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第2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作用。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概念和過程。2、教學難點通過飼養和觀察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三、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教師課件展示蝴蝶的發育過程,從毛毛蟲發育成蛹,最后變成美麗的蝴蝶。并向學生提問,美麗的蝴蝶競是由“毛毛蟲”變成的,你知道嗎?“毛毛蟲”是從哪兒來的?它是如何變成蝴蝶的呢?通過問題串題出的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本節知識。2、新課講授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學生都知道這樣一句古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人們常以“春蠶”來比喻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但從生物學觀點來看,當“春蠶”把絲吐盡之時,它并沒有死去,而是走完了生命中的一個階段,即將變為蠶蛹而已。教師提問:家蠶的一生又是怎樣的呢?它對我們人類有什么作用呢?學生思考片刻,帶著疑問學習本知識點。教師課件展示養蠶、繅絲的過程。并向學生講述我國飼養家蠶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三千年以前,我國人民就開始飼養家蠶,生產蠶絲,并用蠶絲織成美麗的綢緞。后來,大量的絲綢制品西運,由此形成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悠悠文明史,漫漫絲綢路。小小的家蠶不僅同中華文明緊密相連,也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教師課件圖片展示絲綢之路和各種絲綢制品。講述我國養蠶的現狀。現在,我國的養蠶業已由原來的手工作坊式的家庭生產,逐漸轉變成大規模的現代化工業生產,生產的絲綢也越來越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那么,家蠶對人類如此有益,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是怎樣的呢?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家蠶生殖發育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形態圖。學生觀察與思考后,將圖片按正確順序排序,并說出家蠶的一生要經過什么時期。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討論問題:(1)根據家蠶幼蟲與成蟲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的差異,你能總結出變態發育的概念嗎?(2)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的發育過程也屬于變態發育?舉例說明。(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從家蠶的發育過程來分析,這句詩有哪些地方不夠準確?如何改動可以使這句詩既有科學性,又不失藝術性。(4)玉米螟和稻螟與家蠶的發育過程一樣,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而且它們都是農業害蟲,試分析它們哪個時期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大?為什么?如何防治?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再次總結強調變態發育的概念。二、其他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師提問,所有的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都和家蠶一樣嗎?課件展示才粉蝶的發育過程,總結完全變態的概念及例子。強調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發育。教師課件展示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提問蝗蟲的發育過程要經歷什么時期?并讓學生仿照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自己整理總結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和例子。教師讓學生嘗試比較家蠶和蝗蟲的發育過程,比較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教師課件給出表格,學生嘗試總結。教師進一步引導,給出正確答案。其次,教師講述蝗蟲的危害。蝗蟲的成蟲具有三對足,后足發達,適于跳躍;具有兩對翅,適于飛行。因此,成蟲的活動范圍很廣。蝗蟲具有咀嚼式口器,以禾本科植物的莖、葉為食。在干旱年份,容易暴發蝗災,成群的蝗蟲到處遷飛,對農業的危害很大。最后,教師拓展消滅農業害蟲的最佳時期。無論是完全變態發育還是不完全變態發育的農業害蟲,一般都選擇在其幼蟲期進行滅殺。這個時期的昆蟲運動能力較差,密度大,適于集中滅殺。學生趁熱打鐵,完成練習,進行知識鞏固。四、板書設計第1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第2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家蠶的發育過程:卵→幼蟲→蛹→成蟲二、其他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蝗蟲的發育過程:卵→幼蟲→成蟲完全變態發育不完全變態發育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