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事權利與義務【復習目標】回歸課本,背熟基本原理,掃除知識盲點通過練習,分析該部分內容常考考點和常見陷阱3.結合時政,掌握經典例題,背熟解題模板【課標內容】1.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2.了解各種人身權利的內容與法律保護。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3.列舉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和物權的主要類型,懂得維護物權的途徑。4.簡述合同的含義和價值,理解合同的主要內容和違約責任,5.了解合同訂立的程序,熟悉解決合同糾紛的途徑。6.理解侵權責任的內容,樹立依法承擔責任的觀念。【復習過程】1.構建本專題主干知識的思維導圖,并羅列知識要點。2.對照思維導圖,羅列知識盲點,重點理解背誦。【研究真題 探究規律】(2021·浙江·高考真題)2021年1月,按照某公園年卡辦理流程和使用說明的店堂告示,退休職工孫某花600元購買了年卡。根據店堂告示規定,孫某一年內可憑年卡和身份證無限次入園游覽。3月,該公園修改了店堂告示,并通過手機短信告知孫某入園方式將變更為人臉識別,要求其配合進行人臉激活。孫某認為人臉數據屬個人敏感信息不愿變更,因此無法入園,遂向法院起訴,要求按原方式入園,并由公園支付無法入園期間的年卡費用和往來公園交通費。該公園認為已通過告示和短信告知了變更,孫某應按協作履行原則進行人臉激活后入園。結合本案,運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該公園的說法是否成立?請說明理由。(2)孫某的要求有無法律依據?請具體闡述理由。【典型例題】1.(2022·北京·高考真題)某繪畫比賽主辦方賽前承諾獎勵一等獎獲得者1萬元。7周歲的小學生甲獲得一等獎。一公司看上了甲的獲獎作品,提出要以2萬元買下,作為公司的商標圖案。甲的父母知道后,明確表示不同意出售。就上述事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獲獎作品享有著作權B.甲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獲獎作品享有商標權C.在主辦方支付獎金前,甲對1萬元獎金享有所有權D.甲的父母有權拒絕該公司以2萬元的價格購買獲獎作品的要約2.(2021·浙江·高考真題)一天傍晚,小明(12周歲)將寵物狗牽出來玩,途經小區公園時,放開了牽引繩,狗在奔跑中將散步的七旬老人張某絆倒,導致張某身體多處骨折,入院治療一個多月,由此雙方產生糾紛,本案中( )①張某的生命和健康權受到侵犯②小明的父母應承擔賠償責任③張某有權請求小明的父母支付醫療費護理費④小明無需承擔責任,小明的父母應承擔補償責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021·浙江·高考真題)某小區業主吳亮與該小區寵物店老板趙勇因服務問題發生幾次爭執后,多次在小區業主微信群中發布信息指責趙勇,使用“欺騙客戶”“裝瘋賣傻”“人格分裂”等言辭,并用趙勇的照片作配圖。這對趙勇及寵物店經營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如果吳亮在小區業主微信群中發表的言論有真實成分,則并無不當②吳亮在小區業主微信群中發表的言論侵犯了趙勇的名譽權③吳亮使用照片作配圖的行為侵犯了趙勇的隱私權④趙勇有權要求吳亮在小區范圍內消除給其帶來的不良影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1·浙江·高考真題)王某開發了一款計算機軟件,在網上銷售,允許用戶免費試用十天,十天后需付款獲取激活碼方可繼續使用。李某破譯了激活碼,以500元永久使用的條件在網購平臺上銷售該軟件。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王某可將該軟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轉讓給李某B.王某可許可李某行使該軟件的復制權C.王某應向軟件登記機構辦理登記取得著作權D.李某侵犯了王某的知識產權5.(2021·浙江·高考真題)杭州奧體博覽中心主體育場,猶如盛放于錢塘江邊的白蓮花。由28片大花瓣和27片小花瓣組成的“蓮花碗”,將生硬的鋼筋骨架與柔美的曲線形態完美結合,新穎獨特,十分驚艷。可見,“蓮花碗”體育場( )A.是有形的建筑物,不屬于著作權保護的對象B.是形狀與圖案結合而成的富有美感的外觀設計,應受專利權的保護C.具有高水準的獨創性,是以建筑物方式體現的智力成果D.屬于公共建筑,其結構與外觀無需經得許可即可免費使用6.(2020·浙江·高考真題)小英的爸爸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熱愛寫作、發明,并經營一家白酒廠。一天,他向正在讀高中的小英咨詢有關知識產權的問題。小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寫的詩歌不是著作權法上的作品②為增強宣傳效果,可以將“中國白酒”作為自家酒廠的商標③生產白酒的新技術方案可以作為商業秘密加以保護④如果將生產白酒的新技術方案申請發明專利,必須公開該技術方案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2022·浙江·高考真題)王某打電話給郭某表示欲購買一車冬棗,要求郭某一周內發貨,貨到付款。王某在買賣合同上簽字后將之快遞給郭某,郭某因出差而未能及時簽字蓋章,但還是指派公司員工根據約定時間向王某發貨,王某在簽收單上確認收到貨物。這一買賣過程中( )A.郭某沒有簽字的行為構成違約 B.王某與郭某達成的是口頭合同C.郭某發貨的行為構成新的要約 D.王某簽收貨物確認了承諾到達8.(2022·山東·高考真題)廖某在甲家具公司的網站上看到“本店所有家具憑優惠券打折30%,當日有效”的彈窗,遂憑優惠券在該網站成功下單一張紅木茶幾,付款方式為“貨到付款”。后廖某又修改了訂單中的付款方式,提前付清了打折后的價款。下單第二天,甲公司的倉庫所在地因洪災實施交通管制。甲公司工作人員告知廖某無法及時交貨,廖某表示反對。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公司網站“憑優惠券打折30%”的彈窗內容屬于要約邀請②廖某付清價款時買賣合同成立③無論廖某是否表示反對,甲公司均有權直接取消訂單④甲公司在交通管制期間交貨延遲,無需承擔違約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1·浙江·高考真題)劉星在校門口找到一輛共享單車,掃碼并點擊確認了APP向其推送的費用標準和超區規則。他騎行至目的地,鎖車時被提示“因該處為服務區外,故需收取調度費10元”。劉星付款后又將該車掃碼騎回服務區內,但10元調度費并沒有退給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劉星自行將車騎回服務區內,單車所屬公司未作調度,應當退還調度費②單車所屬公司劃定服務區的規定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③10元調度費屬于雙方事先約定的具有懲罰性質的違約金④如果劉星主張返還調度費,必須證明雙方存在騎回服務區內退還調度費的約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0·浙江·高考真題)趙某向唐某購買了200萬元的酒店裝修材料,約定貨款在六個月內付清,違約金為10%,定金20萬元。三天后,趙某又以該酒店抵押,向某銀行貸款200萬元,期限為六個月,并辦理抵押權登記。三個月后,因發生疫情,趙某的酒店依法停止營業,導致趙某到期無力償還欠款。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因不可抗力應當免除趙某還款義務B.唐某可不返還定金并要求趙某支付違約金C.假如拍賣趙某的酒店,銀行可優先受償D.不能免除趙某因履行遲延而承擔的違約責任11.(2022·遼寧·高考真題)小曹在打印碩士畢業論文時遺落U盤,其同班同學小孫發現后,將U盤中小曹的搞怪視頻上傳到校內網論壇,引發學生圍觀,評論不乏挖苦調侃,導致小曹抑郁。學校知道后立即刪除帖子并對小孫進行批評教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小孫侵害了小曹的隱私權,但未侵害其身體權②小孫父母應對小孫侵權行為依法承擔民事責任③責任承擔可以采取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的方式④若小曹向法院提起訴訟,應適用舉證責任倒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解析【研究真題 探究規律】【答案】(1)該公園的說法不成立。孫某根據公園店堂告示的規定購買了公園年卡,雙方完成了從要約到承諾的過程,不存在不合理的情形,合同成立并有效。公園應根據全面履行原則,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公園變更入園方式未經孫某同意,原合同并未發生變更,公園所稱協作履行的前提不存在。(2)孫某的要求有法律依據,該公園單方面變更入園方式構成違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解析】【分析】該題以孫某和某公園的糾紛為背景材料,從生活中的法律常識角度出題,考查合同相關知識,考查考生教材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詳解】(1)本題要求回答該公園的說法是否成立,請說明理由。從題中可知孫某與公園形成了合同關系,解答本題主要運用合同的訂立及變更相關知識,看雙方的合同是否成立生效,更改合同是否雙方都同意。孫某按辦卡流程和使用說明花錢買了年卡,雙方完成了要約與承諾,合同成立并生效,公園方應按合同辦事。更改入園方式未經過孫某同意,合同未更改,公園說法不成立。(2)本題要求回答孫某的要求有無法律依據并具體闡述理由。解答本題主要從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方面來思考作答,關鍵看公園方是否違約,及孫某的要求是否合理。公園方單方面更改入園方式,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孫某可以要求按原方式入園并承擔相應費用。【點睛】法律題的答案由三部分組成:判定、引用法條及陳述事實。判定簡單明確,法條要準確無誤,陳述事實要與法理相結合。【典型例題】1.【答案】D【詳解】A: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材料中,甲7周歲,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而不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A錯誤。B:商標是經營者用來將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務與其他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相區別的標記,材料中,甲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獲獎作品享有著作權,而不是享有商標權,B錯誤。C:獎金作為一種孳息與原物所有權也一并轉移,在主辦方支付獎金前,甲對1萬元獎金沒有所有權,C錯誤。D: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材料中,甲的父母有權拒絕該公司以2萬元的價格購買獲獎作品的要約,D正確。故本題選D。2.【答案】B【解析】【詳解】①:張某的健康權受到侵害,但生命權未受到侵害,①錯誤。②:小明侵害張某的健康權,小明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父母作為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②正確。③:張某的健康權受到侵害,可以要求小明父母支持醫療費護理費等費用,③正確。④:小明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該民事行為已經超出其年齡智力狀況,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④排除。3.【答案】D【解析】【詳解】①:即便吳亮在小區業主微信群中發表的言論有真實成分,其做法也不當,故①錯誤。③:吳亮使用照片作配圖的行為侵犯了趙勇的肖像權,故③錯誤。②:吳亮在小區業主微信群中發表的言論侵犯了趙勇的名譽權,故②入選。④:這對趙勇及寵物店經營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這表明趙勇有權要求吳亮在小區范圍內消除給其帶來的不良影響,故④入選。故本題選D。4.【答案】C【解析】【詳解】AB:王某作為軟件的著作權人,可以許可、轉讓軟件的著作財產權,這兩個選項說法正確,AB不符合題意。C:著作權的取得以作品的產生為條件,不用辦理登記,該選項的說法錯誤,C符合題意。D:李某未經過王某的同意破譯并銷售該軟件,侵犯了王某的著作權,該選項的說法正確,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答案】C【解析】【詳解】A:“蓮花碗”體育場是有形的建筑物,屬于著作權保護的對象,故A錯誤。B:“蓮花碗”體育場不是外觀設計,是在其外觀設計指導下建造的建筑物,故B不選。C:由28片大花瓣和27片小花瓣組成的“蓮花碗”,將生硬的鋼筋骨架與柔美的曲線形態完美結合,由此可見“蓮花碗”體育場具有高水準的獨創性,是以建筑物方式體現的智力成果,故C入選。D:“蓮花碗”體育場屬于公共建筑,但其結構與外觀需經得許可方可使用,故D不選。故本題選C。6.【答案】B【解析】【詳解】①: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所稱的作品并未就作者文化程度作出限制,“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寫的詩歌不是著作權法上的作品”說法錯誤,①排除。②:依據商標法規定,有一些不能用作商標,比如國名、國旗、國徽、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名稱、產品的通用名稱等,②錯誤。③:生產白酒的新技術方案不為公眾所知悉,能使經營者獲得利益,獲得競爭優勢,或具有潛在的商業利益,因而可以作為商業秘密加以保護,③正確。④:在專利制度中,發明人以公開其發明內容為條件,換取國家在限定時間內給予強有力的法律保護,因此,如果將生產白酒的新技術方案申請發明專利,必須公開該技術方案,④正確。故本題選B。7.【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我國民法典相關規定,雙方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沒有簽字或者蓋章的一方已經按照合同履行了主要義務的,該合同有效。現實中,確實存在一方當事人由于路途遙遠或者如本案中負責簽字蓋章的人員不在等,合同又不得不馬上履行;對方當事人則由于某些原因,以履行合同一方沒有簽字或蓋章為由提出解約或不承認合同成立。在此情況下,法律本著公正與鼓勵交易的原則,采取了保護已履行主要義務一方合法權益的做法,認定此種情形下合同有效,當王某在簽收單上簽字確認收到貨物后,意味著確認了承諾到達。D:由以上分析可知,D應選。ABC: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選。故本題選D。8.【答案】B【解析】【詳解】①: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包括合同的主要條款;要約邀請僅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并不包括合同的主要條款。因此,甲公司網站“憑優惠券打折30%”的彈窗內容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即要約邀請,①正確。②:案例中,廖某憑優惠券在該網站成功下單一張紅木茶幾,付款方式為“貨到付款”時買賣合同就成立,后廖某又修改了訂單中的付款方式,提前付清了打折后的價款,屬于新要約下的新合同,②錯誤。③:法律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合同的一方當事人不能單方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故③錯誤。④: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遇到當事人約定的免責事由或者不可抗力時,根據這些情形對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響,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當事人的違約責任。案例中甲公司的倉庫所在地因洪災實施交通管制,并且甲公司工作人員告知廖某無法及時交貨,屬于不可抗力帶來的影響,故甲公司無需承擔違約責任,④正確。故本題選B。9.【答案】D【解析】【詳解】③④:合同的訂立是當事人各方通過平等協商就合同條款達成意思表示一致的過程。任何一份合同,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離不開提出條件和接受條件的過程。這個過程稱為要約與承諾。劉星掃碼并點擊確認了APP向其推送的費用標準和超區規則,故10元調度費屬于雙方事先約定的具有懲罰性質的違約金,如果劉星主張返還調度費,必須證明雙方存在騎回服務區內退還調度費的約定,③④符合題意。①:劉星騎行至目的地,鎖車時被提示“因該處為服務區外,故需收取調度費10元”,劉星自行將車騎回服務區內,但這不是雙方的約定,單車所屬公司不應當退還調度費,排除①。②:單車所屬公司劃定服務區的規定違反了協作履行原則,要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等義務,排除②。故本題選D。10.【答案】C【解析】【詳解】A.不可抗力必須滿足不可預見性,且不可控制,必須屬于客觀情況,司法實踐中,傳染性疾病“疫情”并沒有納入“不可抗力”的范疇,A排除。B.“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這一規定表明了定金和違約金是不能同時并用,而只能選擇其一適用,B錯誤。C.抵押權人有權主張優先權,抵押權已登記的先于未登記的受償,本案中趙某以該酒店抵押,向某銀行貸款,并辦理了抵押權登記,假如拍賣趙某的酒店,銀行可優先受償,C正確。D.因發生疫情,趙某的酒店依法停止營業,導致趙某到期無力償還欠款,這屬于履行不能,而不是履行遲延,D排除。故本題選C。11.【答案】A【詳解】①③: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享有身體權,自然人的身體完整和行動自由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體權。隱私權 是指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題干中小孫侵害了小曹的隱私權,責任承擔可以采取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的方式,①③正確。②:侵權行為發生時子女不滿18周歲,在訴訟時已滿18周歲,并有經濟能力的,應由子女本人承擔民事責任;子女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父母承擔民事責任。子女致人損害時年滿18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撫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②錯誤。④:所謂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指基于法律規定,將通常情形下本應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種事由不負擔舉證責任,而由他方當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或不存在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該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舉證證明,則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的一種舉證責任分配制度,④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