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第1節 植物的生殖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的方式。2.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3.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區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特點。2、教學難點理解嫁接和扦插的過程。三、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在南方亞熱帶地區,竹子是比較常見的植物,雖然常見,但是見到它開花的時候卻不多。由于竹子不像一般有花植物那樣,每年開花結果,因此有人誤認為竹子不開花。其實竹子是有花植物,等竹子到了一定時間年限,也要開花結實,竹子開花后會成片枯死,大面積竹林開花,會造成很大損失。你見過竹子開花嗎?在大熊貓的棲息地,大片竹子開花會危及大熊貓的生存,這是為什么呢?很少開花的竹是如何長成郁郁蔥蔥的竹林的呢?2、新課講授一、有性生殖有的植物既可進行有性生殖,又能進行無性生殖。學生回顧花的結構。結合課件圖片,講授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過程,并對有性生殖的概念進行講授。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二、無性生殖課件展示用葉繁殖椒草,椒草的葉片長成新植株的過程;和用莖繁殖,馬鈴薯塊莖發芽生根的過程,提出這兩種生殖方式的相同點是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椒草和馬鈴薯的生殖都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是由母體直接產生新的個體。教師結合課件表格拓展講解無性生殖的方式:營養生殖和孢子生殖。三、無性生殖的應用教師結合課件圖片,對嫁接、扦插、壓條、植物組織培養等進行講授。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條,把枝條的下部插人濕潤的土壤中,在適宜的溫度下,不久,枝條下部長出不定根,上部發芽,最后長成一個新個體。應用:甘薯、葡萄、菊、月季等大多利用扦插的方式來繁殖后代。嫁接: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接上去的芽或枝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作砧木。分為枝接和芽接應用:蘋果、梨桃、柿樹等多用此法來繁育優良品種。壓條:將植物的枝、蔓壓埋于濕潤的基質中,待其生根后,再從母體上割離栽植,使其成為新植株的一種營養繁殖的方法。植物組織培養:植物細胞具有全那性。植初細胞望形性是指植物體的每一個細胞,在適當的離體條件下,都具有重新形成一個完整植物體的潛在能力。四、板書設計第1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第1節 植物的生殖一、有性生殖: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二、無性生殖:不經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母體直接產生三、無性生殖的應用:1.扦插2.嫁接3.壓條4.植物組織培養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