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冊《4.1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教學設計第1課時【核心素養】1.態度責任:正確認識基因和蛋白質的關系,建立正確的遺傳表達觀念。2.生命觀念:通過學習基因的表達,理解生命的延續與發展,形成進化的觀點,樹立正確的自然觀。3.科學思維:通過分析比較,掌握類比方法,提高分析歸納能力。4.探究實踐:通過小組合作構建、修正轉錄過程的模型,提高小組協作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習目標】1.概述RNA的結構、種類和功能。。2.概述遺傳信息轉錄的過程。【教學重點】1.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中間物質──RNA的基本單位、化學組成和種類,以及它與DNA在組成、結構、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異同。2、概述基因表達的轉錄過程。【教學難點】基因表達的轉錄過程。【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法、課堂討論法、情景演示法、教師講授法。【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創設情景-新課導入展示圖片細胞核中DNA和RNA的關系,發出疑問:基因是如何指導蛋白質合成的呢?二、探索新知(一)RNA和DNA的區別[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比較DNA與RNA,將前后知識聯系起來,并讓學生體會結構決定功能的生物學原理。銜接:剛才同學們的概括非常的全面,看來大家對于DNA和RNA的區別掌握的很好,那同學們回憶一下咱們學過的知識,RNA有幾種呢? 接下來我們來總結一下不同的RNA功能。(二)RNA的種類(1)信使RNA(mRNA)功能:將DNA的遺傳信息轉錄下來,傳遞至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控制蛋白質的合成。(2)轉運RNA(tRNA)功能:專一性(專一識別一種氨基酸的密碼子、轉一轉運一種氨基酸)(3)核糖體rRNA:與核糖體的合成有關。(三)遺傳信息的轉錄過程提問:DNA 中的遺傳信息是怎樣傳給mRNA的呢?1.轉錄:在細胞核內,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的原則合成RNA的過程。銜接:觀看視頻,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DNA完全解開后再轉錄嗎?還是邊解旋邊轉錄?(2)DNA的兩條鏈都能轉錄嗎?(3)轉錄的原料、酶分別是什么?(4)轉錄過程中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有什么特殊情況?(5)產物是什么?去向如何?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課后小結】【板書設計】第2課時【學習目標】1.概述遺傳信息翻譯的過程。2.概述中心法則的內容和實質。【教學重點】1.理解密碼子的特性。2.述基因表達的翻譯過程和中心法則。【教學難點】基因表達的翻譯過程。【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法、課堂討論法、情景演示法、教師講授法。【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創設情景-新課導入上街內容我們學習了DNA的轉錄過程,學習了RNA的種類。接下來我們正式學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二、探索新知(一)遺傳信息的翻譯1、概念: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作翻譯。2.遺傳密碼:遺傳學上把mRNA中決定氨基酸的不同堿基排列順序,叫做“遺傳密碼”。把其中決定一個氨基酸的相鄰的三個堿基成為密碼子。3.密碼子種類:銜接:通過觀察密碼子表,同學們能看出來什么,密碼子有什么特性呢?4.密碼子的特性:(1)密碼子的專一性(2)密碼子的簡并性(3)密碼子的通用性[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對比,鍛煉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加強密碼子特性的記憶。5.tRNA的結構和功能特點:每種tRNA只能識別并轉運一種氨基酸。銜接:接下來請看屏幕,觀看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請帶著以下問題觀看: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有什么特點?翻譯過程中需要什么條件,可類比DNA的轉錄過程分析總結。6.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7.翻譯的特點:①以mRNA為模板。②一條mRNA上可以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③肽鏈由相鄰的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形成。8.意義:使mRNA上的遺傳信息反映到蛋白質結構上。[設計意圖]視頻可直觀讓學生感受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帶著問題觀看,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翻譯過程的記憶,通過類比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二)中心法則1.中心法則的提出及其發展以DNA自身為模板合成子代DNA,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以信使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從而決定生物的性狀表現,叫中心法則。(三)復制、轉錄、翻譯相關的計算1.DNA的堿基數、mRNA的堿基數、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數量關系:基因中堿基數:mRNA的堿基數:蛋白質的氨基酸數=6n:3n:n(若為DNA的堿基數,則要大于6n)2.蛋白質中肽鏈條數+肽鍵數(或脫水數):=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數目=參加轉運的tRNA的數目=1/3 mRNA的堿基數=1/6 基因的堿基數【課后小結】【板書設計】1.2.中心法則:【課后作業】《步步高》4.1.1-4.1.2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課時對點練【教學反思】亮點:導入新穎,學生可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視頻輔助知識講解,直觀提供知識記憶,強識強記。不足:小組討論欠缺,學生活動單薄。建議:調整課堂學生活動,更快調動學生主動積極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