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七下 2.1.2 食物的消化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學案學習目標 與 核心素養 探究實踐:通過學習能夠說出消化的定義。知道消化的兩種方式,并能對不同的消化進行判斷。概述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過程(唾液、牙齒、舌的作用)。 科學思維:通過“探究唾液在饅頭消化中的作用”,提高探究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學會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提升科學實驗素養。 態度責任:通過“模擬牙齒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實驗,提升觀察、對比分析能力。 生命觀念:養成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細嚼慢咽、不吃水泡飯、愛護牙齒),用科學知識指導健康的生活。學習重點 1.概述食物在口腔的消化過程。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學習難點 1.探究唾液在饅頭消化中的作用。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預習案】1.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過程,叫______。食物的消化是從______開始的。2.唾液是由口腔中的______分泌的。唾液中含有______,能將食物中的少量淀粉分解成______,因此,細細地咀嚼饅頭,會感到有甜味。3.牙齒的咀嚼,能把食物由大塊變成小塊,增大了食物與______接觸的面積;舌的攪拌,使食物與消化液______。因此,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利于食物的______。4.食物的消化方式食物的消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消化道的______作用,把食物由大塊變成______,與消化液混合,并不斷地把食物向消化道的下端推送;另一種是由______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______,消化酶可以將食物中的蛋白質和淀粉等結構復雜、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分解成結構簡單、易被吸收的______。【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點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1.什么是消化?2.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提出的問題是什么?作出的假設是什么?3.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實驗方法步驟如何?4.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實驗的現象如何?得出什么結論?5.模擬牙齒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實驗現象如何?對現象進行分析6.模擬牙齒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可以得到什么結論?7.牙齒和舌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是什么?8.什么是物理性消化?9.什么是化學性消化?10.如何預防齲齒和保護牙齒?【訓練案】一、基礎練習1.人在吃饅頭時,感覺會越來越甜,其原因是( )A.淀粉在口腔內被分解成了蔗糖B.淀粉在口腔內被分解成了麥芽糖C.唾液變成了葡萄糖D.口腔內產生了葡萄糖2.關于饅頭在口腔中被消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唾液的分解作用B.舌的攪拌C.牙齒的咀嚼D.淀粉被徹底分解成葡萄糖3.下列過程不在口腔內發生的是( )A.淀粉分解成麥芽糖B.細嚼饅頭有甜味C.大塊肉被撕裂成小塊肉片D.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4.吃飯時細嚼慢咽的好處主要是( )A.可品味食物 B.可防止食物誤入氣管C.可將淀粉徹底消化 D.可減輕胃腸道的負擔5.下列過程不屬于消化的是( )A.舌頭對食物的攪拌作用B.通過小腸的蠕動將食物與消化液充分混合C.用刀將饅頭剁成小塊D.雞蛋在口腔里被牙齒咬切撕裂和咀嚼6.吃飯時“囫圇吞棗”的人容易得胃病,這是因為( )A.牙齒的咀嚼比胃的消化重要B.牙齒的咀嚼是胃消化的基礎C.胃的消化比牙齒的咀嚼重要D.消化功能主要的場所是胃7.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中,盡快獲得較多純凈唾液的方法是( )A.實驗前用大量生理鹽水充分漱口,直接吐出B.實驗前減少喝水,將潔凈的棉絮放入口中C.將潔凈的棉絮多次放入口中D.實驗前喝水、漱口,將潔凈的棉絮放人口中8.(2011紹興)小敏進行了認識唾液淀粉酶性質的實驗,實驗過程和結果如下表。試管編號 實驗過程 1號 2號 3號 4號①注入物質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②水溫處理 37℃ 10℃ 60℃ 37℃③加入物質震蕩 1ml蒸餾水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④滴入碘液并觀察現象 變藍 變藍 變藍 變藍這個實驗能說明唾液淀粉酶( )A.催化作用受PH影響 B.催化作用受溫度影響 C.具有專一性 D.具有高效性二、提升訓練9.(濰坊)“唾液對淀粉的消化實驗”要求在一定溫度下進行,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條件下催化作用都會逐漸降低。下圖能正確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與溫度關系的是( )10.(2018青島)下列關于圖中所示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驗可以驗證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B.水浴保溫前分別在兩支試管中進行攪拌,可使實驗現象更明顯C.滴加碘液后,兩試管中的顏色變化是①變藍,②不變藍D.該實驗可以得出37℃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較強的結論11.為了探究pH是不是影響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實驗操作步驟如下:步驟一:取3支潔凈的試管,編上號。在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毫升1%淀粉液。步驟二:在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pH不同的鹽酸溶液3毫升,使1-3號試管中反應液的pH依次穩定在3.0,4.5,6.0。步驟三:在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毫升相同的稀釋唾液(唾液的濃度滿足本實驗的要求)。搖勻后,放入37℃恒溫水浴箱中3分鐘。步驟四:在支試管中分別滴入1滴碘液,然后搖勻。步驟五:觀察并對比這3支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程度。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結果預期與結論:①若3支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程度相同.則pH______影響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②若3支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程度不相同,則pH______影響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2)實驗過程中為什么3支試管都要選擇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明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如圖):取標號為A、B、C的三支試管,各加入2mL稀淀粉糊。(1)在三支試管內各滴2滴碘液,搖勻,可見試管中溶液呈______色。(2)再在A試管內加入2mL胰液,B試管內加入2mL煮沸的唾液,C試管內加入2mL唾液,然后將這三支試管放入37℃水浴鍋中,10~15min后,三支試管內的變化分別是:A試管內溶液的顏色變化是______,這是因為______。B試管內溶液的顏色變化是______,這是因為______。C試管內溶液的顏色變化是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3)如果要探究唾液對淀粉是否具有分解作用,那么需要另設置一組實驗與______試管形成對照。應怎樣設置該組實驗?__________________。13.某中學生物科技活動興趣小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內的消化”時,進行了以下實驗:試管編號 1 2 3饅頭碎屑或塊 碎屑適量 碎屑適量 饅頭塊適量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震蕩后保溫 37℃水浴中保持10分鐘加入碘液 2滴結果 不變藍 變藍 變藍請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證明唾液對饅頭有消化作用,在2號試管的A處應加入______,作為1號試管的______。實驗。(2)1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酶,它能促進淀粉的分解。(3)1號試管與3號試管的比較可以證明:口腔中,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參考答案【預習案】1.消化 口腔2.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麥芽糖3.唾液 充分混合 消化4.機械 小塊 消化腺 消化酶 小分子【訓練案】1.B2.D3.D4.D5.C6.B7.D8.B9.D10.D11.(1)①不是 ②是 (2)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適宜溫度12.(1)藍 (2)藍色退去 胰液能分解淀粉 不發生變化(仍然保持藍色) 高溫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加入煮沸的唾液,淀粉不能被分解 藍色退去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將淀粉分解成麥芽糖 (3)C 取和C相同的試管,加入2mL稀淀粉糊和2滴碘液,然后加入2mL清水,放入37℃水浴鍋中,10~15min后,觀察顏色變化13.(1)2mL清水、對照 (2)唾液淀粉 (3)舌的攪拌和牙齒的咀嚼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