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一、課標要求3.2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明確文化交流互鑒的途徑和意義。二、學習目標目標1:闡述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兩種觀點的錯誤之處,在價值沖突中深化理解,提高辯證思維能力,運用辯證的觀點正確理解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目標2:明確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積極借鑒和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成果,推動我國文化建設;目標3:明確繼承傳統文化,借鑒外來文化,都要立足國情;懂得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目標4:理解文化交流和借鑒要立足于國情,堅持“洋為中用”的原則,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三、學習重難點1.重點: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四、學習過程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1.對待外來文化的兩種錯誤觀點2.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做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學習借鑒:①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②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③一切有利于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理念和運行機制。【名詞解釋】①文化事業: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類產品。如: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等。②文化產業:以盈利性為目的,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如:影視音像、圖書出版、游戲動漫等產品。③注意: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二、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1.立足國情、交流互鑒的原因 :①必要性:古代的學問不能直接解決今天的問題,外來文化也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②重要性: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③意義: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2.如何立足國情、交流互鑒①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注意:文化交融強調的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鑒,既豐富本民族文化也能繁榮世界文化。不能說成文化趨同或文化逐漸統一。3.知識整合: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1)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2)推動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角度)(3)要克服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兩種錯誤的傾向,堅持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反對兩種錯誤傾向)(4)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5)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對待外來文化的要求、原則)三、突破提升1.發展中國文化必須處理好兩對關系①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關系:對待傳統文化,要做到“古為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②處理好外來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系: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又要立足國情,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將外來文化有益成果與中國國情具體結合。2.知識拓展:五、學后反思(1)請嘗試畫出本框學習的思維導圖或概念圖(2)請查找問題、記錄或指出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并寫下你需要何種幫助。(3)寫下你學習本框的收獲或心得體會,并于其他同學分享六、課堂練習1.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旗袍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是服裝設計師在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新式時裝。旗袍的設計思路說明,文化創新要( )A.敢于摒棄傳統,不斷推陳出新 B.善于面向世界,不斷否定自身C.敢于破舊立新,做到雅俗共賞 D.善于博采眾長,做到中西合璧2.(2019·天津卷)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奈爾斯高中自2008年起開設中文課程,目前選修人數已拓展至11個班。2019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復信該校學生,勉勵他們為增進中美人民友誼作出貢獻。此前,該校學生用中文寫信給習近平,表示他們喜愛中國的語言文字、音樂和美食,希望有機會來中國參觀訪問。這說明 ( )A.中華文化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B.中華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引領力C.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不斷增強 D.教育在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2018 ·海南卷)習近平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來、面向未來。這里強調的有:①文化創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資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進文化創新③吸收國外文化的精華是推進文化創新的時代要求 ④文化創新的本質在于深入發掘傳統文化的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錢學森曾說:“外文名詞中譯,的確要慎重,總該從中顯示出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我在這方面是在不斷努力,有成功的,如:激光、航天、航天飛機、也有失敗的,如我原建議‘黑洞BlackHole'譯為‘陷光星'?!蔽覈茖W家解決科技名詞定名問題時,考慮“中國味”“中國文化味”“中國化”“漢語化”( )①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弘揚科學精神,準確把握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②有助于把握語言上層建筑對科技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讓外來文化為我所用③創新了民族文化的內涵和交流途徑,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④有助于讓中國的科技新名詞更好體現中華科技文化傳統和中國語言文化傳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近年來,過洋節、吃快餐、看好萊塢電影、爭相前往美國留學似乎成為國民的追捧對象,國民對美國文化越來越狂熱,美國文化對我國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很多中國人的潛意識里,似乎只有西方的特別是美國的才算是世界的。材料警示我們( )①要加強中美文化的交流交融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博采眾長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立足國情,首先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幕式將于11月5日在上海舉行,進博會是一場匯集了全球創新產品和前沿技術的盛會,這里不僅有商品和服務的交易,同時也有文化和理念的交流,從東帝汶的特色咖啡到秘魯的羊駝制品,再到韻味十足的海派非遺。如同百川入海,不同文化在上海融合,讓這里成為精彩匯聚的舞臺。充滿自信的本土文化、淋瑯滿目的國際文化、世界--流的頂級賽事……靈感在這里碰控交融,上?;頌橐蛔で轼Q響的舞臺。不同地區的文化在這里匯聚,共同勾勒出一幅關關與共的世界文明大畫卷。結合材料,運用“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識,談談如何勾勒世界文明火畫卷。參考答案1.D 2.D 3.C4.B 【答案】①④:我國科學家解決科技名詞定名問題時,考慮“中國味”“中國文化味”“中國化”“漢語化”有助于讓中國的科技新名詞更好體現中華科技文化傳統和中國語言文化傳統,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弘揚科學精神,準確把握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①④正確。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不是上層建筑決定經濟基礎,②排除。③:材料未涉及創新了民族文化的內涵和交流途徑,并且也不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③排除。5.【答案】D ③④:國民對美國文化越來越狂熱,美國文化對我國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很多中國人的潛意識里,似乎只有西方的特別是美國的才算是世界的。材料警示我們立足國情,首先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④符合題意。①②:材料強調要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而不是強調要加強中美文化的交流交融、博采眾長,①②與題意不符。 6.【答案】①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②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對待國際文化,我們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加強交流、學習和借鑒,推動我國文化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③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積極借鑒外國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推動我國文化的進步和世界文明的發展。④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對待外來文化保持開放的心態,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有益經驗。⑤立足國情,交流互鑒。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借鑒外來文化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決不能簡單照搬照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