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 復習學案【課標要求】2.1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自主學習】1.概念的含義、基本特征是什么?2.請你說說對概念的內涵、外延的理解?3.從內涵方面明確概念的方法是什么?由哪三部分構成?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4.下一個正確的定義,需要具備什么條件?5.什么是劃分?由哪些部分構成?作出正確的劃分,需要具備什么條件?6.如何從“靜態”“動態”兩個角度,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議學情境】一天,某市機關的馬科長給順風飯店趙經理寫了一個通知:“今天上午十一點半有六個兄弟單位的人到你店參觀并用午餐。望做好準備,熱情接待。”趙經理為了弄明白到底有多少人到飯店就餐,就打電話問馬科長,馬科長不耐煩地在電話里說:“通知上寫得很明白了,有六個兄弟單位的人。”隨后“啪”的一聲掛了電話。 請問:馬科長寫的通知到底有沒有錯誤 如有,錯在何處 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必備知識】一、概念的概述㈠概念的含義1.事物的屬性及分類:①屬性的含義: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②分類: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a.本質屬性: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部規定性。b.非本質屬性:并非某類事物特有的屬性。2.概念的定義:概念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概念的性質: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3.概念的表達:①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②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語詞與概念不是一對一的關系)【易混易錯】比較概念與語詞(1)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語詞是概念的體現者,沒有語詞,概念就不能存在。(2)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3)任何概念都必須通過語詞來表達,但并非每一個語詞都表達概念。①一般,漢語中的實詞都表達概念,而虛詞(除連詞外)不表達概念。連詞“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雖屬虛詞,但把它們組合到判斷中,卻能表達概念。②孤立的助詞和嘆詞則通常不表達概念。㈡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內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1)含義: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2)類型: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種類 含義 圖示法相容關系 全同關系 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 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交叉關系 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不相容關系(全異關系) 矛盾關系 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反對關系 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特別提示】概念內涵與外延的關系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二、明確概念的方法㈠明確內涵的方法——定義的方法1.定義的含義:定義是從內涵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給一個概念下定義,就是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2.定義的邏輯結構:定義由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三部分構成。3.下定義的方法:定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種差加屬概念。①種差:指同一屬概念下的種概念之間的差別。②屬概念:是指被定義項的屬概念。③“種差”和“屬概念”相加構成定義項,用定義聯項將被定義項和定義項聯結起來,就構成定義。4.下一個正確的定義的要求(1)應該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正確地認識對象,把握其本質屬性。(2)應該遵循必要的邏輯規則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②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則,就會犯“否定定義”的邏輯錯誤。④定義不能用比喻。否則,就會犯“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㈡明確外延的方法——運用劃分的方法1.劃分的含義:劃分是從外延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2.劃分的方法:它是依據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小類是大類的種,大類是小類的屬。劃分就是把一個屬分為幾個種的邏輯方法。3.劃分的構成:由母項和子項兩部分構成。4.作出正確劃分的要求(1)必須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2)要遵循劃分的邏輯規則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知識拓展】正確把握概念①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準確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②認識對象是變化發展的,反映認識對象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變。③同時,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和精確。5.比較定義和劃分比較 定義 劃分內容 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 屬性 依據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 小類構成 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 母項和子項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否則,就會 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否則, 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 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 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 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②定義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邏 輯 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規則 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則,就會犯“否定定義”的邏輯錯誤;④定義不能用比喻,否則,就會犯“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典例精練】判斷1.定義項如果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單選1.“句子(A)是由短語(B)和詞(C)組成,按結構句子可分為單句(D)和復句(E)”,這個說法中,加橫線的概念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列哪組圖形表示A. D. 2.“刑法”與“法律”兩個概念的關系是A.屬種關系 B.種屬關系 C.交叉關系 D.全同關系【知識結構】答案:【議題探究】【答案】馬科長的通知有錯誤。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顯然,馬科長的通知并不明確。“六個兄弟單位的人”這個概念的外延既可能是一個兄弟單位的六個人,也可能是六個兄弟單位的所有人;既可能是六個人,也可能不止六個人。究竟有幾個人并不明確。啟示:在日常生活中,為準確表達思想,必須準確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否則,就會“混淆概念”。【解析】本題考查概念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首先應指出馬科長的通知存在錯誤;然后結合理論依據具體分析錯誤的表現;最后,從馬科長的錯誤做法中總結教訓,得出啟示。【典例精練】一、判斷1.【答案】錯【解析】定義項如果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就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二、單選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概念外延的相容關系及不相容關系。句子的分類方法有多種,按照句子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或主謂句和非主謂句等,由此得知,句子(A)與單句(D)、復句(E)是屬種關系,單句(D)、復句(E)是不相容關系中的反對關系;句子(A)與短語(B)、詞(C)之間是全異的關系,根據上述信息,A正確,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2.【答案】B【解析】種屬關系是指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刑法”外延包含于“法律”外延之中,所以二者是種屬關系,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