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南日中學師生共用導學稿班級 姓名年級:初三年級 學科:科學 整理:錢敏達 審核:內容:§1.2太陽系的形成與地球的誕生 課型:新授 時間:學習目標1、知道托勒密與“地心說”;哥白尼與“日心說”。2、了解關于太陽系形成的主要學說——星云說。3、知道地球是隨太陽系的形成而誕生的。學習重點難點1、重點:地心說、日心說、星云說。2、難點:星云說。課后作業1. 提出黑洞理論和無邊界設想的科學家是 ( )A、哈勃 B、霍金 C、伽利略 D、哥白尼2. 目前被人們廣為接受的一種宇宙起源學說是 (勒梅特于1931年創建)。其主要觀點——大約 年前,我們所處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極高的溫度和密度,被擠壓在一個“ ” 中。拓展與提高1.英國人 提出的 理論和 的設想成了現代宇宙學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無邊界設想是這樣的:第一, ;第二,宇宙不是 的一般系統。新課預習一、太陽系的形式與地球的誕生1. “地心說”:公元2世紀,希臘科學家 在總結前人學說的基礎上,創立了“ ”宇宙體系學說。2.“日心說”: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 依據大量精確的觀測資料,建立了“ ”宇宙體系學說。3. 太陽系: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由內向外,有水星、 、 、 、木星、 、 、 和冥王星,它們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圓軌道上,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二、太陽系的形成1.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太陽系是由一塊 收縮形成的,先形成的是 ,然后,剩余的 進一步收縮演化,形成地球等 。理論依據:太陽系的行星繞日運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轉方向與自轉 相同;共面性—公轉軌道平面大多接近于 ;軌道的近圓性—公轉軌道是 。三、其它學說:(1)災變說:也叫撞擊說,認為慧星等其它天體和太陽相撞后,它們的殘骸漸成行星。(2)遭遇說:其他天體經過太陽附近,吸引出太陽內部物質形成行星。課堂練習1.當代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的黑洞理論和宇宙無邊界設想已成了現代宇宙學說最重要的基石,關于黑洞,下列說法得不到支持的是………………………………… ( )。A、是質量為太陽的l、44到2倍的恒星在晚年爆發形成超紅巨星后塌縮而成B、是質量比太陽大得多的恒星在晚年爆發形成超紅巨星后塌縮而成C、黑洞直徑僅幾千米,但密度大得難以想像,它能把靠近它的一切東西永久吞沒D、人們看不見黑洞,但天文學家能測出它的存在2.下列說法不是太陽系中行星運動的共同特點的是 ( )A、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方向和自轉的方向一致B、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C.除了水星和金星,其他行星都有衛星繞轉,而且繞轉的方向一致D.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是在以太陽為中心的一個球面上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宇宙是原始火球大爆炸形成的B.星云是指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大云霧狀天體,星云很龐大C.太陽系是由受太陽引力約束的天體組成的系統D.八大行星都是主要由石質和鐵質構成的4.“地心說”的集大成者是希臘科學家___。“地心說”的核心是地球是宇宙的___,太陽和其他天體都是_________。5.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____,建立了____宇宙體系學說,核心是:太陽是宇宙的___,地球和行星是繞___轉動的。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