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百年歷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領導下、中國大地發生歷史巨變;走過風霜雪雨,創造人間奇跡,偉大的事業青春盎然,我們無比自豪一百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與獲得感。建黨以來歷史回顧社會主義制度確立1982年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6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17年 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改革開放1978年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主心骨四徹底;人民成為國家主人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強國之路;富民之路;關鍵抉擇;關鍵一招黨十二大主要矛盾變化2022年中共二十大開啟以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第一單元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1.2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總議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行?總議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行?分議(一)開天辟地-------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題(二)翻天覆地-------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三)驚天動地------- 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子議題壹(一)開天辟地-------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1919年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恢復經濟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1949年1952年土改完成1953年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一化三改)1954年第一部憲法頒布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探索1978年社會主義建設辭舊迎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滄桑巨變: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的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制度基礎成就和經驗: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站起來子議題貳(二)翻天覆地-------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1992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1990開發開放上海浦東2001“加入世貿組織”14個沿海港口城市十二屆三中全會,推進城市改革19841988海南建特區2、進入新階段1993鄧小平南方講話和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部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13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建立上海自貿區2017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2018深化國家機構改革2019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問題2020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2021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1982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內:改革對外:開放1980經濟特區3、進入全面深化階段1、起步階段偉大的進程----------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只有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終才能走得通、走得好!我國改革目的是調整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水平,調整上層建筑使之適應經濟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目的和性質改革放前時的中國的面貌……1966年以后,經濟工作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又重新抬頭,把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斗爭,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開放前,黨內民主混亂、民主和法制嚴重受創。在農村中把社會主義經濟限制為單一的集體經濟,把幾十萬個農村勞動力束縛在人均不足一畝的集體耕地上。平均主義、“大鍋飯”使生產積極性嚴重受損。集市貿易被作為資本主義經濟,農民種的柿子賣給國有收購點只有9分錢一斤,自己加工后在市場可以賣到1元錢一斤。但是加工賣錢的行為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受到批判。商品供應嚴重匱乏、全國10億多人口有2億多吃不飽飯,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為3.6平方米工業、交通、文教、衛生、科技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放慢了。社會上質疑一片:“如果大家都受窮,社會主義有什么優越性 “ ”社會主義真的好嗎?”政治混亂、以階級斗爭為綱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單一的集體經濟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狀況,計劃經濟制約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僵化封閉國家建設百業待興今天的的中國面貌面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今天的中國,脫貧攻堅、鐵路連成網高峽出平湖、港口連五洋,神舟遨太空,5G全覆蓋.............經濟增長國力增強生活小康社會進步科技發達貢獻力量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1.地位:3.目的:4.意義:(1)生產力角度: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制度角度: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黨的角度:就是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2.開啟: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二、中國共產黨是怎樣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障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富起來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子議題叁(三)驚天動地------- 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017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1981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1956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要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脫貧攻堅,社會保障、人民富裕,實現小康、正向現代化強國邁進的時代東西幫扶、城鄉共進、民族團結、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經濟繁榮、科技進步、環境改善、文教發展、國防強大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時代國門大開、多項指標世界第一,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時代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偉大勝利的時代。(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12345繼往開來的時代砥礪奮進的時代人民共富的時代實現夢想的時代擁抱世界的時代科學內涵(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1)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對中華民族的意義,歷史意義)。(2)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政治意義)。(3)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其他國家的意義,世界意義)強起來建立新中國(1949.10.1)站起來政治前提結論: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確立新制度(1956.12)實行改革開放(1978.12)進入新時代(2017.10.18)制度基礎新的歷史方位富起來強起來聿見思政統編新教材教學網 www. 原創作品課堂總結新征程...........遼寧是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與黨的民族復興偉業同頻共振,孕育和傳承的紅色基因融入遼寧人民的血脈,書寫了輝煌與榮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遼寧( )①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②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前進方向③致力于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的社會變革④人民具有中華民族勇敢堅毅和忠誠擔當的品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pptx 云南.mp4 振山河.mp4 改革開放40.mp4 百年風華.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