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2022-2023學年高一生物學人教版(2019)必修二課前導學【新知導學】 地層中陳列的證據——化石1.概念: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 、 或生活痕跡等。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結構、行為等特征。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 的證據。3.分布:大部分化石發現于 的地層中。4.結論:大量化石證據,證實了生物是由 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而且還揭示出生物由 、由 、由 的進化順序。 當今生物體上進化的印跡——其他方面的證據1.比較解剖學證據研究比較脊椎動物的器官、系統的 ,可以為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尋找證據。2.胚胎學證據(1)胚胎學的概念:研究動植物 和 的學科。(2)脊椎動物在胚胎發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階段,這個證據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動物有共同祖先的觀點。3.細胞和分子水平的證據(1)當今生物有許多共同的特征,比如都有能進行 的細胞,細胞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等,這是對生物有 這一論點的有力支持。(2)不同生物的 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點,提示人們當今生物有著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異的大小則揭示了當今生物種類親緣關系的遠近,以及它們在進化史上出現的順序。【問題思考】曾經在地球上生存過的生物只有一小部分能夠形成化石。請依據化石的概念,分析為什么只有一小部分能夠形成化石?答案大部分生物不具有能夠持久保存的硬體部分,如骨骼、枝葉等;大部分生物個體太小,則不易成為化石或不易被發現。【成果檢測】1.人的上肢、蝙蝠的翼、鯨的鰭和貓的前肢,從外形和功能看很不相同,但比較它們的內部結構卻基本一致,這可作為生物進化中的( )A.化石證據 B.比較解剖學證據C.胚胎學證據 D.生物遺傳學證據2.科學家根據血紅蛋白α鏈中氨基酸組成上的差異,推測鯉→馬→人的蛋白質分子進化速率,從而為生物進化提供( )A.胚胎學證據 B.比較解剖學證據C.分子生物學證據 D.化石證據3.下列四種研究生物進化的證據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是( )A.化石證據 B.比較解剖學證據C.胚胎學證據 D.細胞生物學證據4.地球上現存生物都來自共同祖先,下列有關分子生物學證據的說法,錯誤的是( )A.大多數現存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B.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高C.人類與猩猩、恒河猴以及兔的血紅蛋白基因中的堿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D.不同生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都存在較大差異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人的上肢、蝙蝠的翼、鯨的鰭和貓的前肢,從外形和功能上看很不相同,但比較研究這些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發現它們的內部結構模式基本一致,說明它們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進化而來的,這屬于比較解剖學證據,B正確,ACD錯誤。故選B。2.答案:C解析:研究動物血紅蛋白α鏈中氨基酸組成上的差異,是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的范疇,所以推測鯉→馬→人的蛋白質分子進化速率,屬于分子生物學證據。故選C。3.答案:A解析: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后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化石在地層中的出現順序,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化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是化石,A正確。故選A。4.答案:D解析:除少數RNA病毒外,大多數現存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A項正確。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高,B項正確。人類與猩猩、恒河猴以及兔的血紅蛋白基因表達出來的血紅蛋白具有相同的功能,故人類與猩猩、恒河猴以及兔的血紅蛋白基因中的堿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C項正確。不同生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存在較大差異,如人和獼猴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別不大,D項錯誤。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