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1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闡述血液的組成和功能。觀察人血永久涂片,區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血液的組成和功能。2、教學難點觀察人血永久涂片,區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教師結合課件,提出問題串。當我們去體檢或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規的檢查。為什么血液化驗可以作為判斷是否健康、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呢?為什么失血過多會導致死亡?對失血多的病人,為什么要及時輸血而不是輸液?2、新課講授教師結合課件,講解血液經過離心或靜置出現分層現象。課件給出檢驗報告的一部分內容,提出該報告中的男子是否處于健康的狀態?學生分組進行討論:1.含有抗凝劑的血液,離心或靜置一段時間后分成了幾層?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分層現象?2.綜合上面的資料,你認為血液可能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常規化驗單上所列的血液成分,應分別位于哪一層?3.為什么把血液稱為“流動的組織”?教師引導學生給出答案:1.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組成成分,它們的比重不一樣,所以,含有抗凝劑的血液離心或靜置一段時間后,就會逐漸分成上下兩層,兩層中間還有一薄層白色物質。2. 2.血液是由上層的淡黃色半透明液體,下層深紅色部分以及中間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組成的。紅細胞和所含的血紅蛋白在下層深紅色的物質里,白細胞和血小板在中間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中。3.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3類。這些細胞與血漿共同構成血液,完成物質運輸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種組織,屬于結締組織。血液可以流動,因此把血液稱為“流動的組織”。教師課件給出血液加入抗凝劑和不加抗凝劑的對比圖。講解血液的組成。一、血漿課件給出血漿成分示意圖。帶領學生了解血漿的成分,講解血漿的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二、血細胞教師給出人血永久涂片的示意圖。帶領學生區分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講授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特征和功能以及對應的癥狀。紅細胞:特征:形狀為兩面凹的圓餅狀邊緣較厚、中間較薄。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因此壽命不長,一般只能生存120天左右。富含血紅蛋白,因此紅細胞呈紅色。功能:運輸氧氣。血紅蛋白:含鐵的蛋白質。在氧含量高的地方, 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貧血時面色蒼白并有頭暈、乏力、氣急等。多吃含有鐵和蛋白質的食物,如木耳、海帶、瘦肉、動物肝臟等。白細胞:特征:比紅細胞大;數量少;有細胞核功能:吞噬病菌,對人體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白細胞過多,可能有炎癥。血小板:特征:很小;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功能:加速止血和凝血。教師結合課件解釋血小板的止血凝血過程。血小板過少,可能會出現血流不止的情況或血友病;血小板過多,可能會出現血栓。學生分組討論,完成表格:教師引導學生,課件給出答案:最后,教師結合課件總結血液的組成和功能。功能:血液不僅具有運輸作用,而且還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四、板書設計第4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1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血液的組成: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對比: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