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細菌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細菌和真菌》中的第二節,分別從細菌的發現、形態結構和生殖三個方面介紹細菌,教材首先通過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帶領學生慢慢揭開細菌的“面紗”,而后介紹了細菌的形態和結構,學生在充分認識了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基礎上,通過對比學習,對細菌有一個辯證的認識。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并且認識了細菌和真菌的分布,這些內容為今天的學習做了鋪墊,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細菌分布廣泛,但個體微小,肉眼不可見,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可以采取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 ①理解巴斯德鵝頸瓶實驗②描述細菌形態結構和生殖的主要特征2.能力目標: ①閱讀信息,分析推測的科學能力②團隊分工合作意識,口頭表述展示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②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③通過細菌和人類的關系,辯證的認識客觀世界。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1.細菌的主要特征2.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難點:1.巴斯德鵝頸瓶實驗2.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五:教學準備多媒體,牛奶,釘子。六: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講述法,討論法七: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 課件展示日本731部隊在華實施活人細菌實驗圖片。 認真觀看相關圖片。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引入新課學習。傳授新課 一:細菌的發現 (一)列文虎克 課件展示列文虎克發現細菌的過程 隨教師一同探索細菌的發現過程。 利用故事式的開場白,緊緊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傳授新課 (二)巴斯德 1.提出疑問:肉湯中的細菌從哪里來呢? 2.課件展示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動畫。 3.提問:實驗中兩個瓶子有什么不同呢?導致了什么樣的結果呢? 巴斯德通過實驗得出了什么結論? 教師綜合學生的回答,做出總結。 4.簡單介紹巴斯德其他貢獻。 1.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疑問,各抒己見。 在教師的引導下,觀看動畫,了解巴斯德實驗的科學性。 小組合作,共同探討問題。 了解巴斯德其他貢獻,對科學家產生敬佩。 利用真實形象的動畫,寓教于樂,獲得了知識。 通過了解微生物學家的事跡,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二:細菌的大小和形態 (一)細菌的大小 1.教師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干凈的釘子,提問:這個釘子這么干凈,是不是就沒有細菌呢? 2.利用PPT展示電鏡下不同放大倍數的釘子,不同物體上的細菌。 (二)細菌的形態 1.學生閱讀課本P72了解細菌的形態,教師課件展示細菌形態。 2.提出問題:有些細菌相互連接成團或長鏈,那么細菌是多細胞生物嗎? (一)1.學生觀看老師手上的釘子,根據常識回答。 2.感嘆細菌的微小。 (二) 1.閱讀課本,了解細菌的形態。 2.結合新舊知識,進行思考。 1.通過肉眼下“干凈”釘子與電鏡“骯臟”釘子形成強烈視覺反差,讓學生在驚訝中感知細菌的大小。 2.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三:細菌的結構及營養方式 1.請學生回憶動植物細胞結構,然后圖片展示,共同總結。 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細菌結構示意圖。 3.課件展示細菌結構示意圖,請學生指出各部分名稱及作用。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4.課件展示動植物細胞和細菌結構圖,請學生進行比較,討論完成。提問:細菌和動植物細胞有什么異同? 5.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動植物營養方式的不同,進而引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1.學生回憶,認真回答。 2.認真閱讀課本細菌結構示意圖,并形成初步記憶。 3.踴躍回答,指出細菌各部分結構及作用。 4.觀察比較動植物,細菌細胞結構圖,得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概念。 5.回顧動植物的營養方式,思考細菌的營養方式,討論得出答案:大多數細菌的營養方式是異養。在生態系統中是分解者。 幫助學生提高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回憶 ,將新舊知識點進行比較,更好的幫學生理解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傳授新課 四:細菌的生殖 1.故事:國王和棋手對決,協議輸方向贏方提供大米。大米數驚人。 引出:細菌的分裂生殖方式就如上述故事。PPT展示細菌的分裂圖。 2.課件展示技能訓練:手部細菌的繁殖。 3.課件展示芽孢的形成以及對于細菌的重要性。 1.看到驚人的數字,細菌分裂的動圖,感受細菌繁殖力強、繁殖速度快。 2.小組合作計算,得出答案。了解到保持手部衛生的重要性。 3.了解芽孢是休眠體,不是生殖細胞,對細菌的繁殖具有重要的作用。 1.通過故事的形式引出細菌的生殖方式,學生帶著興趣學習。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計算,認識細菌的繁殖特點,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課堂小結 1.根據以上的學習內容,思考細菌為什么分布廣泛? 2.回顧本節課學習內容,說一說學會了什么? 1.思考回答細菌分布廣泛的原因,討論回答。 2.學生和老師一起復習,查漏補缺。 積極思考和回答相關問題。 通過問題將本節課有關細菌的知識點串起來,深化對上節課細菌分布廣泛特點等認識。達標檢測 課件展示習題,請學生思考。 認真讀題,踴躍回答。 促進知識的內化和外化。課后作業 請學生以《我是小小細菌》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課后查閱資料,認真完成。 通過小作文的形式,學生既鞏固拓展了知識,有鍛煉了文字表達能力。八:板書設計第二節 細菌一.細菌的發現1.列文虎克2.巴斯德二:細菌的大小和形態三:細菌的結構和營養方式四:細菌的生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