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 生物的進化3.1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學習目標】1.闡述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等概念的內涵。2.運用數學方法討論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3.闡明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基礎梳理】一、種群和種群基因庫1.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個體,而且是個體的表型。2.種群:生活在 的 的集合叫做種群。種群中基因傳遞的特點:種群在繁衍過程中,個體有新老交替, 卻代代相傳。3.種群基因庫:一個種群中 個體所含有的 基因,叫作這個種群的基因庫4.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 的比值。計算:基因頻率= 。二、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1.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以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 。2.自然界中可遺傳變異的來源: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于 。其中 和 統稱為突變。突變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對的,是由 決定的。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 , 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三、自然選擇對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變化,導致生物朝著 不斷進化。【拓展延伸】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計算1.根據定義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①當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以A、a為例)②當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時(以XB、Xb為例)③根據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以A、a為例)【課堂練習】1.兔的脂肪白色(F)對淡黃色(f)為顯性,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純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黃色脂肪兔組成,F、f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A.15%、85% B.25%、75% C.35%、65% D.45%、55%2.某植物種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如下圖甲所示,種群中每種基因型的繁殖成功率如下圖乙所示。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的變化最可能是( )A.升高、降低 B.降低、降低 C.降低、升高 D.升高、升高3.蝸牛的有條紋(A)對無條紋(a)為顯性。在某一地區的蝸牛種群內,有條紋(AA)個體占55%,無條紋個體占15%,若蝸牛間進行自由交配得到F1,則F1中A的基因頻率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是( )A.30%、21% B.30%、42% C.70%、21% D.70%、42%4.某小鼠群體中,A+、A、a互為等位基因,該種群基因型及個體數如下表。基因型 A+A+ A+A A+a AA Aa aa個體數 100 200 300 100 200 100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的基因頻率是35%B.A+、A、a是基因突變的結果C.A+和A的根本區別是堿基序列不同D.該小鼠群體所有的A+、A、a基因,構成該小鼠種群的基因庫5.一對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體上,經調查,兔群中雕兔基因型頻率為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頻率為FF(20%)、Ff(40%)、ff(40%)。假設隨機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則子代中( )A.基因型頻率改變,該群體發生了進化B.Ff基因型頻率為52%C.雌兔中的F基因頻率為60%、雄兔中的F基因頻率為40%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頻率不同,進化方向相同6.假設某果蠅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相等,且對于A和a這對等位基因來說只有Aa一種基因型。回答下列問題:(1)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則該果蠅種群中A基因頻率:a基因頻率為_____。理論上,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數量比為_____,A基因頻率為_____。(2)若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的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2:1,則對該結果最合理的解釋是_____。根據這一解釋,第一代再隨機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個體數量的比例應為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基因頻率的計算。由題意可知,FF的個體為500只,ff的個體是1500只,因此F的基因頻率=F的個數/(F+f的總數)×100%=(500×2)/(2000×2)×100%=25%,f的基因頻率=1-F的基因頻率=1-25%=75%,B項正確。2.答案:C解析:由題圖可知,基因型為AA的個體繁殖成功率最高,基因型為aa的個體繁殖成功率最低,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可能升高,aa的基因型頻率可能降低,因此A的基因頻率可能升高,a的基因頻率可能降低。3.答案:D解析:親本中AA個體占55%,aa個體占15%,所以Aa個體占30%,則A的基因頻率為55%+30%×1/2=70%,a的基因頻率1-70%=30%。蝸牛間進行自由交配,在不考慮基因突變的情況下,可利用遺傳平衡定律計算,F1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2×70%×30%=42%。4.答案:D解析:由題表信息可知該小鼠種群共有1000個個體,則該等位基因共有2000個,其中A+基因共有100×2+200+300=700(個),所以A+的基因頻率為700÷2000×100%=35%,A正確;新的基因的產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B正確;等位基因的根本區別是堿基的排列順序不同,C正確;小鼠種群全部個體的所有基因才能構成小鼠的基因庫,D錯誤。5.答案:B解析:根據雌兔基因型頻率可得出雌兔中F的基因頻率為30%+1/2×60%=60%,f的基因頻率為40%,由雄兔的基因型頻率可得出雄兔中F的基因頻率為20%+1/2×40%=40%,f的基因頻率為60%,隨機交配,子代Ff的基因型頻率為60%×60%+40%×40%=52%,A正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該種群交配前后基因頻率不變,沒有進化,B錯誤;由于隨機交配,所以子代中FF基因型頻率為60%×40%=24%,所以子代中無論雌雄,F基因頻率均為24%+52%×1/2=50%,C錯誤;進化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由于雌雄兔隨機交配,子代雌雄兔的基因型頻率趨于相同,進化方向相同,D錯誤。6.答案:(1)1︰1;1︰2︰1;1/2(2)A基因純合致死;1︰1解析:(1)該果蠅種群只有Aa一種基因型,A的基因頻率為1/2,a的基因頻率為1/2,二者的比例為1︰1,該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中,AA占1/4,Aa占2/4,aa占1/4,因此AA、Aa、aa的數量比為1︰2︰1,A基因頻率1/2。(2)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正常情況下AA、Aa、aa的數量比為1︰2︰1,而實驗結果只有Aa、aa兩種基因型,且數量比為2︰1,最可能的解釋是A基因純合致死。根據這一解釋,第一代Aa與aa隨機交配,A基因頻率為1/3,a基因頻率為2/3,根據哈迪—溫伯格定律,第二代中AA占1/9,Aa占4/9,aa占4/9,又因為AA基因型個體死亡,所以Aa和aa基因型個體數量的比例為1︰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