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2022-2023學年高一生物學人教版(2019)必修二課前導學【新知導學】 基因表達產物與性狀的關系1.間接控制:基因 代謝過程生物性狀。2.直接控制:基因 生物性狀。 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與細胞分化1.生物體多種性狀的形成,都是以 為基礎的。2.基因類型(1)在所有細胞中都能表達的基因:指導合成的蛋白質是維持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如 、 。(2)只在某類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的基因:如 、 。3.細胞分化的本質: 。4.細胞分化的結果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導致來自同一個體的體細胞中 和 不完全相同,從而導致細胞具有不同的形態和功能。5.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原因:與基因表達的 有關。 表觀遺傳1.表觀遺傳(1)生物體基因的 保持不變,但 和 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叫作表觀遺傳。(2)表觀遺傳現象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 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3)表觀遺傳的類型有 ; 的甲基化和乙酰化等。(4)實例:蜂王和工蜂。2.基因與性狀的對應關系(1)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 的關系,一個性狀可以受 基因的影響,一個基因也可以影響 。(2)生物體的性狀不完全是由基因決定的, 對性狀也有著重要影響。【問題思考】野生型大腸桿菌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用射線照射野生型大腸桿菌得到一突變株,該突變株在基本培養基上培養時必須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長,該現象說明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狀的?答案突變株不能合成氨基酸甲,而氨基酸甲不能直接受基因的控制,基因是通過控制相關酶的合成來控制氨基酸甲的合成的,所以說明了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的。【成果檢測】1.基因控制性狀的實質是( )A.DNA的自我復制B.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直接控制性狀C.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間接控制性狀D.B和C都對2.基因控制性狀表現的主要途徑是( )A.RNA→蛋白質(性狀)B.RNA→DNA→蛋白質(性狀)C.DNA→蛋白質(性狀)D.DNA→RNA→蛋白質(性狀)3.下列有關表觀遺傳的敘述,錯誤的是( )A.表型發生變化 B.基因表達發生變化C.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D.基因的堿基序列發生變化4.下列關于基因、蛋白質和性狀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B.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如豌豆的圓粒和皺粒的形成C.基因中堿基排列順序發生改變不一定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改變D.生物體的性狀除了受基因控制外,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基因控制性狀是通過控制的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本質是蛋白質)的合成來影響細胞代謝,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也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結構來直接控制性狀,D正確,ABC錯誤。故選D。2.答案:D解析: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主要是通過轉錄形成mRNA然后翻譯成蛋白質,故D正確,其余錯誤。考點:本題考查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3.答案:D解析:A、表觀遺傳的基因型未發生變化而表型卻發生了改變,A正確;BC、表觀遺傳的基因的表達會發生可遺傳的改變,能遺傳給下一代,BC正確;D、表觀遺傳中DNA序列不發生變化,但發生DNA的甲基化等,導致基因的表達和表型發生了可遺傳的改變,D錯誤。故選D。4.答案:B解析:AB、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如白化病、豌豆的圓粒和皺粒的形成,A正確;B錯誤; C、由于密碼子具有簡并性等原因,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發生改變不一定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改變,C正確; D、生物體的性狀除了受基因控制外,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D正確。故選:B。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