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時 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可以用運動相同的距離,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用時短,運動得快;用時長,運動得慢。2.探究目標(1)應用“相同距離比時間”的方法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2)利用秒表測量物體的運動時間。二、知識梳理1.可以用運動 相同的 距離,比較 運動時間 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2.奔跑100米,獵豹只需5秒,是陸地上奔跑速度 最快 的動物。三、實驗解析1.實驗重現(1)實驗名稱:在相同距離內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2)探究問題:塑料小球和泡沫小球哪一個運動得更快?(3)提出猜想:可能塑料小球比泡沫小球運動得快。(4)實驗材料:塑料小球、泡沫小球、直線軌道(長于2米且有坡度)、秒表等。(5)實驗步驟:①實驗小組合理分工,安排 操作員 、 計時員 、 發令員 和 記錄員 。②發令員喊出倒計時“3、2、1”。操作員在聽到“1”的同時在軌道起點把小球 輕輕 放開,讓小球自由滾到終點。計時員在聽到“1”的同時按下秒表開始計時,在小球滾動到終點時停止計時。記錄員記下秒表上顯示的小球運動所花的時間。③至少測量 3次 。如果測量了3次,獲得了不同的數據,可以取大小排序在 中間的數據 作為結果。④比較兩個小球運動相同距離所花的時間,得出結論。(6)實驗現象:在相同距離內,塑料球運動到終點所花的時間更少,泡沫球運動到終點所花的時間更多。(7)實驗結論:運動相同的距離,用時少的物體運動得 快 ;用時多的物體運動得 慢 。2.指點迷津為什么操作員要把小球輕輕放開? 如果操作員用力推小球,會導致小球每次起始的快慢不同,從而影響實驗結果。 重復實驗所得的數據不同時,只能取大小排序在中間的數據作為結果嗎? 重復實驗所得的數據不同時,最終選擇的數據可以是大小排序在中間的數,也可以選擇出現頻率最高的數,還可以是把所有數據相加除以數據的個數得到的數。在本次實驗中我們獲得的數據較少(3個),數據之間重復的頻率不高,因此不適合選擇眾數。而平均數對計算能力要求較高,計算后容易出現小數,不符合數學學科的學習進度,因此也不適合選擇平均數。所以,在本實驗中,選擇大小排序在中間的數據作為結果是最合適的。 1/ 1第5課時 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可以用運動相同的距離,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用時短,運動得快;用時長,運動得慢。2.探究目標(1)應用“相同距離比時間”的方法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2)利用秒表測量物體的運動時間。二、知識梳理1.可以用運動 距離,比較 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2.奔跑100米,獵豹只需5秒,是陸地上奔跑速度 的動物。三、實驗解析1.實驗重現(1)實驗名稱:在相同距離內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2)探究問題:塑料小球和泡沫小球哪一個運動得更快?(3)提出猜想:可能塑料小球比泡沫小球運動得快。(4)實驗材料:塑料小球、泡沫小球、直線軌道(長于2米且有坡度)、秒表等。(5)實驗步驟:①實驗小組合理分工,安排 、 、 和 。②發令員喊出倒計時“3、2、1”。操作員在聽到“1”的同時在軌道起點把小球 放開,讓小球自由滾到終點。計時員在聽到“1”的同時按下秒表開始計時,在小球滾動到終點時停止計時。記錄員記下秒表上顯示的小球運動所花的時間。③至少測量 。如果測量了3次,獲得了不同的數據,可以取大小排序在 作為結果。④比較兩個小球運動相同距離所花的時間,得出結論。(6)實驗現象:在相同距離內,塑料球運動到終點所花的時間更少,泡沫球運動到終點所花的時間更多。(7)實驗結論:運動相同的距離,用時少的物體運動得 ;用時多的物體運動得 。2.指點迷津為什么操作員要把小球輕輕放開?重復實驗所得的數據不同時,只能取大小排序在中間的數據作為結果嗎?1/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5課時 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 (答案版).docx 第5課時 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