可知,混合氣分離出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氫氣,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甲醇等能源都遵循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守恒的原則;液化石油氣、汽油、甲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等無機物,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復合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可以轉化為甲醇等有機物說明無機物和有機物可以相互轉化??扇嘉镌谌紵倪^程中常伴隨有發光放熱的現象,整個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光能。
答案:D
5.有四種溶液:①氫氧化鈉溶液②硫酸鈉溶液③稀硝酸④氯化鐵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可以將它們逐一鑒別出來,其正確鑒別順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解析:這四種溶液中,④氯化鐵溶液為黃色,其他三種溶液為無色,所以首先鑒別出④氯化鐵溶液;將④氯化鐵溶液滴加到其他三種溶液中時,能得紅褐色沉淀的是①氫氧化鈉溶液。由于稀硝酸呈酸性可以和堿反應,所以可以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和生成的氫氧化鐵反應,稀硝酸可使其溶解。因此鑒別出各物質的順序是④①③②。
答案:D
6.(2013·義烏)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錯誤的是(  )
A.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加入適量Na2CO3溶液,過濾
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的鐵屑充分反應后,過濾
答案:B
7.(2013·眉山)下列各組溶液,只用一種試劑不能鑒別的是(  )
A.Na2SO4、CuSO4、NaCl
B.NaCl、Na2CO3、Na2SO4
C.FeCl2、NaNO3、Na2SO4
D.(NH4)2SO4、NH4Cl、NaCl
答案:B
8.(2012·紹興)為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是雜質),下列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
解析:Fe2O3和Fe均能與稀鹽酸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A錯誤;CaCO3粉末不溶于水,CaO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不能除去雜質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B錯誤;Ca(OH)2溶液和NaOH溶液均能與CO2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C錯誤。
答案:D
9.(2012·嘉興)比較歸納是科學學習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質轉化都由一步反應完成:①Zn→ZnCl2 ②Zn(OH)2→ZnCl2 ③ZnCO3→ZnCl2。則(  )
A.三種轉化發生的都是復分解反應
B.三種轉化都必須加入鹽酸才能完成
C.只有②發生了中和反應
D.三種轉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解析:①鋅與鹽酸或可溶性的鹽酸鹽發生置換反應可生成氯化鋅,故A、B、D錯誤;②堿與鹽或酸反應生成鹽,但堿與鹽反應時,參加反應的堿與鹽必須可溶,由于氫氧化鋅不溶,因此不能與鹽反應,故氫氧化鋅只能與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鋅,故C正確。
答案:C
10.下列各組物質,只需用組內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
A.Na2SO4、BaCl2、HCl、K2CO3
B.HCl、Na2CO3、KCl、NaNO3
C.KOH、K2SO4、FeCl3、Ba(NO3)2
D.K2CO3、CaCl2、Na2CO3、KNO3
解析:A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他三種溶液混合時出現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氣體,該溶液為碳酸鉀溶液;與碳酸鉀溶液產生氣體的溶液為鹽酸,產生白色沉淀的為氯化鋇;與碳酸鉀溶液混合無任何明顯現象的為硫酸鈉溶液;B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只有鹽酸與碳酸鈉溶液混合時產生氣體,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現象;
C組中的FeCl3溶液呈黃色,把FeCl3溶液與另外三種溶液混合,出現紅褐色沉淀的溶液為KOH溶液;剩余兩種溶液為K2SO4、Ba(NO3)2溶液,混合會產生白色沉淀,但無法區別二者;D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CaCl2溶液與K2CO3、Na2CO3溶液反應均能產生白色沉淀,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現象。
答案:A
二、填空題(共30分)
11.(20分)氧氣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廣泛,并不斷循環轉化。請回答以下問題。
(1)觀察下列圖表,氧元素在人體、海水、空氣、地殼4種體系中,質量分數由高到低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填4種體系的名稱)。
(2)下圖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環示意圖。從①~⑥中選擇序號填空,消耗氧氣的有______________,產生氧氣的有________。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標號)。
a.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永遠不變;b.空氣中的氧處于動態平衡狀態;c.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越高越好;d.氧氣有百利而無一害;e.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單質,又有化合物。
解析:(1)從圖表中看出,人體中氧元素占65.0%,海水中占86.0%,空氣中占21%,地殼中占48.60%,質量分數由高到低的順序為:海水、人體、地殼、空氣。
(2)氧氣的來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動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燒、金屬銹蝕等,故消耗氧氣的有①②④⑤,產生氧氣的有③⑥。 (3)a.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是基本不變,故a錯誤;b.空氣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產生,但空氣中氧氣含量基本不變,處于動態平衡狀態,故b正確;c.空氣中氧氣濃度太高也會使人和動植物中毒,故c錯誤;d.氧氣會使金屬銹蝕,會使燃料爆炸等,故d錯誤;e.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單質,又有化合物,e正確。
答案:(1)海水、人體、地殼、空氣 (2)①②④⑤?、邰蕖?3)b、e
12.(10分)(2013·衢州)某氣體由氫氣、一氧化碳、水蒸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把該氣體依次通過下列裝置后,測得裝有濃硫酸的裝置質量增加,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裝置質量不變。
(1)該氣體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_。
(2)若實驗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就可證明原氣體中存在氫氣。
答案:(1)一氧化碳 (2)有紅色物質生成
三、實驗題(共20分)
13.(2013·衢州)實驗室有一瓶標簽殘缺的溶液,它可能是硫酸鈉、碳酸鈉和氯化鈉溶液中的一種。龍龍、開開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下表方案進行鑒別。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龍龍 ①取少量待測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幾滴________溶液
②向步驟①的試管中滴入適量稀硝酸 ①產生白色沉淀
②白色沉淀不消失 待測溶液是硫酸鈉溶液
開開 ①取少量待測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適量稀硫酸
②向步驟①的試管中滴入適量氯化鋇溶液 ①無明顯現象
②產生白色沉淀 待測溶液是硫酸鈉溶液
根據上表回答問題:
(1)龍龍同學滴加的試劑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寫出一種即可)。
(2)龍龍同學認為開開同學方案存在缺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aCl2[或Ba(NO3)2或Ba(OH)2] (2)加入的稀硫酸中的硫酸根離子對實驗產生干擾
四、分析計算題(共20分)
14.(2013·紹興)將質量為44.4克含有少量NaCl的純堿晶體(Na2CO3·nH2O)樣品,平均分成A、B、C三份,進行如圖實驗(Na2CO3受熱不分解)。
(1)將A樣品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的白色沉淀分離出來的方法是________。
(2)A樣品中與BaCl2溶液反應的Na2CO3的質量是________克。
(3)B樣品中含有結晶水的質量是________克。
(4)化學式Na2CO3·nH2O中n是多少?
(5)對C樣品的操作結束后,所得Na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精確到0.01%)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14年中考初中科學復習學案
專題37 物質的循環、轉化和檢驗參考答案
考點知識梳理
考點三2.紅棕黑 淺綠 黃 紅褐 紅 黑 白 藍 藍 藍黃
中考典型精析
例1:解析:本題考查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和物質推斷能力。乙可以轉化成鐵,則乙一定是氧化鐵,氧化鐵可以和碳或一氧化碳或氫氣反應生成鐵,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制得鐵不屬于置換反應;丁能和鐵、氧化鐵反應,一定是稀硫酸;甲、丙可以是碳酸鈉或氫氧化鈣中的一種,若甲是碳酸鈉,甲和丁之間的反應就不是中和反應。
答案:A
變式訓練1:(1)CuO (2)毒 (3)CO2+C2CO
例2:解析:本題為實驗推斷題,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氧化鈣溶于水放出熱量,所以甲是氧化鈣;甲溶于水得氫氧化鈣溶液,其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乙是碳酸鈉,丙是氯化鈉。
答案:(1)氧化鈣(CaO) (2)Na2CO3+Ca(OH)2==CaCO3↓+2NaOH
變式訓練2:(1)CH4 O2 H2O (2)CO2+C2CO CO+Fe2O32Fe+3CO2
例3:解析:本題考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推斷能力。根據題意:試劑A是氯化鈉溶液可推出沉淀1是氯化銀,濾液1中含有:Cu2+、Ba2+、NO3-、Na+、Cl-;若試劑B是稀硫酸,沉淀2是硫酸鋇,濾液2中含有:Cu2+、H+、NO3-、Na+、Cl-、SO42-;則試劑C應該是氫氧化鈉,沉淀3是氫氧化銅,濾液3中含有:NO3-、Na+、Cl-、OH-、SO42-。三種沉淀中能溶于稀鹽酸的是氫氧化銅;濾液3中除硝酸鈉外,還含有的鹽是氯化鈉和硫酸鈉。
答案:(1)NaCl+AgNO3===NaNO3+AgCl↓ (2)氫氧化銅[或Cu(OH)2] (3)NaCl、Na2SO4
變式訓練3:(1)①③④②⑤或③①④②⑤或③④①②⑤(任填兩組) 
(2)BaCl2+Na2CO3==BaCO3↓+2NaCl
專題訓練
四、分析計算題(共20分)
14.(1)過濾 (2)5.3 (3)9
(4)解:由于B樣品中Na2CO3的質量與A相等,也為5.3 g,結晶水的質量為9 g。
Na2CO3·nH2ONa2CO3+nH2O
        106    18n
        5.3 g   9 g
= n=10
答:化學式Na2CO3·nH2O中n的值為10。
(5)解:設與樣品C反應的鹽酸的質量為a,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b,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c。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5.3 g  10%a  b      c
= a=36.5 g
= b=5.85 g
= c=2.2 g
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 14.8 g+100 g+36.5 g-2.2 g=149.1 g
溶質氯化鈉的質量為 5.85 g+14.8 g-5.3 g-9 g=6.35 g
氯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4.26%
答: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26%。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都县| 仁布县| 会泽县| 常德市| 中阳县| 新密市| 团风县| 南京市| 亳州市| 永胜县| 嵊州市| 枣阳市| 友谊县| 庆元县| 宁晋县| 宜良县| 慈溪市| 天水市| 久治县| 宁国市| 平利县| 汕尾市| 扎鲁特旗| 手游| 沙洋县| 旺苍县| 全州县| 察哈| 都兰县| 泊头市| 容城县| 镶黄旗| 桐乡市| 昌乐县| 东平县| 河西区| 鹤庆县| 永济市| 新郑市| 台江县| 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