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 傳染病和免疫第2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體的概念及抗原、抗體與吞噬細胞之間的關系。3、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后天)和非特異性免疫(先天)。4、描述免疫的功能。5、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用免疫的知識解釋一些人體的現象。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描述人體三道防線的工作機理,理解人類是如何抵抗疾病的。2、了解特異性免疫過程中抗體和抗原的關系。2、教學難點理解特異性免疫過程中抗體和抗原的關系。三、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導語:新冠病毒一般指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世衛組織2020年1月命名;SARS-CoV-2,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2020年2月11日命名。我國于2021年3月開始落實全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2、新課講授一、疫苗的概念和原理提問:你已經接種了新冠疫苗嗎?什么叫做疫苗?(課件展示疫苗的概念和原理)提問:家養的寵物狗都需要定期打預防針,預防是什么疾病?這與人類的健康有關嗎?(課件展示)二、人體的三道防線教師陳述:在感冒流行的季節里,有的同學能始終很健康的學習、生活,而有的同學卻未能幸免,為什么?吃同樣的魚、蝦等食物,多數人安然無恙,有的人卻出現全身發癢、起泡等過敏癥狀,這又是為什么 有的病人因腎臟功能衰竭而急需腎移植時,必須找到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腎臟,腎移植才有可能成功,這又是為什么?要了解這些,首先從人體的三道防線講起。課件展示教材P79頁的資料分析部分內容,并請同學回答P80頁討論中的3個問題。老師總結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1、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皮膚:皮膚由表皮和真皮組成。表皮最外面是角質層,細胞排列緊密,可以防止外界環境中的病菌、化學物質等的侵入。它的分泌物還有殺菌作用。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不斷地擺動,可以清除異物,而它們的分泌物——黏液也可吸附細菌和臟物并將之排出體外。皮膚和黏膜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課件展示第一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溶菌酶:溶菌酶廣泛存在于人體淚液、唾液、血漿等液體中,能夠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也可使病毒失活,因此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吞噬細胞:機體內的吞噬細胞可以包圍細菌、衰老的細胞等、將其消化分解。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課件展示第二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課件展示非特異免疫的概念: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統稱為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3、人體的第三道防線:提問:當水痘流行時,已經提前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會安然無恙;而沒有接種疫苗或沒有出過水痘的人則往往患病。為什么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過水痘的人能夠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襲呢?課件展示第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課件展示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的組成。課件展示抗體與抗原的概念。教師陳述:特異性免疫的機理:抗體與抗原的結合是特異性的,好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抗體與抗原的結合可以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免疫的機理:當抗原被清除后,機體還將保持產生相應抗體的能力。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機體會快速產生大量的相應抗體,再以同樣的方式將抗原清除。以天花病毒為例講解特異性免疫的機理。(課件展示)課件展示特異性免疫的概念:人體的第三道防線稱為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比較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課件展示)三、免疫的功能請同學自讀教材,并回答下面的問題:1、人為什么能在許多病原體存在的情況下健康的生活?2、人體對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細胞是如何解決的?3、人體如何對付異常細胞?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防御保護)2、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自我穩定)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免疫監視)課件展示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教師陳述:免疫并不總是對人體有益,比如:1、在器官移植的過程中。(課件展示)2、過敏反應(課件展示)四、計劃免疫課件展示計劃免疫的概念。計劃免疫的實例:卡介苗:結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嬰兒剛出生需要接種的疫苗: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五、艾滋病課件展示艾滋病的概念和病原體課件展示艾滋病的基本流行環節課件展示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說一說什么樣的方式能夠使人感染,什么樣的方式不會使人感染艾滋病。呼吁引導學生不應歧視艾滋病病人,關懷艾滋病患者。課件展示艾滋病的預防。四、板書設計一、人體的三道防線1.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2.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二、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1.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2.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