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第5節 生物的變異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舉例說出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應用。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舉例說出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應用。2、教學難點探究實驗:花生果實大小的差異。三、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教師課件展示福建一株鐵樹開25朵花。各品種的金魚和金鯉魚、菊花、玉米果穗、小貓、小狗的圖片。提問學生,這些品種之間的不同是因為什么?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教師引導學生解答。2、新課講授一、探究一種變異現象教師給出變異的概念。學生分組,對花生果實大小的差異,進行探究學習。教師提前準備好實驗所用的材料。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交流討論。問題如下:用語言描述兩個品種花生果實在不同長度范圍內的數量分布狀況,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大、小花生果實的長度分別處于一定范圍內;大花生果實在長度值較大的范圍內的數量要明顯多于小花生果實的數量。計算并比較兩個品種花生果實長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在相同條件下種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況下,大花生果實長度的平均值應大于小花生果實長度的平均值。這種差異主要是由遺傳物質的差異引起的。把大花生的種子種在貧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種子種到肥沃的土壤中,它們結出的果實會怎樣呢?你作出推測的依據是什么?把大花生的種子種在貧瘠的土壤中,其果實將會變小;把小花生的種子種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實會變大。因為環境的變化影響生物性狀的表現。從大花生中選擇一粒飽滿粒大的種子種下去,所收獲的種子一定都是大的嗎?為什么?不一定,要根據控制花生大小這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組成來確定。假設A為顯性基因,控制性狀“大”,a為隱性基因,控制性狀“小”,大花生的基因組成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AA,其后代均表現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和“小”兩種可能(不考慮環境因素)。教師總結,同上述的探究實驗,可以認識到,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引起變異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種類之間,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首先取決于遺傳物質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教師列表比較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類型 特點 結果 實例可遺傳變異 由遺傳物質改變(如基因重組、突史、染色體變異)引起 能遺傳給后代 抗病毒的棉花不可遺傳變異 單純由環境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改變 不能遺傳給后代 肥沃土地長出個體大的紫薯二、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教師結合課件介紹袁隆平院士和李振聲院士。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研究出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院士,長期從事小麥與偃麥草遠緣雜交與染色體工程育種研究,育成系列小麥良種。利用偃麥草藍色胚乳基因作為遺傳標記基因,首次創制了藍粒單體小麥系統、自花結實缺體小麥系統,建立了選育小麥異代換系的新方法,為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奠定了基礎,開辟了作物營養遺傳育種研究的新途徑。教師結合課件對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進行講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這三種方式的對比表格。應用 項目 原理 方法人工選擇 選擇繁育高產奶牛 人類根據自己的需要對生物存在的各種變異進行選擇、培育,獲得新的品種 將產奶量高的奶牛選擇出來,通過繁育,從后代中再選擇繁育產奶量高的個體雜交育種 培育高產抗倒伏小麥 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通過雜交集中在一起,再通過選擇和培育,獲得新品種 將低產抗倒伏小麥和高產易倒伏小麥雜交,從后代選擇培育出高產抗倒伏小麥誘變育種 培育太空椒 人為地利用各種物理、化學等因素誘導生物發生變異,然后從變異后代中選育新品種 普通甜椒的種子在太空微重力、強輻射等條件下,發生基因突變,從而培育成太空椒四、板書設計第2章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第5節 生物的變異一、探究一種變異現象變異的概念可遺傳變異不可遺傳變異二、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人工選擇雜交育種誘變育種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