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浙教版八下科學2.3原子結構的模型(1)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浙教版八下科學2.3原子結構的模型(1)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下§2.3原子結構的模型(1)學案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原子的構成;
2、了解原子結構模型的具體內容,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
3、了解盧瑟福實驗現象和建立猜想的過程。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1、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
1、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 提出了一個原子模型:原子是一個球體,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球體內,電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樣鑲嵌其中。該原子模型后來被實驗否定了。
2、1911年,物理學家 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實驗發現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但有絕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 。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 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 ,原子的全部 和幾乎全部的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運動,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動那樣。
3、1913年,丹麥科學家 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 上運動。
知識點2、揭開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由 和 構成。原子核帶 ,居于原子 ;核外電子帶 ,在核外空間做高速運動。
2、原子核相對原子來說,體積很 ,但質量卻很 ,它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帶的電量大小 ,電性 ,所以整個原子呈電中性。
3、科學家們又對質子和中子的構成進行了研究,發現質子和中子都是由 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構成的。
二、例題講解
例題1、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湯姆生、盧瑟福和波爾等提出的模型的過程。請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有關問題。
(1)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中存在一種帶負電荷的粒子,證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提出了“面包模型”。湯姆生發現的粒子是________ 。
(2)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個很小的結構上”,提出了“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所說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________。
例題2、下列關于原子模型敘述正確的是(  )
A.盧瑟福建立的“盧瑟福模型”認為電子像云霧一樣出現在原子核周圍
B.玻爾建立的“分層模型”認為電子在原子核周圍分層運動
C.現代科學家認為電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D.湯姆生建立的“湯姆生模型”認為電子像行星繞太陽運行
例題3、下列關于原子核的敘述:①通常是由分子和電子構成;②通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③帶正電荷;④不顯電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較體積較小,但卻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質量。其中正確的是(  )
A.②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例題4、如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的示意圖,其中a、b、c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c B.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質量集中在b和c上
例題5、如圖為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圖,其中①為道爾頓原子模型,④為近代量子力學原子模型。下列排列符合歷史演變順序的一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⑤④②
例題6、已知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m與其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在數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個電子,則其原子核內的中子數為(  )
A.m-x+2 B.m+x-2 C.m-x-2 D.m+x+2
三、隨堂練習:
1、下列科學家中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是(  )
A.牛頓 B.愛因斯坦 C.道爾頓 D.阿基米德
2、近日,某省發現部分大米鎘超標,鎘超標易引起鎘中毒。鎘元素核電荷數為48,相對原子質量為112,則鎘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  )
A.48 B.64 C.112 D.160
3、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首先發現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動放射出一些粒子。若一種元素的原子經過放射變成了另一種元素的原子,則此原子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有 (  )
A.電子 B.中子 C.質子 D.原子核
4、2019年聯合國把今年定為“元素周期表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對元素周期表的編制做出巨大貢獻,人們將101號元素命名為“鍆”來紀念他。鍆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01,相對原子質量為258,則鍆原子的質子數為(  )
A.101 B.157 C.258 D.359
5、如圖為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該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A.6 個質子和 8 個中子 B.8 個質子和 6 個中子
C.6 個質子和 8 個電子 D.8 個質子和 6 個電子
(第5題圖) (第6題圖)
6、如圖甲是盧瑟福用a粒子轟擊原子而產生散射的實驗,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圖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結構.根據他的實驗可知下列對原子結構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內部有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
B.盧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結構是一個得出結論的過程
C.a粒子可能是某原子的原子核
D.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
7、氚是氫的一種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下列示意圖能正確表示氚原子結構的是(  )
A. B.C. D.
8、1911年物理學家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實驗發現: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絕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
(1)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    ;
(2)當α粒子轟擊金屬箔時,圖中四條運動軌跡不可能出現的是   (填字母)。
四、課后鞏固:
1、知識梳理有助于我們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如圖是某同學學習物質結構層次后以氧氣為例進行的梳理,下列選項中與a、b、c相對應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
C.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 D.核外電子、原子核、原子
2、下列關于原子核構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般由質子和電子構成 B.一般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C.一般由電子和中子構成 D.一般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
3、某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18,中子數比電子數多4,則該原子中所含微粒(質子、中子、電子)總數為( )
A. 18 B. 40 C. 58 D. 62
4、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其發生是由于太陽帶電粒子流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的高空,夜間出現的燦爛美麗的光輝,在南極被稱為南極光,在北極被稱為北極光。下列這些微粒中,不會引起極光的是(  )
A.a粒子(氦的原子核) B.電子 C.質子 D.中子
5、碳一12是指含6個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對氧一16和氧一18兩種氧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質子數相同 B.質量相同 C.電子數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個數
6、目前普遍認為,質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稱為u夸克和d夸克的兩類夸克組成的。u夸克帶電量為+(2/3)e,d夸克帶電量為-(1/3)e,e為基元電荷。下列論斷中可能正確的是(  )
A.質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2個d夸克組成
B.質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
C.質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2個d夸克組成
D.質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
7、紫薯中含有被譽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4,中子數為44,則硒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A.10 B.34 C.44 D.78
8、科學上用符號“ZAX”表示原子的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已知abXn+和cdYm-的核外電子數相等。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9、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永無止境。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a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
(2)盧瑟福進行a粒子散射實驗后,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一個 。
A.建立模型的過程 B.得出結論的過程 C.提出問題的過程 D.驗證證據的過程
10、168O、188O 分別表示氧元素的兩種原子,可簡寫為 16O、18O。
(1)16O、18O 兩種原子中, (“質子”“中子”“電子”中選填)數目相等。
(2)若 H2 與 16O2 反應生成的水表示為 H216O,在答題卡的方框中把電解水(H218O)反應的微觀粒子模型補畫完整。
11、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湯姆生、盧瑟福和玻爾等提出的模型的過程。
(1)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是在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下圖中能正確反映他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   (選填序號)。
(2)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選填序號)。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C.玻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12、用高能粒子轟擊原子核是研究微觀粒子的一種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學家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質子數為92,元素符號為U),得到了一種質量增加的原子,他公開宣布發現了93號元素,被科學界認可,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8年,德國科學家哈恩在重復費米的實驗后,發現費米實驗中得到的是56號鋇元素,并用圖示模型來定義這一變化。費米知道后,立即重復哈恩的實驗,結果證實自己錯了,費米坦率地檢討并糾正了錯誤。
(1)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不可能增加鈾原子的   數,所以得不到93號元素。
(2)結合材料分析,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
A.面對前人的觀點要敢于質疑
B.科學結論的得出要依據客觀事實
C.對科學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
13、如圖是三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通過比較回答下列問題:
(1)三種粒子相對原子質量不同的原因   。
(2)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參考答案: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1、
1、湯姆生 2、盧瑟福 偏轉 核式結構 原子核 正電荷 質量
3、玻爾 穩定軌道
知識點2、
1、原子核 核外電子 正電荷 中心 負電荷
2、小 大 相等 相反
3、夸克
二、例題講解:
例題1、(1)電子 (2)原子核
解析:(1)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中存在一種帶負電荷的粒子,證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提出了“面包模型”。湯姆生發現的粒子是電子。
(2)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個很小的結構上”,提出了“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所說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原子核。
例題2、B
解析:A.盧瑟福建立的“盧瑟福模型”是發現了原子核,原子內部絕大大部分體積是空的,電子圍繞帶正電的原子核旋轉,故A錯誤;B.波爾建立的“分層模型”認為電子在原子核周圍分層運動,故B正確;C.現代科學家認為電子是在原子核周圍分層運動,故C錯誤;D.湯姆生建立的“湯姆生模型”即“西瓜模型”,正電荷相當于西瓜肉,電子相當于西瓜籽,故D錯誤。
例題3、A
解析:①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錯誤;⑤原子核分為質子和中子,說明可以再分,錯誤;其它選項都正確。
例題4、B
解析: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c,也就是質子數,故A正確不合題意;B.原子中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同,故B錯誤符合題意;C.原子中,核外電子數和質子數一定相同,故C正確不合題意;D.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故D正確不合題意。
例題5、A
解析: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順序為:①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他認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③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現了電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結構模型;②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湯姆生的學生)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
⑤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波爾(盧瑟福的學生)引入量子論觀點,提出電子在一定軌道上運動的原子結構模型;④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提出電子云模型(幾率說),為近代量子力學原子模型。
例題6、C
解析:陽離子是指原子由于外界作用失去一個或幾個電子,使其最外層電子數達到8個或2個電子的穩定結構,陽離子帶正電。原子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R2+是R原子失去兩個核外電子得到的,因此其質子數為x+2。因R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等于m,所以中子數=m-(x+2)=m-x-2。
三、隨堂練習:
1、C 2、A 3、C 4、A 5、A 6、B
7、A 8、(1)原子核 (2)C
四、課后鞏固:
1、A 2、B 3、C 4、D 5、A 6、C
7、B 8、C 9、(1)不會;原子核 (2)A
10、(1)質子 (2)
11、(1)乙 (2)A;B;D
12、質子 ABC
13、(1)中子數不同 (2)同類原子中子數可以不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和顺县| 德钦县| 阜阳市| 洞头县| 陇南市| 嘉义市| 偏关县| 西盟| 卢湾区| 莱芜市| 平山县| 彭山县| 双城市| 伽师县| 夏津县| 南华县| 城口县| 孟连| 饶阳县| 乌什县| 抚远县| 宁安市| 山东省| 秭归县| 多伦县| 中宁县| 读书| 若羌县| 东源县| 乐山市| 宁津县| 西青区| 张家口市| 永德县| 巴林左旗| 鄱阳县| 通海县| 精河县| 彰化县|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