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時 地球的形狀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地球和太陽、月球一樣,形狀是一個球體。(2)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不斷進步的。2.探究目標(1)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收集信息、證據(jù),推理、解釋和描述地球是球體的觀點。(2)初步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二、知識梳理1.太陽和月球是兩個星球,它們的形狀都是 球體 ,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是一個 球體 。2.很久很久以前,絕大多數(shù)的人認為 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3.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①在海邊,人們用望遠鏡觀察 遠方來的船 ,發(fā)現(xiàn)總是先看到 帆頂 ,然后再看到 船身 。② 月食時 ,人們觀察到 地球 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總是 圓形的 。③1519年,航海家 麥哲倫 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隊又回到了出發(fā)地。4.模擬實驗中,船模在球面上移動時, 先看見船頂,再看見船身 ;船模在平面上移動時, 同時看見船頂和船身 。用手電筒正面照射時,我們發(fā)現(xiàn)正方體投射的影子是 正方形的 ,球體投射的影子是 圓形的 。三、實驗解析1.實驗重現(xiàn)(1)實驗名稱: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動的對比實驗。(2)探究問題:地面是球面還是平面呢?(3)提出假設:地面可能是球面。(4)實驗材料:橡皮泥、火柴、桌子、地球儀等。(5)實驗步驟:①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為桅桿。②用地球儀模擬地球,讓帆船在地球儀上模擬航行,觀察現(xiàn)象。③讓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擬航行,觀察現(xiàn)象。④比較并解釋帆船在地球儀和水平桌面上模擬航行時所觀察到的不同現(xiàn)象,同時據(jù)此猜測地球的形狀。(6)實驗現(xiàn)象:船模在球面上移動時,先看見“桅桿”,再看見船身;船模在平面上移動時,同時看見“桅桿”和船身。(7)實驗結論:這個模擬實驗進一步論證了人們猜測地球是球體的假設的正確性。2.指點迷津如果地球是平的,會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當遠方來船時,觀察者能夠同時看見“桅桿”和船身。 1/ 1第6課時 地球的形狀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地球和太陽、月球一樣,形狀是一個球體。(2)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不斷進步的。2.探究目標(1)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收集信息、證據(jù),推理、解釋和描述地球是球體的觀點。(2)初步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二、知識梳理1.太陽和月球是兩個星球,它們的形狀都是 球體 ,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是一個 球體 。2.很久很久以前,絕大多數(shù)的人認為 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3.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①在海邊,人們用望遠鏡觀察 遠方來的船 ,發(fā)現(xiàn)總是先看到 帆頂 ,然后再看到 船身 。② 月食時 ,人們觀察到 地球 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總是 圓形的 。③1519年,航海家 麥哲倫 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隊又回到了出發(fā)地。4.模擬實驗中,船模在球面上移動時, 先看見船頂,再看見船身?。淮T谄矫嫔弦苿訒r, 同時看見船頂和船身 。用手電筒正面照射時,我們發(fā)現(xiàn)正方體投射的影子是 正方形的 ,球體投射的影子是 圓形的 。三、實驗解析1.實驗重現(xiàn)(1)實驗名稱: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動的對比實驗。(2)探究問題:地面是球面還是平面呢?(3)提出假設:地面可能是球面。(4)實驗材料:橡皮泥、火柴、桌子、地球儀等。(5)實驗步驟:①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為桅桿。②用地球儀模擬地球,讓帆船在地球儀上模擬航行,觀察現(xiàn)象。③讓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擬航行,觀察現(xiàn)象。④比較并解釋帆船在地球儀和水平桌面上模擬航行時所觀察到的不同現(xiàn)象,同時據(jù)此猜測地球的形狀。(6)實驗現(xiàn)象:船模在球面上移動時,先看見“桅桿”,再看見船身;船模在平面上移動時,同時看見“桅桿”和船身。(7)實驗結論:這個模擬實驗進一步論證了人們猜測地球是球體的假設的正確性。2.指點迷津如果地球是平的,會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當遠方來船時,觀察者能夠同時看見“桅桿”和船身。 1/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6課時 地球的形狀 (答案版).docx 第6課時 地球的形狀.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