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學課題 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 課型 講授學情分析 學生為高一上的學生,在之前的必修一學習當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酶、ATP、呼吸作用等知識,初步了解了生物體內物質與能量的關系,為本節課學習光合作用打下了基礎。教學目標 1.通過對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相關實驗的資料分析,能夠闡明光合作用的過程,認識到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與能量變化。(生命觀念,科學探究) 2. 通過對光反應與暗反應過程的比較歸納,及對光合作用過程的總結,領悟科學探究方法,體會人類對光合作用的認識是逐步的、不斷發展的;教學 重難點 重點:光合作用的光反應、暗反應過程及相互關系。難點:光反應和暗反應的相互關系。教學準備 PPT、練習冊 授課教師 授課時間 2022年 月 日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旁批“導”課本問題探討進行導入,引導學生思考植物光合作用。 首先講解光合作用被諾貝爾獎基金委員會稱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到目前為止,共有8次諾貝爾獎的桂冠被從事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學家所摘取。 讓學生回憶初中階段所學習的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回顧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薩克斯的實驗。 隨后請學生在黑板上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提出問題: (1) CO2和H20與產物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釋放的氧氣是來自原料中的水還是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過程當中光能到底是怎樣被利用的? 按照教師的要求,回顧初中所學的光合作用的知識,寫出反應式,并思考光合作用當中原料和產物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回顧之前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的內容,同時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2.分析實驗,闡明光反應 讓學生閱讀教材102頁思考·討論第一段,請學生回答思考一下釋放的氧氣是來自原料當中的水還是二氧化碳? 預計學生回答來自原料當中的水。隨后進一步反問: 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上面的假說? 請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中的第二段?并提出以下問題: (1)希爾設計的實驗有什么巧妙之處? (2)希爾的實驗能夠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中的氧元素全部來源于水嗎?如果不能該怎么進行實驗? (3)補充說明:在希爾的實驗當中,實際上還加入了氫受體,并且如果把接受光照之后的葉綠體移動到暗處并供給CO2,可以檢測到葡萄糖的合成。是否說明誰的光解與糖的合成不是同一個化學反應? 按照教師的教師要求分別閱讀教材的第一、二段,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 通過希爾的實驗讓學生對光合作用的原料與產物之間的關系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且首次認識到水和二氧化碳的利用不是一個化學反應。 3.讓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中的第三段,提出以下問題: (1)該實驗運用了哪種實驗方法?在該實驗當中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是什么? (2)通過該實驗,你能夠得出什么結論? 總結得出結論: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的氧元素全部來源于水,氧氣的產生和糖類的合成不是同一個化學反應。可分別劃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 啟發學生思考根據希爾的實驗,光反應階段所吸收的光能去哪了?隨后閱讀教材思考·討論中的最后一段,小組合作嘗試用示意圖ATP的合成與希爾反應的關系。 閱讀并分析資料,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魯賓、卡門以及阿爾農的實驗,進一步證明氧氣的來源以及發生的能量變化。 4.隨后讓學生閱讀教材上103頁的正文部分,請學生學生在黑板上完成以下內容: 光反應 場所: 條件: 物質變化: 能量變化: 根據學生的情況再予以補充。 閱讀教材,完成相關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教材,歸納總結光反應,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5.分析實驗,闡明暗反應 提問學生: 我們已經知道了水和氧氣之間的關系,那么二氧化碳與生成的有機物又是什么關系呢?如果你想知道二氧化碳中的C是如何變成有機物中的C,你覺得采用哪種方法最好? 展示資料: 20世紀40年代,美國科學家卡爾文用14C標記的14CO2供小球藻進行光合作用,追蹤放射性14C的去路。向反應體系中充入一定量的14CO2,光照30秒后檢測產物,檢測到了多種帶14C標記的化合物。將光照時間逐漸縮短至幾分之一秒時發現,90%的放射性出現在一種三碳化合物(C3)中。在5秒鐘的光照后,卡爾文等同時檢測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 根據上述資料,嘗試寫出C原子的轉移路徑。 出示資料:卡爾文及其同事經過實驗發現:(1)在光照下C3、C5的濃度很快達到飽和并保持相對穩定。(2)通過改變實驗條件,發現C5化合物呈規律性變化:在光照下突然中斷C02供應,就積累起來,C3的濃度急速降低;突然停止光照時,C3的濃度急速升高,同時C5的濃度急速降低。同時結合資料3。 提問:(1)CO2的受體是什么?(2)光反應產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應的哪一步? 隨后閱讀教材104頁第一、二、三段,帶領學生具體了解暗反應的過程。 之后請同學在黑板上完成以下內容。 暗反應 場所: 條件: 物質變化: 能量變化: 教師再予以相應的補充說明。 閱讀資料,推斷出卡爾文實驗當中C原子的轉移路徑,隨后閱讀教材,構建暗反應。 設計意圖:通過卡爾文的實驗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暗反應中的物質變化,感悟科學研究過程。 6.總結回顧,統領光反應與暗反應】 以教材106習題中的第3題回顧光合作用的整個過程。提問學生: 只有光反應或者暗反應光合作用能夠持續進行下去嗎?光反應和暗反應在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方面存在什么聯系? 閱讀教材,思考回答教師的問題。 設計意圖:回顧整個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從宏觀上掌握光合作用的全過程。 “檢”完成以下練習。 “用”學生完成練習冊對應的練習。教學反思思備三年成名師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