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生物七下2.2.1.1 物質運輸的載體 血液 教學設計課題 2.2.1.1 物質運輸的載體 血液 單元 二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教材分析 血液是物質運輸的載體,是血液循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運輸物質的器官一一血管、心臟以及物質運輸的路線一一血液循環路線等內容都是圍繞“血液”進行組織架構的,所以要學習血液循環的知識,首先從認識血液入手,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后面內容的學習理解。本小節的內容包括血液的組成和功能及通過解讀血常規來初步判斷相關疾病。學習 目標 探究實踐:描述血液的成分及功能。了解不同的血細胞形態特點。 科學思維:能解讀血常規化驗單。提高實踐能力。 態度責任:通過對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學習,了解自己的身體,以及常見的血液疾病,自覺養成習慣和自我保護意識。 生命觀念:知道缺鐵性貧血和發炎等病癥的病因。認識血液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重點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血細胞的形態、數量及各種成分的主要功能難點 1.血液的功能 2.嘗試解讀血常規化驗單和分析病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對于失血過多的病人應如何進行搶救? 為什么血液對人體這么重要呢?血液有哪些功能呢? 分析問題 導入新課,引發興趣講授新課 一、血液 1.血液的組成 視頻: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 拓展 血液分層現象 將新鮮的人血或動物血液放入裝有抗凝劑(如檸檬酸鈉)的試管中,用離心機離心或者靜置一段時間后,血液發生分層現象,上層淡黃色半透明的是血漿,下層紅色的是紅細胞,中間薄薄的一層白色物質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拓展 血清 血液凝固后,在血凝塊周圍出現的淡黃色透明液體是血清,血清和血漿的主要區別是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 2.在顯微鏡下觀察人血涂片 (1)目的要求:認識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2)材料用具:顯微鏡、人血的永久涂片。 視頻:觀察血液永久涂片 (3)方法步驟 步驟操作①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②對照圖辨認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比較它們的形態特點和數量提示 在顯微鏡下,往往看到的多數細胞是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都很難被發現。找不到白細胞的原因是其數量少,找不到血小板的原因是其個體太小,不容易觀察到。 視頻:血液的組成與各部分的功能 3.血細胞 (1)紅細胞 ①形態、結構:呈兩面凹的圓餅狀,個體比白細胞小,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 ②數量:紅細胞在血細胞中的數量最多,成年男子血液中紅細胞為(4.0~5.5)×1012個/L,成年女子為(3.5~5.0)×1012個/L。 紅細胞的壽命為120天 ③血紅蛋白 a.概述: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紅細胞之所以呈紅色,就是因為富含血紅蛋白。 b.含量:成年男子血液中血紅蛋白為120~160g/L,成年女子為110~150g/L。 c.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很容易與氧分離。 ④功能: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特性決定了紅細胞的功能是運輸氧。 拓展 紅細胞最容易運輸的是一氧化碳,還能運輸少部分二氧化碳。 (2)白細胞 ①形態、結構:白細胞的體積比紅細胞大,呈圓球狀,具有細胞核。 ②數量:血液中白細胞為(4.0~10)×109個/L。 ③功能:白細胞種類較多,大小不一,可做變形運動,吞噬侵入體內的病菌,對機體有防御和保護的功能。白細胞數量高于正常值時,身體可能有炎癥。 提示 ①白細胞有多種,都有細胞核。 ②有些白細胞可以吞噬病菌,病菌被消滅后,炎癥就消失了。白細胞吞噬較多病菌后,自己也會死亡。傷口流出的膿液是由死亡的白細胞和病菌組成的。 ③人體發生炎癥或其他疾病時,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或白細胞分類百分比就會發生變化,所以白細胞的分類計數常被用作診斷疾病。 (3)血小板 ①形態、結構:血液中最小的細胞,形狀不規則,沒有細胞核,在顯微鏡下不易觀察到。 ②數量:血液中血小板為(100~300)×109個/L。 ③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提示 皮膚輕微劃破后流血,但不久就會自然止血,這是因為皮膚內的血管受損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在出血的傷口處聚集,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形成凝血塊堵塞傷口而止血。 規律總結 三種血細胞的比較 種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形態特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富含血紅蛋白個體最大,形態多樣個體最小,形狀不規則有無細胞核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有無數量最多最少較多功能運輸氧吞噬病菌,對人體有保護和防御作用止血和加速凝血4.血漿 (1)成分 血漿是血液中的液體部分。血漿中約90%是水,其余是溶解在血漿中的各種物質。 拓展 溶解在血漿中的物質 ①通過消化道吸收來的各種營養物質。 ②細胞產生的代謝產物。 ③激素。 ④許多與凝血、抵御疾病等相關的血漿蛋白等。 (2)作用 血漿是物質運輸的載體,它不僅運載血細胞,而且運輸人體吸收的各種營養物質及細胞產生的代謝產物和激素等物質。 5.血液的功能 (1)運輸、防御和保護。 (2)參與體液調節。 (3)調節體溫等。 體液調節是指細胞產生的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過體液(血漿、組織液(淋巴等)的傳送對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等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 6.血液化驗可幫助診斷疾病 (1)解讀血常規化驗單 如圖所示,血常規化驗單中,RBC表示紅細胞,WBC表示白細胞,Hb表示血紅蛋白,PLT表示血小板。 ③該化驗單表明,趙先生可能患貧血,因為他的RBC和Hb含量均低于正常值。 拓展 缺鐵性貧血 ①概述:由于人體內缺少鐵元素,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含量減少而造成的一種貧血癥。 ②癥狀:面色蒼白、頭暈、精神不振,身體消瘦,顏面浮腫,反應遲鈍等。 ③治療方法: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肝臟、瘦肉、豆腐、木耳、蝦皮、海帶等。 第27頁“討論” 貧血是由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或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引起的。 (2)血細胞含量異常的常見癥狀 ①紅細胞: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少或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低,會造成貧血。 預防貧血的措施:a.營養均衡;b.多吃含鐵及蛋白質較多的食物。 ②白細胞:當有病菌侵入人體時,白細胞的數量會增多,因此,臨床上常通過檢驗白細胞的數量來診斷人體是否有炎癥。 ③血小板:血液中血小板的數量低于正常值時,會導致機體異常出血;血小板的數量高于正常值時,易引起血栓等。 知道血液的組成 了解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 區別血清和血漿 參與在顯微鏡下觀察人血涂片 知道紅細胞的形態結構和數量 知道血紅蛋白含量、特性及功能 知道白細胞的形態結構、數量和功能 了解炎癥的相關內容 知道血小板的形態結構、數量及功能 對三種血細胞進行比較 知道血漿的成分 知道溶解在血漿中的物質 明確血漿的作用 歸納血液的功能 嘗試解讀血常規化驗單 拓展了解缺鐵性貧血 知道血細胞含量異常的常見癥狀 介紹血液的組成 拓展介紹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 拓展介紹血清和血漿 指導在顯微鏡下觀察人血涂片 圖文介紹紅細胞的形態結構和數量 圖文介紹血紅蛋白含量、特性及功能 圖文介紹白細胞的形態結構、數量和功能 圖文介紹炎癥的相關內容 圖文介紹血小板的形態結構、數量及功能 引導對三種血細胞進行比較 介紹血漿的成分 拓展介紹溶解在血漿中的物質 介紹血漿的作用 引導歸納血液的功能 指導嘗試解讀血常規化驗單 拓展介紹缺鐵性貧血 介紹血細胞含量異常的常見癥狀課堂練習 1.(2021 海南)下列各項與凝血功能有關的是( C ) ①血小板 ②紅細胞 ③血漿蛋白 ④白細胞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下列有關血液中各種成分及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B ) A.血漿具有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等的作用 B.成熟的紅細胞能夠快速分裂產生新的紅細胞 C.白細胞能夠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 D.血小板能在傷口處加速凝血 3.(2020 云南)血液的組成成分包括( D ) A.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B.血漿、紅細胞 C.血漿、白細胞、血小板 D.血漿、血細胞 4.小明發燒了,到醫院檢查身體。驗血后發現白細胞數量較多,醫生會告訴他什么呢?( D ) A.營養不良,應該多吃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B.你貧血了,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吧 C.白細胞數量越多說明身體越健康 D.你身體的某一個部位發炎了,需要吃一些消炎藥 下面是小明的爸爸體檢時的血涂片和化驗單,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醫院檢驗科報告單(部分)化驗項目測定值正常參考值RBC(紅細胞)3.8×1012個/L(4.0~5.5)×1012個/LWBC(白細胞)6.8×109個/L(4.0~10)×109個/LHb(血紅蛋白)85g/L120~160g/LPLT(血小板)210×109個/L(100~300)×109個/LA.建議多吃一些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B.圖中的③能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 C.當出現炎癥時,②的數量會明顯增加 D.血液由圖中的①②③組成 進行本節相關習題訓練 鞏固應用本節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1.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的主要成分是水。 2.血液不僅有運輸、防御和保護功能,還有參與體液調節及調節體溫等多種功能。 3.紅細胞數量少或血紅蛋白含量低,會造成貧血,為了防止貧血,必須做到營養均衡,多吃含鐵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對本節主要內容進行總結 引導總結,形成知識體系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