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參考答案2014年魯教版五四學制思想品德中考第一輪復習學案八年級第一課法律保護我國的權利課標要求解讀◎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范,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人們的合法權益。◎了解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及其相互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基礎知識梳理1.什么是法律?(特征)(上冊P4)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法律是由國家制定,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2.法律的本質和我國法律的本質各是什么?(上冊P6)法律的本質: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我國法律本質:我國法律是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3.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怎樣的?(上冊P9)(1)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2)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國,公民既享有權利,又履行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不允許只享有權利而不履行義務。(3)公民的某些權利和義務是相互結合的。(例如:勞動和受教育)(4)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促進的。4.公民怎樣依法行使權利?(上冊P10-11)(1)權利的行使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不得超越法律許可的范圍,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3)要尊重他人的權利,不能在合法權利之外謀取非法利益。(4)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有權運用法律保護自己所擁有的權利,但必須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進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5.公民怎樣自覺履行義務?(上冊P12-13)(1)凡是憲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勵的行為要積極去做;(2)凡是憲法和法律對公民提出具體要求的,就必須去做;(3)凡是憲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堅決不做。6.公民意識的集中體現是什么?(上冊P13)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是公民意識的集中體現。7.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上冊P14-15)(1)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2)法律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通過解決公民之間的權利義務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8.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應該怎么辦?(或我國法律是怎樣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上冊P15)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任何公民都有權根據法律規定,按照法律程序,向有關部門、機關和團體尋求法律保護。(2)可以通過協商和解、提起訴訟等途徑,依法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從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中考真題演練1.(2013·泰安)2013年5月3日,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山東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黃勝受賄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黃勝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表明(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 B、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C、違法行為必受刑罰處罰 D、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2013·濱州)漫畫中人物的行為( )A、先享受權利,后履行義務,是正確的 B、割裂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C、堅持了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D、是一種犯罪行為,要受到刑罰懲罰3.(2013·威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問題,加大了犯罪懲處力度,最高可判處死刑。這體現出我國法律( )A、通過解決公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糾紛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維護公民生命權最有效的方法C、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D、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來規范人們的行為4.(2013·棗莊)山東省原副省長黃勝,1998年下半年至2011年8月,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1223萬元。2013年5月3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黃勝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說明我國法律( )①嚴厲制裁違法犯罪行為 ②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③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④維護公民的合法財產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5.(2013·萊蕪)愛國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智。面對日本政府的購島鬧劇,國人群情激奮,紛紛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抗議,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打砸日貨的行為。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做好自己的事,釣魚島問題應由國家解決 ②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但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③行使權利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 ④捍衛釣魚島主權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義務,采取任何手段都受法律保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013·威海)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為互聯網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裝上“法律盾牌”據此回答6~7題6.該決定使得公民保護個人信息的意愿又增加了一道“法律盾牌”,說明我國法律( ) A、體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B、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C、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D、能夠徹底凈化互聯網環境7.該決定所保護的公民個人信息屬于公民的( )A、智力成果權 B、隱私權 C、財產權 D、消費權8.(2013·東營)價值判斷青年薛某在網上散布近期某地將要發生7.0級地震的謠言,引起社會恐慌,造成惡劣影響,受到了依法拘留。判斷:(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13·濱州)價值判斷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互聯網的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捷,可以網上購物、聊天、查資料、發微博……因此,有的同學認為:在互聯網上,可以不受任何約束,隨心所欲的行使權利。判斷:(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3·日照)近年來,以發信息、打電話等方式威脅航空安全的案件在我國頻頻發生。下面是新華網報道的兩例“詐彈”事件:事件一 2012年9月9日,一架從三亞飛往廣州的飛機在鳳凰機場準備起飛時,一名乘客謊稱自己攜帶了炸彈。排查后發現飛機上并沒有任何可疑物。乘客稱,開個玩笑,只為活躍氣氛。這名乘客被處以行政拘留10日、罰款500元的處罰。事件二 2012年4月27日,年輕男子蒲某撥打上海浦東機場熱線,謊稱在國航CA406航班上裝了定時炸彈。經審訊,蒲某交代了其編造虛假信息并勒索錢財的犯罪過程。蒲某以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1)對兩例“詐彈”事件的處理體現了我國法律的哪兩個特征?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詐彈”事件給我們哪些警示?基礎要點回顧1.法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________的特征。所謂國家強制力,主要指___,即___、___、___、___等。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3.法律的本質:法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國法律本質:我國法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有權________保護自己所擁有的權利,但必須采用______,按照______進行,不能采用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是公民意識的集中體現。7.公民可以通過______、______等途徑,依法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從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第一課法律保護我國的權利 答案.doc 八年級第一課法律保護我國的權利.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