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第一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學習目標】1.基于闡明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闡明分離定律。2.通過對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分析,培養歸納與演繹的科學思維。【基礎梳理】一、豌豆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1.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豌豆的特點 優勢傳粉、 受粉,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 用豌豆做人工雜交實驗,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 的性狀且能夠穩定地遺傳給后代 實驗結果易于觀察和分析花較 易于操作子代個體數量較 用數學統計方法分析結果更可靠2.人工異花傳粉的操作步驟:(1)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去雄的時期為花蕾期;去雄的目的是避免自花傳粉。(2) :套上紙袋,以免外來花粉干擾,這也是植物雜交實驗中必需的步驟。(3)人工 :待雌蕊成熟時,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除去雄蕊的花的柱頭上。(4)再 :傳粉后繼續 ,防止外來花粉干擾。3.相關概念(1)自交: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之間的交配,植物的 、同株異花傳粉均屬于自交。(2)相對性狀: 的 性狀的不同 。二、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1.實驗過程P(親本) 高莖×矮莖↓F1(子一代) 高莖↓ F2(子二代) 高莖∶矮莖比例接近 3∶1(1)雜交:遺傳因子組成 的個體間的相互交配。(2)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對而言的,若甲類型個體作父本,乙類型個體作母本,稱為正交,則甲類型個體作母本,乙類型個體作父本,稱為 。(3)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子一代 出來的性狀。(4)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子一代 出來的性狀。(5)性狀分離: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 和 現象。2.實驗中相關符號及含義符號 P F1 F2 × ♀ ♂含義三、對分離現象的解釋1.假說內容:(1)生物的性狀是由 決定的。(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 存在的。(3)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 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 的。2.遺傳圖解F2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DD∶Dd∶dd= 。F2性狀及比例:高莖∶矮莖= 。2.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取小桶放彩球→混合→彩球隨機取球并記錄→放回小桶并搖勻→重復實驗提示:重復次數越 越準確。四、對分離現象的驗證1.測交實驗:即 與隱性純合子雜交。作用:驗證分離定律的正確性;檢測待測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2.圖解五、分離定律1.內容: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別進入 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適用條件:(1) 生物。(2)進行 生殖。(3)細胞核中的遺傳因子。(4)只研究 相對性狀的遺傳。【拓展延伸】一、分離定律異常情況分析1.不完全顯性如遺傳因子A和a分別控制紅花和白花,在完全顯性時,Aa自交后代中紅(AA、Aa):白(aa)=3∶1;在不完全顯性時,Aa自交后代中紅(AA)∶粉紅(Aa)∶白(aa)=12∶1。2.某些致死遺傳因子導致性狀分離比改變(1)隱性純合致死:由于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只表現一種性狀,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AA∶Aa=1∶2(2)顯性純合致死: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有兩種表現性狀,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Aa∶aa=2∶1。(3)配子致死:致死遺傳因子在配子時期發揮作用,導致不能形成有生存力的配子的現象。例如:雄配子A致死,則Aa自交后代中有兩種表型,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Aa∶aa=1∶l。【例題】一豌豆雜合子(Aa)植株自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隱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隱性個體有50%死亡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隱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答案:B解析:理論上Aa自交后代應為AA∶Aa∶aa=1∶2∶1,若自交后代AA∶Aa∶aa=2∶3∶1,則可能是含有隱性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的,A正確;若自交后代AA∶Aa∶aa=2∶2∶1,則可能是顯性雜合子和隱性個體都有50%的死亡造成的,B錯誤;若含有隱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則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C正確;若花粉有50%的死亡,并不影響花粉的基因型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狀分離比仍然是1:2:1,D正確。【課堂練習】1.豌豆高莖(D)對矮莖(d)為顯性,現有一批基因型為DD與Dd的高莖豌豆,兩者的數量比為1:1,自然狀態下,其子代中高莖與矮莖豌豆的數量比為( )A.7:1 B.3:1 C.15:1 D.5:12.下列不屬于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原因是( )A.豌豆花比較大,易于做人工雜交實驗 B.豌豆具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C.豌豆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 D.豌豆花是單性花,易于操作3.下列與遺傳學概念或遺傳學實驗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豌豆豆莢的綠色與飽滿屬于兩種性狀B.穩定遺傳的個體其基因型一定是純合的C.測交后代同時出現顯、隱性性狀的現象稱為性狀分離D.豌豆雜交實驗中父本需要去雌,母本需要去雄4.孟德爾驗證分離定律時,讓純合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雜交的F2進一步自交產生F3植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F2自交一半的植株能夠穩定遺傳B.F2高莖植株中2/3的個體不能穩定遺傳C.F2雜合子自交的性狀分離比為3︰1D.F3中的高莖植株與矮莖植株均為純合子5.基因分離定律表明,雜合子的特點是( )A.能穩定遺傳,自交后代發生性狀分離 B.能穩定遺傳,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C.不能穩定遺傳,自交后代發生性狀分離 D.不能穩定遺傳,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6.在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下列對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判斷,錯誤的是( )A.具有顯性性狀的兩個體雜交,子代只出現顯性性狀B.具有隱性性狀的兩個體雜交,子代只出現隱性性狀C.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體雜交,子代中可能同時出現顯性個體和隱性個體D.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體雜交,子代可能均表現為顯性性狀7.某養兔場有黑色兔和白色兔,假如黑色(B)對白色(b)為顯性,要想鑒定一只黑色公兔是雜種(Bb)還是純種(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讓該公兔充分生長,以觀察其膚色是否會發生改變B.讓該黑色公兔與黑色母兔(BB或Bb)交配C.讓該黑色公兔與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D.從該黑色公兔的表現型即可分辨8.某種植物的羽裂葉和全緣葉是一對相對性狀。某同學用全緣葉植株(植株甲)進行了下列四個實驗。①讓植株甲進行自花傳粉,子代出現性狀分離②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均為全緣葉③用植株甲給羽裂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1:1④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3:1其中能夠判定植株甲為雜合子的實驗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豌豆自然狀態下進行自交,Dd占1/2,只有Dd自交后代中出現1/4的dd(矮莖),因此自然狀態下,子代中矮莖豌豆占1/8,高莖豌豆占7/8。因此本題選A。2.答案:D解析: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豌豆具有多對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豌豆花為兩性花,花比較大,易于操作,D項符合題意。3.答案:A解析:豆莢的顏色和豆莢的形狀是豌豆的兩種性狀,A正確;穩定遺傳是指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穩定遺傳的個體并不一定是純合子,B錯誤;親本只表現顯性性狀,后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屬于性狀分離,測交時親本既有顯性性狀,也有隱性性狀,C錯誤;豌豆雜交實驗中只需對母本去雄,不需要對父本去雌,D錯誤。4.答案:D解析:F2植株自交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 aa= 1︰2︰1,則純合子AA和aa所 占比例為1/2,即F2自交一半的植株能夠穩定遺傳,A正確;F2高莖植株中有 1/3AA和2/3Aa,故F2高莖植株中2/3的個體不能穩定遺傳,B正確;F2雜合子 (Aa)自交的性狀分離比為3︰1,C正確;F3中的高莖植株的基因型為AA或Aa,D 錯誤。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基因分離定律的有關內容。雜合子自交,后代中顯性性狀:隱性性狀=3:1,表明雜合子不能穩定遺傳,自交后代發生性狀分離。6.答案:A解析:具有顯性性狀的兩個體雜交,若均為雜合子,則子代會出現性狀分離,即同時出現顯性個體和隱性個體,A錯誤,C正確;具有隱性性狀的兩個體雜交,子代只出現隱性性狀,B正確;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體雜交,若有一方是顯性純合子,則子代均表現為顯性性狀,D正確。7.答案:C解析:要想鑒定一只黑色公兔是雜合子(Bb)還是純合子(BB),最合理的方法是測交,即讓該黑色公兔與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若子代全為黑色兔,則表明該黑色公兔是純合子(BB),若子代出現白色兔,則表明該黑色公兔為雜合子(Bb)。8.答案:B解析:①若植株甲自花傳粉,子代出現性狀分離,可以說明全緣葉為顯性性狀,且甲為雜合子;②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均為全緣葉,可以說明甲和另一全緣葉植株至少有一個為純合子,不能判斷相對性狀的顯隱性,也不能確定甲是否為雜合子;③用植株甲給羽裂葉植株授粉,子代性狀分離比為1︰1,雜交類型屬于測交,不能判斷性狀的顯隱性,甲可能為雜合子(全緣葉為顯性性狀時),也可能為純合子(全緣葉為隱性性狀時);④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比例為3︰1,說明甲為雜合子。故B正確,A、C、D錯誤。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