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諸暨市2022年12月高三診斷性考試試題技術試題第一部分信息技術(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閱讀下列有關材料,回答第1至4題。2022年4月8日,高德地圖官方宣布,“智能避堵”功能正式上線,當用戶在行駛途中,高德地圖會根據當前路線上的交通動態信息,實時計算前方擁堵路段與距離,并視實際情況自動開啟智能避堵模式,無需用戶手動操作,避免駕駛過程中分心。而手機導航之所以知道前方道路擁堵,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在使用手機導航時,導航信息也會被上傳至導航服務器導航服務器會根據用戶的行駛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大量手機導航用戶在某一路段行駛速度變慢時,就會被標記為擁堵,比如大量用戶行駛速度低于20km/h,被定義為擁堵路段,20km/h-40km/h為行駛緩慢,40km/h以上為暢通.1.下列關于數據的說法正確的是A.高德地圖中的數據都以十六進制方式存儲B.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文本、圖像、聲音等多種記錄數據的載體C.車輛的行駛速度是數據,道路的擁堵情況不屬于數據D.用戶的行駛數據有利于智能避堵,故不存在用戶隱私信息泄露的風險2.下列關于大數據的說法正確的是A.材料中用以判斷交通擁堵的原始數據屬于大數據B.大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價值,故價值密度高是大數據的特征之一C.大數據一般研究的是隨機抽取的部分樣本,而不是全體數據D.處理大數據時,更注重事物的因果關系而不是它們的相關性3.用Python算法控制結構描述“行駛速度低于20km/h,被定義為擁堵路段,20km/h-40km/h為行駛緩慢,40km/h以上為道路暢通”,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A.if v<20:B.if v>40:print("擁堵路段)print("道路暢通")elif v<=40:elif v>=20:print(“行駛緩慢")print("行駛緩慢")else:else:print("道路暢通")print("擁堵路段")技術試題第1頁(共18頁)C.if v>40:D.ifv>=20:print("道路暢通")ifv<=40:elif v<40:print('行駛緩慢")print("行駛緩慢)else:else:print("道路暢通")print("擁堵路段")else:print(擁堵路段")4.下列關于高德地圖導航系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系統屬于系統軟件B.該系統的維護人員屬于該系統的用戶C,該系統可以對數據進行加工和處理D.該系統給人們帶來便利,本身也有安全隱患5.下列關于人工智能的說法,正確的是A.聯結主義人工智能包含知識庫和推理引擎兩個部分B.深度學習是一種對原始數據所蘊含的特征模式進行學習的算法模型C.AlphaGo從圍棋人工智能跨界到電力控制領域是混合增強智能的應用D.人工智能技術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不可能威脅人類安全6.下列Python表達式中,值為False的選項是A.12345%100//10=4B.abs(int(-5.6))=1en("123456")C.3**2>3*2D.int(7/2)=7/27.小明學習了網絡系統的相關內容后,嘗試搭建家庭網絡系統(示意圖如下),以下關于該網絡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光調制解調器路由器光纖A.該網絡屬于廣域網B.光調制解調器連接到路由器的LAN口C.為將移動設備接入到該網絡,必須開啟路由器的無線網絡功能D.網絡架設完成后不需要再對網絡進行連通性測試技術試題第2頁(共1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