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2022-2023學年高一生物學人教版(2019)必修二課前導學【新知導學】 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20世紀20年代,大多數科學家認為 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20世紀30年代,人們認識到組成DNA的脫氧核苷酸有4種,每一種有一個特定的堿基。這一認識本可以使人們意識到 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對DNA的結構沒有清晰的了解,認為 是遺傳物質的觀點仍占主導地位。 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1.肺炎鏈球菌的類型項目 型細菌 型細菌菌落 表面 表面菌體有無致病性2.格里菲思的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實驗過程 結果分析(1)R型活細菌小鼠 R型細菌(2)S型活細菌小鼠 細菌 S型細菌(3)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小鼠 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已失活小鼠 活細菌 R型細菌轉化為 細菌,且性狀可以遺傳3.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1)實驗過程及結果結果:結論: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1.R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1)煙草花葉病毒的組成(2)侵染實驗(3)結論: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________。2.生物的遺傳物質遺傳物質 生物種類 結果 結論DNA 所有細胞生物及部分病毒 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RNA 部分病毒【問題思考】1.在艾弗里第一組(S型細菌DNA和R型活細菌混合培養)實驗中,所有R型細菌全部都轉化為S型細菌嗎?2.請根據噬菌體的代謝特點,分析能否直接利用分別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答案1.沒有。大多數后代是R型細菌,因轉化效率很低,只有少數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2.不能。因為病毒無細胞結構,其體內缺少完整的獨立生活的酶系統,專營活細胞內寄生生活,病毒在普通培養基上無法生存。【成果檢測】1.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了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 )A.DNA B.多糖 C.磷脂 D.蛋白質2.某研究小組模擬赫爾希和蔡斯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進行了如下實驗:①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②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短時間培養后進行攪拌離心,檢測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A.沉淀物、沉淀物 B.沉淀物、上清液C.上清液、沉淀物 D.上清液、上清液3.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中,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轉化因子是( )A.莢膜 B.蛋白質 C.R型細菌的DNA D.S型細菌的DNA4.煙草和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分別是( )A.DNA和DNA B. RNA和DNA C. DNA和RNA D.RNA和RNA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赫爾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S是蛋白質特有的元素,P幾乎都存在于噬菌體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別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直接地、單獨地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35S標記的蛋白質外殼并未進入宿主細胞內,32P標記的DNA進入了宿主細胞內,證明了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A正確,BCD錯誤;故選A。2.答案:C解析:短時間培養后,子代噬菌體在細菌體內不釋放出來,離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①實驗中,35S標記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子代噬菌體是利用未標記細菌的氨基酸合成其蛋白質外殼的,所以攪拌離心后,其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②實驗中,32P標記的噬菌體DNA進入到細菌體內,并作為模板復制子代噬菌體的DNA,32P存在于子代噬菌體的DNA中,所以攪拌離心后,其放射性也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故選:C。3.答案:D解析:A、莢膜不能將R細菌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A錯誤;B、S型細菌的蛋白質不能將R細菌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B錯誤;C、R型細菌的DNA不能將R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C錯誤;D、S型菌的DNA分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D正確。故選:D。4.答案:C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