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第一單元 各具特色的國家第一課 國體與政體1.1 國家是什么一、國家的本質1.本質: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2.基本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是構成國家的基本要素。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3.國家性質:它表明國家政權掌握在什么階級手中,什么階級是統治階級,什么階級是被統治階級。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國家的性質。4.民主與專政(1)區別:①民主是指一種國家制度。是指一定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②專政即統治階級的暴力統治。軍隊、警察、法庭、監獄。(2)聯系:民主與專政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互區別、相互對立,民主只適用于統治階級,專政則適用于被統治階級。另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二、認識國體與政體1.國體與政體的關系:(1)區別:國體,即國家性質,反映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政體,即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也就是國家管理形式,主要是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的關系。(2)聯系:相互作用: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一定的政體服務于一定的國體。適當的政體能夠鞏固國體,不適當的政體會危害國體。統治階級為維護其根本利益,總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權組織形式。2.代議制:(1)含義:就是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民意的機關來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2)原因:代議制是公民和國家之間的政治紐帶,這是現代民主政體的共同特征。1.2 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從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其職權范圍看,現代國家大致有兩種基本形式,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三、議會制和總統制從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即議會制國家、總統制國家、半總統制國家。1.3 政黨和利益集團一、政黨1.作用:以掌握政權、統治國家。2.主要目標:政黨是有組織的政治團體,通常以執政為主要目標;也有一些政黨不執政。3.主要手段:政黨爭取執政的主要手段是參加選舉。二、利益集團1.影響政府決策的途徑:游說、宣傳、助選、集會游行、司法訴訟等。2.作用: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集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不同階級的矛盾。第二課 國家的結構形式2.1 主權統一與政權分層一、國家主權1.重要性:國家主權是一種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沒有任何其他權力主體可以對其加以否決事駁回。獨立自主的對外交往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體現。3.主權國家的權利:獨立權、管轄權、平等權、自衛權。4、主權與人權①人權是指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種民主權利。②主權和人權是相輔相成的,國家主權是一國人民充分享有人權的前提和保障,沒有主權就談不上人權,主權高于人權,人權是主權的表現。二、中央與地方1.中央政府與地方各級政府的權力劃分:(1)權力劃分:中央政府主要負責國家秩序與整體發展、軍事、外交等國家級事務,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各自區域內的經濟發展、社會治安等地方性事務。2.2 單一制和復合制一、單一制和聯邦制當今國家的結構形式的基本類型:單一制和復合制(邦聯和聯邦)。二、邦聯:是國家聯盟。邦聯雖然也有類似國名的稱呼,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不具有完整的國際法主體資格。第二單元 世界多極化第三課 多極化趨勢3.1 世界多極化的發展突出特點: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3.2 國際關系一、認識國際關系1.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關系等。2.基本形式:競爭、合作與沖突。3.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二、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1.決定因素: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1)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2)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3)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在維護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第四課 和平與發展4.1 時代的主題一、時代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二、促進和平與發展的因素1.經濟全球化發展加深了各國相互依賴程度。2.不同力量中心之間相互制衡。3.談判與對話成為解決沖突的主要手段。4.2 挑戰與應對一、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2.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二、國際關系民主化第五課 中國的外交5.1 中國外交政策的形成與發展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基本內容:(1)基本立場:獨立自主。(2)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3)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4)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補、中國不依附于任何大國,也不與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搞軍事集團。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1.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這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3.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5.2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人類命運共同體①世界各國相互聯系與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③宇宙只有一個,人類共有一個家園。第三單元 經濟全球化第六課 走進經濟全球化6.1 認識經濟全球化一、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二、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2.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3.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三、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1.地位:跨國公司強有力的載體。2、跨國公司的影響:(1)積極影響:①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②促進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③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2)消極影響: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3、跨國公司的經營:(1)目的:實現最大利益(2)投資方式:對外直接投資。6.2 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1.機遇:(1)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2.挑戰:(1)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2)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3.對策: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第七課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7.1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一、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①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的方向是: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②出口競爭新優勢的核心是:我國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③全面開放新格局:我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關系:①我國既要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又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②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發展本國經濟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的出發點,這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③對外開放可以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7.2 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一、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1.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2.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二、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1.今天的中國,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始終做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持續發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2.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奉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3.我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第四單元 國際組織第八課 主要的國際組織8.1 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國際組織的作用(1)積極作用:國際組織可以促進國際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2)消極作用:①有些成為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工具。②國際組織不能凌駕于國家主權之上。③國際組織對主權國家的矛盾和糾紛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但不具備強制力。8.2 聯合國聯合國地位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二、聯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三、聯合國的作用: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實踐多邊主義、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8.3 區域性國際組織一、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1.地位: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組織。2.宗旨: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標準,加強國際合作。3.中國與歐盟的合作與交往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二、亞太經合組織1.地位: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2.宗旨:支持亞太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繁榮,建設活力和諧的亞太大家庭,捍衛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鼓勵經濟技術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進建設良好和可持續的商業環境。3.組織方式:①承認多樣性,強調靈活性、漸進性和開放性。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則。4.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1.地位:是亞洲最令人矚目的區域性國際組織。3.中國與東盟: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四、非洲聯盟1.地位:是非洲最重要的區域性合作組織。2.作用:成為引領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共謀發展的一面旗幟。3.中國與非盟:中國重視發展與非盟的關系。中國與非盟在氣候變化,第九課 中國與國際組織9.1 中國與聯合國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當代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事務上享有否決權,是聯合國中擁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2)中國在聯合國發揮的作用: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對于聯合國被某些大國操縱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行為,不僅不支持,而且堅決反對。9.2 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一、二十國集團1.討論議題:主要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3.中國與二十國集團:中國是創始國,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二、金磚國家1.地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2.中國與金磚國家:中國的經濟體量最大,作用相對突出。三、上海合作組織1.成立:2001年,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2.作用: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將“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視為重要的合作領域。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地位:是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2.成立:亞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運營,總部設在北京,工作語言為英語。3.宗旨:亞投行致力于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精華之精華:1、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當代國際社會最基本的成員,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人口、領土、政權、主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權,國家的生命和靈魂。2、主權國家的權利與義務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其國際爭端。3、聯合國宗旨、原則、作用(1)聯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2)中國在聯合國發揮的作用: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對于聯合國被某些大國操縱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行為,不僅不支持,而且堅決反對。5、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是競爭、合作、沖突。6、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是沖突的根源。7、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8、和平與發展主要障礙----------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9、多極化深入發展--------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10、國際競爭的實質--------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11、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依據我國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2、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1)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2)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3)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13、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