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突破考點三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1.神經調節(1)興奮的產生機制(2)興奮的傳導與傳遞(3)“二看法”判斷電流計指針偏轉(兩電極均在神經細胞膜外)2.體液調節相關知識歸納(1)辨析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三種方式(2)理清激素調節的幾個關鍵點1.(2021·江蘇,6)在脊髓中央灰質區,神經元a、b、c通過兩個突觸傳遞信息,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興奮則會引起人的興奮B.b興奮使c內Na+快速外流產生動作電位C.a和b釋放的遞質均可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D.失去腦的調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動無法完成2.(2022·全國乙,3)運動神經元與骨骼肌之間的興奮傳遞過度會引起肌肉痙攣,嚴重時會危及生命。下列治療方法中合理的是( )A.通過藥物加快神經遞質經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間隙中B.通過藥物阻止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特異性受體結合C.通過藥物抑制突觸間隙中可降解神經遞質的酶的活性D.通過藥物增加突觸后膜上神經遞質特異性受體的數量3.(2022·廣東,15)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釋放機制,可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發性神經系統疾病)的防治提供實驗依據,最近研究發現在小鼠體內多巴胺的釋放可受乙酰膽堿調控,該調控方式通過神經元之間的突觸聯系來實現(如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乙釋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電位發生改變B.多巴胺可在甲與乙、乙與丙之間傳遞信息C.從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觸前膜也是突觸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異常可能影響多巴胺的釋放4.(2020·江蘇,13)如圖為部分神經興奮傳導通路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或④處必須受到足夠強度的刺激才能產生興奮B.①處產生的興奮可傳導到②和④處,且電位大小相等C.通過結構③,興奮可以從細胞a傳遞到細胞b,也能從細胞b傳遞到細胞aD.細胞外液的變化可以影響①處興奮的產生,但不影響③處興奮的傳遞思維延伸——判斷正誤(1)神經細胞處于靜息狀態時,細胞外K+濃度低于細胞內,Na+相反(2018·全國Ⅲ,3)( )(2)興奮從神經元的細胞體傳導至突觸前膜,會引起Na+外流(2021·全國乙,4)( )(3)動作電位大小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不斷加大(2018·江蘇,11)( )(4)腦部損傷發生在大腦皮層S區時,患者不能發出聲音(2022·山東,7)( )(5)腦部損傷導致上肢不能運動時,患者的縮手反射仍可發生(2022·山東,7)( )(6)劇痛、恐懼時,人表現為警覺性下降,反應遲鈍(2022·湖南,4)( )5.(2022·浙江1月選考,19)小鼠甲狀腺的內分泌機能受機體內、外環境因素影響,部分調節機理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垂體B.低于機體生理濃度時的TH對TH的分泌起促進作用C.飲食缺碘會影響下丘腦和垂體的功能,引起甲狀腺組織增生D.給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機體對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弱思維延伸——判斷與填充(1)給切除垂體的小鼠注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其代謝可恢復正常(2020·全國 Ⅰ,3)( )(2)長期缺碘可導致機體的促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2020·山東,8)( )(3)促甲狀腺激素的受體分布在體內各種細胞上(2016·海南,17)( )(4)(2019·全國 Ⅱ,30節選)通常,機體內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濃度________,與靶細胞受體結合并起作用后會________。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的特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4點即可)。(5)(2022·山東,23節選)消化液中的鹽酸在促進消化方面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種作用即可)。題組一 反射和反射弧的結構及功能1.呼吸反射是指呼吸感受器接受并傳出的各種信息經傳入神經傳至呼吸中樞,呼吸中樞綜合分析各種信息后發出沖動,沖動經傳出神經刺激呼吸器官完成呼吸運動的過程。肺牽張反射是調節呼吸的反射之一,過程如圖所示,該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肺牽張反射弧的效應器為a中的神經末梢和呼吸肌B.肺牽張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腦干C.興奮在a中突觸間傳遞的速度低于在神經元b中傳導的速度D.肺部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后會引起感受器興奮2.(2022·山東日照高三一模)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條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外界刺激與有機體反應之間建立起來的暫時神經聯系,如望梅止渴、談虎色變等。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非條件反射的數量是有限的,條件反射的數量幾乎是無限的B.條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維持下去,還需要非條件刺激的不斷強化C.條件反射消退不是簡單喪失,是把原先引起興奮性效應的信號轉變為無關信號D.條件反射擴展了生物對外界復雜環境的適應范圍,使其具有更強的預見性和適應性題組二 興奮的傳導和傳遞機制及應用3.已知一個鮮活的神經細胞在小白鼠體內的靜息電位和因某適宜刺激而發生的一次動作電位如圖甲所示。將這一完整的神經細胞置于某一等滲溶液E中(其成分能確保神經元正常生活),其靜息電位和因某適宜刺激而發生的一次電位變化可能如圖乙、丙、丁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組織液中K+濃度比細胞內高,Na+濃度比細胞內低B.圖乙,E液中Na+、K+兩種離子的濃度都要比組織液高C.圖丙,E液中K+濃度與組織液相同,Na+濃度比組織液低D.圖丁,E液中K+濃度比組織液高,Na+濃度與組織液相同4.如圖表示大腦海馬某些區域突觸在受到較長時間重復刺激后可能引起突觸結構穩定性改變,形成長時程增強效應,這一現象被認為是學習和記憶的基礎。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谷氨酸是一種神經遞質,可與多種特異性受體結合B.神經元B產生動作電位是Na+大量內流引起膜外電位由正轉負的結果C.逆行信使NO經自由擴散作用于神經元A,進而促進谷氨酸持續釋放D.不斷重復某種刺激可增加受體A的數量降低神經興奮的敏感性題組三 激素的功能及其分泌的調節5.(2022·湖南長沙高三一模)人體體溫、水鹽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調節過程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刺激傳遞至下丘腦,再通過神經遞質作用于胰島B細胞使之分泌胰島素的過程為神經—體液調節B.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甲狀腺激素的過程,體現了激素的分級調節C.血糖濃度升高使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起效果后,會通過相關途徑使胰島素分泌量減少D.抗體2作用于靶細胞上的胰島素的受體,則該患者體內血糖濃度、胰島素濃度均可能偏高6.(2022·廣東廣州高三期末)腎上腺素既是腎上腺髓質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經元分泌的神經遞質。這種神經遞質可與相應的受體結合,引起內臟及皮膚血管收縮、心跳加速、汗腺分泌、肝糖原分解。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受神經的直接支配B.腎上腺素可引起突觸后膜發生由“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變化C.腎上腺素能通過體液運輸到達心臟,引起心跳加速D.神經元分泌腎上腺素的過程與細胞呼吸有關考點三 真題研究1.C [a興奮可能會使突觸前膜釋放興奮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經遞質,則會引起人的興奮或者抑制,A錯誤;產生動作電位的原因是Na+內流,B錯誤;神經元b釋放的神經遞質作用于神經元c,神經元a釋放的神經遞質作用于神經元b,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即a和b釋放的遞質均可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C正確;一些簡單脊髓反射活動,例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所以失去腦的調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動依然能完成,D錯誤。]2.B [通過藥物加快神經遞質經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間隙中,會加劇肌肉痙攣,不能達到治療目的,A錯誤;通過藥物阻止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特異性受體結合,可以中斷信號由突觸前膜傳至突觸后膜的過程,能夠阻止肌肉組織持續興奮,從而達到治療目的,B正確;通過藥物抑制突觸間隙中可降解神經遞質的酶的活性,會使得突觸間隙中的神經遞質不被降解,從而持續作用于肌肉組織,不能達到治療目的,C錯誤;通過藥物增加突觸后膜上神經遞質特異性受體的數量,有利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與神經遞質結合,使肌肉組織持續興奮,不能達到治療目的,D錯誤。]3.B [多巴胺是乙釋放的神經遞質,與丙膜上的受體結合后會使其發生電位變化,A正確;分析題圖可知,多巴胺可在乙與丙之間傳遞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間傳遞信息,B錯誤;分析題圖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膽堿作用的突觸后膜,又是釋放多巴胺的突觸前膜,C正確;多巴胺的釋放受乙酰膽堿的調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異常可能影響多巴胺的釋放,D正確。]4.A [并不是任何作用于神經元上的刺激都能使神經元產生興奮,如果作用于神經元軸突上的刺激強度太小,便不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不會產生興奮,A正確;由圖可知,①處產生的興奮可傳導到②處,如果③處釋放的是抑制性神經遞質,則④處不能產生興奮,B錯誤;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上,因此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通過結構③(突觸),興奮只能從細胞a傳遞到細胞b,不能從細胞b傳遞到細胞a,C錯誤;細胞外液的變化如Na+濃度的變化會影響①處興奮的產生,突觸間隙內組織液的變化可能影響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所以細胞外液的變化也會影響③處興奮的傳遞,D錯誤。]思維延伸(1)√ (2)× (3)× (4)× (5)√ (6)×5.B [下丘腦分泌的TRH隨血液運輸到全身各處,與垂體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發揮作用,即定向作用于垂體,A正確;TH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狀腺促進TH的分泌,B錯誤;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所必需的,缺碘會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對下丘腦和垂體的抑制作用減弱,使TRH和TSH分泌增加,TSH可促進甲狀腺發育,引起甲狀腺組織增生,C正確;給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TRH不能作用于垂體,最終導致甲狀腺激素減少,機體產熱減少,從而使機體對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弱,D正確。]思維延伸(1)× (2)× (3)× (4)很低 滅活 激素等是通過體液運輸的、作用時間比較長、反應速度較緩慢、作用范圍較廣泛 (5)為胃蛋白酶提供適宜pH 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 使促胰液素分泌增加題組集訓1.A [肺牽張反射弧的效應器為傳出神經末梢和其支配的呼吸肌,圖中a表示突觸,不是傳出神經末梢,A錯誤;人體調節呼吸的中樞位于腦干,結合題意可知,肺牽張反射參與的是吸氣和呼氣活動,其神經中樞位于腦干,B正確;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在突觸間以神經遞質(化學信號)的形式傳遞。興奮在a中突觸間傳遞的速度低于在神經元b中傳導的速度,C正確;肺部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后會引起感受器興奮,經傳入神經傳至呼吸中樞,呼吸中樞綜合分析各種信息后發出沖動,沖動經傳出神經刺激呼吸器官完成呼吸運動,呼出二氧化碳,D正確。]2.C [非條件反射是與生俱來的,先天就存在的,因此,非條件反射的數量是有限的,而條件反射是后天學習過程中習得的,因此其數量幾乎是無限的,A正確; 條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維持下去,還需要非條件刺激的不斷強化,否則會消退,如響鈴的同時給狗喂食,等條件反射建立后,還需要將喂食的非條件刺激與條件刺激(響鈴)結合起來進行強化,B正確;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通過學習和訓練而形成的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其喪失過程是把原先引起興奮性效應的信號轉變為產生抑制性效應的信號,C錯誤;條件反射擴展了生物對外界復雜環境的適應范圍,使機體能夠識別刺激物的性質,使其具有更強的預見性和適應性,D正確。]3.C [靜息電位主要是由細胞內的K+外流造成的,動作電位發生時,Na+大量內流進入細胞內。組織液中K+濃度比神經細胞內的低,Na+濃度比神經細胞內高,A錯誤;圖乙的靜息電位與圖甲相同,因此E液中的K+濃度與組織液的相同,圖乙中的動作電位高達+70 mV,比圖甲高,因此E液中的Na+濃度比組織液的高,B錯誤;圖丙的靜息電位與圖甲相同,因此E液中K+濃度與組織液相同,圖丙的動作電位仍然為負值,說明E液中Na+濃度比組織液低,C正確;圖丁中靜息電位為-90 mV,比圖甲的低,說明細胞內K+與E液中K+形成更大的濃度差,圖丁的靜息電位絕對值大,這是E液中K+濃度比組織液低造成的,D錯誤。]4.D [由圖示分析可知,谷氨酸是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可以識別并結合受體B與受體A,A正確;根據題意可知,大腦海馬某些區域突觸在受到較長時間重復刺激后,可能引起突觸結構穩定性改變,形成長時程增強效應,說明刺激增強了神經興奮的敏感性,D錯誤。]5.A [刺激傳遞至下丘腦,再通過神經遞質作用于胰島B細胞使之分泌胰島素的過程為反射,屬于神經調節,A錯誤;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甲狀腺激素的過程,體現了激素的分級調節,B正確;血糖濃度升高使胰島素分泌增加,經胰島素作用后,血糖濃度降低,胰島素分泌明顯減少(反饋調節),C正確;抗體2與受體結合后,胰島素無法與受體結合,不能發揮作用,使血糖濃度無法降低,故該患者體內血糖濃度、胰島素濃度均可能偏高,D正確。]6.B [腎上腺素可引起突觸后膜發生由“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變化,B錯誤;腎上腺素屬于激素,能隨體液運輸到達靶器官,與靶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C正確;神經元分泌腎上腺素的過程為胞吐,需要細胞呼吸提供能量,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