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節(jié) 植物生長素(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說出生長素的合成的前體物質(zhì),合成及分布部位,闡明生長素極性運輸?shù)牟课患胺绞健?br/>2.說出生長素在分子、細胞及器官水平上的作用機理。3.闡明生長素濃度與植株生長的關系,以及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敏感性,并應用上述知識解釋植物的頂端優(yōu)勢及向地性、背地性。【課前學習】一、生長素的合成、運輸、分布1.生長素的合成部位與分布部位:生長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葉和_________,是由_________經(jīng)過一系列反應形成的。生長素在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地分布在_________的部分2.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________運輸?shù)絖_______,而不能反過來運輸,這種單方向的運輸稱為__________,該運輸屬于物質(zhì)跨膜運輸方式中的_________。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________進行非極性運輸。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1.生長素的生理功能:生長素作為________,對細胞生命活動起調(diào)節(jié)作用。在細胞水平上,起著促進_________、誘導分化的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影響器官的生長、發(fā)育,促進側根和不定根的發(fā)生,影響花、葉和果實的_________。2.生長素的作用特點:生長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即較低濃度___________,濃度過高___________。體現(xiàn)生長素兩重性的實例之一是頂端優(yōu)勢,它是指植物的頂芽_______,側芽生長受到抑制的現(xiàn)象。其形成原因式頂芽產(chǎn)生的生長素________運輸,積累到側芽,側芽附近________,發(fā)育受到________。解除頂端優(yōu)勢的措施為__________。3.影響生長素發(fā)揮作用的因素:不同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同一植株的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一般________;幼嫩的細胞對生長素________,衰老細胞則________;不同________對生長素的反應敏感程度也不一樣,如根>______>______。答案:一、1.發(fā)育中的種子 色氨酸 生長旺盛 2.形態(tài)學上端 形態(tài)學下端 極性運輸 主動運輸 輸導組織二、1.信息分子 細胞伸長生長 發(fā)育 2.兩重性 促進生長 抑制生長 優(yōu)先生長 向下 生長素濃度高 抑制 去掉頂芽 3.不同 敏感 比較遲鈍 器官 芽 莖【課上學習】任務一:分析實驗:如何證明極性運輸?取某植物幼莖的一部分,形態(tài)學上端為記為A,下端記為B,然后在A處放上含生長素的瓊脂,過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B處的瓊脂中也出現(xiàn)了生長素。1.該實驗的結果和結論分別是什么?2.該實驗能否證明生長素的極性運輸?任務二:分析事實:生長素調(diào)控向地性及背地性把一個植株橫放,不久之后,它仍會是莖背地生長、根向地生長,不會一直橫向生長。生長素可能參與調(diào)控了莖的背地性及根的向地性。提示:生長素的分布受到重力的影響,會朝重力方向運輸。1.根、莖中生長素的分布大體趨勢一致嗎?根、莖向地側和背地側的生長速度分別是怎樣的?2.生長素是如何調(diào)控莖背地生長、根向地生長的?任務三:分析實驗:生長素濃度與芽生長的關系對豌豆進行保留頂芽或去除頂芽的處理,之后放置一段時間,觀察其側芽的生長狀況。組別 側芽增加的長度(mm)1.保留頂芽 3.4±0.52.去除頂芽 16.0±2.73.去除頂芽,外施生長素 1.8±0.61.在正常植株的頂芽與側芽中,生長素積累較多的是哪里?2.第1、2組處理的結果能否說明生長素抑制了側芽的生長?3.第2、3組處理的結果說明了什么?4.該實驗的結論是什么?【課后練習】1.下列有關生長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分生組織是合成生長素較旺盛的部位B.生長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C.合成生長素的部位生長素濃度不一定高D.生長素旺盛的部位生長素濃度一定最高2.下列關于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長素是植物產(chǎn)生的微量有機物B.生長素濃度過高會抑制生長,故可產(chǎn)生頂端優(yōu)勢現(xiàn)象C.生長素能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D.生長素是由色氨酸合成的蛋白質(zhì)3.下圖是對燕麥胚芽鞘的有關研究,請你仔細分析圖示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你認為根據(jù)圖片可得到的結論是( )A.生長素對植物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B.合成生長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部分C.生長素的運輸為極性運輸D.生長素主要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4.棉花長到一定的高度后,摘去頂芽,側芽就發(fā)育成枝條。這說明( )A.頂芽產(chǎn)生的生長素全部運向側芽B.原頂芽不再向側芽運送大量生長素C.頂芽摘除后,側芽開始分泌生長素D.頂芽摘除后,側芽大量分泌生長素5.如下圖所示,將植物橫放,莖彎曲向上生長,根彎曲向下生長,這與重力影響生長素的分布和根、莖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有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處生長素濃度較B處高,莖對生長素敏感性高,A處生長受抑制,B處生長快,莖向上生長B.D處生長素濃度較C處高,根對生長素敏感性高,D處生長受到抑制,C處生長快,根向下生長C.C處生長素濃度較D處高,根對生長素敏感性高,根彎曲向下生長D.B處生長素濃度較A處高,莖對生長素敏感性高,莖彎曲向上生長6.以下關于生長素的產(chǎn)生、運輸和分布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長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細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B.在植物所有組織中,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C.生長素相對集中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D.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7.下圖為研究生長素(IAA)產(chǎn)生部位及運輸方向的實驗,初始時,瓊脂塊① ⑥中不含IAA,下列對實驗結果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瓊脂塊①②中都有IAA,①>②B.瓊脂塊③④中都有IAA,③≈④C.瓊脂塊⑤⑥中都有IAA,⑤≈⑥D.瓊脂塊③④中含有的IAA分別與⑤⑥中的相等8.圖一是將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側,胚芽鞘彎曲的情況(彎曲角度用A表示);圖二是生長素對胚芽鞘生長的促進作用示意圖。由此可以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在b點時A具有最小值B.當生長素濃度位于b~c點之間時,對胚芽鞘仍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C.因光會影響生長素在瓊脂中的分布,故本實驗必須在黑暗條件下進行D.由圖二可知生長素對于胚芽鞘的生長作用具有兩重性9.觀察下列兩個關于生長素作用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長素對Ⅰ、Ⅳ處的生長起促進作用,對Ⅱ、Ⅲ處的生長起抑制作用B.若乙圖中Ⅰ處的生長素濃度在甲圖的BD段,則Ⅱ處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F點以下C.若乙圖中Ⅲ處的生長素濃度在甲圖的AB段,則Ⅳ處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EF段D.乙圖中Ⅳ處的生長素濃度能促進此處生長是因為促進細胞數(shù)量增多而生長10. 圖1是將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側,胚芽鞘彎曲的角度用α表示;圖2是生長素對胚芽鞘生長的促進作用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由圖二可知生長素對胚芽鞘的生長有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特點B.當生長素濃度小于b點濃度時,隨生長素濃度的增加α逐漸減小C.只有生長素濃度高于c點濃度時,生長素才會抑制胚芽鞘的生長D.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在b點時,α具有最大值11.據(jù)下圖回答下列與生長素有關的一些問題。(1)從圖甲可知,對莖生長促進作用最佳的生長素濃度,對根的生長表現(xiàn)為________作用。(2)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會使用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去除某些農(nóng)作物田間的雜草,分析圖乙并指出該方法可能適用的作物種類及去除的雜草種類,并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從圖丙中可以讀到以下信息:曲線中H點表示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為g,在OH段隨生長素濃度的增高,________,在HC段隨著生長素濃度的增高,________。(4)據(jù)圖丙分析,若植物幼苗出現(xiàn)向光性,且測得向光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其背光側生長素的濃度范圍應為________。(5)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現(xiàn)出莖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且測得其莖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m,則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范圍應為________。參考答案及解析:1.D 生長素主要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合成、分布,這是其合成與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但其合成部位的濃度不一定最高,典型例子是頂芽的生長素會運輸至側芽,進而導致側芽生長素濃度過高而抑制其生長2.D 生長素的化學本質(zhì)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質(zhì)3.C 本題考查實驗結果和結論邏輯關系,本實驗只研究了生長素的運輸,有關其合成、分布及生理作用的結論無法得出4.B 本題考查頂端優(yōu)勢的形成原理,側芽之前被抑制是因為頂芽向其運送生長素,加上其本身分泌的生長素,致使側芽生長素過量抑制生長5.B 生長素的運輸受重力影響,故無論根莖都是近地側生長素濃度較高,但由于根對生長素更敏感程度不同,故如B選項所說,D處生長受抑制而引發(fā)根向地生長6. B 生長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生長旺盛的部位,如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A正確;在植物不同組織中,生長素可進行極性運輸、非極性運輸和橫向運輸,B錯誤;生長素相對集中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C正確;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長素分布不均勻使背光側生長快造成的,D正確。7. B ①、②瓊脂塊中都有IAA,雖然有單側光照射,但由于尖端插的云母片阻止生長素的橫向運輸,故①=②,A錯誤;由于瓊脂塊不能感受光刺激,故③、④瓊脂塊中都有IAA,③=④,B正確;由于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到下端運輸,故⑤、⑥瓊脂塊無生正素,C錯誤;③、④瓊脂塊中含有的IAA,⑤、⑥中無生長素,D錯誤。8. C 由圖二可知,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在b點時促進作用最強,胚芽鞘彎曲最大,A具有最小值,A正確;當生長素濃度位于b~c點之間時,曲線在橫軸以上部分,表明生長素對胚芽鞘仍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B正確;單側光會影響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分布,不會影響生長素在瓊脂中的分布,該實驗中已去除胚芽鞘尖端,故本實驗不需要在黑暗條件下進行,C錯誤;由圖二可知,低濃度生長素促進生長,高濃度生長素抑制生長,即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D正確。9. B 乙圖中生長素對Ⅰ、Ⅲ、Ⅳ處的生長都起促進作用,A錯誤;識圖分析可知,Ⅰ處生長比Ⅱ處快,且根對生長素敏感性強,Ⅱ處濃度高導致該處生長受抑制,所以Ⅱ處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F點以下,B正確;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Ⅳ處的生長速度大于Ⅲ處的生長速度,若乙圖中Ⅲ處的生長素濃度在甲圖的AB段,則Ⅳ處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BD段,C錯誤;生長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生長,從而促進植物生長,D錯誤。10.D 圖1中胚芽鞘彎曲的角度α取決于左右兩側生長速度的差異,由于右側沒有放置帶生長素的瓊脂,故左側生長素的促進作用越大,左右生長差異越大,則α越小。故生長素濃度從0點到b點,α逐漸減小,在b點達到最小值,之后逐漸增大。達到c點時植物將豎直生長,濃度高于c點后,植物可能因高濃度生長素的抑制作用,反而向左側彎曲生長11.【答案】(1)生長受抑制(2)可用于去除單子葉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因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更敏感,可使用較高濃度生長素,做到抑制其生長的同時不影響(或促進)作物生長(3)促進作用增加;促進作用減弱(4)m-2m(5)0-m【解析】第(3)問回答時注意區(qū)分促進作用減弱及抑制,本圖所示橫坐標以上皆為促進,只是過g點之后促進效果減弱;第(4)問植物會向光生長,則背光側生長速度更快,且根據(jù)生長素運輸特點,背光側生長素應更多,故背光側生長素的區(qū)間是生長速度高于向光側且濃度高于向光側的m-2m;同理第(5)問莖近地側生長素濃度高于背地側,且生長速度更快,故選擇背地側生長素的區(qū)間是生長速度低于近地側且濃度低于近地側的0-m。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節(jié) 植物生長素(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植物生命活動調(diào)節(jié)現(xiàn)象,說出生命活動調(diào)節(jié)的一般模式,說明植物生命活動調(diào)節(jié)及意義;2.通過分析植物生長素發(fā)現(xiàn)過程中科學家們的實驗,探討這些實驗的巧妙設計思路,梳理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促進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發(fā)展;3.通過分析細胞學和分子水平的證據(jù),闡明植物向光生長的原因。【課前學習】 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1.生長素發(fā)現(xiàn)相關的經(jīng)典實驗:在達爾文的實驗中,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___________, 彎曲部位是__________。詹森的實驗是要證明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可以透過__________傳遞給下部。拜爾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________造成的。溫特的實驗進一步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的確實是一種________引起的,并將其命名為________。1946年,科學家從高等植物中分離出該物質(zhì),并確認它的化學本質(zhì)是________。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析:在________的照射下,胚芽鞘________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________一側,________一側細胞生長得快,結果胚芽鞘向生長________的一側彎曲,從而造成向光彎曲生長。3.植物激素的定義:由________產(chǎn)生,能從產(chǎn)生部位運送到________,并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1.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尖端下部 瓊脂片 不均勻 化學物質(zhì) 生長素 吲哚乙酸 2.單側光 背光 向光 背光 慢 3.植物體內(nèi) 作用部位 微量有機物【課上學習】任務一:閱讀教材溫特實驗,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1. 溫特實驗基于什么假設進行的?2.若假設成立,則演繹得到哪種結果,或者說可以觀察到哪種事實?3.溫特用哪種方法觀察到了事實?4.如果對實驗加以完善,補充實驗應該怎么做?5.溫特實驗巧妙在哪里?任務二:請總結四位科學家的主要思路與方法,填入下表。實驗者 主要思路與方法達爾文父子詹森拜爾溫特任務三:分析下面實驗,思考并完成下面兩個問題。1.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結論?2.如何進一步設計實驗,研究單側光導致生長素分布不均的原因?【課后練習】1.把燕麥幼苗放在左側照光的條件下培養(yǎng),幼苗將( )A.直立生長 B.向左側彎曲生長C.向右側彎曲生長 D.停止生長2.下圖所示是對燕麥胚芽鞘進行的向光性實驗(圖中錫箔帽不透光,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圖中能彎向光源生長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3.驗證單側光照射會導致燕麥胚芽鞘中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這一結論,需要先利用瓊脂塊收集生長素,之后再測定其含量。假定在單側光照射下生長素的不均勻分布只與運輸有關, 下圖所示收集生長素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4.科學家溫特做了如下實驗:把切下的燕麥尖端放在瓊脂塊上,幾小時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將瓊脂塊切成小塊。再將經(jīng)處理過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麥胚芽鞘一側,結果胚芽鞘會朝對側彎曲生長。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沒有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胚芽鞘則既不生長也不彎曲。該實驗證明了 ( )A.生長素只能從頂端運輸?shù)巾敹艘韵?br/>B.引起胚芽鞘彎曲的是某種化學物質(zhì)C.植物生長素的化學本質(zhì)是吲哚乙酸D.單側光會引起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5.單側光照到莖尖上,其背光面的生長素分布 ( )A.多,莖尖向光生長 B.少,莖尖向光生長C.多,莖尖背光生長 D.少,莖尖背光生長6.下列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植物激素由植物體某些部位合成B.植物激素運輸?shù)教囟ú课话l(fā)揮作用C.植物激素是發(fā)揮調(diào)節(jié)作用的信號分子D.植物激素進入靶細胞并催化特定反應7.植物激素不同于動物激素的特點是 ( )A.體內(nèi)的含量極少 B.不產(chǎn)生于內(nèi)分泌腺C.能調(diào)節(jié)新陳代謝 D.能調(diào)節(jié)生殖發(fā)育8. 如下是生長素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部分實驗示意圖,根據(jù)圖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一證明生長素的產(chǎn)生依賴光照B.實驗二證明頂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能向下運輸C.實驗三證明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是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分布不均D.實驗四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影響”是生長素9.如圖所示,a、b、c為對胚芽鞘做不同處理的實驗,d為一植株被紙盒罩住,紙盒的一側開口,有單側光照。下列對實驗結果的描述,正確的是( )A.a(chǎn)、b向光彎曲生長,c背光彎曲生長B.a(chǎn)直立生長,b、c向光彎曲生長C.圖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轉(zhuǎn)紙盒,一段時間后,植株向左彎曲生長D.圖d中如果將紙盒和植株一起旋轉(zhuǎn),則植株向紙盒開口方向彎曲生長10.制備含有不同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分別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頂端一側,如圖1。一段時間后,測量其彎曲度α,結果如圖2。請回答問題:(1)生長素的化學本質(zhì)是____________。(2)胚芽鞘能夠向生長素含量較____________的一側彎曲生長。(3)當瓊脂塊中生長素含量為0 mg/L時,胚芽鞘不生長,說明瓊脂對胚芽鞘生長_________(有、沒有)促進作用。(4)瓊脂塊中的生長素濃度約為____________mg/L時,胚芽鞘彎曲度最大。當生長素濃度為0.30 mg/L時,對其下部細胞生長起____________作用。11. 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為了研究植物體的向光性,設計實驗如下圖所示。A瓊脂塊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瓊脂塊上沒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環(huán)境中對切去尖端的胚芽鞘進行的不同處理。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在溫特之前,科學家研究初步認為,胚芽鞘向光生長是由 部位產(chǎn)生某種化學物質(zhì)向下運輸后引起的,溫特推想這種物質(zhì)也可以擴散到瓊脂塊中。(2)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②的現(xiàn)象說明A瓊脂塊中確含有某種化學物質(zhì),且這種物質(zhì)的作用是________。(3)③和④的現(xiàn)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夠向該物質(zhì)分布________(多、少)的一側彎曲生長;設置⑤和⑥組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該實驗應在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其原因是該物質(zhì)分布會受到________的影響。(4)自然界中,植物體在單側光照的條件下,向光彎曲生長,是因為該化學物質(zhì)在背光側分布較________。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該物質(zhì)的化學本質(zhì)是________,根據(jù)其作用取名為________。12.研究發(fā)現(xiàn),正在生長的植物細胞具有“酸生長”特性,即pH 4~5的溶液促進細胞伸長生長。為了研究這一現(xiàn)象的內(nèi)在原因,研究者用黃瓜幼苗快速生長的下胚軸切段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及結果如圖1和2。(1)多細胞植物體的伸長生長是細胞數(shù)量和/或______________增加的結果。(2)如圖1所示,研究者通過冰凍融化去除下胚軸切段中的原生質(zhì)體,僅剩_________,經(jīng)這種處理后的下胚軸切段稱為Y。(3)由圖可知,對Y進行的實驗處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圖2結果表明,Y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決定這種特性的物質(zhì)最可能是___________(選填:纖維素/果膠/蛋白質(zhì))。(5)研究者發(fā)現(xiàn)生長素可通過誘導細胞膜外環(huán)境的pH值降低,促進細胞生長。已知植物細胞膜上有H+泵、水通道、生長素受體、鉀通道、蔗糖運載體等。在上述實驗結果的基礎上,請選用已知信息,提出生長素促進細胞生長的一種可能機制。參考答案:1.B2.B 甲圖中無感光點,直立生長;乙圖彎向光源生長;丙生長素分布不均,彎向光源生長,丁圖她跟她關系分布均勻,直立生長。3.B4.B 要證明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應另設一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實驗,A錯誤;接觸胚芽硝尖端的瓊脂塊能使胚芽硝彎曲生長,未接觸胚芽稍尖端的瓊脂塊不能使胚芽硝彎曲和生長,則造成胚芽稍彎曲的刺激是尖端產(chǎn)生的某種化學物質(zhì),B正確;該實驗不能證明生長素的化學本質(zhì),C錯誤;該實驗中沒有單側光,不能證明該結論,D錯誤。5.A6.D7.B8. C 圖中實驗一條件下,兩個胚芽鞘都發(fā)生了生長,但是尖端見光的胚芽鞘發(fā)生了向光彎曲生長,該實驗證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而不能證明生長素的產(chǎn)生依賴光照,A錯誤;實驗二中無尖端的胚芽鞘沒有放瓊脂片,有尖端的胚芽鞘放置了瓊脂片,因此并不能證明生長素是尖端產(chǎn)生的,也有可能是瓊脂片中的,B錯誤;實驗三的自變量為尖端所處的位置,結果胚芽鞘向?qū)葟澢L,證明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是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分布不均勻,C正確;實驗四證明胚芽鞘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D錯誤9.D 圖a中由于長生素不能透過玻璃片,故a直立生長;圖b中生長素能透過瓊脂片(即瓊脂片的處理可以忽略),單側光照使b向光彎曲生長;圖c中由于胚芽鞘沒有尖端,對光不產(chǎn)生反應,c向右側彎曲生長;圖d中固定植株,旋轉(zhuǎn)紙盒,植株向右彎曲生長,如果將紙盒和植株一起旋轉(zhuǎn),光只能從開口處進入,因此植株彎向紙盒開口方向生長。綜上所述,D正確。10.【答案】(1)吲哚乙酸 (2)少(低) (3)沒有 (4)0.25 促進【解析】(1)生長素的化學本質(zhì)是吲哚乙酸。(2)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生長素濃度增大,促進作用增強,胚芽銷生長較快,故胚芽稍能夠向生長素含量較少的一側彎曲生長。(3)當瓊脂塊中生長素含量為0mg/L時,胚芽銷不生長,彎曲度為0,說明瓊脂對胚芽銷生長沒有促進作用。(4)據(jù)圖可知:瓊陷塊中的生長素濃度約為0.25mg/L時,胚芽硝彎曲度最大;當生長素濃度為0.30mg/L時,對其下部細胞生長起促進作用,但促進作用有所減弱。11.【答案】(1)胚芽鞘尖端 (2)促進胚芽鞘生長(促進生長) (3)少瓊脂 光照(4)多 吲哚乙酸 生長素【解析】(1)在溫特之前,科學家研究初步認為,胚芽硝向光生長是由胚芽崩尖端產(chǎn)生的某種化學物質(zhì)向下運輸后引起的。(2)②的現(xiàn)象說明A瓊脂塊中確實含有胚芽稍尖端產(chǎn)生的某種化學物質(zhì),能促進胚芽稍生長。(3)③和④胚芽銷均彎向放置瓊脂塊的對側生長,即向生長素分布少的一側彎曲生長,所以③和④的現(xiàn)象均表明,胚芽稍能夠向該物質(zhì)分布少的一側彎曲生長;⑤和⑥組進行對照,目的是排除瓊脂塊對胚芽稍生長的影響。(4)自然界中,植物體在單側光照的條件下,向光彎曲生長,是因為該化學物質(zhì)在背光側分布較多;后研究發(fā)現(xiàn),該物質(zhì)的化學本質(zhì)是嗎|躲乙酸,根據(jù)其作用取名為生長素。12.【答案】(1)長度(體積) (2)細胞壁構成的切段(細胞壁)(3)①一組加熱,一組不加熱,②分別、先后放入不同酸度的溶液中(4)在酸性條件下伸長,在加熱后該特性喪失 蛋白質(zhì)(5)生長素與受體結合,激活了膜上運輸H+的泵,將H+從細胞內(nèi)轉(zhuǎn)運到細胞外的細胞壁中,降低pH,促進細胞壁伸展,進而促進細胞體積增大。【解析】(1)多細胞植物體的伸長生長是細胞數(shù)量增加和長度(體積)增大結果。(2)根據(jù)對照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分析,實驗的自變量有是否加熱、pH,因此對Y進行的實驗處理為:①一組加熱,一組不加熱;②分別、先后放入不同酸度的溶液中。(3)根據(jù)圖2實驗結果分析可知,Y的特性應該是在酸性條件下伸長,而在加熱后該特性喪失;加熱組的切段生長長度低于未加熱組,由于蛋白質(zhì)加熱可以變性,可以推測決定黃瓜切斷“酸生長”特性的物質(zhì)最可能是蛋白質(zhì)。(4)根據(jù)題意分析,生長素促進細胞生長的一種可能機制為:生長素與受體結合,激活了膜上運輸H+的泵,將H+從細胞內(nèi)轉(zhuǎn)運到細胞外的細胞壁中,降低pH,促進細胞壁伸展,進而促進細胞體積增大。圖1圖2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節(jié) 植物生長素(第一課時).doc 第1節(jié) 植物生長素(第二課時).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