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 前 必 背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1.人類社會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終將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社會必然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社會基本矛盾。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社會形態 生產關系生產資料歸誰所有 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 位和關系如何 勞動產品如何分配原始社會 共同占有 共同勞動,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奴隸社會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 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 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封建社會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地主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的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 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社會主義社會 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 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基本特征: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2)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3)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4.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1)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①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②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2)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3)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4)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5)社會主義在曲折中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但是,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①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2)近代中國人民的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③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1)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一化三改”。(2)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的重大意義: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②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3)黨的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三、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1.改革開放的意義: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②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2.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答的問題 主要內容 重要意義鄧小平理論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 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科學發展觀 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 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 思想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四、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科學內涵: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2)偉大意義: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3)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基本國情和國際地位沒有變)2.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啟示每個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2)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3)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時代背景: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堅定走在時代前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2)核心內容:“十個明確”和“十個堅持”。(3)歷史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必修2 經濟與社會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形式 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相輔相成、相得 益彰、共同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進程之中地位 公有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居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態度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形式 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外商投資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國有成分和非集體成分重要性 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穩定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態度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 源配置中起 決定性作用 市場調節 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機制來調節市場體系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建設現代市場體系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市場缺陷 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存在著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弊病更好發揮 政府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我國,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既能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之一。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六大體系(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一個體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為此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為此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還包括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個 人收入 分配 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必須堅持消除貧困主要功能 穩定功能、調節功能、互助功能構成 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還包括其他社會保障形式完善社 會保障 體系 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要做到權責清晰,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