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濟南版八年生物下冊 6.3.2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教學設計課題 6.3.2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單元 六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濟南版《生物學》第六單元第三章第二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的內容。主要介紹了保護“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還介紹了一些使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人為因素有哪些?了解我國瀕危生物物種方面的現狀和采取的保護措施。重點突出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緊迫性,培養和增強他們保護生物多樣的情感,提高學生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增強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學習 目標 探究實踐: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原因。 科學思維: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態度責任: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對策 。 生命觀念:關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初步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讓學生了解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關注生命、保護環境的意識。重點 1.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難點 1.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自上世紀末到現在,野生華南虎已難覓蹤跡,這種曾讓亞洲人引以為豪的珍稀猛獸,從此僅僅生活在動物園和人們的記憶中。統計數據表明,地球上每年約有1萬~2萬個物種滅絕,這從一個側面給予了我們警示。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現代人的共識和重大研究課題。 觀看圖片,分析問題 導入新課,引發興趣和責任感講授新課 一、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生物的滅絕是進化中的自然過程,每個物種都有其壽命。化石記錄表明,多數物種的限定壽命平均為100萬~1000萬年。但是,目前人類的活動大大加速了物種滅絕的速度,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1.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1)17~20世紀全球鳥類和哺乳類物種滅絕的數量 從圖中可以看出,除了1600~1649年這50年內鳥類滅絕的種數比哺乳類多以外,以后每50年內都是哺乳類滅絕的種數比鳥類要多,并且鳥類和哺乳類滅絕的種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2)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①鳥類、哺乳類等物種滅絕速度加快,使物種的多樣性減少 ②珍稀物種處于瀕臨滅絕狀態,使物種的多樣性和遺傳的多樣性面臨威脅。 提示 ①物種的滅絕對于滅絕的物種來說是可悲的,但卻使自然界空出了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和空間,這對于新物種的產生是有利的。 ②物種滅絕的危害:目前人類的活動大大加速了物種滅絕的速度。物種一旦滅絕,便不可再生,使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會引發各方面危機,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威脅人類自身生存。 注意 由于生態環境被破壞,生物的滅絕速度呈逐年加快的趨勢。 2.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 (1)導致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實例 ①亂砍濫伐使森林面積減少:目前,全世界森林面積在不斷減少,森林大面積減少使森林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造成空氣濕度降低,許多植物,尤其是生長于陰濕環境中的植物減少或消亡。同時,動物由于失去了棲息地和食物,其種類和數量也在急劇減少,以致瀕臨滅絕。 ②酸雨導致樹木死亡:人們普遍認為大面積的森林死亡是由于酸雨的危害。如北美洲東部瀕臨滅絕的森林大部分是酸雨造成的。森林是生物的主要棲息地,森林的大面積減少,會使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在急劇減少。 ③過度放牧造成草場退化:牧草的再生能力是有限度的。過度放牧雖在短時間內增加了牲畜的產量,但會導致草場的質量下降和土地荒漠化,使生物多樣性減少。 ④偷獵使很多物種瀕臨滅絕:在哺乳類瀕臨滅絕的原因中,人類的亂捕濫殺、偷獵等占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一。 ⑤城市化造成動植物棲息地破壞: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飛速發展,城市原有的自然環境支離破碎,加劇了自然環境的惡化,嚴重威脅了這些區域的生物多樣性。 ⑥外來物種嚴重影響本土生物的生長:如美國白蛾具有繁殖力強、傳播快等特點,常常爆發成災,給我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美國白蛾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是世界性檢疫害蟲。 第87頁“觀察思考 1.森林大面積減少對生物多樣性有哪些影響? 森林大面積減少造成生物棲息地喪失,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 2.造成一些動植物物種瀕危或滅絕的因素有哪些? 過度采伐和亂捕濫殺,生存環境碎片化或喪失,外來物種的入侵,農業、牧業和林業品種的單一化等。 3.除上述因素外,你認為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 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帶來的環境惡化,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旅游、采礦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等。 視頻: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2)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 ①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人口劇增和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毀林開荒、開墾草原、圍湖造田以及工業化和城市化造成的環境污染等,都會破壞野生生物的棲息地,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甚至喪失。 ②亂捕濫殺和亂采濫伐。人類掠奪式地開發和不合理地利用使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 ③外來生物的入侵。外來物種失去天敵的制約,會大量繁殖,與本地物種爭奪營養和生存的空間,導致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拓展 外來生物入侵 ①概念:外來生物入侵是指某生物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的過程,包含兩層含義。 a.該生物必須是外來的、非本土的。 b.該外來生物能在當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態系統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明顯損害或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 ②危害:入侵的外來生物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破壞原來的生態系統,危害物種的多樣性和遺傳的多樣性。 注意 引進外來物種有時并不能豐富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反而會威脅本地生物的多樣性。 ④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還有許多,如全球氣候變化等。 總之,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 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保護好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該公約從1993年開始實施,每年的5月22日被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第89頁“分析討論” 1.造成朱鹮和揚子鱷瀕危的原因有哪些 為拯救朱鹮和揚子鱷,我國采取了哪些措施 瀕危的原因:人類的過度捕殺,棲息環境的急劇惡化和縮小等。 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進行就地保護或遷地保護,建立繁殖研究中心等。 2.對棲息地已不復存在的瀕危野生生物應采取哪些保護措施,才能使該物種得以生存和繁衍? 遷出原地,人工圈養,建立繁殖研究中心進行繁育等。 1.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包括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以及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1)就地保護 ①概念:就地保護是指在野生動植物原來的棲息地對野生生物實施有效保護的策略。 ②意義: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途徑。 ③就地保護的對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等。 ④主要形式:就地保護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護區,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域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限制或禁止捕殺和采集,控制人類的其他干擾活動。 ⑤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意義:自然保護區是動植物及微生物種類的“天然儲存庫”,能夠保存許多物種和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為開展生物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護區還是“活的博物館”,是向人們普及生物學知識和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所。 規律總結 ①就地保護主要是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途徑。 ②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從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實施保護。 視頻:自然保護區簡介 拓展 自然保護區的類型 類型自然保護區名稱主要保護對象保護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吉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長白山完整的溫帶森林生態系統云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保護珍稀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區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斑頭雁、棕頭鷗等鳥類及其生存環境湖北神農架自然保護區金絲猴貴州大沙河銀杉自然保護區銀杉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丹頂鶴陜西洋縣朱鹮自然保護區朱鹮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麋鹿(2)遷地保護 ①概述:人們把某些極度瀕危、具有觀賞價值的生物種類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等,實行遷地保護。 ②意義:遷地保護是就地保護的補充,為行將滅絕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機會。 (3)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 我國是最先加入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的實施,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保障作用。 規律總結 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策的比較 措施形式目的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在棲息地保護野生動植物,限制或禁止捕殺和采集,控制人類的活動遷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瀕危動植物繁殖中心為極度瀕危、具有觀賞價值的生物提供生存的最后機會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頒布法律、法規對于瀕危物種,要嚴格保護,除特殊需要經過批準外,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和買賣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 ①根本措施:就地保護。 ②最有效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 ③補充措施:遷地保護。 ④保障措施: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 2.合理開發和利用生物資源 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合理開發和利用生物資源,既可為人類造福,又能保持生物生存環境的穩定,從而實現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 分析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知道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辯證的明確物種的滅絕的好與害 知道導致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實例 完成觀察思考內容 歸納總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 拓展了解外來生物入侵 知道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知道《生物多樣性公約》 5月22日被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完成分析討論 明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 知道什么是就地保護及意義、對象、形式等 知道自然保護區的意義 拓展了解自然保護區的類型 知道遷地保護的概念及意義 知道保護多樣性的法律保障 總結比較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策 辨析概念 知道應該合理開發和利用生物資源 引導分析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介紹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指導辯證的明確物種的滅絕的好與害 介紹導致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實例 引導完成觀察思考內容 指導總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 拓展介紹外來生物入侵 概述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介紹《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引導完成分析討論 介紹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 介紹是就地保護及意義、對象、形式等 介紹自然保護區的意義 拓展介紹自然保護區的類型 介紹遷地保護的概念及意義 概述保護多樣性的法律保障 引導總結比較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策 指導辨析概念 概述應該合理開發和利用生物資源課堂練習 1.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表現最為突出的是( A ) A.物種滅絕的速度加快 B.生物的繁殖速度下降 C.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下降 D.珍稀動植物死亡 2.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 ) A.毀林開荒、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積銳減 B.火山爆發、地震頻發等自然災害是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 C.人類對動植物資源的不合理地開發利用,造成大量物種瀕臨滅絕 D.人類缺乏環保意識,造成生物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 3.(2020 陜西)下列有關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舉措,不正確的是( D ) A.遷地保護 B.建立自然保護區 C.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搶救瀕危物種 D.大量引進外來物種,以增加我國的生物多樣性 4.(2019 四川巴中)建立東北虎繁育中心,建立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對捕殺藏羚羊者繩之以法。以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分別屬于( B ) A.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法制管理 B.遷地保護、就地保護、法制管理 C.自然保護、就地保護、法制管理 D.就地保護、自然保護、法制管理 5.越來越多的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C ) A.水土流失 B.氣候變暖 C.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 D.自然災害 6.(2020 山東青島)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C ) A.保護瀕危物種最有效的措施是進行遷地保護 B.隨意捕殺或引進某種生物,會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 C.每一個生物個體都是一個非常豐富的基因庫 D.保護生物多樣性應禁止一切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進行本節相關習題訓練 鞏固應用本節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1.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 2.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包括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以及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 3.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途徑,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護區。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